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论文

时间:2024-07-05 10:03:03 物理论文 我要投稿

物理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论文

物理论文1

  一、突出教学重点,制订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初中物理,将任务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强烈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样可以使物理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地开展

  二、重视技术的提升,加强团队合作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不能依据传统的学习方法进行死记硬背,这种办法是不可取的。要想真正了解物理,就要充分地认识物理本质。将理解与记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物理。在物理教学中老师要运用一些实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合作探究,在遇到困难时老师要及时进行解答,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内容。有效地实行分层教学法可以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物理教学是一门系统发展的工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其中的客观规律。制订目的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工作。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当中去。

  四、小结

  总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分层教学法进行授课,针对每一个学生自身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物理论文2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创造性地整合教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探究性,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物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高效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习主体;教学策略;合作学习

  高中物理教材中包含很多抽象的知识,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分析和探究教材中的新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在遇到较难的物理问题时,能有效地从物理知识体系中调取有用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在优化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题海战术。在高强度的题目练习中,学生感到疲劳和压抑,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不高。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到课堂的主体位置,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在学生主动探究下,他们的兴趣高涨,对教材中的新知识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充分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高效进行。

  二、深入挖掘教材,精心准备教学内容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改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让学生能够高效掌握学习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物理知识结构进行设计,使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准备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认真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获得新的发现,有效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和自身能力出发,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互动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和他们一起探讨物理学习中难度较大的问题。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在进行师生互动时,教师还要注重生生互动,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使他们通过互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小组的合作探究贡献一份力量。小组成员的分配要合理,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分配,把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以使合作学习更好地开展。同时,在小组成员分配时,教师要把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使小组成员在探究过程中能互相帮助,共同取得发展。

  四、设计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对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从多个角度对题目进行分析,理清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设计开放性的题目时,教师要融入创新思想,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入手,注重题目的质量。在让学生进行题目探究时,教师要对他们的思路进行指导,让他们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在解决这些开放性的题目时,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而是要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在不断的探究和尝试过程中,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思维也获得了发展。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题目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启发和点拨,让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开动大脑,让他们自主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效的开放性课堂的构建。

  五、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探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新,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小实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结合物理知识来进行思考和探究,加深他们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在课堂上结合小实验进行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通过直观的物理操作来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义。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敢于尝试,在遇到问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有利于更加深入地发展他们的物理思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调动学生操作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思维的主动性,让他们能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地改进已有实验,甚至自己设计实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真正被开发出来。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使物理教学在改革中不断取得进步。教师在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要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既要注重物理知识的教学,又要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验操作来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德.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浅析[J].读写算(教育导刊),20xx(9):15.

  [2]石磊.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xx(21):126-127.

物理论文3

  摘要:若想使“学困生”变为学优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发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欲望,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激发;学困生;兴趣

  常言说:“千人千品,万人万相”。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充满希冀的来到学校,而初二的有些学生会由于初一的成绩不理想,自感升学无望,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学习,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经验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良好的“开场陈词”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好奇,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入门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二学生一开始的'那种好奇心和迫切情绪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由于“学困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对学生言明“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都是我的新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一起点,同一教师,但根据你们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我不会是同样的教学方式的,我相信你们每一位都会象历届学生那样成功的喜欢上物理。”在上新课前采用几个有趣的实验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在上课时对学生说我们先来看两个魔术,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把手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物体离开手,它一定会掉下来,如果加上用力吹气,物体掉得更快。但实验现象恰好相反,学生的求知欲又被激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会进一步提升,效果显著。然后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困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用“了解和赏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肯定他们,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和赏识。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

  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初二学生开始学物理犹如小学生启蒙时的情景,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他们问得最多的话是:“物理好学吗?”“物理怎样学?听人家说,物理难学,是吗?”那种迫切要求学好物理的愿望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给他们解释,积极给他们鼓励,并且要认真回答问题,不能敷衍他们,要让他们有信心学好物理。

  改变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的单一性关注,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从而多几把尺子,开发学生多种发展潜能,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便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三、以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四、以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困生”与学习的兴趣。

  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而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与情景活动相应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景,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景,不仅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磨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磨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即使“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亲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中学的“学困生”的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学困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困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物理论文4

  摘要:本文主要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动画模拟与物理概念知识的整合两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效果,以期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整合

  物理这门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其实验分析是验证物理概念知识的基础。因此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实验分析还是理论知识的学习,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与实行,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信息技术引入物理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动态教学模式。无论是将其作为实验分析还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工具,都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

  物理属于理科范畴,因此实验分析与理论验证是物理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站在理论知识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因此缺乏自主探究实验现象和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学习的对象不再是“冷冰冰”基础理论知识,而是理论教学与实验分析相结合,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传递物理实质。据心理学家所言,在课堂学习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学习知识更加清晰明了地留在学生大脑中,记忆深刻。反之,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将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将高中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起到调节课堂学习氛围和降低学习压力等作用,从而在课堂学习中大胆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意见,集中精力探索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物理“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试验教学中,教师不能被动地按照教材步骤进行操作和演练。采用这种方式得出的物理实验结论为:第一,灯泡在演示那一刻是熄灭的(亮的)。第二,灯泡在演示结束之后会熄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线圈对变化的电流有阻碍影响”这一结论,但是并不能直观地观察到“电流阻碍”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短暂,但恰恰是实验探究中的关键问题所在,是这一章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实验演示方式,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作为实验教学的辅助工具。比如在课前预习阶段,提前下载一个Flash软件,当演示到“电流如何阻碍线圈”时,就播放Flash软件中的视频实验分析讲解。学生在动态观察和静态学习中能够对试验内容有一个全面详细的认知过程,进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再比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首先教师需要提前对章节相关资料收集起来,并准备好实验分析和探究所需的设备和装置,展开“羽毛和铁块”实验设计和演示。其次,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视频,并要求学生自主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会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一般认为在同一高度,由于铁块要比羽毛重很多倍,因此最先落下的物体是铁块。因此,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在同一高度下,羽毛和铁块自由落体的速度相同。究其原因是假定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真空”进行,不受摩擦力的影响。并在分析与探究物体受力情况时,羽毛与铁块只受“重力”因素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铁块和羽毛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制作成动画效果。当降落100m、200m时,静止羽毛和铁块的运动画面,这样可以方便学生清晰观察在同一水平线上,铁块和羽毛的下降高度。这样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动画模拟与物理概念知识的整合

  物理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对物理的理解源于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释放内在力量。但是在激发内在力量过程中,由于物理概念知识较为抽象化,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一些有效方式提升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度,从而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究。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效能感”概念。在这个概念中,提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知识的判断能力和信念等。并着重表明“成就感”才是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激发自身积极情绪的重要动机。因此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就可以将自身兴趣度与物理知识衔接起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计物理生活情境,从而达到调动自身对知识的好奇度、求知欲等目的。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物理知识进行猜想和探究,并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证据。比如,教师在讲解高中物理“抛物线”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抛物线运动动画来模拟抛物线的运动规律,让学生观察后得出抛物线概念、抛物线的运动规律、抛物线的基本特征。提前准备好抛物线函数运动图,将函数图与物理中的抛物线运动模拟图进行比较,并站在数学相关知识角度和物理相关知识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抛物线运动的基本轨迹和特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并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抛物线运动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巩固了数学知识,也明白了其中两者之间的联系,对于以后学习物理知识会更加容易。

  三、结束语

  实现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整体质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峰.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9:157.

  [2]房迅.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J].学周刊,20xx,23:39.

  [3]李寅峰.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以物理教学的优化整合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03:197-198.

物理论文5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综观当今国内外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的前沿问题有:1、各个国家和地区家庭和个人经济收入的数据分布模型的模拟,这一领域的研究专家有X.Gabaix,P.Gopikrishnan,V.Plerou,H.E.Stanley、M.Levy,S.Solomon、W.Souma、S.Sinha、N.Ding,Y.G.Wang,Chin.等,他们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Nature、PhysicaA、Fractals、Phys.Lett.等期刊。2、经济与金融系统中“普适行为”的研究。主要研究专家有F.Clementi,T.DiMatteo,M.Gallegati、H.Aoyama,W.Souma,Y.Nagahara,M.P.Okazaki,H.Takayasu,N.Takayasu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见于PhysicaA与Fractals等期刊。3、BPS模型的研究与推广。这是由物理学家PerBak,MayaPaczuski和经济学家MartinShubik根据统计力学原理共同提出的,是描述金融市场价格的一个理想化模型。Y.Fujiwara,W.Souma,H.Aoyama,T.Kaizoji,M.Aoki以及C.Quintano,A.D’Agostino等人对此也有研究,研究成果见于PhysicaA与IncomeWealth期刊。4、“少数者博弈论”模型的研究、推广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研究专家有A.Dragulescu,V.M.Yakovenko,A.Harrison,A.ChristianSilva等人,他们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PhysicaA、Europhys.Lett.和EconomiePolitique等期刊。5、股票证券交易数据的处理研究以及金融市场定量模型的建立。P.Gopikrishnan,M.Meyer,LAN.Amaral,H.E.Stanley,WK.Bertram,,D.Makowiec,P.Gnacinski,等是这一领域的研究专家,其成果主要发表在Eur.Phys.J.B、PhysicaA、ActaPhys.等期刊。6、价格波动的长期记忆性即波动聚集效应的'研究。主要研究者是我国学者王有贵、郭良鹏,其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上。

  二、我国经济物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内外研究,我国在经济物理学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存在一些问题,如:

  1、对国外的前沿研究以跟踪为主,缺乏对我国的系统研究;

  2、队伍比较分散,缺少明确的整体研究对象;

  3、探索性研究较多,与我国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结合较少,从而也就缺少明确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物理学是一门发展非常成熟的学科,应用物理学特别是统计物理学中定量研究的概念和方法论研究经济问题时,必然会出现物理学表达式中变量和参数对于经济系统的适用性和变化性问题,因此经济物理学采用与经济学不同的方法对经济领域的各种经济数列(economictimeseries)进行分析和定量表征时,就会出现参数不完全对应的问题。在经济领域中,最原始数据是以价格(price)、收入(incomes)、收益(returns)、投资(investments)、多变性(volatility)等参数表征的,这些参数是随不同时间间隔变化的参数,它们实际上反映了经济系统内部的结构、机制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产生的规律,因此,要想逐步揭示出这些内在规律以及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找到适当的方法对原始的经济参数进行多方面的动力学过程分析,用合适的经济物理学特征变量和参数进行对应性地定量表征,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将物理学的模型或方程运用到经济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当中。

  三、基于经济物理学对中国的经济学参数的研究探讨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划时代的社会变迁,这个巨大变化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总体上经济高速度发展;第二,制度方面,中国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第三,社会主义的许多特征,比如城市居民由国家和单位安排住房和工作等,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四,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年龄和行业的分布变化是研究中国社会和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上述这些变化都在影响着当今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影响着中国社会的不平等性,现阶段中国收入不平等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有人指出,这正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不平等是怎么演变过来的?在这种演变过程中哪一些经济物理学参数变化最为敏感?这种不平等内部参数具有怎样的结构特征?未来不平等程度及结构又将如何演变?这些问题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焦点,也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还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的大事,自然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鉴于此,基于经济物理学对社会不公平性的经济学参数的研究十分必要。

物理论文6

  【摘要】当前CAI课件在物理教学中主要运用于辅助演示、技能操练、实验模拟等,文章主要分析了演示型CAI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提出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演示型CAI课件的优化原则。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CAI;优化设计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理论、规律的建立和发现都离不开实验,并且要不断地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边看演示实验边听讲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普遍认为演示实验可以使复杂的概念、规律形象直观化,便于重点、难点的学习,还可以节约课时,活跃课堂,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引起学习兴趣。可是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仪器的限制以及教师操作能力等问题,有的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是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CAI的介入,这种现象有所改观。

  一、演示型CAI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物理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用大量的演示实验来向学生传递直观知识,但由于时空、环境的限制,有许多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利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效果不理想或难以实现,这就需要演示型CAI来进行教学,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通常主要用于以下几类演示实验:

  1.定理、规律的推导实验。定理、规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习内容,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理想状态”(真空、光滑无摩擦等)下推导出来的。这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不可避免的会与定理规律有所偏差,容易使学生造成误解,影响教学效果。而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演示实验CAI课件制作就可以很容易的模拟出“理想状态”,使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与定理规律很好的吻合,避免了实验误差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使其更清晰准确的接受、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验对象涉及宏观微观物体的实验。物理学中有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演示实验是无法实现的。另外,还有一些关于宏观物体的现象的学习,由于时空、环境的限制也是不可能进行演示的。传统课堂教学只是靠挂图、板书以及教师讲授来进行,学生学习时枯燥无味,学完后印象不深,抽象空洞,难以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运用演示实验的CAI课件可以很逼真的模拟这些宏观和微观物体的现象与结构,使学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给以深刻的印象,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3.实验过程不可控的实验。自然界中有很多物理想象的过程过快、过慢或者过于抽象,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们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学习掌握。如:“碰撞”是一个极短时间内完成的物理过程,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板书,难以让学生真正认真认识理解。在教学中运用CAI课件就可以控制两物体的相互作用过程,通过放慢、定格,学生可以细致的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加深理解,引发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验现象抽象化的实验。物理实验中有许多实验现象具有隐含性、抽象性,不便于学生观察,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磁化”现象,传统教学只是通过一些表面现象来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够深刻,通过演示实验的CAI课件可以展示物体磁化过程的内部变化,使该现象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揭示物理本质,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演示型CAI的优化设计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了解到演示型CAI在现代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目前设计开发出的一些演示型CAI在表现形式、艺术展示等方面没有充分考察教学需要,造成教师在教学中的操作困难,或者是不符合课堂教学要求,不能充分吸引学生,因此辅助教学时总感到有一些美中不足,如果能将其进行优化设计,就可以更好的满足教学需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试图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以下几条优化意见。

  1.选择确能体现CAI课件优势的实验。演示型的CAI课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多为助学型课件,主要用于辅助教师进行教学,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的。该课件与教师讲授是互为补充,取长补短,共同服务于教学目标。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工作,它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出现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教师的板书、讲授等都还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演示型CAI课件不一定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是演示物理教学中一些不易实现的实验,如前面所提到的定理、规律的推导实验、涉及微观宏观、过程不易控制、实验现象抽象化等的实验,应该在教学中有较高的使用率,能发挥多媒体计算机长处的内容。对一些操作方便,效果明显的实验,就不一定非要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真实实验会使学生更容易、更直观的接受。

  2.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信息。多媒体信息是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活动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来表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人类对信息的接收主要依赖于五种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其中前二者接受的信息占接受信息总量的88%。演示型CAI在以视听觉信息为主的同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原理,教学需求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信息。使多媒体信息的使用要恰到好处,促进教学效果的产生。下面从各种多媒体信息类型出发谈谈优化设计的原则:

  (1)文字不宜过多,文本的呈现要突出重难点。由于演示型CAI是配合教师课堂教学的,所呈现的应是配合实验需要突出加深的内容,例如公式、定理等。切忌满屏文字,要留给教师讲解的空间,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CAI课件与其他教学手段、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CAI地使用流畅自然,不游离在教学以外,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流畅。

  (2)图形、图像要清晰、实用。课件中的图形、图像,不必过分追求艺术效果,只要能清晰、准确的表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只要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即可。如前面所提到的“碰撞”实验中的小球,不一定需要立体的',平面的实验展示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清晰、实用的图形、图像还可以避免画面的过分艺术渲染对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从而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的维持。

  (3)动画模拟要得当,能切实解决问题。课件中的动画主要用于展示、模拟实验想象和过程,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一般允许教师修改速度、观察角度等,但绝不允许随意安排动画效果,要科学地反映客观事实,符合科学原理,所有的操作、示范要正确规范。动画模拟一定要准确、得当。如果教师修改了速度、观察角度,一定要在讲解中向学生说明。总之,课件中的动画应本着科学性的原则,避免错误信息的呈现。

  (4)活动影像的使用要方便、实用。为配合教师课堂教学,课件中的视频最好以小段视频为单位,以便于教师控制,灵活使用。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以及课堂中的实际情况,灵活控制控制其播放速度和播放时机,必要时还可重复播放,让学生的思维跟得上CAI课件的展示速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避免学生消极思维、被动思维。使得演示实验的CAI课件在需要的环节准确的起到辅助作用,完善课堂教学,更好的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

  (5)音乐、音响尽量少用。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演示实验一般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根据课程要求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演示实验CAI课件中应尽量少出现音乐、音响和不必要的音效,特别是不必要的背景音乐,这些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一次在演示实验的CAI课件中出现的是实验过程确实需要反映的客观音效,在呈现这些音效时一定要做到真实、合理,符合客观实际。

  (6)恰当使用解说。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CAI课件,主要用于辅助教师进行教学,配合教师的课堂讲授,所以它的解说应该较少,甚至没有。从头到尾的解说不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教学效果不理想。一般在演示实验的CAI课件中可以不采用解说,如果采用,一定要简明准确,出现在合适的环节。这样的解说即可以缓解教师课堂讲授的枯燥,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正确处理动画与静片的关系。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鲜艳、逼真、动感强的画面十分感兴趣,动画演示的确也可以表现出许多优越性,它不仅能够再现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过程模拟,启发联想和引申探究。因此,许多设计者总是为设计一套新颖有趣的动片而绞尽脑汁。但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追求动片,静片也有其优越的一面。它便于学生长时间细致观察和思索,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制作方便等优点。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片面的追求表现形式而盲目的设计动片,应该动静结合,合理搭配使用。至于选取哪一种表现形式好,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教学的实际需要,即看他能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层次结构特点,注意做到科学、合理,艺术性为教育性服务,做到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为了“动”而“乱动”,以至于妨碍了教学效果的产生。另外,在操作中还要注意各分片的定位,使得动静结合,保证教学过程中操作方便,一步到位,准确无误。

  三、结语

  在提倡信息化教育的今天,不能盲目的追求CAI课件的使用,像物理这样的基础学科,无论是教师还是专业的软件开发者,都应本着教学原则,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合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的配合现代化教学,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周长春.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xx,(3).

  [2]李耀标.CAI教学的实践探索[J].信息技术教育,20xx,(5).

  [3]刘允良.浅议中学物理演示实验[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

  [4]杨红霞.中学物理CAI课件的开发和应用的初步探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xx,(4).

物理论文7

  摘要:在新课改要求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举足轻重,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手段。本文对高中物理课中实验教学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它以实验作为检验其的理论正确性,物理概念和定律,是通过反复的实验发现的。教师应根据“加强基础、重视应用、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开拓创新”的教改精神,合理安排、精心设计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应循序浙进、由浅入深,实行分层实验教学,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开拓学生思路,锻炼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应用实验教学呢?

  1合理运用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教学是指教师借助实验设备和材料、影像资料、数字化媒体把教学中复杂、抽象的理论定律、原理通过实验演示给学生,从而把复杂的定律简明化、把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帮助学生对定律、原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演示实验教学要注意一下几点:

  (1)明确目的、充分准备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教学是向学生展示原理、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学生能通过演示实验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所以,教师事前做充分准备,认真备课,了解教学内容,对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要仔细检查,以保证实验的安全和实验良好的效果,明确哪些实验是教材和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哪些是可以适当补充的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小实验。使教师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能准确的反应教学内容的原理,以提高教学效果。

  (2)动作标准,操作规范演示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知规律、锻炼其观察和思维能力、提供示范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因此,教师要在操作方法、操作顺序及仪器使用等方面动作标准、规范操作。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验原理、所用仪器设备及正确使用、实验的操作过程等,作必要的说明或演示,以增强实验的目的性,增加实验演示效果,要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电学实验:导线连接要规范,多股软导线有接线端子时用接线端子,没有接线端子时要使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与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电路连接时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线路要整齐标准,正负极导线、零线火线区分开,主辅电路区分开。总之,演示实验时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有些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不规范操作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操作的规范性,是使学生养成认真规范、严谨求实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是完成实验教学目的的前提。

  (3)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演示实验能充分展示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在课堂上不易进行的、有一定危险的物理实验,并且对于需要认真分析、反复观察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的重复播放、慢镜头播放,让学生反复观察、分析。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时,由于动作过快,学生很难再瞬间完成的实验中观察其速度变化规律。如果通过多媒体将视频进行反复播放,或是慢镜头播放,就可以让学生从中观察、分析、总结其运动规律。有条件的还可以制作FLASH动画模拟自由落体运动,对学生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危险性较高、财产损失较大的实验的错误操作所带了的后果,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以规范学生实验时的操作,同时避免危险和财产损失。如由于电路连接错误产生电源短路,从而引起的火灾和实验器材损坏的实验演示。

  2重视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教学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实验设备和材料,通过规范操作,引起某种物理变化,观察这些物理现象,验证或获取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对待、充分准备为保证实验的效果和安全,教师事前要先进行实验,对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加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实验的自觉性,教师要在实验开始前通过下达任务通知书、讲授或谈话等形式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理论依据、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实验的操作过程和要求等作充分的实验说明。实验过程中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教师要适时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错误。实验结束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并由学生填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验验证物理知识和原理,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能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实验联系在一起。开放和多变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的操作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总之,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科学、合理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物理实验教学,促进物理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物理论文8

  1实验成绩评定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

  物理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传统的实验成绩评定是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给予评定的,通常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课的表现与实验数据的处理来评定的,因此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验能力的差异,这也是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在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后,我们开始尝试使用新的虚拟实验室,选取了部分学生参与虚拟实验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虚拟实验的设计、调试和研究。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和结论。

  2.1虚拟仿真实验可以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

  作为传统物理实验内容的重要补充,虚拟仿真实验也是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知识的,培养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虚拟仿真实验具有很强的.可设计性,既可以完成一些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也能开发成为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特别是对于一些物理原理较复杂的、实验图像较明显的力学和光学实验,使用虚拟仿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恰当地使用虚拟仿真的实验内容不仅可以丰富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

  2.2虚拟仿真实验有助于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虚拟仿真实验的优势还在于可以转变单一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进入交互式的,友好的仿真界面,可以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地完成一些较为简单的仿真实验,得到相关的实验结论。因为所有的实验仪器都是虚拟的,因此学生可以进行多次尝试,也不会造成仪器的损坏,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地,较危险的实验,虚拟仿真实验更是不可替代的。另外虚拟仿真实验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仿真实验可以不用在实验室里完成,也可以在课后独立完成,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要,也可以极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3虚拟仿真实验有助于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

  除了让学生独立地完成普通的虚拟实验,我们还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和开发,让他们学习一些虚拟仿真软件(例如LAB-VIEW,MATLAB/SIMULINK)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抽象出物理模型,利用虚拟仿真环境,构建虚拟的实验仪器,最后调试仪器,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样既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图像和实验结论认知的全过程,也能全面反映学生完成实验的真实水平,也有利于对学生实验成绩客观评价,形成个体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2.4虚拟仿真实验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不足

  虚拟仿真实验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它只是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的重要的补充。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虚拟仿真实验的开设需要学生预先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需要学生对物理原理和物理模型有较深入的理解,另外学生参与虚拟仿真的信心和经验也是制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成败的主要原因。此外,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对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上更需要一些专业的管理人员,这也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结论

  通过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补充虚拟仿真实验内容,我们发现这样做不仅能丰富实验内容;还有助于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另外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参与物理实验研究的兴趣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更有助于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客观评价。此外,虚拟仿真实验在教学和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

物理论文9

  摘要:文章基于微课的性质和特点,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主要从微课在引导学生预习、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突破教学重难点、强化实验教学、结合学生的层次和需求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微课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网络在线学习为主要手段,以某个概念、规律、实验等为主要内容,围绕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在线课程资源。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针对性强、信息容量大等优点,其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克服了传统教学媒体承载信息种类少、容量小的缺点,突破了学习工具、场地等的限制,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具体的原则和顺序下,教师就相关知识点制作系列微课或专题,每一堂微课相互关联、形成体系,最终促进知识的连通和融合创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

  教师将需要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点拨、加以指导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借助微课完成预习或自学,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来进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练习提高等。长期坚持,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讲授“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前,教师利用微课将生活中的可听声、次声波、超声波等分别以影像形式展示在网络平台上,学生看到这些生活实例后就会自主思考,预习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而逐步摸索出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

  二、利用微课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

  初中生在课堂上很难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只能保持约10分钟,而一个微课教学视频恰在10分钟左右。在课堂导入时使用微课,能使教学目标更直观,教师通过将实验、经典事例、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制作成微课进行新课导入,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进行“光的折射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微课呈现奇妙的折射现象:笔在玻璃杯中的弯曲、用鱼叉捕鱼时看到的鱼的虚像等。学生在观看时会展开联想,挖掘更多有趣的折射现象,对这一知识点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物理知识点是前后联系的,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扎实,很可能会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师可将各个知识点、实验、规律探究、复习归纳及专题讲解等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供学生自主独立地复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如在电路故障分析、电表示数变化等知识点的处理上,笔者将常见的故障归纳后安排给各小组讨论。各小组在笔者的指导下将解决方案制作成微课并进行课堂讨论。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另外,这些微课还可供基础薄弱的学生课后复习,加深理解。

  四、利用微课强化实验教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使用微课,可缓解课时少、任务多的矛盾。教师将实验过程制成微课,将关键点、关键步骤放大,学生会更了解实验过程和目的。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再运用微课讲授实验仪器和连接方法。利用提前准备的微课视频演示实验过程,学生借此自主实验。在巡视中,笔者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惑,引导学生集中分析讨论实验中的问题,效果很好。

  五、结合学生的层次和需求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层次的不同,努力创造条件让其共同发展。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制作成分层教学资源,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挑战不同的难度,按照自己的计划安排自主学习进度。这种方式可以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有效解决分层教学的问题,培养学习的兴趣。如教材中的电路连接问题,教师可先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电灯、空调等物品,并将电路连接问题按难易程度分成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分层组成小组并分别就电灯之间的串联、并联和空调的室内电路连接与外机电路连接等进行探讨。通过画电路图、搜索相关资料等方法,学生最终将复杂的电路问题清晰化,也增强了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六、结语

  微课教学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的理念,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时,微课革新了传统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了传统听评课模式,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教师只有对微课的运用情况时刻调查、分析、反馈,微课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北京:电化教育研究,20xx(10):61-65.

  [2]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11):255-256.

物理论文10

  1创建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兴趣。

  就过去的教学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通常都是以机械式的讲述为主,学生往往只能被动的接受。长此以往,必然会致使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产生消极的态度,学生会变得思维僵化,受制于教材的局限。只要存在这些问题,就难以真正开展好创新教育,而问题情景的创设便是对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加以充分考虑,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设置问题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问题一定要具有开放性,绝不可以只是简单的判断对误,要将充分的思维运作空间留给学生,他们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提问的好习惯。这样也有助于将思维定式打破,从而使学生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教师要重视讲述创新促进科学成果的实现,从而使学生明白拥有创新意识是很重要的,这样在面对问题时候,学生就会更加积极的进行思维的拓展,从而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找出来。学生质疑知识难点才可能有效提高其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是因果法,也就是要引导学生一旦遇到生活中的某一物理现象,就要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接下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实际上就体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二是对比法,这针对的主要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物理现象。如电与磁的关系,电流能产生磁场,反过来就要问,磁场是否一样能产生电流?该理论便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理。教师可在引出课题或教学过程中,多创造一些提问的机会,以便学生可以随意的表达困惑。如此才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进而更好的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利用探究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物理这门学科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已经变得非常深奥了。初中物理的教学也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要求教学者根据考试的关键点来分析题型,运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它的学习兴趣。这样在实际的学习中,初中物理学习中很多知识点的学习不是完全抄写步骤,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究运用。而且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在教材中的比重也上升了,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将更加有利。作为一门实验学科,物理以实验为基础,我们可以发现物理学中的不少定律、概念都是源于某个实验。一般感性的形象直观的知识和信息比较能被学习者接受,而我们的物理实验正好具有这样的形象直观性。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借助于物理实验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那些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内容,使我们研究的物理规律更加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令其自己去观察、思考,教师从旁给予一定的指导,最终的定律、结论由他们自己得出。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以实验演示来替代枯燥的讲解,在实验情景中学生更容易获得感性认识,也更容易激发其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其创新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理解。

  多媒体的现代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媒介,它容文本、音乐、视频等为一体,以其生动形象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具有的优势是其它教学设备所难以比拟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实现感性与理性、内容与情感的统一,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受激发。过去的教学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导致一些实验无法进行,如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设计出仿真的情景和丰富的画面形象,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段来创设课堂情景,调动学生的思维。例如“磁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感受到其方向和强弱变化,而利用flash动画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多媒体使得物理现象以生动的表现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树立掌握物理性质变化规律的同时能够突破学习瓶颈,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开展实验教学,巩固创新成果。

  实验为学生创设了有效获取知识的学习环境,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的有效途径。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实验的创新。如在“大气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演示窄口瓶“吞”半径大于瓶口的气球的实验,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实验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再将原因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气压将气球压进瓶子里。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再将抽去空气的马德里半球拿出,让两个力气最大的男生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当教师把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地把半球拉开了。学生既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仅存在而且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了。通过这样的实验情景,使教学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此外,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通过物理课外活动,能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技能。如让学生到社会中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提出“光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光污染引发的交通问题”等课题,让学生调查、收集资料、研究、撰写小论文;举办科普讲座,用科学家的精神鼓励和感染学生;开办航模兴趣小组等等,使学生在运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总之,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精神,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学会创新,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

物理论文11

  伴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备受重视,在动手实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对于高中物理而言,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非常规”物理实验更能通过生活化、趣味性、自创性的教具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动手探究、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的积极性,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非常规”实验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略谈几点浅见.

  一、运用非常规物理实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改反对一味的“满堂灌”,反对失去自主的包办代替,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非常规性的物理实验,以学生熟悉的实验器材,在富有个性、亲身体验的学习中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学习“动量定理”时,笔者根据“胸口碎大石”的气功表演,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验“蛋全瓦碎”的趣味实验,即:在椅垫的四个角上分别放上4个鸡蛋,在鸡蛋上面放上一本书,书上再放3层砖,再在砖上放一片瓦.拿锤子砸瓦片,让学生猜测是瓦碎蛋全还是蛋碎瓦全.在锤子砸下的那一刻,学生都屏住呼吸,看到蛋全瓦碎的结局,那些原本猜测瓦碎蛋碎、瓦全蛋碎的学生一片惊讶,很快就对接下来“动量定理”的新课学习充满了好奇.可见,“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不再对物理课感到害怕、恐惧,自然而然地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非常规物理实验,避免探究过程中的思维障碍

  物理概念的形成需要逐步递进,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极易让学生产生思维障碍.而“非常规”物理实验利用随处可见的生活物品,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帮助学生真实、直观、形象的理解物理概念,排除非本质的干扰,避免思维障碍,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更加科学、全面的思维模式,也能调动学生的创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有利的支持.以高中一年级“自由落体实验的探究过程”为例,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的不够全面往往会认为“质量相等,下落速度也相等”,为了避免这样的思维障碍,笔者先演示从同一高度将黑板擦、粉笔、纸张等不同物体同时下落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下落时快慢是否相同?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下落的速度呢?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在众说纷纭中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做好观察与记录,在小组内交流验证:实验一在同一高度,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积相同的一张小纸片和一个小铁片,同时静止释放,猜测并验证哪个物体先下落.实验二拿出二枚一元硬币,并顺着硬币的边沿用剪刀剪下与一元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贴在其中一枚硬币之上,在同一高度,将二枚硬币同时释放,猜测并验证哪枚硬币先下落.实验三准备二张一模一样的纸片,将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猜测并验证哪张纸片先下落.通过三组实验,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得快,当质量相等时,较小体积的物体下落的快,而当物体体积相同、质量不等时,下落过程一样快.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由落体的实验过程,理解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牛顿管实验:将金属片、软木塞、羽毛三样不同的物体同时放入玻璃管中,在抽气机抽出管内空气后将玻璃管倒置,让学生观察三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速度.然后打开气阀,再次倒置玻璃管,让学生观察打开气阀后三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速度.这样的递进式实验不仅避免了学生知识的负迁移现象,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多思考、多发现,学会从不同点、多方向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运用非常规物理实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非常规”物理实验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废旧不用的生活物品做实验,这些“设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利用到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不再感到陌生,也打通了物理教学与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的通道,在学生自己收集、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更能善于思考问题,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例如在探究向心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笔者首先以生活中的“水流星”表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绳子的两端分别拴着一个盛有水的`小桶,通过迅速倒换使水桶旋转起来,当上面的水桶口朝下时水也不会流出来.再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线绳、大小不同的几个小钢球,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带绳的小钢球产生的不同向心力:用手握住绳,让钢球围绕手转动,使学生感觉到用同一个钢球进行实验,线绳长度固定时,转动速度越快,手被拉的越厉害,说明向心力越大;在速度差不多时,绳长一定时,质量越大的小球,向心力越大;用一个小球,转动速度差不多时,绳越长,向心力越小,试验后,学生知道了向心力大小与小球的质量、转动速度、绳长的具体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向心力的存在,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这不仅使初高中的新旧知识做到自然衔接,也使得向心力概念的引入显得自然、流畅,为接下来探究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实验打下知识基础,让学生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周期T、半径r有关,大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规”物理实验在丰富感性认识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增强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教师应积极、恰当合理的运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非常规”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有真实感,促进对知识的建构和巩固,在“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中使探究式教学获得最佳地教学效果.

物理论文12

  1演示实验可以有效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

  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演示实验展示物理现象和变化的过程,特别是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或是与学生的经验相抵触的现象和过程.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形成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认识规律奠定基础.要使学生对物理学中许多的概念和规律准确的理解单靠死记硬背是不科学的,这要求教师要借助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研究表明,形象记忆要比文字记忆更有效、更持久,演示实验展现了物理现象变化的过程,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更加牢固.例如,在20xx年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演示实验可以起直观的效果.在这一节中教师只要用丝绸、玻璃棒、毛皮、金属棒、橡胶棒和两个验电器就可以让学生对本节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首先,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然后让玻璃棒靠近小纸屑,发现玻璃棒有吸引轻小纸屑的现象.后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让橡胶棒靠近小纸屑,发现橡胶棒同样具有吸引轻小纸屑的现象.可以说明一些物体被摩擦后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现象说明该物体带电.这样让学生对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对电不再是一种抽象的事物,而是可以具体体现的.其次,通过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发现铂片的张角有时大有时小,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自然联想到电荷有多有少.当验电器带的电荷多时铂片的张角大,反之电荷少时铂片的张角小.得出电荷量的概念.最后,用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其中一个验电器,此时该验电器金属铂张开,然后通过橡胶棒把该用电器和另一个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接,发现两验电器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在上述的过程中把橡胶棒换成金属棒,则发现带电的验电器的张角减小,没带电的验电器从没张角变为有张角.这一现象说明开始没带电的验电器现在带了电,而前面带电的验电器的张角变小这说明前面带电的验电器带的电变少了.进一步说明橡胶棒不导电,金属棒可以导电.得出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而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这样通过演示实验的步步深入,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掌握.

  2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一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所以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既然观察能力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此重要,那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好方式.演示实验是通过教具重现物理现象的一种活动,通过重现的现象让学生建立第一印象,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对现象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不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去预测实验的结果,这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归纳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演示实验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般课堂演示实验都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大多数不需要实验室专配的实验仪器.而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把它们组合起来即可.例如引入摩擦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手和桌子接触并让自己的手在桌上来回的推动,学生会感觉到手受到课桌的阻阻碍作用,通过分析总结得出摩擦力的概念.并让学生加大手对桌子的压力,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从小的一个实验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能力.

  4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操作技能

  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除了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还可以教给学生周密的思考、操作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讲解为什么要这样来做演示实验,如果换种操作过程是否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这样不仅要让学生看到表象还要知道其中道理.例如,在做电学类实验时,一般是先画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在连接实物图的过程中,电路中的开关一定要断开,如果电路中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时,应注意电表的正负极,而且在不能估计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时,需要采用试触的方法来检测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大小,再选取合适的量程,从而避免损坏电表.在通电前还要认真地检查电路无误后方可接通开关.在记录数据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单位.得出数据后还要分析数据的误差.实验完成后应整理好实验的仪器.这些操作虽然是最基本的但教师要起示范作用,中学生具有很强效仿性,长期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一定会使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操作技能.本文来自于《中学物理》杂志。中学物理杂志简介详见

  5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作用

  在讲授一节物理新课内容时,如果能够用演示实验导入本节课,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让他们获取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推理能力,将实验结果上升到理论,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物体的沉浮条件这节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空的牙膏壳、一个大的水槽即可完成本节课的导入.首先,将水倒入水槽中,然后将空的并且里面充有空气的牙膏壳放入水槽底部,会看见牙膏壳往上浮起最后静止在水面上.为什么?(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受力分析)学生:由前面学过的知识可知,在牙膏壳上升的过程中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并且这个力大于重力,直到它们静止在水面上时,这个力才与重力平衡.其次,改变牙膏壳的瘪鼓程度,使牙膏壳能悬浮在水中.这又是为什么?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是难点之一,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导入,学生不但对这节课的兴趣大增,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体下沉、上浮、悬浮和漂浮的过程和条件.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6小结

  课堂演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教师能使抽象的物理现象有一个具体、生动的展现,将使物理现象直观化、可视化,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有一个模型,便于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记忆.研究表明人类对图像的记忆远比对文字的记忆强,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记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演示实验虽比直接讲授法需要的时间多,但可以培养学生更好的观察、思考和分析的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这是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演示实验对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演示实验将对物理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论文13

  1、问题的提出

  改善、解决教学低效性问题是当前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造成教学低效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学没有围绕、落实在学生的学这一核心之上,没有有效地转变学生以被动地“听”、“做”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处在知识记忆、方法模仿过程中,缺乏主动通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意义建构,发生认知变化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靠一己之力无法改变当前教育、教学大环境这个“框架”,但如何追求“框架”中的“自由”——通过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完善,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是笔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研究每个班中智力水平一般的学优生发现他们常具备的特点:①课堂上总是不停地说,与教师相呼应;②课后常问老师问题;③课后常与同学讨论问题。分析这三个特征 “说”、“问”、“论”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动口在“说”,“说” 是他们取得更好学业成效的“法宝”。可否、如何从调动学生“说”入手,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呢?抱着这一问题笔者查阅文献资料获知:早在1998 年的教育刊物中就有关于“说题”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此后很多物理老师在这一领域做了研究,在他们的中对“说题”教学的效果和如何进行“说题”进行了经验介绍。

  在总结经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让学生‘说’物理的教学法研究”的课题,经实践研究取得了些许经验,撰成此文,以供同仁参考、指正。

  2、概念界定

  学生“说”物理的教学法:在本研究中是指在教师参与、帮助、指导下,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过程中,努力通过回答、阐述、提问、分析、讨论等话“说”的方式表达对学习内容的观点、认识、理解与体会,或对所需要解决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演绎、归纳等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

  3、缘何要让学生“说”物理

  3.1“说”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

  3.1.1 通过“说”,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内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转变,促进意义学习的发生

  课堂教学低效的关键原因在于长期形成的模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地“听”、“做”为主的教学方式,课堂内出现的少量师生互动也只是发生在教师与极少部分学生之间(——往往是那些学优生),大多数学生作为“旁观者”缺乏交流、述说等参与性体验的机会,没有经历对学习内容的加工、处理、内化的过程,缺乏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说”,是一个将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语言实践的过程。通过说出对现象的认识,说出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说出对问题分析、解决的思路,说出学习中所遇到的不解与困惑,说出问题解决后的反思和体会…只有将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才能进行“个性化语言”阐述,这个过程驱使学生不得不研究学习内容,对学习“事件”作出意义分析。当物理学习成为一种“说”的过程,当学生向老师、同学“说”出自己学习中的种种“事件”时,便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意义学习随即发生。

  3.1.2 通过“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的物理教学中,在调动学生“眼观、耳听、脑思、手做”方面做得非常成熟,但对思维起着重要作用的 “口说”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重视、挖掘和运用。如果能在学习中不断地“说”,从而调动除眼、耳、手之外的“口”这一感官参与进学习,打开通向大脑的更多通道,便可以促进大脑整体功能的更加优化。而且通过“说”的过程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揭示自己思维加工的过程和遇到的障碍,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自我分析与控制的能力,提升思维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3.2 让学生“说”是促进教师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3.2.1教师可以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捕捉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促使教学重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一直以来,物理教学很重视教材的知识、逻辑结构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活动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常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凭经验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把教师的思维过程、方法强加于学生,让他们去接受、模仿、训练,造成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学效果低下。

  “说”的过程,是内部思维外部言语化的过程,能把内隐的思维过程中的问题显现出来,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是真正需要在教学中解决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听学生“说”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认知状况、思维症结,从而判断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途径的正确与否、优缺点所在,及时诊断、纠正、调整教学,使得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需求之上,实现教学重心下移,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3.2.2 通过“说”改善了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说”,使课堂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可以激活课堂,营造更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更轻松的心理环境,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在交流互动、参与体验中提高了学习成效,易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产生兴趣。课堂由教师与学生的“一对多”的双向交流转换成教师参与的“多向交流”方式,搭建起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平台,促进了师生情感交融,易产生“因喜欢老师而喜欢物理”的效应。当学生“说”成为一种习惯时,便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和谐课堂文化,促进了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学习成效的提升。

  当学会“说”以后,引导学生在课后这一更加自由、广阔的时空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不但延伸了课堂,而且更加融洽了师生、生生间的情感。特别是在课后关系较密切的同学组成的.学习同伴间的交流会更加通畅,讨论中很容易相互指出思维症结、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相互 “对症下药”,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提高。

  这种建立在和谐师生、生生关系基础上的“说”的方式,由于改善了教学心理环境,学生在学习时更易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发生认知变化,实现意义建构基础上的真正习得,达成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4、怎样让学生“说”物理

  为了转变学生以“听”、“做”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说”——能说、会说、说而有获,笔者在课内外通过以下方式创设让学生“说”物理的机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4.1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课上“说”物理

  4.1.1课前几分钟,为学生搭建一个固定的“说”物理的平台

  为了让学生有机会“说”、养成让“说”成为物理学习一部分的习惯,笔者将每次物理课的前5分钟设计为固定的学生“说”话时段,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展开话题:①新授课上针对本节课涉及的重要知识、方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②巩固、训练课上,让学生复述相关知识、方法。例如,在高一学习《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第二课时中“请您说说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推论公式,及它们是如何推出的?”通过学生“说”公式——落实基础知识:识记基本公式,为该节课奠定知识基础;通过“说”公式的推导方法——落实基本方法:记住公式的推导方法,为该节课进行解题方法迁移奠定基础;通过这样的“说“,不仅落实了“双基”,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参与、课后归纳总结、课前复习准备的良好习惯,体会到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③针对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④针对学生作业中的范本、典型错误进行评析,充分发挥同伴教育效应。笔者经常用手机将做得精美的作业、典型错误类型拍下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评述。对这类作业,学生特别感兴趣、有话可说。评说优秀的作业过程不但鼓励了优秀的同学而且为其他同学树立了范本,议论典型错误、不当之处,积累了间接经验,避免以后自己再犯同类错误。⑤章节复习课上让学生串讲整节、整章的知识、方法,枚举典型问题,同学、老师进行补充、完善。⑥结合生产、生活中的重大物理事件,让学生在充分准备情况下进行述“说”。例如,针对20xx年9月29日晚我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笔者给高三物理班学生设计作业“利用国庆假期收集有关‘天宫一号’发射、运行的与物理有关的资料、信息,每个小组制作一份,并提出若干物理问题——要求至少每人提一个问题,节后进行展示、问题交流。”节后的课堂交流中大家讨论的异常活跃,特别对同学们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下课了很多人都意犹未尽,在随后的体育课和午修时段很多人不停地讨论着。这种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开放性的话题最容易引发学生“说”。

  4.1.2课中进行“说”题

  解题作为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还可以强化解题规范。笔者在经过给学生反复示范后让他们按照六步骤来“说”:①说已知条件,包括显性条件、隐含条件;②说研究对象、物理过程;③说由已知条件、已有知识和经验联想到的分析思路;④说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⑤说表达式、方程;⑥解完题后说命题意图、评解法优略、谈解题体会。

  最后一步是学生感到最困难,最没话“说”的一步,但恰恰这一步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效益的关键一步。这一步是解题过后进行反思、提高的步骤,通过揣摩命题意图,评说不同解法的优略,谈出体会到的命题、解法的精妙之处的过程,不断回顾、整理、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思考了问题,提升了思维深度,利于以后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且久而久之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完善了思维方式,势必提高学习效率。

  4.1.3课尾进行课堂小结

  每节课结束前用几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同学和老师进行补充、完善。通过这个小环节帮助学生理一下思路、明确一下一节课的重点,理出自己课堂没有解决的问题——即课后立即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有效性。此外,经常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反思、整理的良好学习、思维习惯。

  4.2教师引导下的课后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说”物理

  4.2.1 在作业面批、个别辅导中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

  班级中总有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物理基础薄弱因怕说错而不敢说的学生,利用课后作业面批、个别辅导的机会,让他们说出思维的过程、说出不解之处、说出对问题的理解,从中捕捉他们的问题症结,通过沟通加以指导、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提升学习效果。经常与老师的对话,还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慢慢也能增强自信,变得会说、能说

  4.2.2在进行同伴交流互助中“说”出自己对问题的分析、理解

  实践中发现在教师的要求、指导下让班级中同层次(仅指物理学习程度)、关系较好的2-3位同学结成学习小组,在固定的时间段一起研究、讨论的模式比较有效。笔者利用部分午修、放学后的时段,将这些学习小组组织起来这样开展活动:①程度较差的学习小组:相互研究、讲解作业、练习、考试中的仍然不懂问题,小组间解决不了的由老师帮助解决。当小组所有同学认为都明白了,老师抽问题让小组成员来讲。②程度较好、学有余力且对物理感兴趣的学习小组:给他们提供一本参考资料,让他们在一起研究、讨论些提高性的问题,老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和检查。通过这种方式主要帮助班级两端的同学建立了一个“说”的平台与机制,由于小组同伴间关系比较密切、学习程度相近、有一定的任务驱动,同伴间的交流比较通畅、有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班级授课的弊端,“消灭”了部分后进生、培养了学优生树立了榜样,整体提高了教学效果。

  5、让学生“说”物理需注意的问题

  5.1创设“说”的环境,不断鼓励、帮助学生学着“说”

  由于学生长期养成了以“听”、“做”为主的被动学习习惯,加上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很多学生很长时间内难以开口“说”。为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走进学生中去和他们对话,为学生创设一个尊重、平等、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在放松、愉悦的情绪中逐渐开口“说”,在“说”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同时要教学生“说”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会“说”,而且允许他们“说”错。对说得好的要及时肯定、表扬,对说得不太好的也要及时给于鼓励、及时予以点拨,通过激发自我效能感达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2 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地提出“说”的要求

  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要让学生先有话说、当形成了说的习惯以后要求他们多说、再要求能说到“点子”上;让性格外向、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先说、多说,逐渐领着敢说、能说的同学“说”,再扩大到内向、不爱说话的同学;让内向、话少的同学先在课外和同学、老师“说”开始,逐渐过渡到上课“说”;课上让中、下层次的学生“说”简单的内容,让中等的学生“说”稍难的内容,有说漏、误的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必要时可展开讨论,既提高优生,又带动后进生,做到共同提高。通过这种分层、渐进的“说” 物理的方式,让全体学生能逐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养成“说“的习惯。

  5.3 学生“说”物理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如果说在“说”物理的过程中学生是自由放飞的风筝,那么老师是牵引风筝的线,必须通过主题设计、适时评价、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比如,教师必须让学生围绕重、难点展开话题,注意难度、落实双基;学生说的过程中必要时在黑板上板演配合,促进其它同学的理解;课外学习同伴间的“说”也要加以引导、鼓励,并让学生尝到“甜头”——说有所获后方能坚持;对于一些基础弱、能力差、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鼓励着说。

物理论文1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晚上好!

  我叫XX,来自XX班,我的论文题目是《关于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之成就-历法的基础研究》。这是一个综述性的研究,所以可能论文里面自己研究的内容比较少,还望老师们给与意见。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论文题目,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1、兴趣。因为我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天文学,而当初选择物理专业也是出于想深入了解这些有关天文的神奇现象,所以这次毕业论文我便选择对中国古代天文学进行了基础研究

  2、天文学的科学重要性。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里说:要研究自然科学各部门之不断地发展,首先就应研究天文学。单单为了定季节,游牧民和农业民族就绝对需要它。是的,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已经有相当的研究了,那个时候没有大城市、大建筑物,没有工厂的烟灰,人们可以很自由自在地欣赏自然界的美丽。不过那时候农牧民族欣赏自然美并不单纯是为了求心灵的安慰,而是从其自身的实际应用出发的

  3、 有助于教学。通过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究,让我对天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有助于我今后从事物理教师的工作,增加我与学生们交流的话题。

  (一) 国外研究现状

  发展动态:20世纪7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西方学者认真对待过中国历法史的研究,在西方学者眼里,中国历法改来改去,无非是附会天象,没有什么科学体系。倒是日本学者从17世纪的和算家,到20世纪的科学史家,对中国历法中的研究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以京都大学薮内清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京都学派。1994年,薮内清博士论文《隋唐历法史的研究》的出版,标志着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深入到中国数理天文学中真正核心部分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薮内清的开创性工作,才使得国际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数理天文学所蕴含的研究价值,并由此树立了现代科学史家研究中国古代历法的价值信念。除日本学者外,外国学者对中国传统历法的研究不是很多,其中比较系统的成果,大概只有洪天赐对《大衍历》的翻译这事他的博士论文,可惜尚未正式出版。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发展动态:20世纪中国学者对历法史的研究,以70年代为界限,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前70年,在深度上落后于日本学者的研究;后30年则全面赶超并保持领先。70年代以前关于汉代以前的研究,大多数是历史年代学的`老问题,与数理天文学的核心内容距离较大。在通史方面,深入到隋唐以后历法中的研究不是很多。因此,这一时期虽然投入的人力不少,但是对于真正困难问题的解决,只能是差强人意。

  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设计共分六章

  第一章 前言。阐明了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1、盖天说

  盖天说是中国最古老的讨论天地结构的体系。早期的盖天说认为:天就像一个扣着的大锅覆盖着棋盘一样的大地,这样的天地形状很容易让人们产生疑问:圆形的天怎么能够与方形的大地合拢呢? 随后盖天家又主张:天像圆形的斗笠,地像扣着的盘子,两者都是中间高四周低的拱形。这种盖天说即能克服天圆地方说的缺点,也能解释很多天象

  2、浑天说。张衡在《浑仪注》里阐述了浑天说的主要思想:天是一个球壳,天包着地像蛋壳包着蛋黄,天外是气体,天内有水,地漂在水上。全天为3651/4度,其一半盖在地上,一半环于地下,所以二十八宿恒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半。

  3、宣夜说。在盖天说和浑天说中天都是一个壳层结构,日月星辰都附着在天壳上,而宣夜说认为:地面之上不存在固体的天壳,天之所以呈现出蓝色那是因为离我们太遥远的缘故。地球以外到处都是气体,日、月、行星、恒星甚至银河都是会发光的气体,它们在气体的推动下自由来往、互不干涉。宣夜说打破了天的边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广阔的宇宙空间。

  第二章 数理天文学成绩--历法

  1、中国古代历法概览

  中国古代历法的中心课题可以归结为两个:原理和数据

  原理:是指日、月、五星运动规律在历法中得到的反映;

  数据:是指历法对日、月、五星运动的数值描述

  历法之疏与密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根据原理和数据这两个要素

  对中国古代历法作纵向考察

  可以按时间顺序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两汉魏晋南北朝历法;

  (2)隋唐两宋历法;

  (3)元明历法

  2、星图、星表与三垣二十八宿

  (1)星图、星表与数理天文学的关系

  (2)岁差是指太阳从某年的冬至点出发,在黄道上运行至下一个冬至点时,并没有走满360度,其间有一个微小的差数,住一段小小的差数被称为岁差

  祖冲之在《大明历》中提出岁差值为每年45年11个月退行一度

  紫微垣是北极星周围的一些星座组成的星域,居於天球北极顶部,一共包含了三十七个星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太微垣在紫微垣东北角位於北斗南方,包括22个星座。太微垣主要是天帝的政府机关所在,所以太微垣各个星座皆以官职命名。如五诸侯、三公、九卿、太子、幸臣、从官、郎将等;天市垣在房、心、尾、箕、斗诸宿之北,包括19个星座,它是三垣中的下垣,是天帝率领诸侯、群臣所游幸之都市。所以天市垣各星座多以市井建筑命名譬如车肆、楼市、屠肆等,二十八宿是指绕天一周的二十八个天区,它们宽窄不等,各有名称。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我的自述完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物理论文15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开始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大学物理作为我国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其教学的质量也受到了老师们的广泛关注。相对于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增加了更多关于微分、积分的知识,这使得大多数大学生们觉得学习大学物理困难重重,致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很差。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对大学物理进行有效地教学,以提高大学生们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致。

  大学物理作为我国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不仅仅是大学生们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更能够提高大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科学、理性地看待世界,从而构建出与世界相衔接的合理的、科学的方式。由此可见,大学物理是通往自然科学的一把不可或缺的钥匙。然而很多大学生都觉得学好大学物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学习大学物理犹如雾里看花,看不透、悟不出。因此导致他们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致不高,使得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甚至有的大学生给“大物”起名为“大雾”。

  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起大学生们对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实现大学物理的有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目前大学物理教学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以实现大学物理的有效教学。

  目前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目前,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四点弊端:

  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设施。随着我国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设施也越来越普遍。倘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过度地依赖多媒体教学设施,没有把多媒体教学放在一个合理、恰当的位置,不仅起不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反而会常常使学生听不懂。对于大学物理来说,它充满了大量的公式推导和计算,如果老师上课时主要是通过PPT把公式进行简单地放映,而没有将其在黑板上一步步进行详细地推导,很难使学生及时地跟上老师教学的步伐,从而难以够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由于大学物理所包含的微分、积分内容较多,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将教学内容有效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会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继而会使得这些大学生们觉得学习大学物理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丧失了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对于理工科的教学科目来说,其教学还是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埋头做笔记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与互动,使得该学科的趣味性大大降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大学物理很难懂、很难学的心理。

  师生课后缺乏交流。大学的课程与初、高中明显不同的一点就是老师在上完这堂课后就结束了,下一堂课又是一个新的内容,而且不会像初、高中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定时、定点对学生进行辅导。在大学中,大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靠自觉,老师与学生在课后很少进行交流,这使一些本来在上课时就听不懂的同学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从而影响了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实现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措施

  课堂的有效教学指的`是老师在不同的课堂情况下,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能够帮助老师转变其传统的教学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真正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发展。实现大学物理的有效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科学、合理地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价值。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而是为了帮助老师能够多样化地丰富教学内容。在大学物理的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在于,多媒体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地表达出一些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内容。例如力学、热学、光学等中的一些用语言难以形象描述的内容,采用F1ash动画可以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将受条件所限的物理实验进行演示,例如动量守恒的仿真实验。老师在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情况下,会大大加深学生对各种定理、公式的理解。同时,还会使得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而不仅仅是对枯燥无味的定理的证明和公式的推导。

  重视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衔接。由于大学物理所涉及到的多是一些复杂的公式、模型,这会使得大学生们对于大学物理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不能将其有效地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将这些抽象的物理方程与真实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列举有趣的运用大学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生活实例。比如,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才会使切菜、切肉变得轻松起来。进行房屋建筑时,之所以都采用钢筋混凝,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四季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鋼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丰富教学形式,加强师生课堂、课后的互动。可以将“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微课”是以课堂教学视频为载体,讲授较少的知识点,一般为一个或者两个,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为一种“碎片化”教育。老师在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之前,可以制作一个关于教学的微课视频。老师可以在微课中嵌入“课前教学任务”,“课中知识点讲解、归纳”,“课后习题解答”、“师生互动评价”这四个模块,使得微课成为一个老师与学生良好沟通的桥梁,帮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堂内容进行再一次的理解、复习、评估,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

  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对如何实现大学物理的有效教学进行研究。本文从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及引入“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三个方面对实现大学物理的有效教学进行了分析,以期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转变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强化老师与学生之前的互动,帮助大学生走出学习物理老大难的困境,真正激发他们对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实现自身的协调发展。

【物理论文】相关文章:

物理教育论文05-02

物理实验论文05-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1-21

物理教育教学论文04-2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物理论文02-24

高中物理教育论文11-02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1-28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