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子

时间:2023-04-29 12:39:53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馓子

馓子

馓子(馓子)

油炸面食。古代称“寒具”,是寒食节食品。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寒具的制作方法。历代又有“粔籹”、“细环饼”、“捻头”等名称。用水和面,搓成细条,扭结为环钏形状,油炸而成。酥脆香甜,口感好。现为日常点心。安徽地区,每逢节日,则以此祭祖并互相馈赠。回族、东乡族也做馓子,配料、方法和汉族不尽相同。

目录 介绍 历史 汉族馓子 回族馓子 收缩展开 介绍

sǎn zǐ ,一种用糯粉和面扭成环的油炸面食品。馓子,用面粉制成,细如面条,呈环形栅状。

历史

馓子又称寒具,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寒具的制作方法。 对于寒具,通常的解释是,古人过寒食,一天早晚不动烟火,只能吃冷饭,而吃冷饭对人的肠胃又没好处,远不如油炸食品耐储藏,且不伤肠胃,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期间的快餐。既是寒食节所具,就被叫做“寒具”了。这类解释未必可靠,但是暂时还没有更可靠的解释。 关于寒具还有个典故。说是东晋时有个大将叫桓玄,此人附庸风雅,收藏了大量名贵书画,又爱显摆,每有朋友登门,就拿出来让人一同观赏。一日广邀宾客,大摆宴席,酒足饭饱之后,又取出一幅珍品请人品评。那天的饭食当中有寒具,桓玄的客人吃寒具就像我们今天吃麻花那样,用手抓着往嘴里塞,一顿饭下来,手上都沾满了油,当大家在桓玄那幅画(一说是书法)上指指点点之时,油印子就转移到了画上,好好一幅画给糟蹋了。桓玄心疼得要命,从此吸取教训,再请人吃饭一律不上寒具。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讲到寒具,说明寒具曾经活跃在南北朝时期;上述典故里讲到寒具,说明寒具在两晋也该是流行食品。沿时间的长河一路回溯上去,我们还能在遥远的周朝发现寒具的踪影———寒具在东周居然是宫廷主食之一。我们说东周已有寒具,只是根据文人的记载,而文人的记载常常离诗意很近,离事实很远。

汉族馓子

衡水油炸馓子

衡水的油炸馓子以其香脆、咸淡适中、馓条纤细、入口即碎的特点,赢得人们的喜爱。 因售出时多扎成蝴蝶形,故又名蝴蝶馓子。 衡水的蝴蝶馓子外型美观,口感颇佳。董仲舒在衡水任职期间喜食这种馓子。 衡水民间常用馓子泡汤,配以延胡索、苦楝子治疗小儿小便不通;用地榆、羊血炙热后配馓子汤送下,治疗红痢不止。尤其是产后妇女,在月子里喝红糖茶泡馓子,以利于散腹中之瘀。 不过衡水最喜爱的食法直接吃馓子,有时配以稀粥,吃起来惬意舒坦。

济宁馓子

王家馓子,济宁名吃,创办于20世纪70年代,创始人王宪章老先生(国家二级厨师)根据馓子的传统工艺,通过多年的探究,研制出具有独自特色的细条馓子香酥可口,色味俱佳,很快受到了消费者青睐。王老先生之子王立平继承王家馓子传统工艺,改良生产技术,扩大销售规模,并于2007年成立王立平食品有限公司,继续弘扬济宁饮食文化,产品畅销省内外。王立平之子王磊毕业于北京吉利大学商学院,经过多年学习,他在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方面为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得企业形象与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经过近40年光阴的洗礼与三代人的共同努力,王家馓子在济宁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名吃。

徐州馓子

简介 徐州的.蝴蝶馓子以其香脆、咸谈适中、馓条纤细、入口即碎的特点,赢得人们的喜爱。徐州的蝴蝶馓子外型美观,口感颇佳。苏东坡在徐州任职期间喜食这种馓子,在他的《寒具诗》中写道:"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寒具"是馓子两汉时期的别称)

淮安茶馓

淮安茶馓,是江苏省知名传统点心,历史悠久,驰名中外。1983年获江苏省优质食品奖,1991年获商业部饮食业优质品金鼎奖,1997年被认定为首届中华名小吃。本品采用优质原料,经过独特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其色泽嫩黄,造型秀丽,松酥香脆、独具风味。 茶馓是用红糖、蜂蜜、花椒、红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适量的鸡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捻成面团,搓成或抻成由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环状物放入油锅炸至棕黄色即成,如今,在许多饭店和早点铺或菜市场上,馓子也以已成为常见食品,随时可以买到。 水调面团:特制粉25千克 精细盐500克 炸制油:芝麻油、花生油各7.5千克。 制作方法 1.制水调面团:把盐用水充分溶解后,加入面粉拌和,然后将面团充分捣制,一般不少于20分钟,使面团具有良好的韧性。不调韧性面团制成后把它平摊在操作台上,由边缘逐步向中心划开。用双手把划开的面团粗条在操作台上揉搓成5毫米直径的细长圆条,边揉搓边逐层盘入放有花生油的磁盆内(每层之间必须涂油,防止粘条),条盘放好后必须放置2小时后才可绕条炸制。 2.绕条炸制:待盘条回饧后,以右手执条边拉边绕排列左手四指上,绕时左手四指伸直,用大拇指按住条头,绕7~8圈,再以右手伸入条圈中,两手四指并拢抻拉面条,使绕条延伸至原长2倍,再腾出右手用2支筷子叉住左手上的绕条绷紧,然后双手各执1支筷子放入油锅炸制,油温一般在220℃左右。入锅片刻用筷将绕条叠制成扇状,再取下竹筷。也可以使1支筷子翻转180°绕成长卷状。还可以用不同手法制成梳型、花朵型、帚型等。油馓成型后要在油锅内翻动,使色泽均匀一致。待炸至金黄色出锅沥油。 质量标准 形态:馓条整齐,无明显搭头,无并条。 条泽:金黄色。 组织:断面有孔,无面块,无杂质。 口味:香味纯正,酥脆爽口。

济南馓子

馓子是我国北方很常见的一种油炸食品,在济南也常遇到,很细很长,焦黄酥脆,格外馋人。济南的馓子俗称“细馓子”,说来颇有历史:“细馓子系钟兴和所创制。钟在历下区钟楼寺街为摊商,制售馓子三十余年,技艺精良,有独特风味,甚为消费者所喜爱。”(《中国名吃谱》)如此看来,馓子在济南已有不短的时间。以前,由于生活水平较低,馓子并非是谁想吃就吃得起的,尤其是贫苦人家很少舍得买馓子,所以平常百姓吃馓子会当作一件很大的事,不像现在拿着就吃,而是有着约定俗成的程式。这程式就是要与马蹄烧饼配套夹着吃,或放在甜沫或粥内泡着吃。

阆中馓子

阆中馓子是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用湿毛巾搭上,让其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粉扑面后,右手握起小条,左手捏小条一端作纺车状运行,将小条绕成更细的面圈,然后将面圈套在两根长筷子样的竹签上,再将面圈拉细绷直下锅用油炸,炸至面圈变硬之前,翻转竹签将其扭成梳子状,待成金黄色时,即可起锅备用。兑碗时先将油茶舀入碗中,再加上捏碎的散子,同时加上切成小块的大头菜、捣碎的花生米、椒盐、葱花、红油等,即可上席供顾客享用。 西宁馓子 馓子,是青海农业区各族人民逢年过节制作的特色食品。其形圈圈相连,外观纤细黄亮,入口浓香酥脆,为面食中的佳品,在宴会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在青海,汉族在腊月底制作,过年时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回族、撒拉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 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

回族馓子

俗语有"点心香,月饼美,回回的馓子甜又脆"一说。馓子是回族群众的传统食品之一。古称"环饼"、"寒具"。据史书记载始于北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回族人家都要炸制馓子招待客人,馈赠亲友。 制作方法是:将精面粉加入盐水糅合,反复搓压后,搓成粗条,抹上食用油放在盆中饧面。起油锅,待锅中油热时将制成环形的面条放入油锅中,油炸至金黄色。捞出晾干,即可食用。馓子不仅造型独特,而且方便易制,如今不但回族家里广泛作,而且西北信仰伊斯兰教的其它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撒拉族等都有节日作馓子的习俗。馓子已成为回民团结和睦友爱 的象征,是欢度节日不可缺少的圣洁的食品。 回族馓子以宁夏回族的馓子为佳。宁夏馓子素来以股条细匀,香酥甜脆,金黄亮润,轻巧美观,而博得中外人士的赞誉。1985年,阿拉伯国家友好人士访宁夏在回族家中做客,对宁夏馓子给予高度评价。1982年西北五省烹饪比赛表演,宁夏馓子誉满西安。

【馓子】相关文章:

馓子的作文10-07

执子与通子作文08-04

执子与通子作文04-30

子刘子自传教案04-25

父与子09-06

父与子04-29

父与子05-02

父与子05-01

何满子,何满子尹鹗,何满子的意思,何满子赏析 -诗词大全03-13

拨棹子,拨棹子尹鹗,拨棹子的意思,拨棹子赏析 -诗词大全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