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教师的四读
新修订的小语大纲明确指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在学语文、用语文方面起示范作用。”就我的体会,首先要加强“四读”。一、教师要广泛地阅“读”,提高文化修养
阅“读”就是教师要扩大知识面,打牢基础。大凡优秀的教师,都具有丰富的阅历,要上好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课,更是如此。教师只有通过大量地阅读各方面的文章,背诵大量的名篇佳句,才能提高文学修养,达到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不会捉襟见肘,语言干瘪;遇到特殊情况时才会做到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游刃有余,上起课来才会吸引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完成好阅读教学任务。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知识更新加快,信息浩如烟海,而教师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读书时一定还要注意选择,制定出计划才行。如每天至少浏览一篇文章,每周至少精读一篇文章,以专业为主,兼顾百家。这样长期坚持,自然就会赢来质的飞跃。要知道,宽泛的知识面,厚重的理论根基一直是一名教师能否迈进“优秀”这一行列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要潜心地诵“读”,下水找到感觉
诵“读”就是教师要在课前找到感觉,亲自先下水试一试。古人认为书不能单用眼看,必须大声诵读,并且要读得字字正确。早在荀子就说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见荀子《劝学》)朱熹在《训学斋规》中也指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古人是非常重视一个“诵”字的,他们通过摇头晃脑地“诵”,甚至加上古乐和之,从中晕味,感悟意思。教师要上好阅读教学课,就要继承先人们的这一读书之道,坚持在备课前反反复复地把课文大声地、有 表情地多“诵”上几遍,亲自下水试一试,读准字音,找到语感,处理好“句”“读(dou)”停顿的长短关系,在课前为备课作好第一手准备。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很好地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洽到好处地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准确地评判学生读书质量的高低,让学生读出水平来,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要精心地备“读”,作好充分准备
备“读”就是教师在上阅读课前要精心地作好准备,认真做到心中数。教师有了丰富的阅历,又反复地“诵”了课文,上好阅读课就有了基础。但这还不够,要能真正把课上好,教师还必须精心地备“读”才行,也就是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地考虑好如何精当地使用各种有效的阅读形式,如何洽如其份地使用好各种教法。读的形式很多,有默读、轻读、朗读;导读、齐读、对读、引读、抽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带表演性读、参与性地读、有感情地读、 有针对性地读 、带思考性地读、快速地浏览等。对此,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类型,本班学生的阅读水平情况,低、中、高年级教学的特点等,选择适当的阅读形式,安排好每次阅读课文所需要的时间、设计好阅读的层次以及学生讨论的时机等,同时,还要力所能及地准备好的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设备,如CAI课件,录音机、录音带等。这样,教师在上课时做到了胸有成竹,上起课来才会思路清晰,丰富多采,在40分钟时间内求得尽可能好的的效益。
四、教师要灵活地导“读”,还主权给学生
导“读”就是教师在上课时要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要知道,一堂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的课,学生的思维一定非常活跃,课堂一定也是千变万化的。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变化着的情况,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灵活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就要使用好“导”读的方法,机智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做到不管课堂如何变化,都要能放得开,收得拢,始终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组织阅读,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重点精力用在读到精当处,读在关键处,读到开启思维处。通过引导学生广泛地多样化地读,达到让学生有所领悟,增强语感,受到情感熏陶的目的,从而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为以后更加广泛地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2]
【语文教师的四读】相关文章:
语文教师备课中的素读04-30
【精选】语文老师作文四篇05-24
精选语文老师作文四篇04-11
语文老师作文四篇05-17
精选语文老师作文四篇04-18
语文教师求职信四篇12-08
【精华】语文老师作文四篇05-01
【必备】语文老师作文四篇06-01
【实用】语文老师作文四篇06-05
【精选】我的语文老师作文四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