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11个月的宝宝不会站立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时间:2023-02-21 14:20:04 欧敏 好文 我要投稿

11个月的宝宝不会站立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对至今仍不会自己站立起来的宝宝,爸爸妈妈要从主、客观上进行一下原因分析,一般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1个月的宝宝不会站立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1个月的宝宝不会站立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1个月的宝宝不会站立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进入11个月的宝宝,大多数都已经自己能够站立了,最早的在五六个月就能站立了,但有个别宝宝至今还不会自己站立起来。这不排除宝宝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爸爸妈妈们的一些认识。对宝宝们而言,生活是一连串体能上(以及智能上、情绪上)的挑战。大人们视为理所当然,轻而易举的一些动作,对宝宝们而言,却需要费相当力气才能克服这些障碍,取得成功。比如翻身,坐起来,以及站立。

  对至今仍不会自己站立起来的宝宝,爸爸妈妈要从主、客观上进行一下原因分析,一般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体重的因素。过于胖的宝宝由于身体笨重,行动费劲,比较不容易站起;但如果宝宝四肢强壮、协调很好,即使重也可以站得很好。

  锻炼的因素。一个成天被妈妈放在推车里、躺椅或游戏围栏中的宝宝,是没什么机会去练习站立。

  家具的因素。周围的家具如果很不牢靠,宝宝的鞋袜太滑溜,都有可能对宝宝学习站立产生障碍。

  针对以上原因,妈妈爸爸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办法:

  对过胖的宝宝,爸爸妈妈要适当的控制一下宝宝的饭量,既是为宝宝的现在,也是为了宝宝的将来。

  缺少锻炼的宝宝,妈妈要给宝宝一些自由的发展空间,这时你就会发现,宝宝同样站立的很好。

  把家具固定好,为了鼓励宝宝,在稍高的家具上摆上宝宝心爱的玩具,诱使宝宝直起身子去拿。另一方面,也可以常常扶着宝宝让宝宝站在你的大腿上,这对建立宝宝的信心大有益处。

  从发育角度看,一般婴幼儿会站立起来的平均年龄是9个月大,大多数在12个月以前都能完成这个过程。如果宝宝在1岁时还不能站立起来,爸爸妈妈就应该带宝宝去看医生了。

  在家如何训练宝宝站立和走路

  宝宝在经历了抬头、坐、翻身、爬行等运动发育的过程,慢慢过渡到要开始学习站立了。一般在宝宝9-10个月时就能独自站立了。站立不仅仅是运动功能的发育,同时也能促进婴儿的智力发展。

  站立训练

  两手扶站:训练婴宝宝站立时,要由易到难逐渐进行。刚开始时,可用双手支持在宝宝的腋下,让其练习站立。当宝宝两手扶站较稳时,可训练一手扶站,让宝宝一手扶站,另一只手去取玩具。

  练习独站:成人可双手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背和臀部靠墙,两足跟稍离墙,双下肢稍分开站稳,然后慢慢放手,并拍手鼓励宝宝独站。

  起立练习:教婴儿从俯卧位双手撑起身体,再双腿跪起来,呈爬姿,抓住栏杆站起来。

  走路

  一般来说,在宝宝学独站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学扶着东西走了。这时候,家长可以在他前方放一玩具逗引他,让他学会挪步,移动身体。当孩子具备了独站、扶走的能力后,就离会走不远了。宝宝走路有早晚,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太强求。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别让他走得时间太长。学习走路的宝宝会经常跌到,这时父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鼓励他“再来一次”。并对每一次的独走成功立即给予表扬。

  独走训练:

  让宝宝扶着床沿或者沙发站立,家长在另一头用玩具吸引他,或者不停地重复:“宝宝勇敢,妈妈等你走过来。”

  让宝宝与你面对面,让宝宝的双脚分别站在你的双脚背上,握住他的双手,然后你左右交替一步一步迈步向前进,带动他左右交替向前迈步。

  可以让宝宝牵着父母双手或单手走路。或者父母面面相对蹲下,距离为伸手能相触,让孩子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然后父母再不断地加长距离。或者妈妈拿着宝宝平时最爱玩的玩具,在距他不远处逗引他走过来,等他快走近时再加长距离。

  宝宝如何学站立

  在孩子学站时,我们可以用手牵着他。这是从当你把手指伸进孩子掌心,练习拉坐时,就早已开始了的一个动作。借着妈妈大手的牵拉力量,只要孩子能站起来,学站这一阶段就完成了。下一步是让孩子自己拉住一个东西站起来。这时你可以手执一个塑料圆环,让孩子抓住圆环的一边而大人抓住圆环的另一边,在大人不用力牵拉时让孩子自己抓住圆环并站起来。这样的站立完全要靠孩子自己来完成,他必须动员上肢、下肢、腰、背、胸、腹部肌肉的全部力量才行。

  练习站立是孩子开步走的前奏,等孩子站得很好以后就可以在大人的扶持下练习向前走了。

  训练宝宝学站的注意事项

  孩子学站每次不应超过5分钟,因为相对体重而言,孩子下肢的支撑能力是不足的,过早过多地站立会影响下肢的形状。有人说孩子站多了所以成X形腿或O形腿,其实不然,形成X形腿或O形腿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

  还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小腿不直就怀疑他有O形腿,这也不对。几个月的孩子小腿的胫骨都是向外侧弯曲的,并没有谁的小腿骨直得像一根棍子一样。这是生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长大后就好了,因此也不必过于担心。判断真正的O形腿或X形腿应看膝关节和踝关节能否同时并拢,而非长骨是否笔直。

  宝宝站立学习方法

  1、练习蹲起动作

  在学会走路之前,我们的宝宝肯定得做好身体上的准备工作,而蹲起的动作是可以很好地练习腿部肌肉的,对于会站立的宝宝,不妨常常让他捡地上的东西,这样一蹲一起,就能加强腿部的肌肉了。

  2、使用学步车

  学步车也是很多人小时候学走路的工具,使用学步车可以减少宝宝对走路的恐惧,更加放心大胆地往前冲了,但是学步车要少用,它有导致腿变形的危险。

  3、短距离行走

  这种学步方法也是很好操作的,只要两个大人站在一个手臂距离的两边,让宝宝离开你们的手,自己走到另一头,虽然距离很短,但是也是练习走路的方法,练多了,不断扩展距离,这样不就能学会走路了吗!

  4、爬楼梯

  如果家里有楼梯更好,不过你得在一旁看好哦,让宝宝自由地爬楼梯,也能增强他的腿部肌肉,还能让他对学习走路有了更多的兴趣呢。

  5、使用学行带

  学行带和学步车一样,都是利用工具来帮宝宝学走路,不过这主要是适合已经会走一点路的宝宝了,刚刚会走些路的宝宝经常走不稳,而且很容易摔倒,这时候用学行带能够减少他对摔倒的恐惧,更有学习走路的欲望,自信心也会增强哦!

  宝宝学会走路时间有差异

  有的小孩1岁不到就学会走路了,但是有的小孩1岁半了还在到处爬,白医生说,宝宝学走路的时间各有差异,基本上在17个月以内学会走路都属于正常的,家长不必担心。

  白医生建议,在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中,家长有几点可以做的,第一,你可以跪在宝贝面前,伸出双手拉住他的手,鼓励他迈步,朝向你走来;第二,你也可以站在孩子后面,用双手扶住他的腋窝处,跟着他一起走。开始时他或许需要你用力扶住,之后你只需用一点点力,他就能自己往前走了;最后,学走路也意味着摔跤和受伤的机会增多了,请为你的孩子准备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减少他磕碰的机会,并且尽量让他在你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而且随时做好“救援”准备。

  白医生提醒家长们,孩子如果在其他各方面都很正常,稍微延迟走路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被大人扶着站立时双腿像棍子一样发直或像剪刀一样交叉,有的孩子表现为双手发抖或双手不停地颤动,在运动方面表现出手脚运动不灵活,协调能力差,或者让人感觉到走路的姿势很别扭。又或者他走路的时间已经远远落在其他同龄孩子后面,那就一定要带他去看专科医生了。

  宝宝走路的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训练宝宝学走路的方法

  首先,让孩子与妈妈面对面,让宝宝的双脚分别站在你的双脚背上,握住宝宝的双手,然后妈妈可以左右交替一步一步迈步向后退,带动他左右交替向前迈步。

  第二,让宝宝站在床沿或长沙发的一头,妈妈在旁用玩具逗引宝宝移步走。

  第三,爸爸妈妈也可以面面相对蹲下,距离为伸手能相触,让孩子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宝宝早期心智的发展,都有个最佳时期,带领宝宝学习应该施以适当的刺激和鼓励,这样更能促进宝宝身心的成熟。

  在此,要提醒爸爸妈妈:若是有足够的时间教育宝宝,最好不要让正在学走路的宝宝用学步带或者学步车,这样做不利于宝宝的骨骼发育。待宝宝的骨骼硬起来以后,可以教宝宝扶着家里比较低的家具或墙壁站起立来,慢慢行走,爸爸妈妈带宝宝出去玩时,最好扶着宝宝的腋下练习行走,在孩子学走初期,避免用手抓着孩子的手。爸爸妈妈若是在拉宝宝的时候用力过大很容易造成宝宝胳膊脱臼的。不过等到孩子已经可以自己扶着东西行走时,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抓着宝宝的手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