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学:伤科治法——内治法

时间:2023-08-01 17:10:08 樱樱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伤科学:伤科治法——内治法

  内治法主要是通过内服药物以达到全身治疗的方法。可按中医辨证原则来选方择药。但重点应放在脏腑、经络、气血与筋骨等方面。它通常分为三期用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内治法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早期 ── 血肿形成期 ── 以攻利为主

  损伤后,经脉受损,气血运行受阻,血滞不散,形成血肿产生疼痛,瘀血不散则新血不生,影响损伤的修复,故受伤后对于有瘀血停滞者应采用攻下逐瘀法,如桃核承气汤、大成汤等。此法为下法,对年老体弱、气血虚衰、失血过多及妊娠、产后、经期应禁用或慎用。对于气滞血瘀、局部肿痛,因各种原因不能猛攻急下者可采用行气活血法,如复元活血汤、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对于创伤感染者可采用清热凉血法(包括清热解毒法、凉血止血法,如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等。)

  二、中期 ── 以和营为主

  中期局部肿胀消散,软组织内可有硬块,骨痂刚刚形成但不牢固,可采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如和营止痛汤、接骨紫金丹、舒筋活血汤。

  三、后期 ── 以补益为主

  骨折已连接,经络疏通,瘀血已去,但筋肉萎缩,肢体乏力,脾胃虚弱。此时应强筋壮骨、固本培元、健脾和胃。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温通经络法。方如:八珍汤、健脾养胃汤、壮筋养血汤、独活寄生汤等。

  但是骨伤科三期用药不是机械地搬用而是临证中灵活运用,审慎辨证,抓住主要矛盾,攻其一点,波及一般,补其一虚,拯救全面,从而得到事半功倍之效。

  常用内治法

  (1)疏风解表法:主要适用于外邪侵袭肌表所致的表证。由于外邪郁闭肌表,开阖失司,出现发热、恶风、汗出或无汗等症。可用疏散风邪的药物,使郁于肌表的邪气从汗而解。风寒外感可用疏风散寒的方药,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葱豉汤等;风热外感可用辛凉解表的方药,如银翘散、桑菊饮等。

  (2)止咳平喘法:主要适用于邪郁肺经、痰阻肺络所致的咳喘。寒痰内伏可用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方药,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热痰内蕴可用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的方药,如定喘汤、麻杏石甘汤等;咳喘久病,每易由肺及肾,出现肾虚的证候,此时在止咳平喘的方剂中,可加入温肾纳气的药物,如参蛤散等。

  (3)清热解毒法:主要适用于邪热炽盛的实热证,如温热病、湿热病、斑疹、痢疾、疮疡等。其中又可分为甘凉清热、苦寒清热、苦泄降热、咸寒清热等,应按邪热之在表、在里,属气、属血,入脏、入腑等,分别选方用药。病邪由表入里而表邪未尽解者,可用栀子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等清热透邪;证属阳明里热者,可用白虎汤清热生津;湿热化火或湿热留恋,可用白头翁汤、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等清热化湿;温热之邪入于营血,发为神昏、斑疹,可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神犀丹等清热凉血;出现丹毒、疗疮痈疡等热毒实证者,可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解毒消痈;肝胆火旺时,可用龙胆泻肝汤等清肝泻火。

  (4)凉血止血法:主要适用于诸种出血的证候,如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紫癜等。常用方剂如犀角地黄汤、玉女煎、小蓟饮子、槐花散等,单味参三七、白及、仙鹤草,以及成药云南白药等,也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小儿血证常由血热妄行、血不循经引起,用清热凉血法治疗居多;但是,气不摄血、脾不统血、阴虚火旺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临床也不少见,可用补气、健脾、养阴等法治疗。

  (5)安蛔驱虫法:主要适用于小儿肠道虫证,如蛔虫、蛲虫等。其中尤以蛔虫病变化多端,可合并蛔厥(胆道蛔虫症)、虫瘕(蛔虫性肠梗阻)等,发生这些情况时,一般先安蛔缓痛为主,方用乌梅丸等,待病势缓和后,再予驱虫。常用驱蛔方剂,有追虫丸、下虫丸等。驱蛔虫有效中药有使君子、苦楝皮等;驱姜片虫有槟榔等;驱蛲虫有大黄与使君子同用,配合百部煎剂灌肠等法。

  (6)消食导滞法:主要适用于小儿饮食不节,乳食内滞之证,如积滞、伤食泻、疳证等。小儿脾胃薄弱,若饮食不节,恣食无度,则脾胃运化无权,轻则呕吐泄泻、厌食腹痛,重则为积为疳影响生长发育。常用方药如保和丸、消乳丸、鸡内金粉、枳实导滞丸等。在消食导滞药物中,麦芽擅消乳积,山楂能消肉食积,神曲善化谷食积,莱菔子擅消麦面之积。

  (7)镇惊开窍法:主要适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等病证。小儿暴受惊恐,神志不安,可用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等安神镇惊;热极生风,项强抽搐,可用羚角钩藤汤等镇惊息风;热人营血而神昏、惊厥,可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等镇惊开窍,清热解毒;痰油上蒙,惊风抽搐,可用苏合香丸等豁痰开窍;感受时邪秽浊之气而吐泻昏厥,可用行军散、玉枢丹等辟秽开窍。

  (8)利水消肿法主要适用于水湿停聚,小便短少而水肿的患儿。若为湿邪内蕴,脾失健运,水湿泛于肌肤者,则为阳水;若脾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聚为肿,则为阴水。常用方剂,阳水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四苓散、五皮饮、越婢加术汤等,阴水可用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真武汤等。此外,车前子、荠菜花、玉米须等也有较好的消肿利尿作用。

  (9)健脾益气法: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小儿,如泄泻、疳证及病后体虚等。常用七味白术散、参苓白术散、异功散、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单味怀山药粉调服,有良好的健脾止愕作用。气虚与脾虚关系密切,治气虚时多从健脾着手,健脾时多借助益气,故两者常配合运用。

  (10)培元补肾法:主要适用于小儿胎禀不足、肾气虚弱及肾不纳气之证,如解颅、五迟、五软、遗尿、哮喘等。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匮肾气丸、调元散、参蛤散等。

  (11)活血化疲瘀法:主要适用于各种血瘀之证。如肺炎喘嗽、哮喘见口唇青紫,肌肤有疲斑疲点,以及腹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按之有瘀块等。常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桃仁承气汤等。基于“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原则,活血化疲方中常辅以行气的药物。

  (12)回阳救逆法:主要适用于小儿元阳虚衰欲脱之危重证候。临床可见面色苍白,神疲肢厥,冷汗淋漓,气息奄奄,脉微欲绝等,此时必须用峻补阳气的方药加以救治。常用方剂如四逆汤、参附龙牡救逆汤等。

【中医伤科学:伤科治法——内治法】相关文章:

中医穴位养生按摩法是什么03-22

红薯粥治便秘的做法04-12

患上牙周炎一定要治吗02-03

劳动法年假几天10-27

咨询上海劳动法04-11

经济法起源知识09-01

花茶的泡法有哪些05-05

关于劳动法的规定11-08

胃痉挛如何治才好得快08-03

广告法极限用语大全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