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文、入境、入心

时间:2023-04-30 06:40:35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入文、入境、入心

入文、入境、入心                     ---------- 谈语文好课的标准 江苏省金坛市洮西中心小学       吕伟忠        213233 从教以来,执教各种类型的课已有二千多节,可让自己感到十分满意,久久回味的课就那么几节。为什么会对这几节课情有独钟呢?是教法?是学法?是媒体?抑或是,又抑或不是。随着对《语文新课标》的深入学习,我茅塞顿开。原来,这几节课后不仅教师感到无比轻松,无比释然,而且学生两眼也熠熠生辉,仿佛沉浸在课堂的愉悦之中。于是,就有了我对一节语文好课的标准——入文、入境、入心。 大凡文学作品的阅读一般要经过这样三步,即:直观感受、设身处地、“名理分析”。不经过以上三步的锤炼,就很难获得对文学作品的真切感受。文本也隶属于文学作品,所以它的学习也脱离不了这三个过程。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共同经历这三个过程。课文中的语言才会被学生不断地内化、吸收,僵化的文字才能鲜活起来,情感才会被调动起来,思维才会被激发,才能获得身心愉悦的感受。   一、直观感受,入文,让文字鲜活起来。 因此,在备课时我总是按文学作品阅读的步骤去阅读课文。然而,教师在经历以上三个过程时,是以成人的眼光来阅读的,儿童阅读时由于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与成人的不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还需把自己当作一个儿童,以儿童的眼光再次阅读课文。通过两轮阅读,就会形成备课时的一条主线,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如何设计学法,引领学生阅读感悟课文了。 教师只有引领学生经历了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这样教师与文本、学生间的共鸣点才会增多,课本语言也就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到了学生的嘴里就有了他们各自的理解和个性,语言符号就 会 成为有生命的载体。师生围绕这一载体开展的对话都是那么自然、流畅。 二、设身处地,入境,让情感丰富起来。 古人云:“志不强者则知不达。”志即感。没有情,求知欲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而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健康的情绪体验,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习主动进行的快乐事情。 设身处地就是要求阅读者把自己当作作者,与作者一同激动、感伤。没有一定的情境作为信托,学生很难做到“感同身受”。在执教《二泉映月》时,学生不易体会阿炳是在苦难、凄惨中创作这首歌曲的。更无法理解乐曲中抒发阿炳对社会的控诉。为了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阿炳悲惨生活的心境,我创设了一种情境:一位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手执二胡,沿街乞讨,遭遇了一个又一个的冷眼;晚上露宿街头。画面播放的过程中,始终萦绕着那段凄凉悲惨的音乐。学生们目睹这样的画面有的眼圈通红,有的小声啜泣,整个教室充斥着悲伤的气氛。画面看完后,我说:“看完了画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纷纷表达了内心的感受: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落到这样的地步,真让人痛心;社会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竟让他流落街头;老师,看了画面我都流泪几次了,我被阿炳的遭遇深深地打动了。如果阿炳还在的话,我愿意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捐给他;看了画面我已理解了阿炳为什么会创作出让人伤感的《二泉映月》

[1] [2] 

【入文、入境、入心】相关文章:

入心的句子11-04

如何让雅行教育入脑、入心04-28

又拽又入心的句子12-05

句句入心的说说03-15

句句入心的经典句子12-30

句句入心的心情说说03-19

入转(入轉)04-29

句句入心的说说15篇03-17

淡淡清香,飘入我心02-20

入情入境 感悟诗词意境-十五从军征教学案例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