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从“智力多元化”谈“因材施教”

时间:2021-10-02 16:32:0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从“智力多元化”谈“因材施教”

                                    从“智力多元化”谈“因材施教”                                                                               仪陇县张公小学   唐学成   “因材施教”思想最早是我国古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思想家孟子提出来的人才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他 认为能得到“天下英才而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之”(《尽心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一。于此,他根据学生的不同 特点指出了五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尽心上》)。就是说,最聪明的学生可以象时雨对草木那样一点就能迅速地成长;有些 学生只能注意培养他们的德行和才能;有些学生只好就他们的问题加以解答 ;某些学生不能亲受教的,可以私自间接地给他们以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孟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发展的不均衡性,的不也就是人的智力的个别差异。不过,他的这种思想和孔子的“先天决定论”是不同的。孔子的“先天决定论”认为人有少数”生而知之的“上智”者和“困而不学”的“下愚之民”,甚至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千百年来,无数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在倡导孟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的时候,并不一定真正的理解了这个思想。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很多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尽管在大力推崇“个性”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却没有根本的理论指导,因此,由于理论上的“昏昏”,显然不能使自己行动变得“昭昭”。这种局面直到“多元智力”理论的出现和一步一步地传入中国才能得到有所改善。   “多元智力”理论又称“智力多元化”理论。它的主要观点认为:人由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的发展不同,其智力也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各种不同类型的智力的品质结构也不一样。因而影响其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等明显不同,和其人的性格、脾气、兴趣、等因素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人的“个性”。   “多元智力”理论根据人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把人的智力又分为   &nb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