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研究论文

时间:2023-05-05 10:53:50 交通运输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交通运输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研究论文

  摘要:基于行业监督抽查管理体系近期需要明确的产品准入制度、抽查能力支撑、抽查舆论监督等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行业监督抽查产品准入包括问题发现、问题整改、改进措施三方面的内容,具体囊括不合格信息采信、整改方案制定、整改实施、质量追究、准入条件、后续监督等要素;行业监督抽查的广度取决于检验机构的数量,其深度则由检验机构的能力决定,而能力则包括检验机构自身的能力和检验机构间的协调配合能力;现阶段,鉴于行业监督抽查的范围较小,舆论监督较为可行的方式是通过交通主流媒体,如报刊、网站等实施相关抽查信息的报告制度。

交通运输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研究论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行业;监督抽查;管理体系

  监督抽查是政府实施产品质量管理的一种制度,交通运输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简称行业监督抽查)是交通运输部对进入交通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市场,并影响交通运输安全和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有关单位或用户反映质量问题较多的产品,进行有计划的抽样、检验,并对监督抽查结果公布和处理的活动,是行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一种方式。统的行业监督抽查包括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的内容,通过组织、实施、信息发布、抽查后处理等过程得以体现。抽查体系除涉及相关组织、实施、协助、被监督等实体单位外,还需配套法律、法规、管理政策和相关技术保障条件作为支撑。鉴于行业监督抽查相比国家监督抽查而言尚处于起始阶段,循序渐进、有重点地对管理和技术内容进行研究,逐步完善行业监督抽查体系是解决问题的着眼点。本文将对行业监督抽查管理体系近期需要明确的产品准入制度、抽查能力支撑、抽查舆论监督等进行系统论述。

  1产品准入制度

  1.1产品准入制度总体要求

  产品准入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质量管理手段限制不合格品进入市场的过程,涉及事前预防型准入和事后补偿型准入两种方式。具体而言,事前预防型准入主要是通过检测、认证、生产许可等事先预防手段保证产品的质量,防止其进入市场的方式,而事后补偿型准入是当出现质量事故后,通过采取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如建立黑名单制度,强化事前预防型准入条件等来控制产品质量的过程。监督抽查产品的准入,主要关注的是当不合格品出现后,如何规范不合格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防止不合格品再次进入市场的行为,准入过程涉及不合格信息的采信、准入条件的限定、后续监督、质量追究等内容,需要综合运用检测、认证、黑名单制度等多类质量控制措施。如何协调这些措施,保证产品准入条件和制度的合理性,国家尚处于起始研究规划阶段,目前仅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了一些总体性的要求,具体如下:《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简称纲要)在“创新质量发展机制”中提出了“强化质量准入退出机制”的要求,其中规定:发挥质量监管职能作用,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及资源浪费的行业和产品,严格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对涉及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的产品和重要敏感进出口商品,进一步严格质量准入条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健全缺陷产品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对不能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质量安全和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依法强制退出。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坚决依法取缔。同时,在《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3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严格高耗能、高污染、质量低劣项目的准入和退出管理要求。《纲要》在“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中提出了“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其中规定了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大对质量失信惩戒力度的要求。同时在《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简称2012年行动计划)中有关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中提出了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做好质量失信“黑名单”建章立制工作,公布一批严重质量失信企业的要求。《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检验检疫规划)提出:综合运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生产许可、市场准入、监督抽查、进出口商品监管、原产地证书签证管理等多种手段推进主题主线服务工程的要求。《检验检疫规划》在丰富国际合作内容中提出:推动质检立法国际交流,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以及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此外,《检验检疫规划》中还要求:建立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完善质量信用信息发布机制,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公布失信企业名单的相关要求。

  1.2行业监督抽查产品准入制度

  当行业监督抽查出现不合格情况后,明确不合格产品信息,尽快制定相关整改方案,并就相关责任方追究质量责任,同时,为了杜绝相关企业生产的不合格产品再次进入交通运输行业,限定准入条件,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实施有效监督,是确保抽查真正发挥实效的保证。总体而言,行业监督抽查产品准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问题发现、问题整改、改进措施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不合格信息采信、整改方案制定、整改实施、质量追究、准入条件、后续监督等要素,如图1所示。

  2抽查能力支撑

  2.1抽查能力支撑总体要求

  监督抽查的实施具体由检验机构来完成,确保检验机构的能力是保证抽查有效性和公正性的前提,也是抽查能力支撑的具体体现。检验机构的能力保障涉及机构自身的人、机、物、料、环、法、测的相关要求和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国家对检验机构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要求,具体如下:《纲要》提出,应加快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技术机构资源整合,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建设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政府实验室和检测机构建设,对涉及国计民生的产品质量安全实施有效监督。《2012年行动计划》提出,应强化检验检测技术保障,在食品、玩具、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组建检验检测技术联盟。《检验检疫规划》中提出了强化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制定配套监管规范,完善考核、评价、监督及责任追究机制,规范检验鉴定行为。积极推动检验鉴定市场开放,将监管重点转移到对检验市场、检验机构的管理和对产品质量总体状况的监管,引导第三方检验机构有效发挥作用。同时提出完善国家质检中心、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省级、地市级和县级检测机构和区域性中心常规实验室建设,形成有效覆盖检验检测需要的检测技术机构网络。深化技术机构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内部管理改革,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等要求。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委托检验行为规范(试行)》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承检工作规范》以期规范实施监督抽查的检验机构的委托检验行为,提高工作质量,促进检验机构建立健全自律机制。

  2.2行业监督抽查抽查能力支撑

  实施行业监督抽查,其广度取决于检验机构的数量,其深度则由检验机构的能力决定,而能力则包括检验机构自身的能力和检验机构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2.2.1检验机构的数量分析

  目前交通运输部对检测机构的管理涉及科技司和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原部质监局)两个部门,科技司主要负责管理交通评审组涉及的35家检验机构;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主要负责工程建领域相关的检验机构的管理,其中,公路工程类中,综合甲级100余家、综合乙级1000余家、综合丙级1000余家、交通工程专项10余家,桥梁隧道工程专项70余家;水运工程类中,材料甲级30余家、材料乙级100余家、材料丙级80余家、结构甲级20余家,结构乙级40余家。

  2.2.2检验机构能力建设

  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或出具的报告,其科学、准确、公正是检测机构工作的根本宗旨,对工程项目(或产品)进行合格检测,是法律赋予检测机构的权力。质量检测机构具有监督职能、仲裁职能和技术职能,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基础建设项目的质量(或交通产品质量),对交通基础建设项目的质量优劣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科学、准确、公正是检测工作的3个关键要素,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质量声誉。(1)科学性,是质量检测机构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检测项目(产品)的各项特性值,取得科学的依据,以求准确地、客观地评价项目(产品)质量水平。同时要提高工作效率,来保障检验报告的时效性,确保检验报告的实用、科学。(2)准确性,必须严格地按照检测程序进行检验,其他以保证执行标准准确、检验方法准确,出具数据准确、判断结论准确,质量分析准确,综合评议和汇总分析准确,向上级及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情报准确。(3)公正性,公正性是质检机构工作最重要、最本质的特性,只有检测公正,才能数据公正,公正的数据才有真正的法律效力。才能对所有的受检对象(项目、产品)提供相同的服务质量。科学、准确、公正的检测工作,是检测机构的通过不断的自身能力的提高而获得,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及时了解相关检测新方法、新技术。严格按照委托检测的标准及规范进行检测工作,绝不出具不负责任的检验报告。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图表表达能力、判断能力。(2)合理配备设备,确保环境符合检测要求。检测设备是否合理与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要符合检测工作的需要,要建立仪器设备的定期校验制度,确保检测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对于检测的环境,如温度、湿度、试验场地等也均要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对温湿度要按国标规定的控制范围有专人控制,专人记录,必须责任到人。试验场地必须满足试验要求。(3)精心检测,提高检测工作质量。对于检验工作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对仪器设备要做到勤检查,能预先排除仪器设备故障因素,仔细对照检测程序,稳步操作。检测结果及时记录,对检测原始数据不轻易涂改。(4)加强检测机构的内部审核。为使质检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准确、公正,质检机构内部必须按照已经建立的质保体系定期进行内审、管理评审。(5)加强法制观念,严格遵守检测机构的行为规范的要求。

  2.2.3检验机构协调机制

  检验机构的协调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针对特定的抽查产品,合理安排检验机构实施抽查,同时保证抽查的质量。由于实施行业监督抽查的检验机构能力各不相同,为了利于抽查的实施,有必要根据检验机构的授权范围及相关技术能力,就不同产品区分牵头技术机构和地方承检机构,并对相应机构进行公示管理。同时在开展行业抽查时,应明确各机构抽查的区域,各类机构的相关职责,同时实施必要的联动抽查。另外,基于地域分布情况,考虑组建检验检测技术联盟,规定联盟内的相关检验机构的抽查的方式、工作规范、管理要求等。协调机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

  3抽查舆论监督

  抽查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实质上还包括舆论宣传的相关要求。《纲要》提出,应加强质量舆论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质量管理先进典型。加强质量舆论监督,加大对质量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震慑质量违法行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质量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各类媒体客观发布质量问题信息。同时《2012年行动计划》也提出大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和先进典型,加大对质量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的要求。《检验检疫规划》提出密切与新闻媒体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充分依靠媒体力量,有效应对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加强新闻宣传培训,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新闻发布力度,规范新闻发布行为。“舆论监督”的实现需要两个环节:一是提供足够的舆论信息,形成舆论的事实和情况;二是在拥有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理性的、坦率的评论。整个舆论监督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阶段,鉴于行业监督抽查的范围较小,相关诚信制度正在建立过程中,舆论监督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主要应集中在交通运输行业系统,对于加强新闻宣传培训,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新闻发布力度,规范新闻发布行为等国家和相关行业普遍采取的方式,目前还不宜实施。较为可行的方式是通过交通主流媒体,如报刊、网站等实施相关抽查信息的报告制度。为有效开展上述工作,首选应确定开展舆论监督的相关负责机构,其次应与相关交通主流媒体明确信息发布的具体要求。

  4结语

  监督抽查是交通运输行业对产品质量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就重点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是确保该项工作有效推进的要求。本文就监督抽查管理体系相关的产品准入制度、抽查能力支撑、抽查舆论监督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借此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郭东华 韩文元 陆宇红 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交通运输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策的探讨04-27

机动车配件抽查合格率为97.6%上海市机动车配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公告解读04-29

监督监督者论文05-01

辽宁将抽查研究生论文必要时要向社会公布04-27

关于立案监督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05-01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几个问题的分析论文04-30

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研究论文05-03

材料不达标导致质量不合格-上海市皮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公告解读04-29

2009年第4季度上海市车用柴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04-26

2010年安徽省汽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