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家有“小赖皮”家长巧应对

时间:2021-10-05 15:56:26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家有“小赖皮”家长巧应对

    文文坐在沙发上,专心致志地玩着他的天线宝宝,“文文,快点,别玩了,要去上幼儿园了。”妈妈大声喊着。

家有“小赖皮”家长巧应对

  “我不去幼儿园,我昨天说过了,你们不给我买咸蛋超人我就不去幼儿园。”文文固执地说着。

  “文文乖,玩具过两天妈妈会给你买的,我们先去上幼儿园吧!”妈妈的语气已经近乎哀求。

  “我说了不去就不去,你什么时候给我把咸蛋超人买来,我就什么时候去幼儿园。”文文一边说一边把正在玩的天线宝宝扔在地上,用脚去踩,一边踩一边叫,“你们看,我现在连天线宝宝都没有了,你们一定要给我买新玩具了!”

  5岁的文文在家里惯用的招式便是“赖皮大法”,只要父母稍不顺他的心意,他就施展出他的耍赖神功:低头玩他的玩具,对你不理不睬;要不就大哭大闹;甚至撒泼摔坏家里的东西……总之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家里有个这样的赖皮孩子可怎么办呢?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拒绝,同时又避免对孩子造成情感上的伤害呢?这就要求父母根据孩子的不同情绪来区分对待。让你的孩子了解某些特定的动作、行为是你所不赞成的,这一点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

  一、面对小赖皮,请坚决说“不”。

  “妈妈,我要那个小熊玩具!”、“妈妈,我还要那个奥特曼!”……3岁的壮壮到了玩具商店,着魔似的要东要西,妈妈不顺从他的要求,他便赖在地上大哭大叫,极尽所能的令妈妈难堪。任凭妈妈软硬兼施、好话说尽,也是无用。最后还是妈妈俯首投降、心不甘情不愿地任凭其“勒索”。

  家长心理:

  相信许多年轻的妈妈都遇到过上述情景:孩子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得到满足,否则他们就大吵大闹,无论怎么劝说都不起作用。父母开始是不同意的,但看到孩子又哭又闹就心软了,在孩子的这种“一哭、二闹”的威胁下就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正确做法:

  1 区分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长要冷静、坚决而理智地说“不”,无论孩子怎样哭闹也不妥协。

  2 幼儿自制力和分辨力都很差,需要成人及时的提醒和必要的约束。

  3 3岁多的孩子已经懂事了,家长可以跟他讲清楚为什么不买那个小熊。在此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谨慎、有耐心、理智地对孩子进行管教,通过这件事让他知道,不是他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得看他的要求是否合理。

  4 分散孩子的精力,让他把注意力先转移到别的他感兴趣的事上,不要让孩子在一件事上纠缠不休。

  5 教孩子使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其实,有时孩子并不知道他的某些举动不好,他们所知道的就是,在他们生气或者遭受失败的时候,大哭大闹会使他们感觉好一点,他们能通过这样的举动达到他们的目的,比如让爸爸妈妈给他们买玩具。

  特别提醒:

  1.家长说“不”就要做到。

  面对撒泼耍赖的孩子,家长说“不”就要做到。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说出“不行”就要做到。带孩子逛商店,孩子非要电动汽车,家长说不给买,孩子又哭又闹,家长一边说孩子不听话,一边又给孩子买了。这样孩子就会认为家长说话不算数,只要自己发脾气家长就会妥协。对于做不到的事情,家长就不要说“不”,如果说了就要做到,无论孩子采用什么方式,家长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做法,让孩子感到家长说话是算数的。

  2.在对孩子说“不”的同时,给予他所需要的关注和爱。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要经历两次心理反抗期,第一次在两岁后就可能出现。父母对孩子要有原则,但两三岁的孩子毕竟不是成人,过多的道理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还没到那个程度。因此,母亲可以利用孩子对他的依赖,用语言及非语言的表现让孩子感觉到“拒绝”,例如“妈妈生气了。”要告诉他“你这样做我不喜欢。”

  其实孩子在最初形成某种行为定势和情绪反应时,成人如果未加明确制止,孩子就不知道允许做和不允许做的界限在哪里,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界限。同时,家长在对孩子说“不”的同时,应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关注和爱。

  二、面对小赖皮,请给他一个拥抱

  谦谦的感冒刚好,就非要到外面去玩。爸爸劝他:“谦谦感冒刚好,不能到外面去玩,爸爸和你在客厅玩吧!”。“不行!”谦谦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哭起来。面对哇哇大哭的谦谦,爸爸一筹莫展,是带宝宝出去还是把他留在家里任其大哭大闹?

  家长心理:带宝宝出去吧,他病刚好,真怕他着凉了;不带他出去吧,他又在家里大哭大闹的,要打打骂骂他吧,对着这个大病初愈的孩子又狠不下心来,这可怎么办呢?

  正确做法:

  此时,不要对孩子发火,不要生硬地责怪孩子:“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啊,跟你说了,你病刚好,这么出去会感冒的,你真不听话。”相反地,你可以走过去抱起孩子说:“我知道不让你出去玩你很生气,妈妈来抱抱你吧!”把宝宝的头靠着自己的头,让孩子渐渐安静下来。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再跟他讲不能出去玩的道理:“爸爸妈妈都喜欢你,我们可不想让你再感冒了。明天天好了,我们一起去玩好吗?” 有时候,一次随意的拥抱便能控制孩子的怒气。其实孩子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从满足生理的需要向社会性需要过渡的,孩子希望成人与他身体的接触。当孩子情绪激动时,拥抱和爱抚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通过充满爱意的身体接触,可以有效地控制他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