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南唐,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南唐的词,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里这样写到: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梦、愁,似乎是南唐的君王们感受最深的两个词,梦的虚无缥缈犹如这飘摇的江山,内忧外患的朝廷正是这愁的来源。南唐,一个充满诗意的王朝,在经历了几代君王的更迭后,在风雨中更显动荡,但我们依旧记得她的美好,因为李昪建立起南唐,才使得我们见识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朝代所散发出的魅力。
南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随着史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南唐是继六朝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此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再不只是中国经济的重心、国家财政的支柱,而且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地,精英辈出,人文荟萃,直至近代,其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与日俱增。作为南唐的创建者李昪,对这一形势的变化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但就其他人对他的评价来说,似乎却不怎么中肯。认为李昪不像个创业立国的君主,同古代的可不作比较;就与同时代的在出身、经历、发迹方面都差不多的柴荣、赵匡胤也相差甚远。然而,事实的真相果真是如此吗?
当年,柴荣以养子身份继位,当上大周皇帝之后,便日夜思念“致治”与“混一”天下,显德二年(955 年)命近臣皆上《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与《开边策》各一篇,集思广益,以制定统一天下之方略(《资治通鉴》卷二九二)。赵匡胤“欺人寡妇孤儿”,黄袍加身,坐上皇帝的宝座之后,还是“睡不能着”,因为“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 李昪与这二位比起来,要差很多,既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就算是做了南唐的开山鼻祖,终究是少了几分气概,至此,官方给出的评价都不高,唯独在野史中,才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李昪小名彭奴,自幼便在濠州(今安徽凤阳)、泗州(今安徽泗县)一带流浪,父亲李荣则在战乱中不知所踪。乾宁二年,杨行密攻打濠州,得到了彭奴,将其收为养子。但是,杨行密的儿子们却不能容纳彭奴。杨行密只得将彭奴交给部将徐温抚养,取名徐知诰。徐知诰长大后,喜好读书,善于骑射,杨行密常称赞道:“徐知诰是个俊杰,众将的儿子中没人比得上他。”
后梁开平三年,徐知诰被任命去治理升州,因他勤俭好学,重视儒生,宽仁为政,因而得到民众赞誉。贞明四年,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所杀,徐知诰在润州得到消息,抢先赶到广陵平乱,从而控制了南吴朝政。徐知诰在扬州,一反徐知训之作为,恭敬事奉吴王杨隆演,并且谦卑对待士大夫,对待部属宽大,生活十分俭仆,并以宋齐丘为谋士,改革税制,因此国家遂渐富强,人心归附。
南吴顺义七年,篡夺南吴政权,即皇帝位,建立南唐,改年号升元。升元三年(939年),恢复原姓,并改名李昪。徐知诰虽然身处高位,依旧保持着勤俭的习惯,穿的鞋是草编的,洗脸用具也是铁制品,没有什么金盆银盆。暑热天气时就睡在用青葛布做的帷帐里面,左右听候使唤的只有一些老而丑的宫人,他们穿的衣服也是粗布做的,至于绫罗绸缎极少见到。且极其勤于政事,设宴奏乐享乐之类的事也很少做,可以说,徐知诰上台后,为天下人做了一个榜样。虽然曾身为久经沙场的大将,李昪厌烦战争,向往和平。在群臣上表要求趁北方混乱之机北伐,恢复唐朝疆土的时候,他坚决反对,并说:“我从小漂泊,身经百战,深知战乱带给百姓的巨大痛苦,能有今天安定的生活,百姓安居乐业,我还有什么奢求的呢?”
李昪登帝位后,勤于政事,并兴利除弊,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然而因服用方士丹药中毒,个性变得暴躁易怒。升元七年(943年背上生疮,不久病情恶化去世,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子李璟继位。
李昪被称为南唐前主,而李煜又被称为南唐后主,这两个人同时南唐的主人,那么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原来,李昪就是李煜的爷爷,李昪作为南唐先主,李昪开创了南唐基业,是一位仁厚的皇帝,身上的文学基因也极其浓厚。可惜他的子孙仅遗传了他的仁厚和优良的文学基因,却没能发扬他的睿智和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