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代表俞学文谈创业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8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俞学文,男,1969年出生,大学文化,浙江武义县农民。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更香茶叶(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武义更香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人才网两会嘉宾访谈,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更香茶叶集团公司董事长俞学文,欢迎您俞董。

  俞学文:谢谢。

  主持人:俞董您来自浙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曾经在家乡养过猪、喂过鸭、种过水果,在后来也是小有成就,后来为什么想到来北京闯荡?

  俞学文: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小在农村长大,家庭很困难,父母在我18岁以后就离婚了,离婚后就自立门户,在家里养猪、养鱼、养鸡,种植。在家里也赚了些钱。后来当地领导朋友的建议,说我非常有想法、非常能吃苦,这样的有志青年还是要到外面去闯天地,对自己的未来更好,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以前我们的家乡,浙江武义是茶叶之乡,全县有15万亩茶叶,我家有很多的茶叶,我回忆当中,我没来北京之前,老家的茶叶都卖不出去,当初我就想如果能把这些茶叶卖出去,就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同时又解决了老家茶叶的销路问题,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这样就会把茶叶的产业做起来,带着这种理想,95年5月4号的时候来到北京。

  主持人:当时刚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俞学文:我来北京之前在家里也赚了些钱,但是盖房子,买摩托车就把钱花掉了,后来因为自然灾害的问题,市场行情的变化,猪肉价格下跌,饲料上涨。造成了不到5万块钱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之下,有时候是逼出来的。来到北京,可以说只带了2000块钱来北京创业,当初到北京,举目无亲,可以说对东南西北的方向都没有感觉,分不清楚。到这里来,又没有钱、又没有朋友,又没有居住的地方,非常艰难。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在北京下了火车,然后打了一辆车,因为在家里的时候人家讲,说北京有个马连道的地方,别人在那也卖过少量的茶叶。到了那,当初租下一个小铁棚,住在那个小铁棚里,冬天很冷、夏天很热,冬天冷怎么解决?用以前的蜂窝煤来取暖,就是把它的煤烟排出去,就这样子安顿下来。所以说非常艰苦,而且心理上有很多的压力。到了北京,心里想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果在北京失败了,回家就没有退路了,就觉得没脸回去见父老乡亲。自己还要娶老婆,娶老婆的钱从哪来?接下来的生活怎么过,带着这些种种的压力与想法,要坚持在北京发展下去、生存下去。当初买了一辆60块钱的自行车,对北京市场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研。

  主持人:哪方面的?

  俞学文:就是我的茶叶怎么样卖给消费者。当初一没有资金,二没有自己熟悉的销售渠道。在调查当中,我们浙江的茶叶当初是很不适应北方市场销售的。

  主持人:为什么?

  俞学文:因为浙江的茶叶适合做绿茶,当初北京市场的茶叶以福建茶为主。福建茶叶的外形的优势占据了北京的市场,我们浙江的茶叶只是好喝、口感好,由于它外型的缺点,市场推广不了、而且老百姓不接受,也卖不上价格。怎么办?我后来就苦苦思考,而且在苦苦调研市场,我惊喜发现北京茶叶的包装是空白,多么好的茶叶都用纸包或者塑料袋,我觉得茶叶的包装很重要,包装好价格就卖得好。当初我了解一个信息,我们浙江杭州有两家茶叶生产包装比较成熟了,一个是里面的铁罐、和外面的纸盒。当初一箱两箱发这里来,我重点做包装,滚雪球似的,从零开始滚动,后来应该说茶叶包装上赚了第一桶金。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您最开始是做茉莉花茶?

  俞学文:包装赚了第一桶金,我认为我对市场的定位,茶叶的销售是重点,包装是附带的,而且是因为开始奠定一点基础,取得第一桶金的经营方式。后来我用包装赚的钱回投到了茉莉花茶上面。因为当初来北京,整个北方市场茉莉花的销售量占97%。

  主持人:非常大。

  俞学文:对,后来我凑了一部分钱,去广西的茉莉花之乡为,是横县,在那里聘请师傅进行加工,在销售包装过程当中,我对市场的观察也是非常认真的,而且对市场的看法也是非常准确的。因为当初整个北方市场的茶叶茉莉花茶的香度都是欠缺的,因为茉莉花要印制得很香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要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好的季节和天气,同时你还要加大成本。茶叶选好的基础上把茉莉花印好,因为当初在整个而且市场,老百姓的需求和对茉莉花茶的品质的追求很强烈。我也抓住老百姓、消费者的这种心理要求,我不顾一切地、不考虑成本把茉莉花茶印得更香。这样子,第一批货发到北京,很短的时间市场就打开了,一炮打响。很快做出了茶叶的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