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家园联动弘扬民族文化的实践与研究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童幼儿园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化进程的纵深推进,中国一直面临着学习国外先进文化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任务。然而随着洋文化的不断渗透,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漠视优秀民族文化、民族归属意识不强等问题。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已经势在必行,而且应该从娃娃抓起。金童幼儿园是陈鹤琴教育思想实验基地,自建园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幼儿民族文化的教育,并注重家庭教育指导,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在家园联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深化“活教育”的办园思想,形成家园教育共识
作为陈鹤琴教育思想实验基地,我园非常重视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弘扬,坚持以陈鹤琴教育思想指导办园实践。早在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先生就提出了“活教育”的思想。他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由此可见,陈鹤琴的“活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他还认为:“儿童教育是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责任”。
近年来,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等可以利用的途径向家长宣传我园办园思想,取得了如下的家园教育共识:儿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处于独特发展阶段的个体,他们应该具有健康的体魄、探究的冲动和兴趣、动手做的能力和内在生长的力量。“活教育”要求幼儿园和家庭共同为幼儿创造合适的环境与条件,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儿童早期生活体验,崭露儿童美好人性和发展潜能,充分激发儿童生命的活力,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上述共识之下,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探索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力图使家长成为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力量。
二、家园合作开发民族文化课程,构建民族文化教育载体
民族文化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要构建一个有效的载体。我们认为,民族文化课程是民族文化教育的最好载体,只有做到民族文化教育的课程化才能使民族文化教育走向规范、常态,最终促进幼儿发展。为此,我们根据本园实际,重点开发了《幼儿乒乓活动课程》和《幼儿古诗导读课程》。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同时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培养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和方法,力图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乒乓课程》不仅仅把乒乓作为一种体育活动,而且极大地拓展乒乓活动的范围,让幼儿在唱乒乓歌、画乒乓图、下乒乓棋、玩乒乓游戏、讲乒乓故事、观看乒乓比赛等实践活动中,了解乒乓规则、练习乒乓技能、体验乒乓乐趣、感受乒乓文化。在充满童趣的、真实的“乒乓世界”里,让幼儿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磨砺幼儿意志品格,萌发初步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我国被世人誉为乒乓王国,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幼儿古诗导读课程》期望幼儿通过对经典古诗的诵读,了解中华民族渊源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引发幼儿对祖国的自豪感、民族情。因此,《幼儿乒乓活动课程》和《幼儿古诗导读课程》都有较强的民族文化教育功能。为了更好地让家长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家长充分利用课程的民族文化教育元素来开展家庭教育,我们有如下举措:
(一)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意愿
在吸引家长参与《幼儿乒乓课程》、《幼儿古诗导读课程》研究之前,我们采用家长接送幼儿时的“快餐式”交流、“预约访谈”、“宝宝联系册”、“网上对话”、“问卷调查”等方式,拉近家长与我们的距离,使家长愿意与我们亲近,愿意抛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需求。调查得到的信息为我们开发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资源、制定相应的家长培训计划与家长活动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 开展多渠道家长培训,提高家长教育能力
家长普遍匮乏幼教理论,对幼儿园的课程也不够了解。为确保课程质量,达成家园联动,我们对家长进行了必要的培训。培训包括通识性培训、项目组培训、互动式培训等多种形式。通识性培训,是以专家讲座或报告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实施的背景、意义,重点学习家庭开展弘扬民族文化的方法,营造家庭民族文化氛围的途径。项目研究培训,是指组织对某个问题有着共同研究兴趣的家长,成立项目研究小组,在研究中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一种研修形式,其目的是在“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中探索和解决,家庭弘扬民族文化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所谓互动式培训,是指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作品展览会等活动,为家长感悟民族文化教育的价值创设机会,为家长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
(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开发家庭教育资源
为了开发家长教育资源,我们利用各种途径指导家庭教育。比如在古诗导读活动中,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园宣传栏、家长督导活动、亲子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古诗导读对培养幼儿学会做人、陶冶情操的重要性。
三、组织丰富多样的家、园、社区互动活动,提高民族文化教育实效
坚持大教育观,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对幼儿教育的最大合力,对幼儿的终身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走入家庭”的互动交流
我们设计了“家庭快乐时光”活动,倡导家长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与幼儿一起交流,结合幼儿的年龄及发展需要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如“亲子对诗”,引导家长每晚幼儿入睡前的十分钟与幼儿进行对诗,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性;如“一刻钟乒乓游戏”,请家长每日与幼儿共同进行亲子乒乓游戏(15分钟),感知体能游戏活动对幼儿动作发展灵敏性的作用。“家庭电话互访”活动,鼓励幼儿学做小老师,通过家庭电话交流的形式,为家长之间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走入家庭”的互动交流,使家长在与幼儿共同学习、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家庭弘扬民族文化交流的网,对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和幼儿园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走进幼儿园”的教育实践
家长的不同文化素养及职业特长,对幼儿来说是潜在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家长不同的职业专长,让家长以恰当的方式参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实践研究,会使家长意识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自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增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开展的“家长志愿者”活动就是鼓励不同文化背景、职业的家长走进幼儿园,将自己独有的教育资源奉献给幼儿。家长志愿者队伍的创建及丰富的活动开展,为每一个家长提供了参与教育的实践舞台,让他们从被动的旁观者变为了主动的实践者,使教师、家长在联动中达到共建、共创、共育,使幼儿获得更加和谐的发展。
(三)“步入社会”的拓展活动
陈鹤琴先生在其“活教育”方法论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家庭、集社、市等类的交往,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做教师的要学会关注和利用这些资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不断拓展幼儿教育活动的场所,让幼儿和家长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在真实情景下感受。比如,我们开设了“双休日亲子远足”活动,鼓励幼儿、家长共同走进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场等,引导家长充分利用社区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如:中央绿地的风筝放飞行动中,家长和幼儿不仅了解了我国风筝的传统文化,更激发了动手创作的欲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园联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促进了家长素质的提高;家园联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也促进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家园联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也推动了我园“大教育”格局的形成。
(文章源自中国首届幼儿园园长大会)
【家园联动弘扬民族文化的实践与研究】相关文章:
弘扬民族文化作文08-08
发展民族医药 弘扬民族文化04-30
幼儿园家园共建的实践研究论文05-02
弘扬与创新民族文化的时代价值04-27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05-01
家园合作-德国的家园合作实践04-29
文言文教学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四题04-30
家园合作的实践与思考04-29
滇西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