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

时间:2024-05-03 15:31:37 中学生优秀作文 我要投稿

优秀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秀的作文

优秀的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在襄城县十里铺乡侯西村,那里依山傍水,风景秀美。

  春天,河堤边的小草探出松针似的小脑袋,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散发着清香,引来了一群群的蜜蜂和蝴蝶。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一眼望不到边,好像给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地毯,金灿灿的油菜花点缀其中,仿佛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黄色的花朵。农民伯伯在田地里辛勤地劳动,盼望着秋天的丰收。

  夏天,天空蔚蓝蔚蓝,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树冠张开了它那巨大的伞,为人们遮挡阳光,乡亲们在树下纳凉、聊天,小朋友们围着大树追逐嬉闹。河坡里,紫红的桑葚引来了馋嘴的.小朋友,那甜中带酸的美味,让人想起来就直流口水。夕阳西下,碧绿的汝河水被风吹起阵阵波纹,人们三五成群地在河里洗澡,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秋天,树叶渐渐变黄变枯,悄悄地飘落下来,像蝴蝶在飞舞。大树下积满了枯叶,走在上面软软的,还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山上果园里,那红扑扑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小灯笼似的柿子,笑咧嘴的石榴,看了叫人着实喜爱。农民伯伯脸上溢满了丰收的喜悦。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山上、树上、屋顶上、地上积满了雪, 一片白茫茫的,家乡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小朋友们忙着堆雪人、打雪仗,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上的雪都震落了下来。

  家乡的四季真是太美了,我爱我的家乡!

优秀的作文 篇2

  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一提起心中只是五味杂陈。也是个巨大的摩天轮,我们坐在其中,殊不知它已开始转动。在青涩的青春中也许谁都应该被原谅,毕竟我们还年轻。

  我望着这流光七月,听着蝉鸣蛙叫,坐在树荫底下,看着那一群群阳光向上的少男少女,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感受着他们散发出来的青春向上的激情,不仅赞叹道他们才是和这似火般夏天的完美搭档。不仅也想到,我也曾如此张狂。

  现在已经是初中生的我也算经历了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好或坏的事情,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很多事情经过时间的雕琢,经过岁月的沧桑也变得淡然,而我的性格正是如此。从原来的.嚣张跋扈、张狂、过于外向,改变为现在的收敛、为人着想、一丝丝沉稳、忍耐,和真正的活泼开朗。都是经过一些事情,经过一些人才能有所体悟,有所改变的。而现在想想从前的自己幼稚,可笑至极,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嚣张的资本。这也许就是每人都该被原谅的不自量力。

  小学的我认为自己很优秀很棒,有自己性格自信的原因,也有他人赞扬的原因。从一年级就是班里的班干部一直维持了六年,做事雷厉风行、成功的完成任务也正是老师们表扬的原因。加上自己开朗活泼的性格,良好的人缘和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本质也就炼就了张狂。

  张狂的人,人人讨厌。所以我也做了很多错事,现在想想也是后悔不堪。记得五年级上英语补习班,因为是补习班所以很随意。老师上课提的问题都是不举手回答的但是老师偏偏要求举手回答。我中途下课就找到老师询问可不可以上课不举手就可以回答问题,老师说不可以,我就说可是我们原来就是不举手的,老师说那你就改变一下,我当时就对老师说我不,我不为任何一个人改变。这件事我一直记忆犹新画面我现在还能想的起来。但是老师也并没有因为我而改变制度,我也没有因为老师而改变我的习惯。但是张狂总是不好的,总是会有一些人不理会你的张狂。这件事也是在补习班,细节我记不清了,大概就是我与一男生发生的争执,因为我的无理取闹,这男生忍无可忍和我吵了起来,那是补习班第一个和我吵的人。我当时应该感到很惊讶,同时也感觉自己太过分了,对不起那个男生。张狂的我做了很多错的事,现在有些沉稳的我想想真是不应该。

  想着小学的时候在学校耀武扬威的就是一个不自量力的笨蛋,我在小学的校园里横冲直撞流血流泪,梦里的阳光灿烂的一塌糊涂,可是我却看到忧伤纷纷扬扬的跟飞花似的不断飘零,不断飘零,数都数不清。时间把我磨砺的对朋友越来越好,顾及他人感受,也学会了忍耐,那个张狂的疯丫头也只会在梦中在见到了吧。

  年少都曾轻狂,可喜的是我从此,不再张狂!

优秀的作文 篇3

  萱萱是个五岁的小女孩,长得活泼可爱。一双黑黝黝的眼睛不算很大,薄薄的单眼皮显得很有精神、在别人看来,萱萱不是个特别漂亮的女孩,但是很招人疼。五岁以前的萱萱,很快乐,很幸福。她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每天爸爸上班走的时候都要亲一亲她说:“宝贝,爸爸上班了,晚上再见。”萱萱就会搂着爸爸的脖子说:“爸爸早点回来,我等你。”爸爸亲亲她的小脸蛋,说:“乖,爸爸会早点回来的,在家听妈妈的话。”萱萱认真地点点头,跟爸爸摇手再见。

  萱萱上幼儿园了,每天妈妈送她去幼儿园,有时候是爸爸去送她,有时候是爸爸妈妈一起去送她。那时候是萱萱最快乐的时候,一只手牵着爸爸,一只手牵着妈妈,她在中间,一会看看爸爸,一会抬头看看妈妈,有时候就在爸爸妈妈的中间打秋千。萱萱那时候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有爸爸有妈妈,爸爸妈妈又是那么的爱她。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喜欢跟她玩,还说:“萱萱,你的爸爸妈妈真漂亮。”萱萱骄傲极了。常常在爸爸妈妈来接她回家的时候告诉他们,说:“爸爸,妈妈,幼儿园的小朋友说你们真漂亮。”爸爸就会笑着看看妈妈说:“是吗?那是爸爸漂亮,还是妈妈漂亮啊?”萱萱歪着小脑袋,晃着小辫子说:“嗯,你们都漂亮,我也漂亮。“ 爸爸妈妈相视一笑,弯下腰在她的小脸蛋上亲上一口。萱萱笑着跑开边跑边说:”爸爸妈妈,你们来追我吧。“日子就这么平缓又幸福的的过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再也不按时回家,也不再去幼儿园接她。萱萱每天等到很晚也等不到爸爸,常常在等待中睡着了。有时候问妈妈:”妈妈,爸爸为什么每天回来的那么晚啊?“妈妈笑笑说:”爸爸工作忙啊。“萱萱就不再问了,心里可是很纳闷,爸爸不爱自己了吗?为什么老见不到他呀。

  有一天很晚了,爸爸跟妈妈在房间里吵架,把萱萱吵醒了。他们吵得很凶,萱萱听着很害怕,吓哭了。爸爸妈妈不理她的哭叫,还是在激烈的吵着,在他们的吵架声中,萱萱挂着眼泪睡着了。

  第二天萱萱醒来的时候,已经不见了爸爸,只有妈妈在她的床前坐着,显得很疲惫,很憔悴。萱萱从床上爬起来问妈妈:”妈妈,爸爸呢?“妈妈的眼睛红红的,好像哭过的样子,看了看萱萱说:”快起床,要迟到了。”萱萱乖乖地起床 ,不敢看妈妈的眼睛,匆匆地吃了点妈妈准备的早饭,上幼儿园去了。

  从此以后萱萱要么见不到爸爸,见到了爸爸,也是在跟妈妈吵架。萱萱的心里充满了忧伤,不知向谁去诉说。只能一个人悄悄的流眼泪,萱萱不再快乐地唱歌跳舞,不再大声地 咯咯地笑,变得不爱说话了,变得胆子特别小,一点小小的声音也会让她吓一跳 。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她就瑟缩在哪里哭,她不知道爸爸妈妈这是怎么了,不知道该怎样去阻止他们,让他们不再吵架。

  有一次爸爸妈妈吵得特别厉害,家的东西都砸了,遍地狼藉 。爸爸砸完东西,气势汹汹地走了。妈妈坐在那里哭,萱萱不敢到妈妈的身边去只能怯怯喊:“妈妈,萱萱害怕。“妈妈过来把萱萱搂在怀里拍着她的背说:”萱萱不怕,妈妈在呢。”萱萱偎在妈妈的怀里,静静地不说话。过了好大会,妈妈把萱萱放在沙发上,把家里打扫干净。然后收拾起自己跟萱萱的衣服,把衣服装在一个大箱子里,牵起萱萱的手说:“萱萱,咱们去姥姥家。”萱萱使劲点点头,跟着妈妈离开了家。

  萱萱跟妈妈在姥姥家住了好久,爸爸也不来接她们,也不去幼儿园看萱萱。萱萱很难过,常常一个人悄悄的站在路口 等爸爸,可是爸爸总是不来,萱萱有点恨爸爸。在幼儿园里,萱萱也不开心。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来接,而自己就是妈妈一个人来接她,有时候妈妈忙,就是姥姥来接她。萱萱很纳闷,爸爸不要自己了吗?是自己哪里不好,爸爸不再爱自己了吗?萱萱不敢去问妈妈,也不敢去问姥姥。虽然姥姥很慈祥,也很爱她,可是一提起爸爸,姥姥就会瞪眼睛。萱萱感到很孤独。

  萱萱去跟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说,有一个叫子哲的小朋友跟她说:“你爸爸和妈妈是离婚了吧?”萱萱瞪着一双小眼睛问:“什么叫离婚?""离婚就是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他们不是一家人了."”哦。“萱萱点着头,子哲凑近萱萱说:“我爸爸妈妈也离婚了。”“真的吗?”子哲点点头小大人一般地说:“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咱们班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离婚了,有的跟爸爸,有的跟妈妈,我就跟妈妈在一起。”“哦,是这样。”萱萱的心里不再那么无助,原来有那么多的小朋友跟自己一样,看着他们都挺快乐的。

  萱萱慢慢适应了没有爸爸的日子,跟妈妈和姥姥在一起

  生活着。只是萱萱一直没有去问妈妈,是不是真的像小朋友说得那样跟爸爸离婚了。没有爸爸的日子,妈妈慢慢地也变了,也不爱打扮了,不像过去那么漂亮了。每当萱萱试着提起爸爸,妈妈的脸就会沉下来,姥姥就会骂,说爸爸是陈世美。萱萱不明白,陈世美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许久不见的爸爸到幼儿园来接萱萱,萱萱有点陌生的看着爸爸,“萱萱,我是爸爸,你不认识爸爸了?”萱萱愣了一会,飞奔着跑到爸爸身边扑在爸爸怀里,“爸爸,我想死你了。”爸爸亲着萱萱娇嫩的小脸蛋说:”爸爸也想你。“萱萱赖在爸爸的怀里不离开,爸爸把她抱起来说:”走,跟爸爸回家。“萱萱天真地问:”是姥姥的家吗?“”不是咱自己的家。”“妈妈也去吗?’妈妈不去,妈妈去干什么?就萱萱自己去。”萱萱挣脱爸爸的怀抱说:“妈妈会不高兴的,我不去。”“是妈妈让你去的,不信你打电话问妈妈。”萱萱给妈妈打了电话,妈妈说:“萱萱,你去吧。”萱萱这才高高兴兴的跟爸爸一起走了。在路上爸爸问了萱萱好多话,萱萱都兴高采烈地回答了。爸爸给萱萱选买了好多好吃的,买了萱萱喜欢的玩具。

  终于到家了,萱萱曾经十分熟悉的家,走到家门口,爸爸蹲下身子对萱萱说:“萱萱,家里有个阿姨,可漂亮了,她可喜欢萱萱了,你要听阿姨的话,不要惹她不高兴,知道吗?”萱萱使劲点点头,说:“我知道了。”爸爸按响了门铃,一个特别漂亮的阿姨来开门:“哟,这是宣萱吧?真可爱,快进来。”萱萱怯生生的叫了一声,“阿姨。”那个阿姨答应了一声,把萱萱领了进去。热情地对萱萱说:“快坐下,想喝水吗?还是喝饮料?这里什么都有。“萱萱坐在沙发上不自在地看着自己曾经的家,家里一切都变了,那些熟悉的家具一件也不见了,萱萱喜欢的东西都没有了,所有的'东西都换了新的,萱萱感到特别的陌生,小心翼翼的不敢触碰。爸爸去厨房里做饭,那个阿姨陪着萱萱坐在客厅里。萱萱记得爸爸以前从不做饭,都是妈妈做好了,喊他吃饭。现在爸爸会做饭了,萱萱感到很惊奇。阿姨东拉西扯的跟萱萱聊天,许多话萱萱都没听到心里去,只是感到很不自在。”萱萱,你妈妈在家里哭吗?“萱萱抬头看着阿姨,看见她一脸好奇地笑着,萱萱反感了:‘不哭,妈妈和我在一起可高兴呢。“阿姨没兴趣再问了,冲着厨房喊:”饭好了没,我饿了。“爸爸在里边高声应着:”就好了,很快,很快。“萱萱孤独地坐在那里,突然很想妈妈,她想妈妈在家一定也想她,她想妈妈做的饭,想妈妈对她温柔的笑。萱萱走到厨房对爸爸说:”爸爸,我要回家。“爸爸一边忙活着往饭桌上端饭,一边说:”这就是你的家,还要回哪个家。““我要回妈妈家。”’哦,"爸爸说:”等吃完饭,我送你回去,尝尝爸爸的手艺。”看着爸爸那忙碌的样子,萱萱不忍心再要求回家,只能坐下来跟爸爸和那个阿姨一起吃饭。饭桌上爸爸一个劲的给萱萱夹菜,让萱萱多吃点。那个阿姨嘟着嘴,一声不吭,爸爸看她不高兴,就给她也夹些菜,带着讨好的口吻说:”怎么样,今天的菜还行吧?“那个阿姨一边吃着一边说:”还行,就是鱼咸了。“”那下次注意。“”不是注意,是改正。“阿姨带着撒娇的口吻说。”改正,改正,一定改正。“萱萱真的看不下去了,爸爸怎么变成这样了?过去都是爸爸挑三拣四的,嫌妈妈这个菜做得不好,那个菜做的不好。现在怎么这样了,萱萱搞不懂了。

  好不容易吃完饭,萱萱一刻不等的要着回家,爸爸没办法把她送回了姥姥家,萱萱见到妈妈,高兴地扑了过去,都没跟回头爸爸说再见。妈妈把她搂在怀里说:”跟爸爸在一起玩得高兴吧?“萱萱点点头说:”高兴,不过妈妈,我再也不去爸爸家里了.""为什么?“”不为什么,我要跟妈妈在一起,萱萱不在妈妈身边,妈妈孤独呀。'妈妈感动了,亲着萱萱的小脸蛋说:”妈妈跟萱萱在一起,永远不分开。“萱萱仰着小脸说:”嗯,我们永远在一起。“

  萱萱虽然是这么说,可是看着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小朋友,还是很羡慕。看着他们在周末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去游乐场,去公园,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自己呢,只有妈妈一个人牵着,心里感到很失落。可是为了让妈妈高兴,萱萱从不露出羡慕的眼神。萱萱的妈妈过去可爱笑了,最近不那么爱笑了,只有看见萱萱才露出一丝笑影。萱萱不愿让妈妈伤心,只要妈妈高兴,萱萱就高兴。可是萱萱的世界从此不再完整,缺失了以前的那种幸福。

  萱萱的心理变化,没有人能看出来,她常常逗着妈妈笑,哄着妈妈开心。萱萱多希望能再看到以前那个爱说爱笑,美丽的妈妈啊。有时候萱萱睡着了,姥姥跟妈妈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萱萱就醒了,偷偷地趴在被窝里听姥姥跟妈妈说话,每次都听见姥姥劝妈妈再找个人,说孩子太小,不能没有爸爸。萱萱就在心里渴望着妈妈能给自己找个好爸爸。

  有一个周末 萱萱看见妈妈在精心的打扮自己,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还化了淡淡的装。萱萱感到惊奇,妈妈这是怎么了?妈妈打扮好了对萱萱说:”萱萱,妈妈漂亮吗?“萱萱欢快地回答:”漂亮,太漂亮了。“妈妈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萱萱,跟妈妈去公园玩好吗?“萱萱高兴地蹦跳着说:”好,好,太好了。“

  萱萱跟妈妈去了公园才知道 ,妈妈是跟别的男人见面,萱萱陪着妈妈见过好多男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年轻的,年老的,只要萱萱不点头,妈妈再也不会跟人家见第二面。萱萱小小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她不喜欢妈妈见过的那些人,她觉得他们不喜欢自己,那是一种直觉。

  有一天萱萱又跟妈妈一起出去,那次是在一个饭店里。那个男人是个很平常的人,见了萱萱就蹲下说:”这是萱萱吧?长得真漂亮》“萱萱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跟妈妈见过那么多男人,他是第一个蹲下来跟萱萱说话的。萱萱觉得,他也喜欢自己 。吃饭的时候他照顾着萱萱,给她夹她爱吃的菜,也给妈妈夹,萱萱很响亮的跟他说话,时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妈妈看着萱萱高兴的样子,嘴角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那个一开始萱萱叫叔叔的男人,在半年后成了萱萱的爸爸 。萱萱的心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她现在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那种开心的样子让所有见到她的人都会露出笑容。萱萱的世界从此完美了。

优秀的作文 篇4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元素之一。古人有“和为贵”、“握手言和”之说。《词源》将其解作:和顺、和谐、调和之意。笔者谓“和”者:一统、归一也。此“一”乃集合、融合为一之意,是殊相的融合,而非共相的相同。

  “和”的状态看似确和,实则不和;看似不和,实则确和。《国语·卷十六郑语》有这样一句: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冯友兰先生对此句有一段很有趣的解释,即:“以他平他谓之和”;如以咸味加酸味,即另得一味。酸为咸之“他”,咸为酸之“他”,“以他平他”即能得另一味;此所谓“和实生物”也。(摘自《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第三章孔子以前及其同时期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五人之发现)再如,宫商角徵羽相结合便组成五度相生律及乐曲,若仅有单一的某个音,则无以组成五度相生,乐曲更无从谈起。在此,不难发现此中的“和”乃多者事物组成一中组合的事物,我想也可以说由多个单一事物的殊相,组成整体事物的共相。

  组成“和”的事物殊相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各殊相相辅相成,几者互促共进。二是各殊相反相成,呈矛盾地对立统一存在。

  所谓各殊相之间的相辅相成之“和”,即各殊相互相支撑地存在。如:能指与所指之和所组成的印象。事物,即:所指之所以被称为某事物,是因为其有能说明该事物的名称,即:能指。如桌子一词一经在人的意识中出现,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桌子的实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桌子”一词作为能指,已随着数十代人约定俗成的应用,已深入人的意识中。这个实物便是所指桌子,人们为了便于互相交流,便将“桌子”一词作为能指命名桌子这一实物。由桌子的能指及所指也便在人的意识中产生了桌子能指的印象——由四个条形支点支撑的用于放置物品的平面,这便是能指与所指之和组成的实物的能指印象。

  所谓各殊相反相成之“和”,即:各殊相之间的本质是存在着根本矛盾的,且在根本矛盾的对立、殊相的对比中依存。如由平仄构成的诗词格律:平仄两部韵,读音、音韵风格有别,且构成平仄的音韵的平、上、去、入五声的读音、风格各异,如在格律:“仄仄平平仄”中,平仄是互相依存而存在的,格律中只有体现平声,方可有仄声体现的空间,反之亦然。如无平声则无所谓仄声,无仄声亦无所谓平声。故由平仄互相对立的音韵之和构成了整体格律的音律。

  从上述两例中不难看出,无论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相辅相成的“和”,还是诗词格律中“平”与“仄”之间相反相成的“和”,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由于某种内在的关系,彼此互为依存地、有机地形成的某种新共同体。桌子的“能指”与“所指”在人的意识中结合,形成了人意识中桌子的印象;音韵中的“平声”与“仄声”的排列组合形成了诗词格律。正是这种组合,才形成了“和”,或曰“和谐”状态。此系达到“和”的第一种途径。

  形成“和”的第二种途径,与第一种途径是相对的,我暂将其称为:因分而和。此亦即:欲达到“和”的状态,必先将“和”的事物合理地分开,若不先达到分的状态,和的状态也便无法达到。我认为,这种途径下形成的“和”是最为永恒的和,是世间之“大和”,同时也是一种很有理趣的“和”的状态。何谓“永恒之和”、“大和”?这种状态理趣何在?莫急,待我一一阐述。

  《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与王有一段关于音乐的经典对话:(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王)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主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我们细细品味这段对话:我们暂且不考虑音乐欣赏者的身份,一人欣赏音乐与和其他人一起欣赏音乐的感觉有何区别?必然是和其他人共同欣赏音乐更有乐趣。这点是众所周知的,无需多言。我们进入文本限定的人物身份——梁惠王。这个诸侯王,在国内与百姓共同欣赏音乐,亦即梁惠王将欣赏音乐之乐趣和国内百姓共同分享,那这种乐趣却不仅仅是停留于志趣之和了,其更深层的意蕴是家国之和,即和谐、融合,此乃“大和”。

  若问曰:既然有“大和”,可有“小和”乎?则答云:“然也”。何谓“小和”?欲知“小和”我们还从“大和”入手。从《孟子》中的一例,不难发现,“大和”乃是一种多者有着必然联系(这种联系或为辩证的'矛盾,或为互相的补充)的事物,互相作用以达到和谐、融合的状态。由此可推知“小和”乃是一种或者说是单一事物之和。如:一张桌子、一支铅笔等,因为这些事物与其他事物并无任何联系,亦不和其他事物形成任何整体,但其具备自身应具备的能指及所指,能为其正名,故就其本身而论,这种单一事物的独立存在,确实是一种“和”的状态。由此,我们便可以发现并品味由第二种“和”所产生的理趣了。

  仔细品味《孟子·梁惠王下》中所谓之乐: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主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我认为,此处所谓之“乐”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为内心之乐,亦即愉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便是个人的内心寻求音乐知音的精神需求空缺得到了弥补后,产生的相应心理反应。第二层含义为由国家和谐而产生的祥和之乐,这种“乐”便是由上文所说的“大和”产生的乐。而这种“大和”如何出现?文本给了我们答案:“与人乐乐”、“与众乐乐”。如此不正是将自己的欢乐均分为若干份吗?那么如此一分,不正是将自己的快乐分走了吗?非也!如此分,不但未分走自身的快乐,反而能在分享快乐的同时,找到自身与其他人的共鸣之处,从而能使自身得到更大的快乐。这种共鸣可以看作彼物与此物的共同点或联系点。这种共鸣点一旦被找到,可以将多种事物,以此共鸣点为内涵,将其外延扩展至无限之大,这便是“欲和先分”之果。

  乐音以其之分,从音高之高低可由等音程分至一度音程、二度音程,甚至再慷慨些,划分出“五声”、“十二声”,出现了五度相生律、十二度平均律。如此,乐音看似已被分裂,然而,如此一分,恰令乐音居于了绝对的中心地位,而其他音阶无不围绕在其周围,诚如“北辰居其位,而众星拱之。”我们可以假想,若乐音未分为若干音高,而以一个独立的乐音整体存在,如此,我们也便无法听到音高之别,音乐也便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乐音亦因失去了想象的外延做支撑,从而变为了抽象的、空洞的名词,甚至可以说为是“玄”。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大和”与“小和”虽为两种形式的“和”,但并非是绝对的,其二者间无明显相对的界限,而是相对而言且互相可以转换的。再看此例:我们说铅笔、钢笔、毛笔都属于笔,笔之所以成为笔,是因为它有这些外延的形象支撑,这便是“笔”之“大和”。笔记本、记帐本、草稿本,同样以“本”的外延,支撑着“本”这一内涵,构成了本的“大和”。而“笔”与“本”的“和”加之其他工具,又形成了“文具”的外延,支撑了“文具”这一概念的内涵,这是文具的“大和”,而文具的“大和”又加之其他用品的“大和”又形成了“工具”的外延,支撑了“工具”的内涵概念,形成了“工具”的“大和”。再看这些所谓的“大和”,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为大和,然而在更大的范围之内,又失去了其“大和”的地位,而甘于屈居“小和”。而“小和”在更小的范围之内,由于其外延的支撑,又成为了此范围的“大和”。如此,便可说“大和”、“小和”并无固定之界,若借用惠施的哲学观点而言,“大和”是“至大无外”的,又是“至小无内”的;同样,“小和”是“至大无外”的,又是“至小无内”的,只是所包含的范围及分析的角度之别罢了。

  面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个行政、经济实体、一个人,欲立足于世,我想就要树立“大和”的思想,懂得“欲立先和、欲和先分”的道理。如此,在与社会优胜劣汰、正当经济竞争及自然法则无冲突的前提下,将己有资源,当作共有资源,将一己之爱,推广至博爱,向儒家的“忠、恕”思想(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努力,人类思想将必将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世界也将变得更为美好的。

【优秀的作文】相关文章:

作文优秀作文优秀10-15

【优秀】优秀的作文07-05

优秀的作文【优秀】07-04

优秀的作文(优秀)07-05

优秀的作文[优秀]10-29

优秀作文【优秀】11-05

优秀作文[优秀]11-06

[优秀]优秀的作文10-31

【优秀】优秀作文11-01

(优秀)优秀的作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