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将进入休眠对人类会有什么影响?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8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10日报道,近日,科学家警告称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这一发现是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于威尔士兰迪德诺召开的国家天文会议上公布的。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研发的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该模型关注太阳两个层面--一个靠近太阳表面,另一个深入太阳的对流区--的发电机效应,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届时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扎尔科夫的研究发现,在太阳活动的第25周期,被列为观测对象的太阳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开始相互抵消;进入第26周期后,这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变得完全不同步,导致太阳活动剧烈减少。扎尔科夫说:“我们预测这将引发与‘蒙德极小期'相同的效应。”

  足球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娱乐互联网+餐饮互联网+旅游旅行社温泉旅游体育赛事推广体育展览服务会展

  公元1645年至1715年是蒙德极小期,在此期间太阳活动非常衰微,持续时间长达不可思议的70年,此时也恰好是地球的“小冰河期”,但两者是否有关联,仍然没有定论。当时在寒冷的冬季,英国大部分河流都冻结了,人们甚至能够穿着旱冰鞋横穿泰晤士河。

  小冰河顾名思义指的是相对而言较冷的时期,但是比主要的冰期还要暖和,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而言,小冰河期泛指15世纪至19世纪中叶气温偏低的时期。大约在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之间,地球上广大地区出现了寒冷气候,人们称为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始于13世纪,在17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200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中国的农作物歉收,苏必利尔湖面开始结冰。

  延伸阅读:

  小冰河期的另一特色是天气变异相当大,亦即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较高。中英格兰的气象资料显示,在1659-1979年之间,最冷及最热的冬天与夏天多发生在小冰河期。伦敦的泰晤士河河面在1664-1665到1813-1814之间结冻20-22次,伦敦市民甚至在冰冻的河面上举办舞会等活动。此段期间,荷兰的运河也经常结冰。冰雪覆盖的地貌成为常态,也因之成为画家笔下常见的景色。

  小冰河期也在中国发生。当欧洲仍处于中世纪暖期时,中国就已进入长达数百年的冷期,在南宋期间,气候曾经一度回暖,但是仍旧偏低,而且维持不久,之后的元、明、清三代大多属于寒冷的年代。明代中叶及后叶,气候寒冷干旱,极度寒冷的时期骤然加剧,粮食产量骤然下降,这对于一个人口庞大的帝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这导致了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并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在16世纪中,旱灾发生次数高达84次,居历史上各世纪之冠。

  最新研究表明在冰河时期三峡地区是全中国唯一一个动物们的诺亚方舟

  据报道(罗静):如果你看过《冰河世纪》,一定还记得猛犸象曼尼和它的小伙伴们背井离乡找避难所。如果它们够聪明的话,一定会来重庆,因为―――

  一万年前最冷时期中国诺亚方舟是三峡

  在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的著名系列经典动画片《冰河世纪》中,猛犸象曼尼和它的小伙伴们为躲避寒冷的冷冻世界,背井离乡四处逃窜,漫无目标寻找理想的避难所。其实,它们可以到三峡地区来求生―――最新研究表明,在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那个时期,三峡地区成为全中国地区唯一一个动物们的诺亚方舟。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经过对巫山迷宫洞的数年研究,研究人员成功对一万多年前三峡地区的古环境、古气候和古生态进行了还原。这一最新研究成果由该研究所研究员庞丽波、陈少坤等5人写成论文《中国三峡地区迷宫洞哺乳动物群的古环境与年代学分析》,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国际第四纪》上。

  溶洞挖出大量化石

  为研究人员这一成果提供确凿证据的,是位于巫山县抱龙镇马坪村的迷宫洞。

  迷宫洞距巫山县城车程80公里。在峻峭的两山间,抱龙河穿山而过,迷宫洞就在河边。从一米多高的洞口走进去,一座宽敞的“大客厅”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迷宫洞的主洞。

  研究员陈少坤介绍,主洞呈圆锥形,高三十多米,宽几十米,生长着形态各异的钟乳石。除了主洞还有四个支洞。迷宫洞最早被外人所知是在1999年,当时有关部门准备对该洞进行旅游开发。那一年,考古学家们在洞内发现包括鱼类、爬行类、食虫类、翼手类、啮齿类、灵长类、肉食类、长鼻类、奇蹄类和偶蹄类动物的大量化石。经测定,确定该遗址化石层年代为13150±190年前,属于第四纪晚更新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