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广告法是1995年开始实施的,一方面它搭起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另一方面,规范了广告的一些无序状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兴起,使当年的法制设计日益陷入难以应对的困境,广告法的修改已势在必行。2015的4月24日,施行二十年的广告法终于完成首次大修,大修后广告法亮点颇多。
一、填补了空白
1995年广告法实施时,教育培训、招商理财、房地产三大市场的规模有限,有的还是刚刚起步甚至未露端倪,虚假宣传等问题也不突出,因而在广告法中并未对这三类广告设计特别的广告准则。如今这三类广告却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从“八天改变孩子的一生”到“投资千元赚奔驰”,再到“面积大赠送”等等,不一而足。新广告法则对症下药,填补了空白。对于教育培训广告,明确其不得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出保证性承诺等;对于招商类广告,明确其不得对收益等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不得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保收益等,对于房地产广告,明确其不得含有升值或投资回报的承诺,不得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保收益等等。可以说切中了违法、虚假广告的重症所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另外,新广告法又增加了关于未成年人广告管理的规定、互联网广告的规定以及公益广告的相关规定,明确了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等等,这些新增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一些领域的空白。
二、划定了红线
目前在虚假广告乱象之中,药品、食品和医疗服务等广告首当其中,仅2014年,全国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报移送工商部门查处的保健食品违法广告就多达48481条次。宣传当中都夸大事实,“患者”煽情,“专家”推荐、“机构”认证等等,而且所谓的药品食品贵得离谱。而修订后的广告法重新划定了医药广告的红线,明确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比较等。对于保健食品的广告,明确规定其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不得与药品、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等等。此外,新广告法针对于广告代言问题设置了严格的红线,明确规定广告代言人不得为虚假广告代言,不得为未使用过的商品服务代言。对于烟草广告则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同时明确禁止利用其它商品广告变相发布烟草广告。
三、强化了责任
战国时法学家韩非曾经说过:“民不以小利而蒙大罪,故奸必止”,意思是说,人们在做事之前都会有一个利弊分析,如果得了小的利益获得了大的罪过,则人们就不会去作坏事。但以前对于虚假广告的责任太轻,以至于违法者不必担心会付出太多的风险和代价。如碧生源常润茶,上市前3年就因为夸大功效等问题被处罚23次,却不足以伤筋动骨,仅在2010年上半年,就投入了1.17亿元广告费,结果在2011年的时候便创造了销量13.7亿袋的奇迹。而且调查显示,每包碧生源原料成本仅为3分钱,其关键成分竟是泻药。因此,新广告法针对近年来诸如此类严重的广告违法行为,设定了较重的法律责任,增加了资格罚,对情节严重的广告违法行为增加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的处罚。增加了信用惩戒,规定有关违法行为信息要记入信用档案,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此外,新广告法还明确了工商机关等有关部门的职权、强化了对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力度等等。
总之,新广告法亮点颇多,但有一些规定需要进一步细化,未来发展如何,能否根治广告乱象,还有待于未来执法实践的检验。
[新广告法亮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