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21岁那年读后感(通用7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21岁那年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21岁那年读后感 1
《我二十一岁那年》主要讲了作者在二十一岁那年时生病然后住院的事情。作者生病在医院里,并没有一味地抱怨生病为自己带来的的苦痛与无助,而是乐观地面对病痛的厄运,在病隙之间思索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用自我心理安慰的方式使自己快乐起来,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他在病床上没有只是专心地养病,而是用了一些时间来冷静地观察着他周围的其他的'病人,从他人身上看到别人人生的冲突与执着,然后消化理解成为自己的感悟。这是面对人生中的那些挫折的一种十分正确的态度。他在病中与他人聊一聊、看看风景,寻找着自己的快乐与轻松。他在病中知道了自己脊髓受损,将要残废,在做了徒劳无用的挣扎后心中感到十分痛苦。但医生和其他病人劝他好好生活,让他多读书,希望通过读书能让他振作起来,不再像以前一样的心灰意冷。他的朋友们也都来医院来看望他,使他终于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有多么的美好和友情的真挚,最后,虽然他在以后的时光里仍多次生病,多次从死神的手里面死里逃生,但他已经有了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心。从此,他开始走出了人生低谷,并决定了走上写作之路。
史铁生在二十一岁时就已经经历了如此的苦难,但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坚强地去面对。从作者的经历之中,我们知道了,人生之中,必定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挫折、磨难与困难,但我们必须乐观的去面对它们,而不能从此一蹶不振、垂头丧气,更不能放弃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路途上走得更坚定、更有信心。
我21岁那年读后感 2
《我二十一岁那年》这篇文章,可以让读者感动肺腑。21岁对平常人来说是最辉煌、最珍贵的日子。可是上帝似乎在捉弄史铁生,那厄运降临在他的头上。
史铁生不以为然,认为他的病一下就好了,不碍事。可事实却不是如此,史铁生的病情恶化的很严重。那天正好是他21岁的第二天。破灭希望的史铁生十分绝望,连书都看不下去了。总是闷闷不乐或烦躁,有时甚至连自杀的想法都产生出来了。
母亲极关心史铁生,细心、小心地开导他、教育他,渐渐地抚平了史铁生自杀的心理,让他陷入抑郁的同时也开始了深刻的人生思索。
对史铁生来说,二十岁那年的厄运突降,不亚于让他的青春有了天崩地裂的毁灭。双腿的瘫痪,对于一个正享受美好、充满希望、怀揣梦想的`青春的青年来说是何等的打击呀!他看着天上北归的雁群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他会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不过现在,他想通了,人生不能总是这样沉沦,于是史铁生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只有充满希望、乐观的面对生活,生活才会有意义。正如有这么一句话:从绝望中劈出希望之石,人生终将辉煌!
我21岁那年读后感 3
《我21岁那年》,朴实的扉页上,史铁生温暖的笑靥依旧。这个平白如话的题目,如同一位很久不见的老朋友,在一个阳光充实的午后,拉你静静回忆生命中难忘的故事。我不禁假设,如果是我呢,我21岁那年,会在哪里,做些什么?身边会有怎样的风景,怎样的朋友?是碌碌无为的人流中一个不起眼的身影,还是会拼出一条道路,活出别样的精彩?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21岁,正是青春最恣意飞扬的时刻,是为梦想而奋斗而铺路的时期。但是命运如同一位冷静的雕塑家,流逝的岁月就是他手中的刻刀,他常把他的作品出其不意地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目瞪口呆。对作家史铁生来说,二十岁那年的厄运突降,不啻于让他的青春有了天崩地陷般的毁灭。双腿瘫痪,对一个正享受美好的'年华,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怀揣梦想的青年来说,是何等严重的打击!那一个个平常的铅字,记录的却是21岁的史铁生血与泪的回忆。刚开始,他也充满着希望。那天,恰恰是他21岁生日的第二天啊,这个稚嫩的青年对医学对命运还未曾了解。他傻傻地相信着,“十天,一个月,好吧就算是三个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了。”可是,当整个冬天都过去了的时候,他却“倒拄着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双腿日甚一日地麻木,肌肉无可遏止地萎缩”。他曾愤怒、咆哮,无法接受命运的残酷。危卧病榻,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他也曾虔诚地向神灵寄予一份期盼,愿上帝不要收走他直立行走的一双腿。慢慢地,他甚至失去了读书的兴致,他想到自己是父母负担,甚至想到了轻生。这是一种怎样深层的忧郁与痛苦的绝望!
所幸的是,他的身边存在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一起插队的朋友常常来看望他,给他带来外边的消息,带来安慰与欢乐,使他暂时忘记了死神;医院里的医生们也将他视为自己的亲人,给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时刻为他着想;而不同病房中不同病友的经历也使史铁生由对病情的忧郁转向对命运的深思。
命运就如同一个童话,上帝为了锤炼生命,让我们永远得追寻着活下去,而在童话的结局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残酷而诱人的谜语。这个谜语,可以是童真,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对病愈的希望。21岁的终点,史铁生被抬着出了医院,揭开了童话残酷的谜底。21岁的他还处于迷茫与混沌之中,但这仅是黎明前的黑暗,因为在此之后,广阔的精神世界在等待着他。
我21岁那年读后感 4
他思考了死与生。死是必然的归宿,当我们感到累了,上帝自然会安排我们休息。而活着,是我们一生都需想的问题。我们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变现在的自己。————题记
今天,我读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二十一岁那年》。读完后,我受益匪浅。
对于史铁生先生来说,二十一岁那年的厄运突降,让正值青春的他感到绝望。他曾愤怒、咆哮、无法接受,甚至想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在亲人的.爱和周围人的关心下,让他在陷入忧郁的同时也开始了深刻的人生思考。
我无法想象,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本应享受大好年华的人,却因疾病,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是何等的痛苦。但我认为让史铁生先生重获希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王主任对他说的那句话——“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这句话不止使史铁生先生受用终生,更应铭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
人的一生很长,长得足够让我们经历许多个春夏秋冬;人的一生很短,短得让许多人无法在这世界上留下任何痕迹。那我们的一生应怎样度过呢?我想,既然活在这个世界,我们就应该学会珍惜,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爱情,珍惜我们学过的、用过的、见过的。不虚度年华,要让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有属于它的意义。
我们更应该去为了自己热爱的奋力一搏,纵使这条路不是一帆风顺,会有笑、有泪、有苦、有诸多困难,我们依旧应该继续前行,从不屈服,哪怕最后会输。我想,在老去的那一天,回望过去,那些欢笑、眼泪,都将成为我们活着的证据。
“我们跌跌撞撞,却依然前往,那就是人活着的力量渺小得光芒万丈”。我想,纵使那日复一日的努力未必有鼓掌,只要拼搏过,也能问心无愧。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迎着暴风朝阳,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21岁那年读后感 5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第一次了解到史铁生老先生后,我一直想找时间去深入地了解一下史老先生的生平和思想,恰好借寒假的时间去书店买了史铁生的《我二十一岁那年》。
翻开《我二十一岁那年》,朴实的扉页上,史铁生温暖的笑靥依旧。这个平凡的题目,就像一位和蔼的老人,带着我们回忆那一段血与泪的记忆。
翻开书细细品读,当“友谊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几个字呈现在我眼前时,我不禁为这些感到震惊,心想作者在他二十一岁那年一定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带着这种心理看下去的时候,才渐渐了解到作者在最疯狂的年龄所遭受的折磨。当作者第一次走进那病房时曾下过决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21岁,那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年龄啊,那年我们都会怀惴着心中的梦想,去社会上努力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命运却在这一刻给史铁生开了一个玩笑,而且一开便是38年。残忍的上帝使他的双腿瘫痪,使他早年便坐上了轮椅,在别人享受着青春年华之时,他却只能在生与死之间挣扎。刚开始,他也曾对自己的病充满希望,并且天真地想“十天,一个月,好吧,就算是三个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了。”然而命运并没有给他以任何悲悯,三个月后,他不仅没能出院,病反而更厉害了。当整个冬天过去后,他反倒柱着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双腿日甚一日地麻木,肌肉无可遏止地萎缩。在那一段时间里,作者能够做的便是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一个死字去填满,他也曾愤怒、咆哮,无法接受命运的残酷,甚至对读书也失去了兴致,感觉到自己是父母的负担。这是怎样一种深层的忧郁与痛苦的绝望啊!
所幸的.是,母亲的爱还有周围人水一样柔软的温情,使作者的求死之心得到了一些平复,在王主任和张护士长的帮助下,作者慢慢地去做些事,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其中王主任说的一句话让我颇为感动:“还是看看书吧,你不是爱看书吗?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
在《我二十一岁那年》,我读到了希望,读到了乐观。是啊!假设在我二十一岁那年也遭受到了如同史铁生般的痛苦,我会以怎样的心情和态度去面对呢?我还能像史铁生那样坚强和乐观吗?我觉得我做不到。在人生最低谷时要成为强者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对生命积极向上的态度,既然活着便要活得有意义,否则那只是浪费生命。
在史铁生的《我与地》之七中他曾经说到:“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所以遇到困难,无论多大,我们都要挺过去,因为困难的另一面便是面向幸福的光明大道。
我21岁那年读后感 6
「价值感」
“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
我二十一岁那年,忙着接受二十岁那年减肥留下的恶果,每天只在痛苦中过活,想很多却想不明白……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心里痛苦的时候往往就是最闲的时候。确实,以我的体验,这痛苦的日子在学期末测验时结束,又在考试结束后卷土重来,二十一岁的假期是苦涩的。
想来,这完全自找苦吃。相反,走出家门,去医院见习,一定能让自己找到除了减肥以外其他的价值。
“人不当死鬼神奈何其不得。”
生或死,这是命数,由不得自己决定;而我们的自由在于,可以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每一天。“人活一天就不能白活。”
“上帝为我们能够永远地追寻下去,而设置的一个残酷却诱人的谜语。”
人生本就是上帝的一个谜,直到死亡降临才是真正揭开谜底的时候,我们只管追就好,为何总是忽略了过程,想着评判结果呢?
读完《我的二十一岁》,我很后悔,人生唯一的二十一岁,本是朝着不虚度的'目标在努力,可最终跑偏了方向,每时每刻都在纠结着胖瘦,却忽略了专业知识才是散发个人魅力的出口…
人是纠结的,确实我又在评判自己,给自己打上了失败的烙印。
希望从现在开始,每分每秒我都有好好活着,慢慢学会丢下胖瘦的包袱,认真执着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专业课知识、录vlog、读一读自己想读的书……
我21岁那年读后感 7
我承认我生长在温室里。
但我并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只是一棵小草,我天天看着周围娇嫩的花朵,艳羡她们美丽的姿态、高贵的品种,嫉妒她们得到最好的养料,于是苦闷开始滋生,烦恼也逐渐蔓延,我把这种甚至连不幸都称不上的不快乐视为苦难。
我带着这种无知而幼稚的心态,翻开了《我二十一岁那年》,我这才发现如果灾难可以划分等级,那我遭遇过最不幸的事情可能和最轻微最肤浅的一级都挨不上边,更何况史铁生说过:“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面前都可能加一个“更”字”。
在史铁生二十一岁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厄运让他永远地失去了双腿,他用一种平淡甚至是幽默的口吻讲述着他病痛时的经历,仿佛那只是别人的故事,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平常却如血如泪的文字,让我一步一步踏进他的世界。
我曾无数次幻想过我未来的命运,我设想过有一天,我成了世界首富,成为又一个商界传奇;我也曾设想我这一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到最后什么也没留下;我甚至设想过我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穷困潦倒,生活卑微而无趣,但我从来没有想像过我会失去身体的某个部位,因为我已经习惯了正常人的生活,我从头到脚的触觉不断提醒着我,我还是健全的。
但上帝为你写好的剧本,谁知道呢?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你只能选择面对。
史铁生面对自己下肢瘫痪的事实时,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他想到过死,关于生和死的问题,被无数的人讨论过无数次,但有多少像史铁生这样如此近地接触过死神呢?他曾自己想死,也有几次是被疾病所迫,反正都是几乎要死了,没死成的。
于是他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只有懦弱的人会选择轻生,他们把悲痛留给亲人,把麻烦留给朋友,而他们却在另一个世界里获得重生。
史铁生没有死,因为他还有母亲,还有朋友。
史铁生的母亲和每一个母亲一样,爱着自己的孩子。
但她与普通的母亲又不一样,因为苦难,所以更加爱,而且理解。我一直觉得一个母亲理解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因为在她们眼中,孩子永远都是孩子,长不大而且不懂得照顾自己,于是她们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并且总是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但史铁生的母亲,会站在儿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会认为让他“去地坛走走是好的”,尽管她心里有一千一万个不放心,但是母亲怎么会将这些挂在嘴上呢?她们只会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或者一路追随着儿子的背影。
我们总是把目光投向光明的前方,却太少太少停下脚步,回头看看。
因为母亲的理解,史铁生邂逅了地坛。地坛是他的第一个朋友,荒废却不颓废。尔后,陆续地他又因地坛而结识了许多朋友。因为地坛,他们的故事有了重叠,史铁生看着每一个人的幸运与不幸。在时光的剥蚀下,中年情侣不觉中变成了老人,那个爱唱歌的小伙子也再没有出现;在命运的操控下,长跑选手始终没能如愿,漂亮的小姑娘竟是个弱智的孩子。
一切的一切,在祭坛石门中的落日里,终将化为尘埃。
温室里的花朵永远只是花朵,但一颗小草却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封面上,史铁生的笑容依旧,他从未在书中抱怨上帝的不公,他只是时时刻刻和命运做着斗争。在史铁生二十一岁那年,上帝送了他一件礼物,它的名字叫苦难。
【我21岁那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匆匆那年歌词介绍10-19
我读经典读后感12-31
我是猫读后感(通用8篇)10-13
谁动了我的奶酪英文读后感10-09
我叫猪坚强读后感(精选8篇)08-29
我健康我快乐征文12-31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之匹诺曹,我想对你说(精选25篇)01-08
我选我教案(通用8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