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初一数学课改实践中的尝试和困惑教育论文
我区的课改工作从2002年就已经进入了前期准备工作,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区教、科研室进行了精心的组织、计划,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辅导工作,同时,进行了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们对传统教育中习以为常的问题有了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为“新课改”的实施做好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新课程正是以当前教育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参照新课程标准,立足用好课堂教学这一重要载体,体现新课程的科学性、基础性、开放性,并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展教师视野,引导课程实施的过程,全面渗透新课程标准思想.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新教材为教师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设计教学目标、选择和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创立教学模式等等,提供了一个系统平台.
通过对新课程的解读和研究,我们了解到其目标之一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同时,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题材,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用到数学.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为了让教学返朴归真,我们努力在用新理念改革课堂教学.下面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奏响的主旋律,是课堂交流与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地探究,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对与生活相关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而不是现成的教科书;它要求学生在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中,亲历和体验发现问题、获取并且应用相关的知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情感体验、意识态度、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系统的基础知识传授不再作为追求的惟一或主要目标.
它注重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探究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在“从不同方向看”一节,我大胆践行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要求,作了充分的尝试.比如,在引课中,充分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索如何画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的问题,即“全班学生分组用小立方体搭一个几何体,并画出它的三视图,巩固三视图的画法.运用所搭的几何体,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这个几何体从正面看有几列,最高有机层?从左面看有几列,最高有几层?从上往下看(站在前面)有几列几行?再由全班同学集中交流小组意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分别是什么形状,然后与自己画的对照一下,看自己想的对不对,学生在自主交流合作与研究中,逐渐总结出三视图与相应几何体的内在联系,在自主分析与处理信息中,得出结论.并进行思想表述和成果交流活动.它十分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蓄,学习并掌握一些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形成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创新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研究性学习为相信提供了一个更有利人际沟通与人合作的良好空间.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开展平等的讨论与交流,以合作手段取得集体的成功,各成员的努力结果相互依存,成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认真塌实,坚实执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争取成功,并且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思想和成果,客观的评价他人和自我.这有利于学生在研究问题的同时,有效地培养起不懈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科学道德.
二、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阶段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思维活动程度.从直观的、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知识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与学生已了解的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动力,而且可使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在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时,我创设了“展示学生小学就已经熟悉的一些玩具:小汽车、布娃娃、机器人、积木、变形金刚等,让学生在这些玩具中找一找,有那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让学生从玩具中,抽象出他们熟悉的几何体―――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复习巩固他们熟悉的几何体的形象的认识”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可在观赏和游戏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实践证明,学生特别乐于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新知识.
三、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在教学中,根据初中生好学、好动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对于促进知识内化,开启学生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例如,在“展开与折叠”这一节的学习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归纳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由学生将已经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组探究,用剪刀将其某些棱剪开,可以获得那些不同形状的展开图,然后再研究,有给定的展开图,确定需要将正方体哪些棱剪开才能得到这样的图形,从而探究其中有哪些规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能把有限的课堂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四、通过活动,自主体验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实践活动课,目的是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我们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如进行“截一个几何体”这一实践活动课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去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学习兴趣极浓,教学效果不错.
五、讲究趣味,拓展知识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魅力”,这理应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雨果早就把数学喻为“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之一.数学是知识以外,我们还利用早读和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数学迷题、世界数学发展动态等.新教材中为了体现趣味性,也安排了各种不同题材的题目,如第12、14、25、35、76、79、96、129、143、165、195、208页选择的都是有意义的实践问题.有些是学生生活中的事情,如计算机截几何体、负数小史等;有些是七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如24点游戏,制作七巧板、转盘游戏等;有些结合了其他学科知识,如CT原理等.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在教学时,我们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几题做一做,再通过集体交流,解决这些不同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同时遇到了许多困惑,如新教材着眼于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应用于实践这一思想,着力创设新知识的生活环境,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否对于新教材中的每一节课都要尝试套用这种模式呢?另外,新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分块式安排,弱化了原有数学教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教学中,难免造成了学生课堂上热情很高,课后抓不住学了哪些知识点,也很难形成较完整的数学知识架构,教学活动中,作为数学教师是否需要进行知识结构的整和、补充,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呢?诸如此类的困惑成了我们课改道路上的拦路虎.当然,越过这些拦路虎,我们的课改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浅谈初一数学课改实践中的尝试和困惑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课改的着力点论文05-02
浅谈高效数学课堂论文07-19
浅谈体育课课改方向论文05-02
浅谈语文教学与课改的论文11-22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教育论文05-02
课改中的困惑与设想04-30
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困惑与优化的论文04-27
浅谈简笔画在生物课改实践中的作用05-01
小学数学课改应把握几点论文04-27
浅谈拉近小学数学课堂与学生的距离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