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斋公买茄
语意:原指贪便宜,借喻不明事理。也指事与愿违。 斋公即道士。客家地区庙多,道观却少有。客家道士们大多居家,且无不结婚生子,过的几乎都是世俗的生活。又因为师从道教,故信从教义教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餐餐吃素,俗称“吃斋”,故名“斋公”。“斋公买茄”有一段流传甚广的故事。从前一个刚刚学道的小斋公,在“师傅”的交代下去圩市买菜,预备七月半鬼节(即中元节)普度打醮所需。由于第一次赶圩,颇有小和尚初次下山去化斋的意味,凡事都觉得新鲜、奇异,却因为教导未足,对诸多事理缺乏了解,因而办起事来就难免似是而非,甚至令人啼笑皆非。正值夏令,街面上各色各样的蔬菜、瓜果琳琅满目,看得小斋公直眼花缭乱。过去客家人买卖东西多不讲斤两,而是论个数。有些东西大个的好,有些东西小个为赢,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小斋公未必尽识货,却自以为聪明,样样都挑大个的买。尤其是买茄子,不大不小的都一概不要,挑三拣四,翻来倒去。小斋公买回去的茄子,个头是大,却全部都老得已经没法吃,因此遭来“师傅”好一顿臭骂和数落。如此斋公心态,实质上就是杀鸡取卵。为了获得某些好处,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满以为拣了便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得不偿失。“斋公买茄”的另一种表现是贪图近利,表面上是得到了西瓜,却因此带来隐患,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到头来连芝麻都一起丢了,什么便宜也捞不着。事实上,并非所有付出都能够得到理想的回报,投之以桃,报之于李,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进一步而言,栽下桃树尚能得到李,还多少有些安慰,更多的可能却是桃李都没有得到,空欢喜一场。小斋公卖茄子便是这样一个典型。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三百六十行,行行更加专业化,这就迫使人们精益求精,而不是做通才。百事通也罢,万事通也罢,个人是无能为力的,除非一个机构、一个组织长期不遗余力,方可建立这样一种资源共享的平台。不做全才,但求专才,这已经成为企业、机关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共识。另一方面,缺乏生活常识、社会常识的人非常普遍,虽然其中与教育机构长期忽视公民教育、素质教育有关,但“斋公意识”更是关键因素。凡事贪小便宜,不脚踏实地做人,不诚实守信经营,势必事业无成,企业倒闭,不仅丧失青春、资本,最后连自己的尊严都跌落地。正确地认识茄子以及其他新旧事物,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人做事,那么事与愿违的事情就可以避免发生,或者少发生。【斋公买茄】相关文章:
野茄04-29
玫瑰茄04-29
红茄04-29
倒茄04-29
番茄茄丝04-29
拌茄泥05-02
玫瑰茄的副作用03-01
做茄夹作文04-28
鲜茄肝排05-02
美味的茄汁面作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