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拼音写字词。
fēn biàn dào zéi qīng xī mèi
( ) ( ) ( ) ( )
fàng sì fù jīng qǐng zuì shǎ
( ) ( ) ( )
二. 用“”划掉不正确的读音。
师傅(fù fu) 胆怯(qiè què)
气氛(fen fēn) 友谊(yì yí)
三.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并将正确序号填在括号内。
手疾眼快:(1)疾病;(2)痛苦;(3)急速( )
迫不及待:(1)强迫;(2)急促;(3)接近( )
四. 按要求做。
1. 组词语。
慌( ) 怜( ) 锦( ) 璧( )
谎( ) 冷( ) 棉( ) 臂( )
诺( )( ) 貌( )( )
2.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神机( )( ) 雪中( )( )
面不( )( ) 转( )为( )
3.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奇丽的( ) 一万( )箭
热情地( ) 举行( )
五. 判断。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错误的答案后面画“×”。
1. “祸患、衣襟、祷告、长袍”这一组词语,书写得完全正确。( )
2. “大摇大摆 仪表堂堂 抓耳挠腮 点头哈腰”这一组词语都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
3.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是称赞尊师重道。( )
4. “推辞、推却”这两个词语意思相近。( )
六. 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 徐庶进曹营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黄昏后,____________卧月明。
3. 茅檐低小,溪上______________。
七. 在下面的生活情境中,引用哪一句名言警句进行劝说,最有说服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名言警句
①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②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生活情境1]
早晨到校后,同学们都在读书,只有小明磨磨蹭蹭,东张西望。( )
[生活情境2]
爸爸建议小华每天坚持摘录好词佳句,她对此很不理解,认为这和自己成为作家的理想没有什么关系。 ( )
[生活情境3]
在优秀干部的评选中,大家对大队长小东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批评,可一向自傲的他,怎么也听不进去。 ( )
八. 照样子,连一连。
九.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按要求做。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 这段话节选自__________写的《 》。
2. “一碧千里”在这段话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马谡(sù)失街亭
①公元288年,诸葛亮挥师北伐,到了祁(qí)山,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把守军事要塞街亭。
②蜀(shǔ)军中有个叫马谡的官员,接受了任务,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任命他为先锋,拨了二万五千精兵归他统帅,又派大将军王平作为他的副将,同去守街亭。
③到了街亭,马谡得意地对手下说:“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魏兵哪里敢来进犯?”说着,就向王平下达了命令,“我们就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王平看了看地形,说:“在山上驻军,容易被敌人包围。”
④“我们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势,定能战无不胜。”马谡显出一副高傲的样子。王平提醒道:“我们在山上扎营太冒险,敌人若来进攻,我们没有退路。不如在山下扎营。”
⑤马谡哈哈大笑:“我熟读兵书,善用战法,你不必多言!“你怎么一点意见都听不进去呢?”王平有些恼火了。
⑥马谡还强词夺理说:“我军将士身经百战,个个神勇,魏兵来犯,他们定能以一当百。”“你固执己见,会吃大亏的。”王平理直气壮。
⑦果然,魏兵来犯,将蜀军团团围困在山上。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时间一长,连饭都做不成,蜀军自己就乱了起来,纷纷下山投降。于是,蜀军丢失了街亭重镇。
⑧马谡带着残兵,好不容易才逃了出去。他后悔不已。
1. 文章的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的是马谡不听王平的劝告,使蜀军丢失了街亭重镇。
2. 故事中,马谡的特点非常鲜明。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任选三处,分别写出自己的体会。
[提示]
(1)先画出相关的语句。
(2)可以从马谡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中体会。
(3)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文章左侧的空白处。
(二)送报的少年
①刚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那少年的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 )晴天雨天,他( ) 来得很准时。
②也许是同龄人的缘故,两三天后我就和他熟悉了。听他说,他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一天要为二百多住户送报,天天都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我听了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暗自感叹:他真能吃苦啊!
③七月下旬的一天,我们一家人焦急地等待送报少年的到来。因为今天的报纸上要公布高考分数线。不一会,少年终于来了。我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突然高兴地说:“妈,我考的分能上理想的邮电大学了!”全家人都为我高兴。
④从这以后,我彻底地放松了。每天上午十点钟了,我还在呼呼睡大觉,直到父母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我就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喝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妈妈看不惯了,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体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怎么能没有大志向呢?你看看那送报的孩子,每天五点就起床了!”我不以为然地说:“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他没学问,只能卖苦力,我可是大学生了!我又不愁吃,不愁穿的。”
⑤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这天,我们一家人正在吃早饭,送报的少年又准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着说:“从明天起,这报纸只能由我爸爸送了。”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要来晚了,你们多包涵!”说着,他深深地朝我们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⑥我呆呆地站在那里,陷入了沉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短文中的括号里。
①不是……而是 ②不但……而且 ③不论……都
2. 概括写出第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下面语句,想一想,它们各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那少年的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 )
(2)然后,我就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喝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 )
①动作描写 ②外貌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活动描写
4. 少年走后,文中的“我”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你展开想象写出当时“我”的心理活动及语言、动作。
[五年级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