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孙女的“画趣”看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在生活中我是传统观念比较重的人,喜欢大家庭那种和和睦睦的生活氛围。从我的外孙女典典呱呱坠地始,我和夫人就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好像是要围绕这个崭新的生命设计她未来美好蓝图。
平时我公务比较繁冗,也非常之累。但是回到家中,看着婴儿在母亲的怀抱里一天天长大,开始牙牙学语,然后蹒跚学步,那种天真的情态,令我感到格外地高兴,工作上的压力和倦意也随之烟消云散。
虽然全家人都争着呵护这孩子,但是我给他们铁定了一条纪律:从我做起,任何人都不许溺爱这宝贝疙瘩。我的愿望是一切顺其天性,听其自然而已。从典典3岁起,我们就准备将她送进幼儿园,为的就是使她从小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以便她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没想到这小家伙特别黏外婆,开始怎么也不肯去幼儿园,哭着闹着地耍赖,弄得外婆慈悲大发,决意要将她留在身边自己带,连她的父母也不得不默认了。说实在话,儿孙绕膝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含饴弄孙是至高的天伦之乐。但是对于孩子教育的选择关乎孩子人生的走向,决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在我的坚持下,典典还是被“强制”着送往幼儿园,去接受正规的儿童早期教育,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模式应该去适应现代教育的规律。
后来证明这是个正确的选择。典典慢慢熟悉了幼儿园的环境,在行为上语言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任性的习惯也似乎被幼儿园的阿姨们矫正了许多。每当她戴着大红花回到家里时,灿烂的小脸蛋上就会洋溢着一种荣誉和自豪的快乐,可以看得出,她已经对幼儿园这个集体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世说新语》上曾有过这样一句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所以我对典典才艺方面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刻意的要求,因为她实在太小,不能拔苗助长,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这话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只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引导他们的兴趣。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只有通过玩才能逐步认识事物。典典在幼儿园做游戏的时候,通过老师细心地辅导,渐渐显露出了喜欢绘画的禀赋,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她都表现出了乐此不疲的劲头。对此家人是赞不绝口,好像发现了她的远大前程一样。我则认为棋琴书画是孩子们在启蒙阶段应该接触的基本文化方式,也是一种必要的基本功训练,而要真正的成材还是取决于将来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对知识的运用程度。典典学画画完全是出于她童心自发选择,对于画境纯粹是凭着天真的感觉在进行自我描绘。有时她自己认为画得不错了,便会得意地缠着我这个外公替她收藏起来。有一天她和外婆来到我的办公室,看着满橱的书籍和墙上悬挂的字画,她突然画兴大发,非要在我的办公桌上当场献艺不可。我给了她一叠打印纸,她便有模有样地趴在办公桌上构思起来。不一会儿,她就一气呵成地画完了一幅画,取材于头几天去郊游的一个小镜头。她在一棵大树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瓢虫,题目就叫“瓢虫在大树上”。从她充满稚气的眼神里,我好像看到了她对认识自然、珍惜自然、呵护自然的一种渴望,而这样的文化倾向恰恰是我所期望的。
从典典所表现出来的画趣来看,我觉得现在的儿童教育应该更宽松一点,首先要加强孩子观察事物能力的引导,不要过分在才艺上去生拉硬拽,这样很容易挫伤孩子的本身的兴趣而因小失大,到头来可能还是一事无成,以致贻误孩子的前途。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只能因势利导,依然还是那句话:一切顺其天性,听其自然。既要让孩子们在健康幸福的环境中成长,更要有利于孩子整体人文素质的提高。 作者:杨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