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彩体育课堂论文

时间:2021-05-26 16:28:02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构建多彩体育课堂论文

  体育学科集知识、技能于一体,小学阶段让学生在自主学练的过程中掌握体育的一些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一些方式、方法,并养成终生体育的意识,是建构“自主学习”体育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而在实际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更好地付诸于实践?下面是我以一节五年级的体育实践课为例进行的具体的探索与实践!本课的教学内容为蹲踞式起跑和游戏。全课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饮料瓶这一上课的主要器材为主线,进行“哑铃健身操”热身、“蹲踞式起跑”动作学习、“动力火车”游戏比赛、“让我们荡起双桨”放松身心四个环节构成整节课。重点是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方法,全课求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以“学”“练”“比”为主要方法,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始终处于想学、愿学、乐学的自主状态之中。

构建多彩体育课堂论文

  一、有效互动,充分热身

  学习是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发生的,个体通过外界(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各类学习资源,依据学习的载体,从而不断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本节课是蹲踞式起跑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课的开始部分教师通过创设锻炼情境,让学生以围绕场地慢跑的形式既进行了初步的热身又参观了我们本节课活动的领域以及器材的放置位置,准确找到自己的站位,将饮料瓶当作哑铃,师生一起进行“哑铃操”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兴趣又充分进行了热身,将身体的各关节充分活动开,为下一环节的基本动作的动作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尝试,学习发展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本课在进入主教材蹲踞式起跑动作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们体验不同方式的起跑动作的练习,再从一位学生蹲踞位置的起跑中引出蹲踞式起跑这一内容,在展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后,让学生依据老师提供的蹲踞式起跑图片以及动作方法各就位、预备、跑的文字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过程自我体验和知识经验的积累,进行自主尝试,初步建立最初的运动表象与感知。接着,进行了通过讲解、示范、集体练习的形式进行蹲踞式起跑的初步动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主要采用两人一组,一人做动作,一人帮助其喊口令与纠正动作的互帮互学的形式,通过体会动作,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反复练习,从而熟练记住蹲踞式起跑“一脚”“一拳”“一肩”的“三个一”动作要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合作探讨,练习提高

  在蹲踞式起跑动作目标明确的条件下,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锻炼成长的过程。学习了正确的动作,然后进行分组练习,在练习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指正,不再出现已指出的错误动作,讨论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通过讨论可以把错误的动作改正过来,是学生的再学习过程。在游戏“动力火车”教学过程中,我把在尝试过程中发现的几个错误动作,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进行适当的点拨,联系已学动作,相互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此外这个集体练习的环节还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多元评价,有效拓展

  经过了学练过程的体验,学生对自己获得知识的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认识,对学习有自己的感悟,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评价中,我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点,主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放在学生在蹲踞式起跑等内容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对学练方法的理解上,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个人的纵向比较。另外,尽量关注到每个小组,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技术、技能,更多的是尽量满足他们心灵的需要,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金无足赤。综观全课,课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一,蹲踞式起跑的口令学生是掌握了,但其要领:快速反应,蹬地有力,身体前倾,重心前移,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体现还不能很好地做到位;其二,游戏时通力合作的技巧、方法有待提高,队伍的有效组织等等。总之如何深入浅出让学生易懂、易学、充分掌握运动技术,并且能够轻松快乐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是我们作为体育老师永恒的追求!

【构建多彩体育课堂论文】相关文章:

中学体育的高效课堂构建论文09-30

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索论文09-29

构建高效课堂教育论文02-13

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的论文10-06

如何构建有效体育课堂教学论文07-21

小学体育的游戏课堂构建方法04-30

优化课堂结构,构建和谐课堂论文01-10

关于生活课堂的有效构建的论文04-07

课改下中学体育自主学习新课堂的构建论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