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教学生认知、识词、断句,更注重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培养文学素养。语文学科的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心灵发育的有效途径。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将阐明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论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文学素养;语文教学;提高;策略
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践的要求,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的认可。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喜欢阅读各种小说、诗歌、散文,是培养学生文学修养的基础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最大程度挖掘教学素材的价值,并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文学素养的影响
1.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文学素养是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前提。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基础,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学到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培养文学素养是实现小学“德育、智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基石。2.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首先,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进而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思考并尝试解读文章作品,解放了思想、树立了自身学习的观念并获得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言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有利于健全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更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文学的过程中净化心灵,明辨是非美丑,完善其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策略
1.合理运用教材,加强理论学习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材改版也更加合理。教材中不仅有拼单、生字、词组等基础知识,更有优美散文、趣味小说等,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需求,并在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方面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因此,教师要利用教材充分做好学生的启蒙工作,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要做好备课工作,从文章拼音、汉字的角度切入教学,深刻剖析文章中富含的意义并为学生做充分讲解;二要安排好教学进度,突出教材重点,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三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2.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名著课外名著能够起到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阅读课外名著一来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获取更多外部的信息、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二来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修养和品位;三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等。教师要有良好的阅读意识以及丰富的文学储备,只有教师的阅读量多,才能为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在推荐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含义及情感,方便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教师要将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纳入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让学生上交读后感,再比如在课堂中为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培养学生阅读的热情。3.充分发挥古诗词的效用优美的古诗词及诗歌对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道理来丰富小学生的思想,提高小学生的情感高度。比如说教师可以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角度出发,引发学生共鸣,陶冶学生情操。在学习《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体会。4.强化写作训练写作训练是文学素养的一大体现方式。教师强化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第一,开展写作课程,一周至少有三个课时的作文课,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记日记或是记周记的习惯,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第二,引导学生积累阅读文学作品时遇到的优美的、内涵丰富的词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第三,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注意学生是否用词准确,是否能合理运用积累的经典句子,如果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第四,选取优秀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取长补短。综上所述,培养文学素养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各类文学教学素材的效用,调动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认知和对语文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本萑.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儿童文学素养[J].考试周刊,20xx(29):57-58.
[2]程虎元.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xx(5):14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内容摘要:本文就小学识字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见解和对策。
主题词:识字、教学、误区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1、2年级则要求学生认识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识字教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但是通过笔者的调查和了解,发现一些“怪状”:小学生写字象在画画,卷面一塌糊涂,倒插笔现象层出不穷,“口”字成了圆圈,横弯钩象是圆弧。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偶尔犯了某个错误,便使用十遍、百遍甚至更多得机械械性的方式予以惩罚来更正学生的错误。产生这些“怪状”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教学中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未能真正认识汉字的艺术性。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误区:
1.在识字教学中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情趣。汉字是中华民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语言工具,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把学生识字当成教师教字,而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培养,使语文变得死板而缺乏生动性和情趣性。
2.教学策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课堂上往往是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机械性练习,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学汉字的欲望。
3.不注重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定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导致识字课变得呆板、机械。
4.缺乏开拓识字资源的意识。汉字是母语,作为母语教学,应广泛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打开生活识字的大门,可许多老师往往死捧着一本教科书,把书本上的知识嚼碎嚼烂,让学生学得滚瓜滥熟、倒背如流,就是不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在鲜活的、灵动的生活中学些更有趣、更有意义的知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汉字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
汉字是世界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由于它生动而形象的造字心理机制,不间断使用而保存下来的文化信息,从不同侧面展示的观念心态和悠远记忆,由于它的博大、厚重与缜密,决定了中国必然是一个在基础教育中注重识字教学的国家。正是基于以上的意义,识字教学历来被认为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因此,要求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汉字应该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把握汉字的特点,提高汉字知识素养,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化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有一段精辟的话:“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读古人的书能承受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现代的书,能与同时代人做精神上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受到人类优秀文化的哺育。”所以,教师要在在识字教学中开拓进取,勇于实践探索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式。每一位教师要能在教学实践中张扬汉字的美丽、睿智与广博,启迪初入语文殿堂的孩童心智,传播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文明。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厚实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韵,注重自身文化积累,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要求,才能真正激活新课程新理念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二、积极开展识字教学策略研究,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即使不去叫他,它也会去主动的学。因此教师应该在识字教学策略上下大功夫,多途径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只有抓住这一儿童心理,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使识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识字方法:
1.儿歌识字法
如“清”“请”“倩”“情”“晴”“睛”“蜻”“精”,这些字,学生难以分清,老师们就编出了这样几首儿歌:“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卫兵”。儿歌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大提高的学生的识字效率,增强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可谓是寓教于乐,特别是第二首不仅让同学们辨识了这几个字的字形,而且还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动物,提倡环保的人文素养。
2.猜谜识字法
猜谜语,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能让学生长知识,开阔眼界,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求知欲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好渠道,它用有韵顺口的语言形成,描述着某个汉字所表示事物的特征,琅琅上口,易学易记。
比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风车迷社栏目就很不错,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让大家认识汉字的字形特点。例如教学“闪”字时,先引导学生把字分成“人”“门”,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学生心领神会,很快编出了谜语“人快进了门”,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而且还懂得了字义。
3.故事识字法
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迅速地记住汉字字形。例如教学“候”和“猴”字时,我们可以编这样一个故事:森林爷爷拿了两件礼物,一件是反犬旁,一件是竖,“候”和“猴”都很聪明,也很谦让,一人只要了一件礼物。“猴”说它是动物,要了反犬旁,人们很快记住了它。“候”要了竖。同学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识字,感到非常有趣。通过这种方法,会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的创新意识,使识字变得有趣,识字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识字方法多种多样,举不胜举,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怎样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识字变得有趣,能够寓教于乐,这样才能提高识字效率和学习效果,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对汉字的研究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途径识字,在生活中识字。
三、大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还是注重了实践,加强了学生的识字和写字训练,但有的教师在写字训练过程中却忽略了几个重要的环节,没有突出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比如教给正确的写字姿势、运笔方法,指导使用田字格和注意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等。一些教师只注重写字的结果,不管写字的过程。一次写差了重写,重写差了再重写。如此重复,岂能进步!
1.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正像我开头给大家提到的那样,有些老师只注重写字的结果,而忽视了写字的过程,导致学生写字象画画。所以教学中我们必须大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独特美感。可以给学生适当地讲解一些书法知识,上一堂书法欣赏课,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良好习惯和自豪感。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外扩字量也相对增加,此时适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将会加强学生对所学汉字的掌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首先在班级建立图书角,组织同学交流家中的课外读物,并先后组织了赛诗会、朗诵会、读书比赛、故事会……不但使学生将所学的汉字得到巩固,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快的发展与提高。
四、多渠道拓展识字资源
学生的识字教学很难通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来完成任务,所以要求教师要多渠道的开发识字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充分利用课内外的一切资源帮助学生识字。如发动家长写一些器具名称的卡名,贴在相应的实物上,让学生进行实物识字;收集孩子们吃零食的包装,认识包装袋上的汉字;让孩子们轮流当小老师,将自己在课外看电视,看课外书时认识的字教会全班同学;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发识字课件……这些都是好的识字方式,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识字效果。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时地给自己充电,掌握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了解最前沿的识字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开发富有地方色彩的识字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生动。
总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新教学方式,必须贯彻大语文教育观,积极开发和拓展识字资源,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改变机械教学的思想,把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充满活力,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从呱呱坠地就开始学习语文,同时语文也在学校教育时期和我们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下,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发展,语文教学上的创新也就成为广大人民教师的共识。首先,我们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思路9篇”得出以下结论:
1、内容古板,不能掌握学科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量,不能够将语文的知识限定在课本中,要把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但是这种融汇的尺度却是不好把握的,如果尺度把握不好,很容易将语文课变成社会课程。举例来说,在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做《太阳》,这篇文章是一遍说明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大自然。讲课时老师问学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顿时鸦雀无声。老师紧接着又换种方式询问学生:“太阳经常被我们比喻做什么?”个别学生回答:“共产党。”老师听到回答后很高兴地说:“说得对,太阳就像党一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以我们要更加爱党和国家。”这样的对话让我们看着就感觉到别扭,仿佛上的根本不是语文课,而是社会课程。这样的教育虽然说是创新,但却是脱离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含义,忽略了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
2、课程过于形式化
在很多语文公开课上,教师所谓的创新教育,很多都是不需要学生思考的,他们更多的是将学生当做观众,然后展示自己。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教师应用课件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师把所需提问一环扣一环地提出,学生答不出来,但教师却不继续从思维方式上诱导学生作答,而是以课件动画为基准,让学生了解所谓问题的答案。其实这种形式化的授课,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加强是没有推动的,学生在初受教育的时候,就过多以图画来诱导思维,会让学生在今后失去思考的能力,这种形式化的创新是不可取的。
3、错误的创新认知
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的大胆质疑就是创新,然后就将原本秩序井然的课堂变为单一的章节讨论,一堂传授知识的语文课瞬间变成了一堂辩论课。于是,课堂上有的不再是朗朗读书声,而且此起彼伏的辩论声。这种变化的原因很简单,机械的创新让教师失去了判断能力,忽略了语文课堂的本质,也失去了语文课堂原本的层次性。其实这种辩论的方式并不是不可取,而是不应放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小学生本身不具理性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更加杂乱无章。
二、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应对策略
1、加强教师知识储备
创新教学能够推行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首先,教师就要是创新型教师,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对知识要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这样,才能让创新型教师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熟悉教育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并适时予以鼓励。
2、掌握教学本质
小学的语文学科最需要重视的就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听和读是针对语言接受能力进行强化,说和写是针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进行强化,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的综合才是一个人的思维进程。语文学科不光要研究文字,还要研究文字在文章中的应用逻辑,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营造创新型学习氛围
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与创新性的课题相关联的,至此,为学生创造创新型学习环境是很有必要的,采用一些相对轻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学习知识。举例来说,小学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但愿人长久》,教师可以采用诗朗诵的形式,或者是歌曲演奏的形式来将学生带到情境中,改变学生认为语文教育是枯燥乏味的这一传统观念。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是在不改变学科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进行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保持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敢于挑战新问题。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创新是要建立在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连贯的思维逻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此来引导学生逻辑思考。教师尽量在教学思路上加以改变和创新,开阔学生的眼界,营造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拥有浓厚的兴趣。我们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用更创新的教育为社会人才的培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进一步影响到他们对于信息的理解与处理能力。一定的阅读强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发散思维、调节学习节奏、开拓视野,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其整体文学素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就说明了阅读在教育中的特别的地位,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它同样面临着怎样适应新的教学标准的要求,转变不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根本上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个性化阅读被淡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见现象就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经常以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代替学生自身对文本的感悟与思考。很多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堂讲解、反复地进行朗读及课后习题练习,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枯燥而无趣。阅读过程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够,缺乏有效的阅读目标。对于绝大多数学校和学生而言,应试依然是其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现在占有学生大量的课内、课外时间的任然是无休止的讲解和做不完的练习,这也正是应试教育的`特点。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待,课堂教学仅仅是整个学习活动的第一步,要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养成阅读习惯还赖于课外的自主学习,但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真正可以用来从容地进行实质性阅读的时间却少之又少。
3.教师教学风格墨守陈规,阅读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单一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们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一般情况下,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会培养出一种自身的教学习惯,一旦他们形成了教学风格特点,就会相对依赖于某种固定的教学方式。教师墨守陈规的教学风格,单调、固定的教学方式既无法达到对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应对应试教育的问题上实用性也并没有想象中好。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对策略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现提出以下应对之策:
1.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注意力涣散、整体教学质量不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退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首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故事性强、人物情感饱满,很容易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色彩鲜明、主题明确的学习情境,起到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中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的作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着积极作用。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要注重对教学导入艺术的使用,应当尽量避免直奔主题式的枯燥讲解,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实物引入、表演引入、多媒体课件引入等学生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教学导入方式,让学生们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他们对学习兴趣。
2.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培养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想要改变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除了要进行全面的教学方法改革,更应该从根本的观念上摆正教学关系中的主体问题,进一步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核心地位,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信心、解决学生们在通过自主学习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教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直接告之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应当有意识地辅助学生们学习对诸如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的使用,多向学生们提出对阅读有启发性指导性的问题、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学习,这样才会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发散性思维。
3.为学生们创造课外阅读条件。学生们重温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式方法、检验自身学习成效、强化阅读技巧、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就是课外阅读。但正如前文中所提及的,应试体制下的小学生们一般也都有着较为繁重的课业,真正能够用来进行阅读的课后时间并不充足。为了给学生们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各学科教师应当通力合作,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时期的学习特点,适当地减少课外作业中不必要的、机械性重复的部分。因此学生学习功底是否扎实,如何能将学习的知识有机、综合地运用起来,这就需要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有许多途径与方法,其中讲读法是大家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我们的前人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但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尚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讲读法
一、对阅读教学的理解
说法一: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读者以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
说法二: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
说法三: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说法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以上说法基本上体现了了阅读的概念,说清楚了阅读是怎么一回事。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阅读是使人精神得到成长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基本途径。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如今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做天马行空的发挥或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课上尽情展示教师的文化底蕴,甚至把阅读课上成文学欣赏课,忽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首先,阅读教学过于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多,环节多。有些教师在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总是怕有遗漏,怕教少了考试考到怎么办?教多了,即我们常说的把课文教肿了,又使教学过程繁琐,内容冗长,造成学生厌烦、老师疲惫、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其次,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第三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结合《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三、关于讲读法
(一)抓重点,多精讲。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话就是一口清泉。大家都知道,只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教学中才能避免或减少盲目性。讲解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现在,恰恰在语文教育上因目的不明,或对学生的情况不明,花费许多无效劳动。如教一篇课文,不论长短,不问难易,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由内容到写法,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不肯割爱。这样做,精神可嘉,效果可疑。小学的课文除了几篇古文以外,都是白话文,学生识了字,自己去读,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去理解,是可以读懂的。特别是现在使用的教材,多数课文的语言都很通俗,有的就是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何必讲那么多呢?还不如少讲点,腾出点时间来让学生多读读,多练练,效果会好些。教师的讲解,一定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讲学生不懂的,讲学生理解不到的,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有学头,有想头。
(二)找规律,教方法。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个范例。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目的绝不是仅仅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和各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这一载体,教给学生课文成功运用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掌握、学会怎样读写此类文章的方法。大家知道就语文而言,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毕业,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他,何况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日益更新。教师无论教给学生多少知识,都是有限的。有位大学校长曾在毕业典礼上说道:我们教育学生就象猎人打猎一样,要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持枪,而不是老让他们带干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一种工具,并最终运用这个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说熟练使用持枪是猎人生存的基本保证,那么灵活运用知识一定是学习成功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方法极其重要。教师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得到的知识将会是无限的。
(三)多朗读,找体验。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新课标》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像才能理解和感受。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4)找重点,练思维。
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全面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老师的讲解的起点必须比较高。一般的'东西不要讲,只选择难点、优点和缺点加以分析。所谓难点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估计学生不懂的地方;优点主要是指选词炼句方面的精华;缺点不一定有,也可能有。这些知识点包括主题、题材、结构表现手法在内,但更主要的是在语言方面。如在讲《夜》一文着重分析这样一句话:他的手软软地不敢便接,好象遇见怪秘的魔物;又不好不接,便用手心去承受,松松地捏着,偷窃似的赶忙往衣袋里塞。根据上文,这个人物是个商人,他帮姐姐去探听外甥女夫妇被杀的情形,他这时接到外甥女夫妇的一张字条。这句话就是写他接字条的动作和心理状态的。软软地这个词选得好,历为害怕字条落在手里,手自然不会用劲,所以手的状态是软的。两个软字重叠,不仅表示程度加重,而且音节和谐动听。能表示软这个意思的,还有发软很软;但发软在程度不及软软地,很软不能表示此时发软的意思,而且音调不和谐,只有软软地最准确最形象地表示人物此时的心理状态,承受是被动地接受由上落下来的物体,它准确地描写了不是用手拿而用手托着字条的样子。松松的修饰捏着,怕接触的情态非常逼真。偷窃似的一塞表示动作快得出奇。这些词充分地揭示出了人物的恐惧的心理状态,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2、陆向红《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
3、董纪良《谈讲读课文的教学设计》
4、王书芳《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问题的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语文写作是学生阶段对于语文学习知识的综合理解与掌握程度的检验,新课标改革以来,对于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逐步向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方向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阶段,能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小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写作能力,提升语文教学实践成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标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推动着各学科实践活动的创新与变革,小学语文写作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一方面要确保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良好的语文写作能力功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水平,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小学阶段整体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果,切实将新课标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发展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历程是随着我国整体教育制度的改革而发展变化的,从初期以让学生能够上学、识字、认字为目的,发展到现在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从传统单一的教育文化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体系完善、人员设施及培训机构齐全的教育实践文化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推动发展,语文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很好地培养起写作的兴趣
一是在课程培养上,教师没有根据语文学习写作的学习特点对学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没能促进学生建立起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进而厌学;二是在课外引导上,主要是在课外语文读物摄取方面的影响,受其年龄阶段的限制,多数学生不会对枯燥的文字类读物产生兴趣,对其重要性和认识程度不高,也就无法更好地培养语感并增加知识储备。
(二)无法保证有较多的写作练习时间
因为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过程中,写作教学只是整个语文学科学习的一部分,为了确保语文教学整体效果,相对于整体教学大纲不会落下进度,教师往往在教学活动安排中尽量压缩学生的写作课程,使其无法在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完成写作练习,导致学生的学习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疏于对语文知识实践掌握,使得学生的综合语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改善。
(三)过多地重视写作的数量,忽略了质量
教师在语文写作教育实践中,希望通过大量的练笔活动提高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掌握,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效果不是很显著。学生没有吃透和理解相关语文写作要点,最终的结果就是写“流水账”。正所谓“精益求精”,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好与坏不在于对知识数量的储备,而是在于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重在质量。
二、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上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在不断的课程实践和学习研讨过程中,以亲临者的眼光解决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文学习知识框架,提升综合学习能力,推动教育实践成果整体质量攀升。
(一)教师要以引导者身份参与教学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写作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一个名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培养。特别是在课程安排上,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兴趣多样化的写作题目,要学生发散思维去写,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出错,要从正面引导学生建立兴趣。要尽量引导学生扩大课外对于语言故事类书籍的阅读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了解,促进其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
(二)教师要重视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加强教学质量,教师要明白在实施语文写作教育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注重对语文内在实质内容的掌握及知识的合理运用。一方面,要在作业练习过程中安排尽量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作练习。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学生勇敢去写,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写出来,鼓励学生有勇于写“流水账”的劲头,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的写作练习。
(三)设置针对性强的写作教学
对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课程设置,需要将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对周边事物的认识都是通过眼睛观察获得的,这也使教师在对教学课程的安排上,通过对实际生活的引用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了描绘所观察事物的新鲜度,促进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完成对语文写作教学的计划安排,使教学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教师应当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小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写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等措施,有效完成教师的实践目标任务,进一步催生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加深理解程度,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以适应新课标改革制度的主题,间接推动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莉.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xx(26).
[2]王丽雪.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语感能力[J].新课程小学,20xx(4).
[3]郭士荣.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策略[J].才智,20xx(36).
[4]傅晓聪.信息时代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创新探讨[J].中外交流,20xx(4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此外,一些教师儿童文学意识淡薄,将不同载体纳入同一种形式进行教学,这就存在着很多的失误与偏差,同时,教师也没有深入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知识内涵,实质上,儿童文化作品多是一种极度、强烈的夸张,对于文学作品理解上的失误导致教师难以对人物言行进行深入的解读,对于细节的分析也过度的具体化,导致儿童文学作品失去想象,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分析
2.1提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
要想提升儿童文学的人文教育作用,必须要提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儿童文学观念,与儿童教育观点相一致的观念,为此,必须要确定以下三点因素:首先,儿童文学是文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作品相同,均是通过语言来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也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其次,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的少年儿童,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特殊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而儿童文学便是为了满足儿童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而创作的特殊文学,对于儿童心灵和精神的成长有着独特的教育和审美价值;最后,儿童在生理、心理与年龄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儿童文学在艺术创作上是以儿童心理特征为标准和依据的,有着特殊的意识和价值,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教师必须涉猎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如任溶溶的儿歌、郑渊洁的童话、曹文轩的儿童小说、林格伦的童话等等,这些作品之中都渗透着作家的情感,教师阅读这些作品后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视野,也能够提升自己对于儿童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与感悟能力,也可以走进儿童,不断的调整自己对儿童的认识。可见,教师必须要具备正确的儿童文学观与儿童文学理念才能够正确的处理儿童文学作品,才能够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2.2抓住作品的美学特征与文学特征开展教学
儿童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特征与文学特征,美术特征就是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品性与审美特征,与其他的作品相比而言,儿童文学作品有着独特的儿童情绪。儿童的思想单纯、思维独特、感情纯真、想象丰富,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独特儿童情趣可以对广大的少年儿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为此,教师必须要把握好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善于挖掘作品中的情趣,有的儿童情绪是通过儿童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表现出的,有的儿童情绪则是通过戏剧化的情节表现而来,有的则是蕴含在儿童的纯真情感之中。例如,在《妈妈的爱》中,其中的儿童情趣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小事表现而来,在《小狐狸卖空气》《小猴子下山》中,其儿童情趣便是通过戏剧化的情节表现而来,对于这些作品,教师必须要儿童的.思维进行思考,用智慧的眼光去挖掘,根据作品的内涵挖掘出其中的儿童情趣,激发出孩子们的童心。为了抓住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学特征,教师必须要了解作品的分类与构成,儿童文学作品与成人作品不同,分类更加的细致,有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寓言、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与儿童戏剧等多种形式,教师必须要了解这些类型作品的特征,掌握好不同文体之间的特征,根据实际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儿童诗与儿歌,两者同是韵文,因此,就可以从韵文的特征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美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游戏、歌曲等形式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必须要抓住其独有的文体特征与美学特征开展教学,把握好不同类型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和底蕴,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发挥出其独有的审美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阅读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有助于“听读”水平的提高,阅读是沟通口语和书面语的“桥梁”,有利于“说写”水平的提高,阅读是一种高尚精神享受,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阅读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规范化程度。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阅读,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在小学我们就要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整体素质,就要注重各个基础环节的联系,打扎实各个环节,从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创新意识,实际运用中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如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师要努力探索,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在阅读的内容上要放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最好的做法是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读、品、评、赏、画,学习的兴趣很浓。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阻碍了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阅读中能够提出问题,产生质疑,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才能促进学生深入阅读。因此,教师要对在阅读中敢于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能够在阅读中提出质疑,并通过交流,相互启示与借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的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离准许钓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而除了父亲与詹姆斯没有任何人知道詹姆斯钓到了鲈鱼,父亲却让儿子将鱼放回湖中,这太不近人情了吧?教师对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予了充分鼓励,并且把这个问题抛给各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有的同学说:父亲是一个遵规守纪的人,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一个只有对自己,对家人严格要求,这个社会才能秩序井然,共同享受美好的环境与生活;有的学生说:父亲对儿子严格要求,是想从小培养他遵规守纪的意识与习惯,如果父亲对儿子放松要求,儿子就不能更好地树立是非观念,不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甚至连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有的学生说:父亲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对孩子进行了严格的教育,虽然詹姆斯在这一生中再也没有遇到这么大的鲈鱼,似乎是很遗憾,但是他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他成为著名的建筑师,他的成才,离不开父亲对他的教导,离不开他对父亲严以律己精神的继承……可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这些特点,開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阅读,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愿意读,老师应该先推荐一些有趣的儿童作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欲罢不能。再让家长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读书的环境,养成善于读书的好习惯。再结合新课标推荐的古诗词以及课外读物进行阅读,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或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精彩语句片段,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
阅读是读者对读物进行认知、理解、吸收与应用的过程,是现代文明的过程中社会不可缺少的智力活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具备较为开阔的阅读视野,在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础上得到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小学语文层递式作文教学的应用
【摘要】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层递式教学模式的支持。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发展,最符合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规律。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层递式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小学语文学科地位明显提高。层递式教学模式的提出,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写作正是语文教学内容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培养小学生写作学习兴趣
培养小学生写作学习兴趣,是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实施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小学生的心智不尽成熟,对语文学习没有全面的认知,也没有相对明确的写作学习目标。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小学生愿意去写。很多小学生对作文有恐惧感,当他们爱上写作,写作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开发多种激发写作学习兴趣的方式。其一,教师可以从学生所写的作文中选择出一些优秀的范文,通过范文的朗读树立写作学习榜样,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与进步的动力,鼓励学生吸收他人的优势,明确写作学习目标。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的作文都能成为范文,但对他人的表扬能够鞭策其他学生努力进步。其二,教师可以利用名人写作趣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文字的魅力,提高写作学习兴趣。其三,教师要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写作话题,让学生看到写作话题就想表达。比如“我与妈妈的争吵”能够引起许多小学生的共鸣,感觉有很多事情可以分享,这样一来,小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表达,积极地写作。
二、积累写作所用字词句段篇
语言知识的积累,对于小学生的写作学习十分重要。在真正开始写作前,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做好语言积累。写作,是厚积薄发式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在很短时间内提升也正缘于此。写作所用字词句段篇的积极,需要在日常与学习中持续积累,长期有效的.积累,才能促进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在语文作文层递式教学的第二步,写作资料积极中,也有明确的层次,那就是按照字、词、句、段、篇等顺序积累写作素材。低年级小学生处于识字认字阶段,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将积累的重点放在好字与好词上。在讲解课本内容时,教师可以用意引入一些教学大纲内没有好字、好词,鼓励学生积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新闻热点及其相关话题讨论,将与热点话题相关的好字、好词作为课外积累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三四年级,学生会学习一些古诗词,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背诵古诗词积累句段,更要在课文学习时将好的句子、段落标出来。像在学习《江雪》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写作用处,积累下来以描述空旷雪景。像在学习《第一朵杏花》时,引导学生积累“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醒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样的段落,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见识。而篇章的积累,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感知获取个性化的写作素材,奠定好写作学习基础。
三、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积极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具备了写作文的基础能力。但很多学生生硬地使用自己所积累的素材堆砌写作,使作文没有情感,没有内涵。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个人情感的载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感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个人情感与文字结合在一起,实现写作学习升华。首先,在学生有效积累了字词句段篇之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感悟能力的培养。在课本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写作背景与作者个人经历让学生与作者进行互动,理解课本文章中作者传达个人情感的方式。像在讲解《三顾茅庐》时,教师要给学生讲一讲三国故事,让学生了解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社会背景,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文章中字字句句与作者个人生活、想法的关系。其次,教师要组织生活感悟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情感的综合体。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将课前三分钟作为小学生感悟生活与感恩生活的演讲模块,让小学生在演讲分享过程中深入体会与感悟自己的生活,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小学生能够在写作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四、形成语文写作技巧
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文字与情感,他们需求写作技巧的支持,以便于写作优美的文章,不只表述事实与表达情感,还要给阅读者以美的享受。首先,教师要关注题目设计技巧的传授。文章的题目对文章的整体审美性有很大作用,一个好的题目能够快速吸引读者的眼球,给人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尽可能选择创新性的题目,标新立异,重视创新。像在写“亲情”话题时,有的小学生写“我的虎妈”,这一题目引人注目,质量较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自己积累的字词句段篇。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语言有机组织起来,不能为了应用好词好句生搬硬套。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应用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整体形象度。像在写“我的虎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用比喻、对比、夸张与排比等手法,突出文章的创新性,让“虎”字在文章中大放异彩。综上所述,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改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学生个人成长所需。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兴趣入手,关注学生写作学习技术与思维的形成,步步深入,步步简化,能够改变小学生的语文作文学习观念,促进小学生写作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薛枫.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开展及分析【J】.考试周刊,20xx(68)
【2】黄惠.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xx(07)
【3】欧学荣.“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教学研究,20xx(0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了,同时也不利于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及时调整并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从而才能改变目前相对糟糕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一主题内容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引言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知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更是要注重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然而,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而为了促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事业实现有效发展,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浅析,并为此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由于小学生年龄还相对比较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依旧充当着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但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将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可是,研究调查发现,53%的小学语文教师使用的都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开国大典》这篇文章为例,教师会习惯性的向学生提问,比如:“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很多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语文教师就会立即给出正确的答案。其实,这样的教学模式太过于传统了,虽然小学生能够学到一些应付考试的知识点,但是他们的创新思维意识却无法在课堂上得到较为有效的培养。
(二)所使用的课本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和教师实际的教学能力以及水平有着紧密联系以外,其教学效果还受到了教材的影响。虽然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都进行了反复的修订,但是在有的版本教材中,依旧可以发现很多的内容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就有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主要就是讲述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其中还能深刻体会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各种不满情绪。而类似的课文还有《凡卡》《穷人》。虽然这些课文具有巨大的文学意义和价值,但是在阅读学习之后,却总是会让人产生压抑的情绪,加上现如今的人才培养理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课本的选择方面,也要尽可能地给校方领导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三、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教师教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比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小鸟生存的情境,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用画面和音乐为辅助手段,从而让学生获得更深入的身临其境之感。又比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提问:你们知道蝙蝠和雷达这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吗?由于这种问题容易让人的质疑感增强,所以也更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除此之外,可以进行类似教学活动开展的文章还有《小苗和大树的对话》、《长城和运河》等等。
(二)教学过程应遵循科学步骤
虽然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45分钟,但是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却只在20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从而才能确保相关教学活动能够实现有步骤地开展,并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效。比如:在教《咏柳》这一首古诗的时候,首先就是在配乐背景下为学生朗诵诗,然后再展示相关的幻灯片图,并通过适当的画面引导,以此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考虑到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画画,接着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总之,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古诗的意境之中。
(三)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很多小学生在游戏中更容易获取知识,因此,针对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借助所教学的课程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以《狐假虎威》这篇文章为例,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不但很难深入理解到动物角色心理,同时也无法准确理解“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含义。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则可以根据教材教学要求,将其变成课本剧,并让小学生来演绎,比如:有的学生可以扮演狐狸;有的学生可以扮演老虎;还有的学生扮演乌龟等等。当小学生们都集体参与到情景剧“狐假虎威”演出中的时候,他们对于课文知识的学习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当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进入角色,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时候,就需要准备好椅子,衣架,各种衣服,镜子等物件,在教学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亲手制作,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四、结语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相关成效的获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必须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不过,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且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差,相应的也促使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教学压力以及挑战。本文对此进行浅析,也是希望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事业能够获得有效的成效,进而推动新课改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程洪秀.情境模拟和教师扮演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6(5).
[2]赵立军.浅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7(3).
[3]冷思露.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实践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3).
[4]陈元元.浅析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7(10).
[5]张懿.浅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6(7).
[6]贺宇涛.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
[7]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15(1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题目: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飞速进步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能够通过用自己的笔触来描绘周围的生活和事物,对其进行阅读训练可以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师就要重视阅读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阅读训练;阅读兴趣;
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让学生从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明确遵循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是教师向学生教授阅读技巧的第一要义,执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不同的文本调节教学进度或是改变教学方法。
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很多教师的当务之急并不是努力教授学生的阅读策略,而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快速地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兴趣引导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因为生理问题的影响导致自我约束能力本身就比较差,加之还没有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要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把阅读当作一种自我行为是十分艰难的,为此教师就必须抓住他们的年龄特点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一些好书中描写的最为精彩的部分讲解一些给学生听,当学生听到最感兴趣的时候就停下不讲,让学生课后自己自行阅读书籍,从而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或者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课外书培养综合素质同时还能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加强阅读过程中的思考环节
阅读的美妙之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能够沉浸到文字的世界中,还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开放思维自主的进行对文字的思考,教师在初次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的思考去揣测文章的立意。比如,在讲解到《山行》这首古诗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这个题目学生将会从哪个角度着手写山行,有的学生说可以对山间的景物进行描述。如介绍山涧中的行云流水,山间的花鸟鱼虫,山上的奇峰怪石,有的学生说题目是山行却不一定要描写山行,可以具体描述在行走时诗人的感悟和心路历程。如突然走到一处地方看到景物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感觉前路迷茫,却又突然看到生命的希望,从而衍生出对前路的期盼来,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着,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找到自己与作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时的注意力,也对提高阅读的.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加强字词句方面的训练
阅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一些东西进行理解和累积,这也是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作者运用这些词句的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甚至可以通过背诵或者摘抄的形式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把这些优美词句内化到自己的作文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的引导是十分关键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累的语言词句可以更加的符合自身的学习情况,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自觉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如教师在讲解《三顾茅庐》这一课文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上下文去理解这句景物描写刻意用修辞其实是在暗示诸葛亮也是一个在等待时机的“卧龙先生”。再比如,《珍珠鸟》这篇课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动作的字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针对这写字词进行思考,理解这一个字的存在就是为了强调珍珠鸟的淘气和对人类的信任,通过这些细节引导学生可以在文章中自行找出关键的字词句,阅读过这些文章领会到作者行文间的精妙之处,从而获取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
四、创设阅读的情景
课堂中除了受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能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的之外,学生学习的情绪、对于教师的情感、教学环境等因素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语文学科是一个发散性特别强的学科,它同时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像戏剧中一样利用唱、念、做、打等等方式去创设生动活泼的阅读情境,把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像身临其境一样欣赏到文章中描述的美妙的画面,通过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小活动和情节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通过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长来引导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五、尊重学生差异
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是一致的,在各方面的发展也不是步调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尽量留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积极而端正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有进步的时候要适当的予以肯定,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获得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把在文章中不同的见解都提出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获得崭新的知识,教师要摒弃掉传统的阅读教学灌输知识的做法,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其可以充分调动起主体的能动性,学生在经过自读自悟之后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点拨和讲解,才可以真正的做到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把课堂效果最大化。
六、注重单元整合
在进行教材的每个单元的教授前,教师要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提前向学生说明即将教授的课文是属于何种类型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还可以提前布置的单元学习过程当中的一些任务,让学生可以提前对课文的学习做好准备,带着任务去学习。比如,即将教授的单元里的课文都是描写景色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的文章之后,制作手抄报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单元的整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课文主要内容之间的连贯性,不能出现学习完前一个单元就和后面一个单元毫无瓜葛的现象,对这一个单元要学习的课文预先做粗略的划分,从阅读方法上把这些文章大致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需要精读的文章必须要求学生进行仔细认真的研读,咬文嚼字结合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精读不仅可以充分理解阅读材料中用到的重要的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而阅读就只需要学生粗知文章的大意即可,不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字眼进行仔细地揣摩,这种粗略的划分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的分配课堂时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其实语文阅读这一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历史由来已久,过去满口歌颂着之乎者也的老教师就是通过让学生自行对文言文进行背诵和理解,然后学生不懂的地方再进行讲授,可是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教育的现状却越来越往“填鸭式”的方向走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够一成不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阳光给予水分,让阅读的幼苗在学生的心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一生都受益无穷的东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摘 要: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与时代的发展有所不协调。农村小学的学生占基础教育人数的大部分,为此,农村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而语文教学又是百科之首,更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农村 方法措施
一、农村教育现状
1、师资水平低下
在我调查的学校中,农村小学师资水平低下的现状表现得相当突出。表面上看,这些教师都具有合格学历,而实际情况是多数为“民转公”教师,然后通过“函授”等方式取得的学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是并不符合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如上课不用普通话、知识积累欠缺等。
2、教学资源缺乏
农村小学教学中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学习除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
3、教学观念滞后
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二、改变当前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首先,要通过制度完善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针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作为主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力度,特别是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促进教师培训的积极性。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做到资源整合。在“两基”工作中,很多的农村小学都配置了仪器、图书和远程教育设备。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有所帮助的。
最后,是教学观念滞后的问题。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上,作为学校有责任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要求。
三、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措施
1.学好语文的基础阶段
语文教学总的说来,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展开工作。
(1)强调多读。
书要多读,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先人对读书是十分注重的。知识源于生活,但书本的知识是先人生活经验的积累。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更是作家成熟文风、高超写作技巧的体现,我们将其读熟,可以化百家为己有,从而迅速地提高作文水准和文学修养。 (2)读写结合。
笔者认为丁有宽老师所提倡的“仿写”是一条可行之路。举个例子,在丁氏教材《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课文对杨梅树和杨梅果进行了描写,重点写杨梅果的颜色、形状和滋味,从而表现出作家对杨梅喜爱之情。教材要求学生通过仿照写法来介绍家乡的一种水果,这为初习写作的学生如何去描写一种日常见惯的水果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从而降低了学生动笔的难度,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老舍曾说过:“每个星期写一篇文章的作家绝对不是一个好作家。”我们虽然不一定要当作家,但要学好语文,作文还是要勤写的。每日都要动动笔,不管写得精彩还是失败,要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件小事甚至是一句话,这样日以继日,学生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的作文水准定会日益提高,他们不难写出有创意的佳作。
(4)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灌输或是教条化地讲授,学生对此早已厌烦。我们要努力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笔者在教学《江姐》、《私塾先生》等小说时,曾多次让学生扮演小说中不同的角色演绎小说情节。结果发现学生参与的热情出奇的高,而且有的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课文创造性地加入些情节,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种“演戏”比单调的课堂讲解要成功得多。
2.提高语文能力的阶段
(1)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太少,单读课文,受益还是很有限的,将十二册教材叠在一起,还不见得如一部《红楼梦》的内容丰富。故在学生读透教材之后,我们要强硬要求学生读课外文章,并利用时机举行汇报会,让学生介绍所读书名、文题、内容摘要等,从而吸收外面的营养来补充自己的能量。
(2)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不要以为文学创作只有作家才能做到,文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内心中有教师意想不到的创意。我们要鼓励学生将心中的想法借助文墨表现出来,学生往往因为有着教师的鼓励而成材,少年作家韩寒便是最好的例子。
总之,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在,我们需要立足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利用反思教学的方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定能出现新的局面。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一、情境融入
情境融入教学方法之一是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在各个学校教学已经逐步开展,通过屏幕的效果,将学生的分散力集中在多媒体中,促使学生持久保持学习的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课文中的形象,通过形、声、图,甚至动画的形式将课文或者古诗中的'情境和任务展现出来。好的授课方法不仅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情趣,而且加深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二、趣味表演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是学习的重点部分,是否有好的方法让学生快乐地进行阅读学习呢?对于一些故事性的课文,老师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就像《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老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按照课文的情节,排一个这样的故事,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两个兔子的性格、说话特点,如果有条件,老师还可以找一下服装,让学生在表演的时候更能融入角色中。相信在这种表演的方式下,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必将记忆犹新,而且锻炼学生的胆识,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语文这门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热爱的感觉,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使心情愉悦。同时,学习环境很重要,教师要用快乐的心态将学生带入语文的快乐课堂,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并且养成高尚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文学是语文的升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学生的文学教育,有助于培育学生优质的文学素养、创新意识以及道德理念等,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文学素养的培育工作至关重要。
一、文学素养的含义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语文教育中文学素养的培育工作得到了教育专家和各大院校语文教师的关注,开始全面分析文学素养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通过浙江诸暨市牌头中学的陈蕾老师提出定义的研究,明确文学素养的含义。文学素养也称为文学艺术素养,是指读者对多种文艺形式、艺术发展历史以及技巧、创作规律等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与人的其他素养相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培育的。
二、文学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现阶段,研究者对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培育学生文学素养的必要性有明确表述。“文学素养是一个完善的现代人必须要具备的素养。”语文教育若是没有文学教育,也就表明语文教师是不合格的。其中韦志成曾在《语文教学艺术论》中提出,语文非常适合承担审美教学工作的责任。语文是学生整体学习生涯中重点科目,从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各个时期都有语文课堂,对于艺术生而言,文学也是从古至今占据重要地位的艺术形式。将文学教育和美育整合到一起,将思想情感影响和理论知识学习整合到一起,是实际教学工作发展的必然。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文学素养的策略
1.拓展教学知识,符合学生精神需求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文章,有一部分展现出了时代的精神,但与当今社会存在偏差,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茫然的情绪,有的学生虽然在自主学习经验的引导下对其有所了解,但一般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指导学生了解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对文章的学习热情,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重点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演示,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适当引用教学内容,提出有效的教学案例。
其一,明确突破点,调动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生具备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多变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此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热情,从而实现理性思维和感性知识的交融,提升实践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更好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时,在上课之前要先进行备课,明确本篇文章教学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生字,流利阅读整篇文章,并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他们尊敬、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在课堂开始,教师通过唱“丁香花”这首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深入课文进行探讨。
其二,加工原文本,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具备创造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不但要培育学生创新意识,而且要确保教师具备创新精神,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设计教学内容等工作中要勇于面对挑战,注重在加工材料中进行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创新精神引用材料,以此为学生设计更为新颖的课堂教学内容,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标。
其三,陶冶情操,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了解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经验和学习需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这是教学工作实施的基础。通过陶冶情感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加深教学中的情感沟通,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时,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拥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穿插有趣的知识来活跃课堂。“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猜谜语)”“荷花的图片”“有关荷花的动画片”等,这些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构建最佳化的教学情境,体会全新情感
一方面设计相关情境。情境设计是指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通过文章中包含的情感因素,合理引用教材资源,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多媒体、幻灯片等技术的影响下,看到一个直观的教学情节,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理解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了解文章作者写作的心境,以此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是竞争合作。竞争和合作,是说学生在紧张、沟通的学习环境下一起奋斗的教学活动,在心理压力下,更为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如在小组探讨中,小组之间是存在竞争的;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可以通过个人、两人以及全班同学的沟通中获取答案,或者是通过网络平台得到答案。
3.优化教学评估
一方面,情感教学评估要展现出认知和情感的相同性。在评估中国文化素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在情绪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要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认知水平。新的评估标准包含了新课改理念,也就是从学生理解、认知以及情感等角度对教学工作實施情况进行评估,考察内容包含了教学质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参与情况等;另一方面,情感教学评估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素养的特点,促使学生综合发展。语文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明确语文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情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此深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绪等,促使其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为未来的成长和学习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加大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在教学中,实施文学素养培育工作的方案有很多,可以选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也可以在多样化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进行,此时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实践教学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新课改理念为基础全面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以此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深入,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做出了改变,教师们的教学工具也逐渐丰富。多媒体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中最耀眼的一部分相较其他教学手段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多媒体教学也正在加快脚步走进课堂。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其教育手法与教育方式尤为受到重视,在多媒体教学大幅进入小学课堂的同时,如何高效利用多媒体教学于语文课堂中,扬长避短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发散性思维
在多媒体教学不断进入教学实践当中,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的优点颇多。但是,多媒体教学亦是一把双刃剑,在丰富教学的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小学语文教学者都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我们要分清利弊,扬长避短。真正让多媒体教学服务与小学语文课堂,提高老师的讲课效率与上课质量,帮助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而非盲目跟风。
一、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一)利: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主要采用粉笔加黑板的单一的教学手段,教学的内容也主要以书本的文字为主。很多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心智成长尚未成熟,在单一的课堂内容中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因此课堂效率并不高。多媒体教学的进入,丰富了教学方式与课程内容。多媒体教学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多方面内容有机整合,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刺激。课堂中学生接受到丰富的内容与新奇的感官,注意力得到了多方位的吸引,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因此他们能更积极主动的探索课本内容以及文学作品的内涵。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展示工具的限制,例如天文相关的诸多抽象的内容无法高效完全的传达,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学生能更快速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些方面,多媒体教学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弊:容易喧宾夺主,影响发散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学作品的创造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倾注了很多心血,而学生要想切实感悟出作者的情感应当对文学作品的文字细细研读,并与老师多多讨论和交流。然而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课堂后,大多文学作品的课件通过电脑传达,涵盖影片、图像、声音和文字,可谓五光十色。然而正是这样丰富的课件内容易喧宾夺主,让学生抓不住课堂重点,也削弱了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因此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领略不如以前传统教学的方法深刻。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教学容易出现现代化的灌输教学方式,教学的过程会变得非常的死板。语文教学应该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需要老师和学生根据不同到文学形式和文章内容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进行分析。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程式化到特点,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往往具有固定的流程,这样在课堂的讨论与研究中容易形成固定思维,因此对文学作品的讨论与思考难以做到多元化,不利于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与多元化、灵活的语文思维。
二、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教学的大幅推广主要是因为它是一个高效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老师教学以及学生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广大语文教学者应当认清其教学工具的实质,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并尽可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1.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集影片、图片、声音、文字与一体。生动的影片与图片以及悦耳的音乐不仅能提起小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更能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打造引人入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投身于学习中并享受学习。有兴趣作为老师,有兴趣作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定能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投入课堂,开动脑筋,思考研究。同时,也因为多媒体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此平台增加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以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其中的意向与画面只能带领学生想象,而如今借助多媒体工具学生能够更生动地领略文章所描写的环境,更直观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解析文章后,老师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朗读音频与解析视频,学生能够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学会多角度思考与欣赏,拓宽了视野,培养了丰富与思辨的语文思维。2.分清主次,强化课本重点。老师们应当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教学工具,课堂的主要内容应当以书本内容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文学作品时,应当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文章的文字,以及作者试图运用文字所描写的环境、人物与事件,领略作者想传达的情感。而多媒体作为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它展现文章中的重点内容,例如关键词、关键句,以及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记忆,例如通过展现文章结构图,本书解析,展现例句与例证带领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深入思考写作手法与情感表达,熟练掌握文章重点词语句型的利用。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课本的重点知识有更深的记忆,更多维的理解,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文俊.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利弊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xx(5).
[2]孙美玉.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的运用[J].考试周刊.20xx(4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论文10-0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09-02
识字教学小学语文论文08-30
拼音教学小学语文论文08-29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09-07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论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