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英语优质课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2-27 10:59:36 好文 我要投稿

打磨英语优质课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前一段时间,看了杨澜在入行20年之际写的一本书——《一问一世界》。起初对书的题目很感兴趣,看过第一部分“世有疑惑,必须发问”明白了作者的意图。

打磨英语优质课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她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当中有多少环节是在训练我们问问题呢?基本上没有。我们一直受到的训练是回答问题,先把老师教的答案记住,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再还给老师。她还提到美国学校的老师特别鼓励学生提问。在中国的学校,老师可能对学生说,这儿有三道方程式需要你来解答;在美国学校,老师很可能说,你自己编三道方程式让其他的同学解答。这可能是一种教育方式上的不同,所以实际上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我们这种被学校一步步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对如何提问没什么概念。

  这段话引起我的思考倒不是对教育有什么崇洋媚外的想法,毕竟我们中国的许多老师也已经转变了教育思路。可是教了几年学后,感觉似乎有了点“经验”,习惯了英语课堂的一种“模式”后,很少再有更深入的思考,更极少对课堂发问。而在这次校本教研中,我们英语组打磨了武彩凤老师的英语优质课,并且邀请了梁校长来听课评课,参与中内心很有触动。尽管梁校长评课中一直强调自己是“外行”,但却从不同的视角引发我对课堂和自我教学的提问。

  发问一:仅仅是教学顺序的颠倒?

  第一处原设计:学生在观看了第一部分动画后,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我们应该量力而行”,好像我们都习惯了这样的方式,还美其名曰挖掘了文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渗透给学生。梁校长的建议是由学生观看完视频,自己思考总结体悟,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第二次试课证明,学生完全能够自己总结的很到位。现在想来,当初我们对情感的教育是“渗透”还是“强加”?后者是不是更能走进学生的心里?

  第二处原设计:在进行词汇教学“take”时,老师将“t”盖住,依次换成了“l”、“c”、“m”,然后由学生朗读,好像我们也习惯了这样的语音渗透方式,从未想过换过顺序。梁校长建议出示“ ake”后,由学生想出其它单词并感悟到字母发音的规律。比较二者,后者老师的“放手”是不是更能给与学生思考的空间,即使此种顺序学生不能说上来或回答不全,老师再加以引导,是不是也比直接给出更能带给孩子们启发?

  中国《论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外国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言“Tell me and I’ll forget; Teach me and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试问自己的课堂,我们做到了吗?

  发问二:儿童是否真正走进语言情境里?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越来越深入地感受到创设一个真实有效的语言情镜对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本堂课在拓展运用环节设置了谈论六一“跳蚤市场”准备带什么东西的情境,可以说非常真实,学生们也很感兴趣,有话要说。但是在呈现情境时,我们通常喜欢几幅图片罗列,感觉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了情景之中,其实学生只是停留在了这是跳蚤市场的表面的小兴奋中,但运用目标语言进行表达还没有走进学生心里,引发学生思考。梁校长提出在这里如果设置一个孩子在想今年的跳蚤市场带什么东西的情境,用PPT呈现出来,更进一步、更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情境,这是多么的巧妙!回顾自己的课堂,有多少次老师呈现了情境,就自以为是地认为孩子也走了进来?

  一位英语名师说他曾在第九届全国英语报刊教学年会上,有幸听到任务型教学的`倡导人David Nunan

  讲座。David Nunan问了几个在场的教师一个问题What do you do? 得到的答案不是I teach English,就是I’m an English teacher. 而他说,最好的答案应该是I teach children.是啊!在课堂上,我们老师做到目中有人了吗?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只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眼里只有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很少去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设计课堂,让他们在体验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中交流语言。

  发问三:教英语要带给孩子们什么?

  虽然教了几年英语,这个问题也想过,但没有深入地去想。难道我们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将课本中的英语知识点掌握,我们就可以说达到目标了?现在提倡老师应该站在孩子的终身学习角度去考虑,是啊,我们教给孩子们英语到底要带给他们什么?就像教语文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的感悟能力,教数学我们希望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平,而英语呢?当然,英语作为一种技能,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以致用。那么对于将来工作、生活中用不到英语的人来说?学英语能带给他们什么?一种国际视野的开阔,一种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一种语言学习策略的了解?我想这值得我去一直思考。

  三问课堂,让我对习惯了的模式、固有的思维有了新的想法。也让我联想到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在谈到理想的课堂时说的一段话“理想的课堂应该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气氛,应该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虽然与自己现实的课堂差距还有很大,但我愿意在通往理想的路上,且行且思,不断发问,相信那些个“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课堂难题,终会变得“柳暗花明又一村”。

【打磨英语优质课过程中的几点思考】相关文章:

齐航:打磨的宝石才耀眼02-26

中国父母的几点错误02-26

应该如何度过交际过程中的危险期02-26

生态环境的调研与思考02-26

学做班主任的几点切身体会范文02-25

想变得了不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02-26

关于阅读的几个问题及思考02-26

高校图书馆采访模式的思考论02-25

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02-26

英语演的讲稿《Global citizenship begins at home》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