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之林的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综论 毕业论文

时间:2023-04-28 08:22:43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董之林的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综论 毕业论文

    董之林的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综论

董之林的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综论 毕业论文

徐 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在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领域,董之林提供了一种回返本原的研究与批评范式,即在文化网络中对文学史和文学现象进行历史的研究、审美的批评。为此,董之林在治史观念上,试图以双向反思的方式探勘历史相关性的“缝隙”;在叙史方式上,试图以多种方法宽而微地体悟历史细节并审美叙述;在叙史主体的建构上,试图以守护方寸、反抗虚无的自我矛盾体确立一位学者在这个混乱时代的存在方式。

    关键词:历史相关性;治史观念;叙史方式;叙史主体中图分类号: I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0)-06-0019-07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代文学的历史记忆越来越丰富、驳杂,评价尺度也不断变幻、犹疑。尽管当代文学的历史记忆在史料探勘过程中被逐渐梳理、厘清,但那些曾经“被扭结”在当代文学中的诸多历史问题不仅没有远去,反而与当代文学的现实问题缠绕在一起,更加迫切地摆放在研究者的案前。如何在学科史层面重述当代文学的历史问题?如何通过当代文学的历史研究返观当代文学的现状与发展?如何对当代文学的特质进行历史的、审美的评价?显然都是当代文学界亟需认真面对的问题。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考察董之林的文学史研究与批评,别有意义。进一步说,董之林固然是以“十七年”小说为主体研究对象,但她的著述所关涉的问题却不局限在“十七年”小说本身,而是充溢了对90年代以后的文学史观、文学批评的标准及自我观念的重构的思考。由此,董之林的学术著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回返本原的研究范式:在历史的相关性中探勘“缝隙”、审美叙述与批评,并探索一位学者在这个时代的存在方式。

    一 治史观念:以双向反思的方式探勘历史相关性的“缝隙”  9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十分明确地将我们曾经信奉的逻辑的、线性的历史观、文学史观作为质疑的对象。由“五四”所开创,并在80年代得到承继的宏大叙事体系在90年代逐渐解体,而酿成新世纪以来种种新动向竞相涌现的混乱时期。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似乎已经摆脱了以往权威文学史观念的支配,但如何建立一种新的、有效的文学史观念,尚处于茫然状态。如何在“后现代”诸种消解的潮流中重建当代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的价值体系?如何让那些飘逝的记忆在当下语境中得到更加深透的领会?如何让历史研究成为当下文学批评的另一种参照?这些困惑既内含了当代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的困境与生机,也生成了董之林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的治史观念。

    在文学史著述与文学批评中,董之林不仅自觉地追求文学史家超然的公正感,而且热忱地体贴文学史的历史现象,并把立论的矛头指向任何带有简单化色彩的文学史观念。作为50年代出生的一代学人,董之林与她的同代学者一道“对以往那些陷在非此即彼、简单僵死的思维方式”http://meiwen.anslib.com/lunwen/ 中国大学网论文频道

【董之林的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综论 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11-23

林语堂论怎样把英文学好05-04

天文学毕业论文08-05

董监庙,董监庙熊孺登,董监庙的意思,董监庙赏析 -诗词大全03-13

林之溪流作文1000字高二(精选51篇)02-03

董卿经典语录11-05

董卿的经典语录11-25

董逃歌词赏析翻译07-21

《别董大》原文及翻译09-02

董卿说过的诗句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