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红小豆
红小豆
红小豆(红小豆)
红小豆又名赤豆、赤小豆、红豆、红赤豆、小豆。英文名:Red adzuki bean。红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红小豆含多种营养成分,每100克红豆中含蛋白质21.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钙76 毫克、磷386毫克、铁4.5毫克、硫胺素0.43毫克,核黄素0.16毫克、烟酸2.1毫克。红小豆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宜与谷类食品混合成豆饭或豆粥食用,一般做成豆沙或作糕点原料。李时珍称红小豆为"心之谷",其功用为"生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上吐",并治"下痢、解酒毒,除寒热痛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
目录 基本信息 历史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基本信息出处 《神农本草经》。中药材学名Semen Phaseoli 英文名Adsuki Bean 别名红豆、野赤豆。 基原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豆科Leguminosae 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 或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 的种子。
历史我国是小豆的原产地。至今,在我国喜马拉雅山麓尚有小豆野生种和半野生种存在。印度、朝鲜、日本等国也有栽培,以我国出产最多。小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古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小豆的药用记载。古农书《齐民要术》中,已详载小豆的栽培方法和利用技术。这表明,我国种植小豆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形态特征红小豆属豆科(Leguminosae),菜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根不发达,侧根细长,株高80~100厘米,有直立丛生型、半蔓生型及蔓生缠绕型。叶为3小叶组成的复叶。小叶圆头型或剑头型。花梗自叶腋生出,梗的先端,着生数花,为自花授粉作物,花小,开黄花或淡灰色花,龙骨瓣呈螺旋形,每花梗上结荚1~5个,荚长7~16厘米,果荚内包着4~18粒椭圆或长椭圆形种子。种子多为赤褐色,也有黑、灰、白、绿杂、浅黄色等。种子千粒重50~210克,大多在130克左石。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90cm。茎上有显著的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渐尖,侧生小叶偏斜,全缘或3浅裂,两面疏被白色柔毛;托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5裂;花冠蝶形,黄色,旗瓣具短爪,龙骨瓣上部卷曲;雄蕊10,二体。荚果圆柱形,长5~8cm。种子6~8粒。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主产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 采制秋季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 性状 种子矩圆形,两端较平截,长5~7mm,直径4~6mm。表面暗红色,有光泽,侧面有白色线性种脐,长约4mm,不突起。子叶两片肥厚,乳白色。 化学成分含α-、β-球朊(α, β-globulin)、脂肪酸、烟酸、糖类,维生素A1.B1.B2,植物甾醇、三萜皂甙等。 性味性平,味甘、酸。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与红豆的区分】赤小豆是豆科植物赤豆的种子,但是有一个别名是红豆。红豆是羞草科植物海红豆、孔雀豆植物种子的'统称,所以人们经常误会它们是同一种东西。 赤小豆呈细长形,颗粒比红豆小,红豆呈圆柱状,表面为暗棕红色。 【异名】亦豆(《日华子本草》),红豆(《纲目》),红小豆(《本草原始》),小红绿豆、虱拇豆(《陆川本草》),朱赤豆(《中药材手册》),金红小豆、朱小豆(《药材学》)。【植物形态】 ①赤小豆,又名:猪肝赤(《本经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读》),米赤豆、茅柴赤、米赤。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米,密被倒毛。3出复叶,叶柄长8~16厘米;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疏毛,纸质,脉3出,具柄。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小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毫米,具毛;花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两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枚,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栽培或野生。分布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 ②赤豆,又名:红饭豆(《增订伪药条辨》)。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厘米。茎上有硬毛。3出复叶;托叶线形,被白色长柔毛;小叶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极浅3裂,两面被疏长毛。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端;蝶形花,形与上种相同;荚果扁圆筒状,于种子间收缩,无毛;种子6~10粒,暗红色,矩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种脐不凹。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以上两种植物的叶(赤小豆叶)、花(赤小豆花)及发芽的种子(赤小豆芽)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夏、秋分批采摘成熟荚果,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药材】 ①赤小豆:干燥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微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约为全长的2/3,中间凹陷成一纵沟,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可见两瓣乳白色于仁。气微,嚼之有豆腥味。以身干,颗粒饱满,色赤红发暗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等地。 ②赤豆:又名饭赤豆。干燥种子,呈矩圆形,两端圆钝或平截,长5~8毫米,直径约4~6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稍淡,平滑有光泽,种脐位于侧缘上端,白色,不显著突出,亦不凹陷;其他性状与亦小豆相似。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材以赤小豆品质为好,但货源不多,渐为赤豆所代替。 【化学成分】 每百克含蛋白质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物58克、粗纤维4.9克、灰分3.3克、钙67毫克、磷305毫克、铁5.2毫克、硫胺素0.31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2.7毫克。 【性味】 甘酸,平。 ①《养生要集》:"味苦,温。" ②《别录》:"甘酸,平,无毒。"③《千金·食治》:"甘咸,平,无毒。" ④《食性本草》:"微寒。" ⑤《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甘酸,无毒。" 【归经】入心、小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经。"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阳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用主治】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①《本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②《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③《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④《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⑤《蜀本草》:"病酒热,饮汁。"⑥《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⑦《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⑧《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⑨《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散剂。外用:生研调敷。 【宜忌】①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②《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③《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生长环境红小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粘土、沙土都能生长,川道、山地均可种植。既耐涝,又耐旱,晚种早熟,生育期短,栽培技术简单,可做补种作物。一般穴播,行距25~35厘米,株距16厘米,每穴4~5粒种子,每亩播种量1.5~2.5公斤,生育期100天左右,春夏播都行,纯种、套种均可。一般亩产150~250公斤。陕北属半干旱性气候,无霜期165天左右,土壤属黄绵土类,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出苗和根系的生长。年平均气温9.7℃,≥10℃的有效积温3499.2℃,稳定通过10℃的天数176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615小时;年降水量480毫米左右,多集中于盛夏,6~9月降水量35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3%,雨热同季。6~9月正是红小豆的生长盛期。自然条件对小豆作物积累淀粉、蛋白质及保持颗粒鲜红极为有利,为其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红小豆】相关文章:
产妇能吃红小豆吗01-10
薏米红小豆粥的做法01-16
红小豆薏米汤的做法01-18
红小豆的营养价值有什么01-10
红小豆薏米水的功效都有哪些01-18
红小豆薏米粥的做法是什么01-16
优质高产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11-09
辽引红小豆一号07-21
薏仁米红小豆汤怎么做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