鼹鼠的故事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7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导语:鼹鼠的故事是捷克著名画家 兹德涅克米勒的经典名著,直到今天,敦厚、善良、天真的小鼹鼠的形象还温暖地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这部动画片让他们第一次知道了一个名叫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也认得了笔画特别多的“鼹鼠”两个字。而对于米勒来说,这部动画片包含着他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在过去的50多年里,捷克漫画家兹德涅克米勒一直在为全世界的孩子们讲述一只小鼹鼠的故事。故事中那只浑身黝黑的鼹鼠,总是冷不丁地从地底下钻出来,眨着圆溜溜的大眼睛,挥舞着四根手指的大手冲屏幕前的观众咯咯地笑。

虽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对白,但这个名为《鼹鼠的故事》的系列动画打动了全世界,成为不少人童年的美好记忆。

如今,这一切不得不画上句号。2011年11月30日下午,米勒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附近的一家疗养院去世。在走过的90年人生中,他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布拉格之春”以及捷克与斯洛伐克分治等时代变革,也让小鼹鼠带着观众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简单而温馨的小故事。

故事开始于1956年的冬天,那时只有35岁的米勒在布拉格西部的树林里散步。他在一家电影工作室工作,正为新漫画选角,由于“沃尔特迪士尼在他的漫画里几乎用了所有的动物”,他要选一个特别的角色。

这时,他被一个由鼹鼠打洞扒出的泥土堆成的土丘绊倒了。“于是,我告诉自己,就是它了一只小鼹鼠。”米勒在2006年接受捷克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说,“迪士尼用光了所有动物形象,除了小鼹鼠,这是我挑中的。”

录制了第一集《鼹鼠怎么得到裤子》后,这个胖胖的小家伙就抓住了人们的心,问鼎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不过那时候,动画片里还有捷克语的旁白。后来,米勒为了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看懂,从第二集开始去掉了所有旁白,用自己女儿小时候的录音来给小鼹鼠配音。

于是,小鼹鼠就像不会说话的孩子一样,开心的时候“咯咯咯”地笑,哭的时候发出“呦呦”的声音,当然还有一些“呼啦”之类的孩子用的拟声词。

这果然为它赢得了国际知名度。《鼹鼠的故事》共有45集短片和6集长篇上映,在全球范围内卖出500万份相关书籍,不管是在捷克还是美国,中国还是印度,都能找到小鼹鼠的影迷。

这个胖乎乎的小家伙住在自己挖的地洞里,每天把屋子整理好了就会从地洞里冒出头来,开始在森林里探险。在这个原始森林里,它常常遇上现代社会的小玩意。它打翻过颜料,用捡来的收音机听音乐,带着捡来的手套挖洞,还开过一辆需要上发条的玩具小汽车,走到一半跑不动了,还要上了发条继续开车。

虽然这样简单的故事情节已经从很多人的记忆中淡忘,只模糊记着小鼹鼠爱打洞、爱吹口哨,开心的时候爱拍着手咯咯地笑,思考的时候喜欢用大拇指和食指摸着下巴,但这种属于童年的最初快乐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我一直在想,我不害怕幽闭空间是拜这只小鼹鼠所赐,我甚至还因为它觉得缩在一个洞里面的感觉特别开心。”网友“箴箴”说。另一位粉丝说,每次想要夸别人可爱,就会说:“这个家伙应该在《鼹鼠的故事》里面扮演男主角!”

事实上,如果细细品味《鼹鼠的故事》,会在其中发现米勒所寄托的对于时代的反思。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鼹鼠动画大多很轻松,但由于受捷克政局影响,后期的动画创作进度缓慢,内容也变得越来越沉重,包含着对社会资源及环境的忧虑,再也难以找回那份久违的童趣。

如今,人们依然喜爱这只小鼹鼠。国家大剧院为小鼹鼠举办了《小鼹鼠和他的朋友们》艺术展,小朋友们坐在画着鼹鼠的遮阳伞下翻看着鼹鼠的漫画书。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捷克馆几乎成了小鼹鼠的世界,鼹鼠毛绒玩具一抢而空,许多游客坐在台阶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小鼹鼠的故事。

就连美国宇航员安德鲁菲斯特尔飞上太空的时候都没有忘记这个小家伙。他带着一个身高8英寸的小鼹鼠毛绒玩具,乘坐美国宇航局的“奋进号”太空飞船在太空环游两周。

“小鼹鼠可是花了不少时间在国际空间站探索漂浮的感觉。”回到地球后菲斯特尔打趣说。他还把这只飞出地球的小鼹鼠送给了米勒。

拿到这只航天小鼹鼠的米勒已是满头白发。这个一生创作过约70部动画片的艺术家除了《鼹鼠的故事》以外,还带来过《蟋蟀的故事》等等。但他似乎对这个摔跟头来的小家伙情有独钟,在生前对所有鼹鼠相关的设计亲力亲为。

“小鼹鼠从未让我失望过。”他说,“它让我一生都非常快乐。”

说到捷克电影,有一个片种不能忽略,那就是风格别致的美术片,捷克美术片主要分为动画片和木偶片两种,捷克故事片平均年产量为三四十部,而动画和木偶片却高达上百部,无论是数量还是艺术质量都有骄人成就,在世界影坛上占据着一席不可忽视的位置。

其实捷克的一些动画形象早已是中国观众的老朋友了。

今天三四十岁的人们一定都还记这只可爱的小鼹鼠八十年代中期,正当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和一休哥,还有来自大洋彼岸的米老鼠、唐老鸭纷纷亮相,风头正劲时,突然间从地底下钻出了一只愣头愣脑的小家伙。

《鼹鼠的故事》他总是忽闪着大眼睛,支支吾吾,很少言语,憨态可掬,一下子成了孩子们的新宠,他时而是小画家、小工匠、小音乐家,时而又摇身变作小园丁、摄影师、化学家,甚至还当过电影明星、小裁缝。他天生胆小,却又充满了好奇,心地善良,时常冒出些机灵聪慧的小火花,很快他又博得了大人们的欢心。

中国观众在动画王国里,在日本、美国之外,忽然发现了别具风格的捷克动画片,那儿也正是鼹鼠诞生的摇篮。

2002年夏天,我们的捷克电影之旅便特地安排,造访了捷克动画电影的重镇布拉格动画短片制片厂和木偶片厂“小鼹鼠的家”。

虽然早已事先联系好,但寻访厂址还是令我们颇费了一番周折。它位于布拉格的近郊,寄身于大名鼎鼎的巴兰道夫电影制片厂里的一个角落。巴兰道夫的繁忙红火,愈发使这个角落显得冷清孤寂。许多巴兰道夫电影厂的员工甚至连门卫都说不清动画片厂的确切位置。

就是这座占地不大的三层小楼,构成了动画短片和木偶片两个制片厂。这扇门进进出出的电影人每年制作上百部动画片,自从四十年代末建立以来已经创作生产了近万部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全世界都遥遥领先,令人叹服。从这里诞生的那一个个惟妙惟肖生动可爱的动画明星更是深入人心,给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带去无限欢乐。

走进这扇门就仿佛迈进了一个童话世界,动画形象俯首可拾,天真纯朴的气氛洋溢到每个角落。我们也仿佛又回到儿时,象一个顽童一样,好奇地发现着动画片制作的每一个工序和每一道环节。

动画片不同于一般故事片,虽然短小,但工种繁多,流程复杂,需要极其细致、耐心和丰富的想象,更要有一颗童心。

采访剪接师VITKOVA:“我从事这个工作已经50年了,你可别说我老,我还很年轻。剪了多少部片子,我也不清楚,有几千部吧,我剪的多是手画或剪纸的片子。我的工作很有趣,我爱这个工作,所以一乾就是这么多年。”

这些可爱的动画工作者就是鼹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正是他们一笔一划、一格一格地创造出了这些活灵活现的小精灵,几十年了,小鼹鼠们仿佛永远长不大,一如既往地欢蹦乱跳,而他们的创造者们很多都已白发苍苍了。

《鼹鼠的故事》从五十年代一直到2002年,几乎每年都有新故事,有时一年能出三四个故事,已经成了系列名著,象这样的系列动画片在捷克还有《马赫与斯蓓斯朵娃》等四五个系列,这与迪斯尼的《米老鼠与唐老鸭》、华纳兄弟公司的《猫和老鼠》、《兔八哥》等系列有异曲同工之妙。

漫步在布拉格街头,卡通玩具店,木偶商店随处可见,琳琅满目,令人驻足,爱不释手。而在旧城广场周围还散布着许多木偶剧院。不仅有儿童剧,还有专门供大人欣赏的木偶戏,甚至连莫扎特当年在布拉格创作首演的歌剧《唐璜》都有木偶剧版本,各国游客们也都不愿错过机会,领略捷克人特有的传统。木偶戏,动画片在这里蔚然成风,有着广泛的基础。木偶电影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采访木偶片厂厂长MICHALHAVLK:“公司是1947年建立的,47年之前,捷克有动画电影,后来木偶厂独立出来专门生产木偶电影。最早其实是因为请演员拍电影太贵了,才拍木偶电影。但后来发现木偶电影很受欢迎,于是就拍了很多。木偶电影也产生了很多木偶明星,象好兵帅克,虽然拍了很多电影版本,但木偶版的帅克大家一直还记得。”

我们终于遇到了赫赫有名的好兵帅克,作为捷克文学的典型形象,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木偶帅克已到过中国。

采访木偶片厂厂长MICHALHAVLK:“在捷克,有一个习惯,电影院每逢周日都会放映木偶片,动画片。以前放映故事片之前都会先加映动画片。观众们很喜欢这种方式。”

波希米亚的土地和历史塑造了捷克人自由、富于想象、纯朴、幽默的性格,我们采访过程中许多人都谈到捷克人的这些性格特点。

采访导演FABREBEC:“捷克人爱开玩笑,爱开自己的玩笑,富有自嘲精神。”

采访文化部官员HANA:“捷克的土地很平和,没有高山、大海、悬崖峭壁,也许正是这样,捷克人的性格也很平和。”

捷克人幻想、幽默、童真的天性激发和成就了他们的动画片、木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