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欣赏教学方法散论

时间:2023-04-30 15:27:01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欣赏教学方法散论

    一年级第一课欣赏《快乐的一天》,音乐在播放,儿童正听着。不一会儿,一些儿童在“动荡”,又一会 儿,全班在“沸腾”:说话的、扭动的、玩耍的……

小学欣赏教学方法散论

    有经验的老师想法子把“不懂”的音乐变为“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乐曲变为熟悉的乐曲,把无意注意 转化有意注意。他(她)不急着让儿童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儿童“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 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演将儿童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用 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觉得音乐真 有趣。

    鉴于七岁儿童多无意注意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和 认知水平,创造条件(如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游戏、一个故事等)把陌生的音乐转化为熟悉的音乐 ,同时重视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一年级要着重培养听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我 教二年级《在钟表店里》时,探索他们的欣赏能力:

    方案一,告诉题目,全凭“听”去感知音乐;方案二,告诉题目,并用“符号”提示作品结构,在“听” 中感受音乐;方案三,告诉题目,用“哑剧小品”表现作品内容,边看边听音乐。三个方案分别在三个班实施 ,实施结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听赏的儿童,对作品的感知大体相同,清晰的感知有:许多钟、修 钟、愉快劳动;模糊的感知有:闹钟声误为挂电话,杜鹃钟声误为鸟叫,密集快速的音乐误为有人跑,狼来了 ,很紧张,钟摆声误为走路声,上发条误为锯木头声,有人咬生地瓜的声音。采用“方案三”听赏的儿童,把 握作品内容较准确,感受到工人认真修钟,修了一架又一架,到处是钟声、铃声,工人在愉快劳动。听赏结果 表明:二年级儿童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联想能力(方案一),不具备“符号”式的抽象思维能力(方案 二),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方案三)。一位中等水平儿童的欣赏笔记是这样写的:

    “有一天,钟表店的老爷爷在修表。他先修好一些,听了听,很满意,就唱歌跳舞。他又回到座位上工作 ,又修好一些,很满意,又唱歌跳舞。接着,把所有的钟都修好。各种各样的钟都响了,好像在说:谢谢您, 老爷爷,11点了,您该回家了。”

    由于二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在加强,联想、想象能力有明显的发展,直观性感知作品的能力增强,因此,要 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敲敲、打打(打击乐)”帮助儿童听赏音乐。

    一位老师教三年级,学生欣赏《我们的田野》,从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倾听音乐,发挥想象,顺序是:稻田 →河流→湖→森林→群山→天空。第一遍听时教师指示:“听完音乐,请说出你对音乐的感觉。”学生:“优 美、动人、平静、宽广、爱睡觉、难听。”教师问:“请说出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学生:“音乐慢慢的 、声音柔柔的”(指优美);“音乐很慢,好像很快乐”(

[1] [2] 

【小学欣赏教学方法散论】相关文章:

文化散论04-27

理论创新散论05-03

回族古籍散论04-29

能动性散论04-27

真理定义散论04-27

自然美散论05-02

价值观散论04-27

真理定义散论04-27

淡化意识形态散论05-02

道德假定及其实现散论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