职场人该怎样有效应对职业枯竭?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10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职业枯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业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燕把个人在工作中的状态分成如下4个阶段:“蜜月期”、“适应期”、“挫折期”、“淡漠期”。

  以下根据现代人对自己个人价值观实现的心理需求层次划分为5个阶段:

  “蜜月期”

  个人有旺盛充足的精力,工作有很高的热情和期望值,同时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适应期”

  开始接受正常的工作内容。慢慢进入角色并已习惯了频繁重复的工作内容;

  “先期厌倦期”

  开始对稳定的工作方式、乏味的工作内容及单调的工作环境产生了倦怠之感,但是因对个人晋升机会的渴求还没有完全丧失对工作的主动性;

  “后期挫折期”

  个人的自信心受到威胁,对工作的热情、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步消减:出现了身心失调的不健康病症;

  “淡漠期”

  个人无法继续工作,出现严重的心理衰竭状况,对周围人、事表现出极端的麻木不仁、冷漠态度。了解职业枯竭的演变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和消解其中症状的困扰有很大帮助。

  ■工作枯竭的12个发展阶段

  1.逼迫自己:对工作有很高的期望。

  2.努力工作:一定要证明自己。

  3.忽略需求:废寝忘食,变成孤家寡人。

  4.纠结混乱:感觉肯定是哪里错了,但不知道原因。

  5.重塑观念: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方式有问题,调整感受和价值观。

  6.否认问题:出现问题时并不会考虑时间紧迫和工作量大等问题,而是怪罪自己。

  7.回避行为:社交几乎为零,可能会通过喝酒或者使用药物来让自己放松。

  8.行为改变:认识你的人都觉得你变了。

  9.去个人化:不认为自己和他人是有价值的,失去了满足自我需求的动力。

  10.内心空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通过喝酒,使用药物和高危性行为来缓解。

  11.情绪抑郁:感到疲倦、没有希望,感觉未来暗淡,生活没有意义。

  12.职业枯竭:身心出现崩溃,需要治疗。

  ■产生原因社会大环境因素

  职业枯竭产生于特定的环境氛同中。社会变革的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是产生枯竭的原因之一。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给现代职业人带来了机遇也有很大的挑战,竞争的加剧,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得现代人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迅速发展之时也经历了这样的心理冲突。瑞典的研究人员对2—4万不同公司机构的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发展迅速的公司(年增长率在18%以上)中的员工,长期因病不上班(90天以上)和住院的比例最高,尤其是女工更为严重。

  □企业间的竞争

  企业之间的竞争结果遵从着达尔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对处于不同企业内或同行业企业内部各级人员都存在极强的危机感,加之现代社会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工作岗位的得来不易,使得各级员工对待工作越加珍惜,工作越加勤奋,而一些难于适应,危机感强的人越容易产生职业枯竭。

  □企业内部

  李瑞环在《辩证法随想》中有这样的观点,普遍发生的事情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反复发生的事情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当职业枯竭在企业中产生并成为普遍的事实时.企业内部的制度就显现了症结所在。

  1)工作机制。在企业内部政策不灵活,长久的稳定与均衡,固定的生活模式与~贯定点坐班令从事的工作失去了本身吸引力,工作就变得枯燥,没有工作的兴致.人也就产生了倦怠心理。另外如果机制僵化员工无法参与决策,缺乏晋升渠道,高层与基层沟通不畅,福利待遇不好,这些都会加剧员工职业枯竭的程度。另外现代企业内部各种个人评价机制的建立,如个人销售业绩、业务考察、按业绩薪酬等在不同程度上加重员工心理负担。

  2)超量的工作要求。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出于企业大发展所需,对于员丁的要求日益严格。根据《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l0年报告》,1997年,企业家整个群体的工作时间平均都超过了12小时,年龄在31~40岁的年轻企业家的工作时间还要更长,在现代企业内部,工作负荷过重也是导致职业枯竭产生的原因之一。

  3)加班文化的恶性循环。加班制已是目前多数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用人的潜在规则。长时间加班严重损害了员工的身心健康,也令大多数职业人对工作丧失了原有的热情与积极性,如果随任这一现象的放逐只会导致心理枯竭的产生及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