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数学趣味故事
数学趣味故事1
瘸腿狐狸卖西瓜赔了本,没钱买吃的,饿得肚子“咕咕”叫,走路直打晃。
老牛走过来,问:“狐狸,你这是怎么啦?”这是怎么啦?”
狐狸看了老牛一眼说:“饿的,两三天没正经吃东西啦!”
老牛一本正经地说:“要想有饭吃,就要参加劳动!”说完老牛干活去了。
“哼,劳动?劳动多累呀!”狐狸眼珠一转说,“嗯,我有个好主意。”
狐狸一瘸一拐地跑到野猪家。野猪家有个大筐,里面装着许多玉米,筐子上面盖着厚布。狐狸说:“野猪老兄,听说这筐 里有许多玉米,能告诉我一共有多少吗?”
“保密!”野猪没好气地答了一声。
“哈哈,在我聪明的狐狸面前,不可能有任何秘密!”狐狸很有把握地说,“我出道题,你算算,我不但能说出你筐里有 多少玉米,连你有多大岁数都能知道。”
“真的!”野猪觉得不可思议。
狐狸咳嗽了两声,说:“把你筐子里的玉米数乘以2,加上5,把所得的数再乘上50,加上你的年龄,再减去250,把得数告 诉我。”
野猪趴在地上算了半天,最后说:“得1506。”
狐狸立刻说:“你筐里有15个玉米,你今年6岁。”
野猪一摸前脑想,对,筐里的玉米数是15个。野猪一摸后脑勺想,今年自己真是6岁。
“神啦!”野猪从心里佩服狐狸。他问狐狸:“你怎么知道的?”
“算的呀!你算得结果是1506。最左边的两位数15,就是玉米数;最右边的一位数6,就是你的年龄。”
“你太伟大啦!”野猪抱着狐狸亲了一下。
“伟大不伟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我弄顿饭吃,要有酒有肉啊!”狐狸显得十分得意。
不一会儿,野猪给狐狸端上来红烧兔子肉、清蒸鸡、煮老玉米,外加两瓶好酒。狐狸猛吃猛喝,临走还拿走4个玉米棒。
野猪到处宣传,说瘸腿狐狸神机妙算。小猴灵灵告诉野猪说,你上了狐狸的`当啦!野猪不信。
小猴说:“你看算式(2×15+5)×50+6-250=15×100+250+6-250=1500+6=1506。玉米数15是你自己写上去的,乘以 100后变成了千位和百位上的数,而年龄6也是你自己写上去的,它变成了个位数。这样一做,把两个数分离开了,一眼就可以看 清楚。”
“好个瘸腿狐狸!”野猪快速冲了出去,追上瘸腿狐狸,夺过玉米,用每根玉米棒在狐狸头上都狠敲了一下。这下可好, 瘸腿狐狸头上添了4个大包!
数学趣味故事2
6. 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趣味故事3
此刻人买犬,有些是为了看家防盗,有些是为了上山打猎,有些是为了侦查破案,有些是为了观赏消遣。古代人也会为了各种目的买犬。下方是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里一道关于买犬的应用题:
今有共买犬,人出五,不足九十;人出五十,适足。问人数、犬价各几何?
题目的大意是说,此刻有几个人合买一条犬,每人出5文,还差90文;每人出50文,刚好够了。问有多少人,犬的价钱是多少。
第一次每人出5文,第二次改成出50文,增加的'钱数是50-5=45(文)。
每人多拿出45文,刚好补足了原先短缺的钱数90文,所以人数是90÷45=2,
犬的价钱是50×2=100(文)。
答案是:共有两个人,买一只犬要100文。
《九章算术》里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几个人合买一件东西,拿出来的钱有那时多了(盈),有那时不够(不足),有那时刚好(适足)。这种算术题型很常见,至今还叫做“盈亏问题”或“盈不足问题”,保留了《九章算术》的传统。
数学趣味故事4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 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 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数学趣味故事5
门打开了,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刘建明请他坐下,小伙子自我介绍说:“我是内地的导游,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个旅游团到香港来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住你们酒店。”刘建明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欢迎光临,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能够,是个大团。”刘建明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为一名导游,于江看出刘建明的心思,他记上心来,慢条斯理的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们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大酒店了。”
“您请说吧。”刘建明自信的说。“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结果多出一个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再把分成的四个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建明立刻思考起来,他必须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就应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明白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都不错,就是八十五个人。请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人数最少的状况下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好,我们这天就住那里了。”“那你们有多少男的与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我们这儿此刻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样住?”“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务必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又出了个题目,刘建明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冥思苦想之后,他最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间,一间5人房间;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间,一间5人的,一共11间。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十分满意,立刻办理了住宿手续。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点,但刘建明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数学趣味故事6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就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就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就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的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
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就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及阿拉伯人称作sifr(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14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应用,逐渐为欧洲人所采用。
数学趣味故事7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数学趣味故事8
两列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已知每列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列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列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列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小时,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形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数学趣味故事9
数学、奥数的学习是枯燥的,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爱上数学呢?不如从小学数学趣味故事开始启发孩子的数学思维。
【三人行程问题】
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孩子们读了上面的这个题目,你们都有什么思路吗?让小编和大家一起顺一顺上面的`这个题目吧。
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
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
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
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
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
数学趣味故事10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光处理一些自我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我也就能够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光,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之后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动情的话
数学趣味故事11
星期天,小豆子和伙伴们一起来到刘阿姨家的桃园,帮助刘阿姨给将要成熟的桃子套上果袋,休息时,小豆子发现果园里有一棵足有水桶般粗的桃树,上面结满了桃子,小豆子和伙伴们一起猜这棵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小豆子说:足有八百个、丁丁说:我看有一千个、当当说:我猜只有五百多个
大家都说自己猜的对,于是他们就请刘阿姨来裁判。刘阿姨笑道:这是我们果园里的桃树王,每年都结几百斤桃子,今年这棵桃树的桃子是我给套上果袋的,具体的数量我得出道题考考你们。刘阿姨想了想说:桃树王上的果子是个三位数,百位是个位的2倍,三个数字的'和是19,你们说桃树王上结了多少桃子?
小豆子想了想说:我有办法求出来:因为三个数字和是19,百位是个位的2倍,说明19减去十位上的数字应该是3的倍数,假设十位上的数字是0~9中的某个数,那么百位和个位的数字就能推算出来,我算出的结果是874个桃子。丁丁不服气的说:我也有办法推算出来,由于百位是个位的2倍,所以假设百位是2、4、6、8,那么个位就是1、2、3、4,然后用19减去百位与个位的数字和,也能推算出共有874个桃子!刘阿姨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你们都算对了,今天阿姨请你们尝尝新鲜的桃子!
数学趣味故事12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市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 ”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 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聪明的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二】肚里生虫
数学趣味故事13
老师说: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上十二天才能盖好,十二个人盖就只要一天,二百八十八人只要一小时就够了。
学生说: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人只要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钟。此外,如果一艘轮船横渡大西洋要六天,六艘轮船只要一天就够了。四杯25度的'水加在一起就变开水了!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数学趣味故事14
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首先,虽然硬币落地时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们排除了这种很小的可能性,测试结果也显示,如果你按常规方法抛硬币,即用大拇指轻弹,开始抛时硬币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时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约是51%。
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情况,是因为在用大拇指轻弹时,有些时候钱币不会发生翻转,它只会像一个颤抖的.飞碟那样上升,然后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选择,你应该先看一看哪面朝上,这样你猜对的概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个人是握起钱币,又把拳头调了一个个儿,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与开始时相反的一面。
数学趣味故事15
一只蜗牛走着走着不小心掉到了水井里,于是就在井底哭了起来,这个时候,青蛙跑过来说:“别再哭了,这里太高了,看来是没有办法了,我已经在这边好多年了,别做梦咯”。小蜗牛看到苍老的青蛙,就想着绝对不能像它一样就认命。蜗牛掉到了井里
蜗牛对青蛙说:“青蛙叔叔,我想要离开这里,求你告诉我这口水井有多深吧”,青蛙觉得非常好笑,就说,你这么小,而且背着那么重的壳,怎么爬上这十米多深的水井呢?
尽管如此,蜗牛还是说,“我不会放弃的”。到了第二天,小蜗牛就故意吃了很多的东西,沿着水井的'壁网上攀爬,不停地爬,到了快晚上的时候怕了大概5米,小蜗牛非常开心,心想着如果这样怕的话,明天晚上我就能够爬出去了。没有过了多久,蜗牛就睡着了。结果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离井底很近,只有一米远。
即便如此,小蜗牛还是没有放弃,继续往上爬,到了差不多太阳落山的时候,蜗牛又怕了5米,但是晚上又滑下来四米,但是,就这样,蜗牛一直爬着,最后终于成功得爬上了水井。
那么,究竟蜗牛花了多久的时间才爬上去。
【数学趣味故事】相关文章:
趣味数学故事03-11
数学趣味故事03-12
(精选)趣味数学小故事03-12
趣味数学小故事03-12
【精品】趣味数学故事15篇03-11
趣味的小故事03-09
趣味数学作文09-02
趣味语文小故事03-11
趣味语文小故事(精选)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