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03-17 18:35:4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

  七哀诗三首·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古诗简介

  《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càn)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本诗为第一首,写诗人初离长安在郊外所见难民弃子的惨状,感叹于盛世的难得。它真实地描绘出一幅悲惨的离乱的画面。

  翻译/译文

  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

  “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

  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

  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注释

  ①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②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③中国:中原地区。

  ④委身:置身。荆蛮:即指荆州。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⑤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⑥完:保全。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⑦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岸:高坡、高冈。汉文帝是两汉四百年中最负盛名的皇帝,这个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所以王粲在这里引以对比现实,抒发感慨。

  ⑧《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下泉,流入地下的泉水。

  ⑨喟(kūi亏)然:伤心的样子。这首诗最后四句的'意思是,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对比着当前的离乱现实,就更加伤心地领悟到《下泉》诗作者思念明主贤臣的那种急切心情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年六月,董卓部将李催、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劫掠,这时王粲逃往荆州,依靠刘表以避难。此诗是王粲初离长安往荆州时所作。当时他是十六岁。

  赏析/鉴赏

  这首诗中,“两京”六句写诗人离开长安的原因和辞别亲友而执意去荆州的情景。“西京乱无象,豺虎相遘患。”勾勒了当时长安兵乱的情景和不得不离开的形势。“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王粲原住洛阳,因董卓兵乱迁居长安,这时又因兵乱离长安,所以说“复弃”。诗人从洛阳西迁长安,往事极其残忍凄惨。事隔两年,又在大乱中离开长安,情景更加可悲。“复弃”二字表现了诗人无限的哀思和回顾。“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诗人与亲友离别,他们悲伤,他们追着、拉着,依依不舍。着墨不多,却把当时悲痛的离别场面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这里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既是说亲戚,也是说朋友,“相追攀”,即“对我悲”,既是说朋友,也是说亲戚。

  “出门”以下八句写诗人出长安城后目睹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是当时中原地区遭受战祸洗劫后的惨酷景象的真实写照。出门所见是白骨蔽野,目不忍睹,这是豺虎遘患的罪证。据史籍记载,当时吏民死于战乱者万余人,事后两二三年,关中全境“无复人迹”。正如曹操在《蒿里行》中所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如果说“白骨蔽平原”是典型环境,那么接下六句写妇人弃子则是典型事件,作者极力烘托这一悲剧,一是有力地揭露了惨苦莫比的现实,更是为后面的抒情张本,活生生地再现了战乱年代下层人民的痛苦和绝望。而这一节也颇为后人激赏和模仿。它是一种典型化的手法。吴淇说:“单举妇人弃子而言者,盖当乱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知矣。”这种“举重带轻”的手法对后世极有启发,杜甫《无家别》、《垂老别》,深受其影响。 [9]

  最后六句写诗人因“所见”而感慨不已。”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饥妇弃子使诗人目不忍睹,更是不堪其言,只能驱马离去。“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人登上霸陵高地,回首怅望长安。霸陵是西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长安东郊,是长安通往荆州的必经之路。从旅程说,到了霸陵,离开长安较远,真的要和长安告别了。一股沉痛而依恋之情涌上心头。文帝是西汉的中兴君主,诗人到了霸陵时免不了要思念“文景之治”。然而,对照长安眼前的惨状,像文帝那样的贤明君主在哪里呢?“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诗人感慨地说,现在我才深深地懂得了那《诗经·曹风·下泉》的作者对明王贤伯的思念了。哪里能得到贤明君主以兴太平呢?只有伤心哀叹,肝肠摧裂。情感深沉炽烈哀怨伤悲。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幄悲惨的乱离图,表现了汉末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七哀诗·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七哀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七哀原文及赏析12-18

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03-10

娇女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2-19

就义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寒食诗原文翻译及赏析03-16

雪诗原文翻译及赏析03-16

古意诗原文、翻译及赏析03-17

长歌行诗原文、翻译及赏析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