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于给孩子贴标签

时间:2023-11-18 15:25:35 秀雯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父母不给孩子贴标签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父母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贴标签,然后很着急地想立刻改变孩子的一些行为。如果孩子没有很快改正,父母就更加觉得标签是贴对了,更加着急了。下面小编为您带来不要急于给孩子贴标签!

父母不给孩子贴标签

  什么是给孩子贴标签?

  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被大人们贴上过什么标签?贴标签就是给人定义,划归到某一类别上去。比如,这个孩子就是脾气倔强,这个孩子就是懒惰,这个孩子就是粗心大意!我印象中,我上学的时候总是被贴上粗心大意的标签,老胡上学的时候一般都能排在10几名的情况,每次考试结束以后,老师和家长都会评价我说,某某题就是粗心大意了,本来可以做对的,等等说法,好像伴随我整个学生时代!现在,我儿子自己要是说某道题粗心大意了,我都会直接告诉他,无论是哪种原因虽然都是可以原谅和接受的,但是错了就是错了,没有哪种错误更容易被接受,哪种错误不可接受的。贴标签这件事儿,在生活中是实在是太常见了吧!好像我们大人,天生就喜欢,把特殊的事情总结成一般的现象,然后就不断的自圆其说,自我暗示,如此一来好像事实真的是那样!孩子也会因为得到相似的暗示,久而久之,真的就所想即所见了。这个危害有多大,亲爱的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们,你们能体会吗?

  我相信,在你的心理,一定也有某几个标签始终难以忘记。所以,科学育儿是坚持反对贴标签的,要在育儿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就事论事,而不是泛泛的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当然也包括给大人自己贴标签!这种贴标签往往最终就会演化成真实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完全是因为贴标签形成的持久暗示而形成的!举例,当一个孩子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的时候,时间一长,他自己也接受了自己是坏孩子的暗示了,于是他的行为将会按照他理解的坏孩子的行为去做,然后这行为的结果,将会带去更大的暗示。这让他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反而觉得自然而然。有哪个家长会希望自家的孩子,贴着懒惰、贴着爱哭,贴着注意力不集中,贴着不讲理的标签长大哪?一定是没有!那就需要好好修炼自己的沟通,跳出固定的模式,用科学育儿的方式去沟通,不要滥用贴标签的语言!

  一旦标签已经贴上了,怎么撕下去哪?

  1.抓住机会让孩子看到完全不同的自己

  举例,如果你已经给孩子贴上了粗心的标签,那么可以抓住孩子做的非常好的事情,或者上次遗忘了,这次没忘的事情,告诉孩子,这次做的非常好,你是个细心的孩子。

  一个一直以来被贴了粗心标签得到孩子,当再被贴上细心的标签的时候,孩子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自己,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之前的暗示。

  2.创造机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厉害

  举例,孩子的发展是有无限可能的,所以他会表现出来多面性的。当孩子被贴上粗心的标签以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搭积木,拼图这样的游戏,当游戏完成的时候!告诉孩子,他有多厉害,这么需要认真细致的能力来完成的事情,他都能搞定!

  3.以身作则

  这个不用说了,孩子就是大人的复印件,这个道理我想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们都应该懂的!

  4.记住孩子的那些精彩时刻,时常和孩子回顾一下,这样来鼓励和化解不良标签给孩子带去的影响!

  5.当孩子还是做标签描述的事情时,就事论事告诉他大人的期待和希望。

  举例,考试孩子依然因为1+1=2的计算出了问题,按照以往大人的沟通,一定会说,你能不能不要粗心大意,这样的问题都能答错!取而代之的是,这个知识你是掌握了的,但还是做错了,我希望你能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把所有会的知识,全部做对!用这样的沟通技巧,帮助孩子从负面标签的困扰中走出来,尽可能让负面标签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当然,对于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来讲,最好的是从一开始就不要给孩子贴上什么负面的标签,而始终是按照就事论事的原则来和孩子进行沟通!

  不要急于给孩子贴标签随笔

  记得在小班的时候,孩子的年龄基本上都在3岁半。我们班有个男孩子,语言发展状况一直都很出色,不管是平时上课时老师提问他,还是教一些东西他都学得很快,反应的很快,平时他和老师聊天也能很流利地组织语言回答老师,这是相当一部分孩子办不到的,他们也许很想和你聊天,但都是一些片段的词语,无法组成句子,所以我一直很关注他,我觉得这个孩子现在发展的这么优秀,一定跟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系,他父母一定很注重孩子的教育。一天我替主班老师整理家园联系档案时,发现这个小男孩的爸爸是大学教授,妈妈是高中老师,原来真的跟家里父母的文化教育程度有关系。当然单凭这点我肯定不能立马下结论,我平时和她聊天时就成问过他:你放学回家以后爸爸妈妈陪不陪你一块学习啊?他告诉我说学。学问老师也说他爸爸妈妈每天都会帮孩子复习当天学的内容。所以我对这个孩子的印象一直很好。

  直到有一天,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一天,他和另外一个小男生在一起玩,两个人因为想要同一本绘本发生了争执。这个口齿伶俐的小男生急了,用牙齿咬住了另一个小男生的手指,于是那个被咬的自然大哭了起来,老师赶紧跑过去把他俩拉开,发现牙印特别深,差点到了出血的程度,太吓人了。这个孩子一想表现很好的,怎么会有这种举动,我脑子里马上浮现了“攻击性行为”这个词,我想孩子的任何行为都能从家庭教育找到渊源,可是他的父母都是很懂教育的人,而且为人举止都很好啊?没理由会让孩子有这些行为,而且我听保育员老师说这个孩子咬过别人很多次,一不高兴就爱咬别人,并且我们已经告诉他父母很多次了,可是依然没有改进,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于是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才明白:托班的年纪比较小,入园前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仅仅处于和家人相处的模式中,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的他们并没有太多和同伴相处的经验。因此,在面对与同伴产生矛盾的时候,他们的语言能力缺乏,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出现一些类似攻击性行为的做法,其实,并没我们想的那么严重,不过是他在发泄自己的不满,不要急于判定孩子的一些行为,将孩子身上贴上我们“大题小作”的标签。遇到这种事情要正确引导幼儿,告诉他们“······咬人”是不对的,或者你不会解决,可以找老师来帮助你。有很多种解决的方式,但是不能伤害别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很多时候,相同的行为,在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作为父母和老师,最好是先观察孩子,看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据不同的原因来对症下药,效果就会好很多。相处久了,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浩浩,老师都知道浩浩有个特点,就是做他喜欢的事情,就非常专注,超过一般的孩子。这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有时候这个特点会“坏事”。比方说,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但是接下来,该做别的活动了。那么,他就显得“不听话”了,常常会不听老师的话,坚持做自己的事情。虽然是幼儿园,但是也是有一定的活动规则的,老师会指挥从一样活动转移到另一样活动。而且,以后上小学了,这个问题会更显得突出。你不能因为喜欢音乐课而非不要上下一堂课。我很担心以后他入学了,会显得不听老师的话,从一堂课转到另一堂课会比较困难。而那个时候学生也多,老师一定不会喜欢这种影响大家正常活动的学生。

  那么,怎么办?浩浩的老师很好,没有给孩子贴一个“不听话”或者“不合作”的标签,而是仔细观察,并且找到他“不合作”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根据这个特定的原因,她想了一些小办法,比如,这个活动,让浩浩当老师的小助手,让浩浩转移对上一个活动的兴趣,积极来参与老师所要求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他就慢慢接受了,原来在学校,不能完全依着自己的兴趣来,每一项活动都是有时间限制的。经过老师这样的训练,他以后正式入学,适应地会比较顺利一点。

  所以说,我们不能够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可以从这个角度看他,他是这样的;你也可以从那个角度看他,原来他是那样的。以不同的角度看孩子,就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我们能够以尊重孩子的角度来观察他们、理解他们,尽可能了解孩子行为背后得原因,以适合孩子本身的方法来教育他,才能使其更好地成长。

【不要急于给孩子贴标签】相关文章:

别给孩子贴标签05-03

何必急于现在作文07-27

不要错过陪伴孩子的机会05-01

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02-19

不要让奥数伤害孩子05-01

千万不要制止爱告状的孩子04-30

不要忽视孩子脑潜能的储存04-30

不要放任孩子过分依赖的行为04-28

父母不要把孩子堵在情绪成长的路上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