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先进事迹(2)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8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自主创业 公益事业坚持不懈

  2004年,高平开始了自主创业,通过不懈努力他的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就。此时的他,开始集中资助,尽自己所能每学期至少保证资助两位孩子,逐年累积,从未间断,迄今已有22位学生接受了资助。为了获取贫困生的信息,他翻阅了很多报刊杂志,后来得知《现代妇女杂志》上一直刊登着有关贫困生的资料信息,他便直接和这些孩子取得联系。汶川地震发生后,他还给文县、康县的两位孩子各捐助2000元并且每学期都汇去生活费,常常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

  截至今天,还有16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孩子正在接受着高平的资助,其中最小的在五年级,最大的上大三。高平对记者说:“他们每年都会寄来信件,并在其中附上成绩单,信件已有数百封之多。孩子的来信和他们优异的成绩让我觉得非常高兴,非常充实,我会回信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问问他们成长中遇到的事情,总之我和孩子们已经有一种朋友之间的默契。”高平打开一个柜子,记者看到里面放着厚厚的一摞书信,它们被整齐的垒放着,大约有一尺多高。随后他拿出其中的几份给记者阅读。其中一个五年级孩子的来信,上面的字迹显得粗糙而且不是很工整,大部分是一些祝福的话语,有“希望叔叔工作顺利”、“祝叔叔身体健康”等。还有几个高中孩子的来信写的就成熟多了,祝福之外还讲述了学习生活上的事情。无论怎样,信里面都充满了他们真挚的感恩之情。

  在资助贫困孩子的同时,高平在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也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等各种公益事业中踊跃捐款。据统计,高平八年时间慈善公益捐款累计达到30多万元。他告诉记者:“慈善是一种社会责任,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通过媒体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投入其中。特别是那些民营企业家更应该主动参与到慈善公益中来。”他说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办一所希望小学去帮助更多的贫困失学孩子完成学业,以后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他还想建立一个基金,这样就能更方便的把慈善事业一直做下去。

  贴心服务 及时提供就业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高平还自己投资创办了《人力资源周刊》,并免费向社区街道发放。虽说只是小小的杂志,但却凝聚了高平的无限心血,同时也确实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了切实的服务。对此,城关区就业局的工作人员深有感触,他们告诉记者:“这些年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失业人群,如何让这些失业者及时获取信息重新再就业一直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高平经理雪中送炭,主动联系并很快联合就业局创办了《人力资源周刊》。通过在街道社区免费发放,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服务,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几率,也缓解了就业局的工作压力。”

  面对这一切,高平笑着说道:“报刊服务已经基本覆盖了整个城关区的街道社区。在城关区有24个街道,149个社区,每个社区有两个就业专干,算起来有400多人在服务这项工作,他们表现的非常热情。现在在七里河、安宁的一部分地方也开始进行发放宣传。以后如果条件允许,就把这份杂志继续做大做好,更好的服务社会。”

  这就是高平,一个普通的人,却用自己的真心真情践行着漫漫的慈善之路。在采访的最后,他告诉记者,他觉得自己做的还很有限,希望今后能做更多的慈善事,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关爱。

  2017好人好事先进事迹五

  个人简介:唐燕,女,55岁,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院长。

  事迹简介:2011年6月,唐燕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联合创办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设立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面向黔南、黔西南等贫困地区招收180名少数民族学生并提供全额资助,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就业。她还用自己多年收集购置的贵州民族民间服饰,建立了民族服饰博物馆,供学生学习和游客参观。2015年8月4日,唐燕投资500万元在惠水县注册贵州唐人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为培养非遗人才提供平台。与惠水县妇女联合会、县扶贫开发局、县人社局等部门签署协议,帮助当地孤残、留守、返乡妇女居家就业,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正文:

  2011年6月,唐燕来到了位于黔南州惠水县的贵州盛华职院做志愿服务。看到那么多精美独到的手工艺品时,她震惊了,发出了“贵州也是中国手工艺品制作的一块宝地”的感叹,在做志愿服务期间,她萌生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想法。经过努力,同年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联合创办了民族文化传承中心(现名: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设立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利用自己多年收集购置的贵州民族民间服饰,建立了民族服饰博物馆,供学生学习和游客参观。

  从2012年起,唐燕一次次走进贫困地区,招收少数民族初中毕业学生到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中职班学习。

  5年来,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每年面向黔南、黔西南等贫困偏远山区招收30-40名初中毕业生,并提供全额资助,保障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至今已招生5届共180名学生,对于每个被招进学院的学生,唐燕都要进行家访,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家庭经济和生活状况、学生成长情况、思想动态、家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学习一技之长,帮助家庭脱贫。

  毕业的学生均在北京唐人坊和贵州唐人坊就业,学生对未来有盼头、有激情、有信心。

  为了让贫困学生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的平台,唐燕积极向社会各界呼吁,经过她多方奔走,终于促成民进北京市委全额资助的彩虹班在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开班。在人才培养上,唐燕有自己独到的理念,她主要采取“三个三年”的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是进行教育培训三年,让学生学会一门技能,再工作三年的同时,反哺家庭;再拼搏三年,买房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园。

  为了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2015年7月以来,先后在校内校外举办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培训班、贵州省妇联“锦绣计划”培训班、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刺绣传承人”培训班等培训班,共培训学员351人,学员覆盖黔南、黔西南、毕节、六盘水、安顺地区。

  2015年,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成为文化部考评择优选择的17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研习基地。唐燕与惠水县妇女联合会、惠水县文化与旅游局、惠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惠水县扶贫开发局、惠水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五部门签署协议,帮助当地孤残、留守、返乡妇女居家就业,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教学中,唐燕秉承学生的“作业就是作品,作品就是产品”这种产教深度融合的理念。2015年8月4日,唐燕投资500万元在惠水县百鸟河数字小镇注册贵州唐人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增强了学院专业实训规模,研究开发具有贵州特色的新产品,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培养一批批能代表中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让世人了解、学习民族和具有现代工匠水平人才提供更高、更广的平台。

更多相关文章阅读

1.2017好人好事先进事迹材料

2.身边好人好事先进事迹材料

3.好人好事先进事迹材料

4.好人好事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5.身边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材料

6.诚实守信好人好事先进事迹材料

7.学雷锋好人好事先进事迹材料

8.2017好人好事之诚实守信事迹材料

9.2017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10.2017优秀党员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