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初期,找合伙人很重要,那么,究竟怎样的合伙人团队才是最佳拍档?合伙人在团队中需要怎样互补,如何作战,才能发挥最佳战斗力呢?相信不少创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今天就推荐一些明星公司,看看他们的BOSS都是怎么去找合伙人,如何看待合伙人制度的?
一、王兴
王兴是一位连续创业者,现在美团的合伙人,有两位是他之前校内网的联合创始人,还有一位是他饭否时期的联合创始人。
王兴:合伙人“合”而不同
创业本来是件蛮不容易的事情,最好的团队肯定是能合而不同,就是大家的技能、一些观点不会完全一致,要不然就完全重复了,但是能够和谐的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就像老祖宗说的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二、程维
作为目前O2O领域的明星初创公司,滴滴打车在各方面的成长路径都值得学习,创始团队的搭建更值得研究。既然挖柳青已经人尽皆知,我们再来了解滴滴几个更接地气的挖人招数。
程维:在微信群里认识了CTO张博
人总要为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付出代价,创业没有侥幸。等到你真的痛的时候,你就会去补短板。为了找到可能搭档的技术合伙人,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我找了支付宝的同事,问了在江西老家开网吧的堂哥,有没有同学在北京工作。我去腾讯,去百度,约他们吃饭喝咖啡,但是还是没有。
我偶然加了一个微信群,认识了现在的CTO张博。我现在相信,有些人真的跟你就是有缘。我很少对一个男人有这种感觉(笑),就是一眼就知道,他就是你要找的那个人。当时,跟张博谈完,我特别兴奋。一出门口,我就给我的天使投资人王刚打了一个电话说:这就是上天给我的礼物。
三、张旭豪:找合伙人要淘汰掉一批意志不坚定的人
团队的建立,关键要靠创始人的忽悠。如果连忽悠的能力都没有,就先不要创业。如果连(团队)中间的人都不能让他相信你的话,就很难让其他人再相信你。当时就是靠忽悠让一些人加入团队,并且拿很低的工资。我们工作范围很大,但是一个月发300块,够吃饭就可以。但即使我们当时没有钱,挑人还是很有自己的标准。就算你什么都没有,你要有自己的理念和准则,我们(团队)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人,但是人格上有一些缺陷,也不能随便进来。由此卡了一些人在外面,导致大家觉得加入“饿了么”是一件比较神圣的事情。坚持时间长了就成了你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坚持的那段时间是非常痛苦的。后来,四个核心成员确定了下来。从创业的角度来说,核心团队必须要有一个老大,股份不能平分,一定要确立一个大股东,要有一个人能拍板说了算的。我们团队觉得我这个人比较靠谱,对事情有充分的热情,比较坚定,就推荐我为老大。然后把我的股份定到了最高。之后大家各自分工,在团队中处的位置都确定下来了。
另外一个门槛就是,加入“饿了么”必须休学,这也是我们当时定的死规矩。我认为很多大学生创业都是玩票子,就为了给自己增加experience,让自己的简历能够colorful一点,感觉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做成这样一件事情,而是为了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我们认为创业就是要把这样一件事情干成,不要给自己留后路。我们决定一定要休学才能创业,我们在团队里面又淘汰了一批意志不坚定的人,那天交休学材料的时候只有两个人交了。我还记得那天跑到交大教务处,那个老师说,一般休学的都是因病休学,创业休学的人挺少的。休学一年,导师就少一个人搞科研了。所以大家还要各自回去说服导师。我和我另外一个合伙人,我们的导师都是比较开明的。他鼓励我说,虽然你是去送外卖,但是你能把一件事情做成,也体现了你的组织能力。后来到教务那里,他拿了我们的材料说,不错,你们选择了一条很好的道路。虽然你们是去送外卖,但是你们已经不是在培养自己的技术能力了,而是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
四、蔡文胜
蔡文胜对趋势的判断是许多创业者不愿错过的部分。看看他对合伙人制到底怎么看?
蔡文胜:合伙人制度更有前途
关于投资,以前我们做生意,投资一个工厂如果需要100万的话,5个人按照实际出资来做股份占比,但是未来,可能出大钱的人占小股,然后找到能干的人占大股。
如果你只是用更高的薪水雇佣对方,那么如果他够牛,他迟早会自己出去干。你只有运用合伙人制度,让他成为合伙人,他才会更努力地奋斗,企业形态才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