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名将

时间:2024-03-25 18:27:4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十大名将

  10孙膑(战国齐):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战国时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汉族,孙膑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公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抵挡不住,意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援赵。孙膑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弃赵回救。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而致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立即为田忌采纳,率领齐军杀往大梁。魏军好不容易将邯郸攻陷,却传来齐军压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庞涓忙率大军驰援大梁。没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齐军包围,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连主将庞涓也被活捉。魏国只好同齐国议和,乖乖地归还了邯郸。公元前342年,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1000辆兵车,分3路进攻韩国。韩国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一年后,当魏韩两军交战更为激烈,双方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决定派兵出战,仍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孙膑与庞涓又一次相逢在战场。开始孙膑用减灶的方法,示弱,诱敌深入,庞涓中计,紧追齐军不舍。孙膑在马陵道设下埋伏,并在大树上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领兵到此,看见树干上的字,知道中了埋伏,急令魏军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杀。齐军乘胜追杀,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连魏太子都给俘虏了。孙膑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孙膑著有《孙膑兵法》,残卷传世。

  9项羽(秦):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垓下之战

  (前232前202),项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以破釜沉舟之决心大破秦军主力,百二秦关终属楚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四月,刘邦即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为口实,在洛阳聚集各路诸侯联军56万,分路进攻彭城并顺利攻下彭城。当时项羽正在攻打齐、赵,项羽闻讯,留部将继续攻齐,自率精兵3万由鲁(今山东曲阜)迅速南下,出胡陵占领萧县,切断联军退路,随后,由西向东反攻。晨时开始进攻,中午即大破联军,将刘邦所部挤压于谷水、泅水(位于今江苏徐州市西)之地。联军自相践踏,被楚军斩杀10余万人,余部向西南山地溃退。楚军追至灵壁(今安徽濉溪西南)的睢水再歼联军10余万汉军逼入睢水,并围困刘邦,意图生擒。值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刘邦率数十骑乘机逃走。此战,刘邦遭到严重挫折,诸侯纷纷背汉向楚。项羽以三万兵力大败刘邦五十六万,将骑兵的功效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即使最后的垓下决战,也捞了一大笔垫背的。作为一名武将几乎无可挑剔之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但是其政治上的幼稚和用人上的失败使其不能成就霸业,输于刘邦。

  8卫青(西汉):龙城大捷、收复河朔、漠北大捷

  (~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战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败的神话,曾七战七胜,以武钢车阵大破伊稚斜单于主力,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威信很高,位极人臣,但从不养士。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卫青虽是首次出征,但他果敢冷静,出其不意的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近千人,取得胜利。龙城的胜利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汉军士气,成为汉匈战争的转折点,为以后汉朝的进一步反击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秋,卫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领三万骑兵,长驱而进斩首虏数千人。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卫青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两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领三万骑兵出高阙,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1.5万余人,牲畜达千几百万头。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夏,卫青为大将军两次领十万骑兵扫荡漠南伊稚斜单于大本营。歼敌过万。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授与卫青与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兵分两路,跨漠长征出击匈奴。卫青大军出塞一千多里,与以逸待劳的匈奴单于主力遭遇。面对以弱对强、少对多的逆境,卫青命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结成阵,而后派5000骑兵配合军阵向敌阵冲锋。激战到黄昏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两方军队互相不能见。卫青抓住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伊稚斜单于见势不妙,乘六匹骡马与数百随从突围逃跑,群龙无首的匈奴军也随之溃散逃命。卫青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掩杀阵斩万余人,追袭二百余里,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漠北之战被列入中国历史十大战役,也是卫青以弱胜强,正奇兼善的代表之作元封五年,长平侯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茂陵东北。谥号为烈。

  7李牧(战国赵):大破匈奴、连破秦军

  (-前229),嬴姓,李氏,名牧。汉族,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人(今邢台隆尧),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战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并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平生未尝一场败仗,和其他战国时期武将不同,他的最辉煌成绩乃是和北方侵略者的战斗,其抗击匈奴所取得的成绩,后世之卫青霍去病也不及。一战打败单于主力,杀死十余万匈奴骑兵,匈奴元气大伤,此后十几年都不敢靠近赵国。后来和秦军作战,两次击溃秦军,连王翦都不能在他手上占到任何便宜。公元前309年,赵惠文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李牧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在匈奴来路埋下奇兵,两翼包抄的一万三千名赵军骑兵仿佛两把锋利砍刀,轻松的撕开匈奴人看似不可一世的军阵,在转瞬间扼住10万匈奴骑兵命运的咽喉。一整天的会战很快演变成一场对匈奴的追歼屠杀。十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匈奴单于仅带了少量亲随仓皇逃窜。李牧大败匈奴之后,又趁胜利之势收拾了在赵北部的匈奴属国,灭襜褴、破东胡,收降林胡,迫使单于向遥远的北方逃去,完全清除了北方的忧患。在这次取得辉煌胜利的战役以后,慑于赵军之威,过了十几年,匈奴兵还不敢来入侵赵的边境。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的最重要的将领。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3个月后赵国即灭亡。

  6郭侃(元):横扫中亚、攻陷巴格达、大破十字军

  (~西元1277年),字仲和,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县)出身。是中国向西最远的将领。1253年他随后跟从宗王旭烈兀西征,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1256年渡过阿姆河。侵入波斯领土的第一个关口鸾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间席卷全西亚的回教伊斯玛伊教派暗杀教团的根据地。直到巴格达的攻防战为止,他总共攻陷落了一百二十八座城池。他有时利用骑兵的机动力展开奇袭,有时则布下伏兵,被称为不费一兵一卒即可陷城的常胜将军。1257年十二月,郭侃随旭烈兀进攻黑衣大食国首都巴格达,破其兵七万,屠西城,又破其东城,哈里发木思塔辛上船逃跑,见到河上有浮桥阻拦,就自缚投降。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都城巴格达在决死的防卫战中陷落,有503年历史的黑衣大食王朝至此灭亡,结束了回教教主政权。其将纣答儿逃走,郭侃追击,于暴雨中斩纣答儿,又陷三百余城。在攻陷了巴格达后,夫拉可汗并没有停止西进。又西行3000里,到天房(即沙特),其将住石来偷袭,郭侃大败之,巴儿苏丹降,下185城。1260年,旭烈兀命郭侃渡海,收富浪(即Frank,法兰克人,阿拉伯人对欧洲人的总称。此处指的应该是当时由基督教骑士团控制的塞浦路斯),这时的西方世界正是处于十字军东征的时代。郭侃一共攻陷了一百二十座左右的富浪城池,在地中海岸策马,然后北上侵人了小亚细亚半岛。郭侃劝降富浪的首长兀都算滩、加叶算滩、阿必定算滩等人,到石罗子,敌军前来抵抗,郭侃直出掠阵,一鼓就击败敌军,换斯干阿答毕算滩降。到宾铁,郭侃以奇兵袭击,大败敌军,加叶算滩降,又破兀林游兵四万,阿必丁算滩大惊,前来归降,得城120。向西南走到乞里弯,忽都马丁算滩来归降。郭侃回到了夫拉可汗的阵前。为其征服之地的人们所畏惧,乃至对手惊呼东天将军,神人也。郭侃有勇有谋,擅长使用火炮。郭侃入史主要是他作为一个汉人远征阿拉伯地区并且百战百胜的传奇式经历。郭侃一生攻下了约七百座城,其中有中国式的城、伊斯兰式的城和西欧式的城(叙利亚的十字军小国),郭侃行军有纪律,常于野外露宿,暴风雨时也不入民舍,军队所至皆兴课农,吏民畏服。除了向即位的元世祖献策建国号与置国都之外,也曾进言制压南宋之事。累积战功而达万户之位,并因制压江南之功而被任命为海宁知州,于在职一年余之后去世。

  5司马穰苴(春秋齐):击退晋、燕联军

  即田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苗裔,齐田氏家族的支庶。司马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大夫晏婴向景公推荐穰苴,景公即委任穰苴为将军,率兵去抵御燕、晋之师。第一天他就杀了监军庄贾树立威信,三军战士皆振栗。奇迹的是,晋燕两军看到司马穰苴的军队来之后,从两个方向迅速撤退,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家最高境界,解除了齐国的危机。司马穰苴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司马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司马迁赞曰: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其实孙子的某些见解,就源于田穰苴的军事思想。如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即出自田穰苴之口。孙子将这句话写进了《孙子兵法》,遂使之成为军事格言而妇孺皆知。

  4吴起(战国卫):灭陈亡蔡

  (约前440年约前381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通晓兵家、法家、儒家诸家思想。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齐攻鲁,相传吴起杀妻(齐人)求将,大破齐兵。然终被鲁穆公猜疑,闻魏文侯下诏求贤,遂奔魏任将,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劲之师。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曾斩一未奉令即进击敌军的材士以明法。甘与士卒同劳共苦,衣食与俱,相传亲为士卒吮疽,深得军心。后遭魏大夫王错的谗害,被迫离魏,楚悼王久闻其声名,任之为宛(今河南南阳)守,一年后擢升令尹,主持变法图强。尔后率军南攻百越,进至洞庭、苍梧(今广西梧州)一带,北胜魏,西却秦,使楚之兵威盛于一时。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周安王二十一年,楚悼王死,变法因过于仓促、根基不固而夭折,吴起亦于同年被楚贵族射杀并车裂。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历史上和孙武孙膑齐名。但其贪而好色,以及杀妻给自己的形象打了折扣。

  3白起(战国秦):长平之战

  (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白起号称人屠,死神,在他手上死亡的人数高达100万,约占但是全国人口的10%,虽然不及后世的耿弇(大约屠了全国30%),但是其作战风格高于后者。光是长平之战的40万冤魂,后世没有一次屠杀能够赶上。也是他,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伟业的基础。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靳联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华阳之战中,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韩赵魏又称三晋)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即径城之战,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四十六年,秦攻下韩国缑氏、蔺两地。楚襄王六年,秦国以白起为将攻韩伊阙(又名龙门,在今河南洛阳市南),斩杀韩军24万。楚襄王二十年,白起攻占楚鄢(今湖北宜城东南)、西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北)。二十一年,白起攻占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襄王二十一年,秦攻占楚国巫、黔中郡。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灭亡。公元前262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白起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将赵括率领的赵军截成三段,赵兵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从此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长平之战后,白起被秦王猜忌,赐死而亡。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白起被后世誉为战神。

  2李靖(隋末唐初):平萧铣、平江南、灭东突厥、反击吐谷浑

  (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风尘三侠之一,唐肃宗把他列于历史十大名将之一。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祖父李崇义在北魏时期担任过殷州(治所位于今河北省隆尧县)刺史。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很多载入史册的教科书战役都是出自他之手。武德元年(618年),李靖随从秦王东进,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以他那超人的胆识和谋略,取得了唐平萧铣之战的胜利。武德六年(623年)七月,原投降唐皇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辅公祏举兵反唐。高祖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李绩等七总管东下讨伐。李靖运筹帷幄,判断准确,很快地平定了辅公祏的反叛。贞观三年(629年)八月,唐太宗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决定出击东突厥,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李靖率军一路攻至阴山,灭亡东突厥。自隋朝以来,突厥是西北的强国。李靖等灭了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唐高祖与太宗向突厥屈尊的耻辱,并间接导致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进犯凉州的事件,朝廷决定兴兵反击。老将李靖主动请缨,率军经过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平定了吐谷浑,并向京师告捷。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恶化,唐太宗亲临病榻慰问。他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这年四月二十三日(7月2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岁。唐太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1孙武(春秋齐):西破强楚

  (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3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孙武到了吴国,被伍子胥引荐给吴王阖闾,通过斩姬练兵,取得了吴王的赏识。在伍子胥,孙武的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和军事都大有起色。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三年),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庐江县西),吴王准备攻楚,孙武认为民劳,未可。请再等待。伍子胥则提出疲楚的战略,建议把部队分为三军,每次用一军去袭击楚国的边境,彼出则归,彼归则出,用这种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的战法来疲惫楚军,消耗楚的实力。阖闾采纳了这个意见,反复袭扰楚国达六年之久,使楚军疲于奔命,为大举攻楚创造了条件。公元前506年,吴国攻楚的条件已经成熟,孙武与伍子胥佐阖闾大举攻楚,直捣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孙武等人协助阖闾制定了一条出乎楚国意料的进军路线,即是从淮河逆流西上,然后在淮汭(今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陆,再乘楚军北部边境守备薄弱的空隙,从著名的义阳三关,即武阳关、九里关、平靖关,直插汉水。吴军按照这一进军路线,顺利地达到汉水,进抵楚国腹地。楚军沿汉水组织防御,同吴军隔水对阵。由于楚军主帅令尹子常擅自改变预定的夹击吴军的作战计划,为了争功,单独率军渡过汉水进攻吴军,结果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战败。吴军乘胜追击,5战5胜,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孙武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古代十大名将】相关文章:

名将之死的杂文05-03

在古代作文10-04

古代经典语句03-14

穿越古代作文【经典】12-10

穿越古代作文08-14

回到古代作文02-23

走进古代作文08-09

古代礼仪的大揭秘04-29

[热]穿越古代作文12-12

古代名人作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