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物保护及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论文
摘要::生态补偿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平衡,将外部成本内部化的一种制约平衡手段。以黑龙江扎龙湿地保护区为例。人类的开采开发使自然保护区受到了重创,生态功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做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生态补偿,构建一套科学的补偿机制。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态功能。
关键词::岛屿化;湿地生态系统;公平性原则;科学性;生态安全
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亚洲面积最大、世界位居第四的著名湿地,也是我国首个被认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收录进我国“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作为一种生态保护,可以有效调节土壤、水质,产生巨大的生态效应。但是,由于生物的多样性,导致其很难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取经济效益。必须积极有效的利用生态补偿机制,更好地体现其生态效益。虽然我国已经就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制度提出了一些法案,但是,关于湿地生态效益的相关法律文书却寥寥无几。我们应该结合当前的形势,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利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1扎龙湿地保护区概况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30km处。总面积21万hm2,是我国首批4A级旅游圣地,景区内湖泽密布,苇草丛生,是鸟类生养繁衍的好地方。现在,世界上现存的鹤类有15种,中国占60%,扎龙湿地保护区就有2/3,以丹顶鹤为例,全世界的丹顶鹤不足2000只,扎龙湿地保护区就占了1/4多。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由乌裕尔河下游流域大片永久性季节性淡水沼泽地以及无数小型浅水湖泊组成,周围遍布草地、农田以及人工鱼塘,生长着丹顶鹤等名贵飞禽,是目前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生态环境区域。
2扎龙自然保护区现状及成因分析
2.1扎龙自然保护区现状
由于人类的开采开发,保护区的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受到了侵袭,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珍贵的鸟类资源数量逐年下降;第二,由于水质污染,鱼类资源也濒临灭绝;第三,湿地植被退化严重;第四,其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呈递减式趋势。
2.2湿地生物资源流失的成因分析
第一,湿地严重缺水,导致湿地面积逐年递减。由于河域水量的减少,工业、农业用水量激增,导致丹顶鹤等飞禽类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栖息和繁殖都受到严重的影响。第二,水质污染严重。随着工业企业的增多,企业不顾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肆意向河内排放工业废水。一些农药、垃圾处理污染物流入自然保护区,严重污染水质环境。第三,湿地面临“岛屿化”的威胁。由于人类的开发行为,在湿地周边开垦种田,大面积压缩湿地的面积,严重地威胁了湿地的生态系统,加之湿地的监管不力,使湿地资源得不到合理的保护和开发,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第四,扎龙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加剧。资料显示,虽然扎龙湿地是以沉积为主,但是,由于内部围林造田现象严重,致使水土逐年流失,照此事态发展,就有草地退化的可能。
3生态补偿机制概述
3.1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
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让一部分受益的主体支付补偿费用,抽取一部分“受益”资金,“取之于湿地,用之于湿地”,做好生态补偿的回报工作,达到生态利益、经济利益双丰收。
3.2生态补偿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生物多样性作为与人类共存的生物资源,以无形的生态功能服务于社会,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公平性原则,采用“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政策。第二,科学性原则。第三,动态性原则。第四,生态安全原则。第五,生存权、发展权与环境权协调发展原则。第六,生态正义原则,即生态可持续性及代内、代际公平原则。
4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
随着扎龙保护区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生物资源的逐年减少或濒临灭绝,保护湿地生态资源,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成为我们目前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的作用,通过经济手段的介入,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
4.1确定补偿承担者
4.1.1湿地周边的工业企业要对生态资源进行补偿,要承担赔偿的责任者肯定是周边排放污水的工业企业。资料显示,在乌裕尔河沿岸的工业企业有500多家。一部分乡镇企业的工业废水是直接排入乌裕尔河水域的,另一部分地市级乡镇企业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沼泽地。任何一家工业企业都没有取得排放污水的权利,故此,应该为其行为导致的后果承担一部分经济补偿或行政罚款。4.1.2政府部门需要进行生态补偿的还有政府部门,政府也应该成为生态补偿的主体之一。政府作为国家行政部门,有义务提供社会性保障。如对于为扎龙供水的中部引嫩工程,要给予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作为补偿的主力军,政府应该长期负担这一补偿缺口。4.1.3受益的主体受益的主体是指当地以打渔为生的渔民和耕田的农民。对于供水,可以有效改善湿地保护区的水质环境,为村民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作为收益方,理应支付一部分补偿费用。对于违规在保护区内肆意开采、开发的村民,也要依照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承担必要的经济赔偿。4.1.4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扎龙湿地保护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著名的丹顶鹤之乡,每年都有很多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保护区管理局也应该抽取一部分旅游资金,用做对生物资源流失或毁损的经济性补偿。
4.2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措施
4.2.1基于生态环境需水的补偿机制乌双流域的水量是保证扎龙湿地的主要水源,但是,乌双流域的水量远远不能满足湿地巨大的蓄水量。虽然前几年国家给予了一定比例的财力支持,但是,远远不能保证供水的成本费用。应该根据受益主体的范围,采取一定比例的分摊形式。一方面,应该向受益主体-渔民收取一定比例的生态补偿款。渔民借助湿地的有利资源,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作为回报,也应该按照一定的补偿标准收取相应的补偿款项。还应该定期向河流中下游的工业企业收取污水排放费。另一方面,乌双流域上游由于修建堤坝,客观的拦截了嫩江干流的泛水量,湿地供水来源变相减少,作为补偿,上游也应该向下游支付一定比例的补偿费用。4.2.2国家财政补贴应该将国家给予的财政拨款适时的应用于湿地的补偿建设中来。要做到专款专用,着力应用于湿地生态资源的修建上来。与此同时,还可以设立一部分资金为“激励资金”,对于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有特殊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物质奖励,鼓励他们更好的投身于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当中,促进生态资源的生存与发展。4.2.3约束农民垦荒补偿的保证金为了保护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资源不被肆意破坏,政府也设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想在扎龙保护区的湿地资源上“做文章”,必须进行事先审批。只有审查合乎要求了,才可以进行合理的规划开发。对于已经破坏的土地,要及时修复,缴纳一定的经济补偿款。4.2.4实行“村户”迁出的形式,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资源应该有计划的对保护区内的村民进行“移民工程”,实行“村户”迁出的形式,最大限度的增加生物的生存空间。尽可能恢复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原貌,将农业用地退耕还草,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资源。同时,旅游管理局应该就增加的旅游收入拨出一部分进行经济补偿。每年的春夏两季,都是人们观赏丹顶鹤等名贵飞禽的最好时节。五湖四海的游客为了一睹丹顶鹤的“美貌”,都会在旅游旺季前来湿地参观游玩。保护区管理局会收取门票、电瓶车、餐饮、导游服务费等一系列的附加值项目,要把这笔钱用在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建设中来,切实有效的将生态资源保护补偿工作落到实处。4.2.5增加生态旅游补偿费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特色,大力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事业,拉动了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填补生态利益的损失。通过生态旅游补偿形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也有利于行政部门对生物资源的开发与规划。4.2.6明确资源的权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第一,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资源,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补偿手段。如确定资源的财产权就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让资源的使用者拥有一定的产权,因为和自身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所以,资源的使用者在作出每一项决策的时候,都会思虑周全,考虑如何通过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扎龙保护区一直采取的是土地承包责任制,附近水域的苇民对其有30年的使用权。此外,明确水权,做到权责分明十分关键。相关联的三方主体,苇民、渔场、供水部门可以根据水资源稀缺的程度,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交易价格。第二,成立专门的湿地保护组织,给予其一定的行政执法权,建立一个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部、国家行政部门、上下游相关联的工业企业三位一体,共同监督管理,协同合作的监管制度。第三,应该建立湿地监测系统,加大资金的投入,注重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切实将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头等大事来抓,与气象局、地质勘测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动,建立有效的观测系统,为生物资源的勘测与保护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4.2.7吸纳国内外生态专项补偿基金吸纳国内外生态专项补偿基金作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途径之一。迄今为止,我国常用的生态补偿基金有中华环保基金、联合国生态项目基金、世界自然基金、福特基金、全球环境基金,等等。这些资金的流入,为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增添了一道屏障。4.2.8做好周边群众的安抚与经济补偿工作对于湿地周边群众,要采取怀柔政策,给予湿地周边群众一定的经济补偿。吸引一部分有兴趣、有能力的农民加入到生态资源保护队伍中来,在保护国家珍贵湿地资源的同时,分享生态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
5结语
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是大势所趋,更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湿地生态资源的恢复与保护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国家、社会,公民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要建立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从多方面调动社会人士的积极性。建立多样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资源保护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促进生态资源保护工作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2(04):38-41.
[2]杨开良.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5,24(02):27-30.
[3]吴晓青,洪尚群.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国土资源管理科技,2012,(02):18-21.
[4]谢永刚,姜睿.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需水供水成本补偿机制探讨———以黑龙江省扎龙湿地为例[J].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16,33(01):69-72.
[5]刘小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环境报.
[6]鲍达明,谢屹,温亚利.构建中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考[J].湿地科学,2017,5(2):40-41.
[7]钱水苗,王怀章.论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从社会公正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70-71.
[8]甘敬,胡涌.北京山区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09-110.
[9]张理英,薛跃规.生态旅游开发中生态补偿机制初探-阳朔龙颈河案例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99-100.
【湿地生物保护及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建立高原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探讨08-15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策研究12-14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研究11-08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0-08
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模式研究12-28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07-14
基于GIS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2-31
南疆三地州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