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4 10:54:50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优]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5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任务。要求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体验式教学。本文从教室与学生两个角度分析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含义,之后再从高中历史的细节详细阐述体验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最后提出今后体验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学生的体验不足或缺乏体验是目前教学低效的症结所在。教学过程本质应该是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亲自体验求知的快乐,才能真正激发其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多一些探询结论、发现问题的体验,才能真正形成科学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探求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提倡探究性、体验性学习方式。体验成为课程论和课程改革新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提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一、体验教学的概念

  从教师角度来看,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教师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景的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加深感悟理解并产生情感,建构知识,生成意义,发展能力的教学观或教学模式。

  从学生角度来说,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包括了把具体观察和反思、概括综合起来的、直接积极的个人体验,实际上也包含了杜威的“做中学”的.意思,既包含了学习的结果,也包含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强调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

  二、高中历史体验式教学策略探索

  1.注重学习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体验性教学的形式多样,如课堂讨论、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收集整理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响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等,这些历史体验性学习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要积极利用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增加教学直观形象性。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和时事联系起来,这些都是开展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手段。

  2.化理为情,情理交融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为实施体验式学习,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将其置身于实践环境及体验的氛围中,以其亲身的感性认识产生丰富真切的情感体验,又以情感为动力,深化和升华理性认识。古人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历史体验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创设体验情境,使双方共同在体验的环境下感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高中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常常有较强的情绪性,他们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却常以情感支配理智。在历史体验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建立相互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创设充满情趣、发人深省的教学情境,把创设情境、激发情意贯穿始终,培养、利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避免教学中学生消极、冷漠、对抗等情绪产生,把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承、培养技能与利用、激发学生情感结合起来,达到情理交融的目的。形式多样的历史体验活动,适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得原来紧张、呆板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师生情感交互影响,彼此真心交流,使学生进入“角色”,把感情与理智在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中相互统一起来,并用以指导行动,在乐学中求得主动、生动活泼发展,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创设情境教学场景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一连接过去,影响未来.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之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讲课时要利用这些“连结点”,让学生感到历史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取向和优良的价值观传统。他们或忧国忧民,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或天下为公、舍生取义,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或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如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奋进的巨大动力。因此,历史教学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要借助这些历史人物形象,对他们的价值观行为作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价值观规范,认识价值观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以及对自然、生命、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良传统.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价值观。

  4.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可形象构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立体空间,给学生的知觉、感觉以新的刺激。学习心理学指出,刺激的新奇性、醒目性、差异性、形象性、可变性等都会引起学习者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和维持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行探索活动。

  5.要设法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包括校本课程

  体验性学习必然要突破教材的限制,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度拓宽。历史体验性学习在获取资料信息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图书馆和因特网。尽管图书资料和因特网信息量很大,但毕竟是纸上的、文字的东西,而对实物史料接触较少。因此,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博物馆、展览馆、书人故居等处去阅读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这是开展体验性学习的外部条件。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要给学生创设丰富的实践机会

  体验和实践不可分,实践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远比别人强加的要透彻,掌握得更好,还可以保持更长的时间。新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验,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历史知识的意义建构。

  2.体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体验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群体生活中通过交往,发生、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体验式教学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分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逐渐建立与他人和集体的联系,逐渐形成和发展自我意识与集体意识,培养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3.体验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讲授式教学的重要性

  体验性学习方式是对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的“扬弃”与发展,而不是彻底否定。倡导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也应该包括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两种教学方式应该科学地融合于一般性的历史课堂之中,将讲授式教学法等同于“灌输”是一种误解,剥夺传统教学法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会在实践上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4.注意统筹分配时间

  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开展历史活动,参与实践,活动实践都需要时间的保证,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又不可能增加,很多时候觉得无法兼顾。在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时,如历史剧的表演、学生的辩论等,教师不可能再对教学过程进行比较准确的时间分配,甚至教学过程都不可能完全按设计地进行。但这并不是说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就完全可以自由发挥,不再考虑教学过程的科学、合理和规范了,因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是一定的,我们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如何处理好体验活动的开展与课堂教学规范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体验教学实践中逐步解决。

  结论

  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符合教改要求,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成长规律,应用这一理论进行的教学探索将是新世纪教学的重要实践活动。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历史学习中更应注重学习者的体验。从课程变革的角度看,历史的课程就不再是“浓缩的、抽象的历史”,而是“具体的、思辨的历史”,体现出“对历史本来面貌的探求与理解”的过程。正是“讨历史本来面貌的探求与理解”支配着具体情境中的师生不断调整着既定的内容,丰富着教学策略,并将既定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从变革的角度看教学,历史教学不是按部就班的“教教材”,而是师生对历史证据做出自己的搜索和鉴别,对历史事实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对历史对象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判,从而进行知识的再生和意义的构建。这同样是“对历史本来面貌的探求和理解”。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2

  历史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加强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情的认识和感悟。“以史为镜,可知兴亡。”历史的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更要求学生通过历史事件从中发现规律,发现真知,真正的做到感悟历史。这也是高中开设历史课程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历史的教学还有助于学生民族归属感的形成,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我们民族的特性。

  同时,高中历史也是高中文科中难度较高的一门课程。高中历史对学生掌握要求较高,事件的发生年代,事件发生的起因,结果,以及这件历史事件反映了什么,推动了什么等等都在高中历史的考察范围中,这也可以看出,高中历史的教学难度是比较高的。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面临两个问题,其一是由于历史的涵盖范围较广,知识点较多且又较碎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对于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方面往往存在了混乱。AA其二,是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等都不能很好的掌握,对该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从而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较为混乱,理解不清且经不起推敲。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非常不理想的。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就应从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点,构建一个清楚的知识网络出发,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对历史知识知识和了解,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科学的记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是我们高中历史教学中所需要的。将科学的记忆方法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让零碎的繁多的历史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从而帮助学生记忆。

  一、年代记忆法

  年代记忆法师应用的较广的一种记忆方法。通过将不同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和整理,从而形成一个清晰的历史知识网络。年代记忆法的基本原则是:“重要年代具体记,一般年代大概记,年代框架形成后,再用各法来巧记。”以中国古代史而言,秦统一、黄巾起义、隋统一、宋开国、金亡、明开国、清兵入关等年代,以及两汉约400年、唐、明、清各约300年,是应该记住的。以中国近代史而言,应首先记住1840年、1856—1860年、1851—1864年、1894—1895年、1900年、1901年、1911年、1912年。学习世界近代史,应记住1640年、1775年—1783年、1789—1794年、1848年、1870年、1871年、1914—1918年。在形成年代框架后,可使用下述各法归类记忆年代。通过年代记忆法的运用,混乱的知识点能够更有条理的展现出来。厘清了各个朝代与年代之间的联系后,学生可以将历AAAAA史知识填充到这个年代框架中。如秦国统一了,然后秦国统一后有什么新政策呢?该朝代是怎么发展的呢?这样,学生所学的货币统一,文字统一以及后来的焚书坑儒等都能通过年代记忆法填充至年代框架中,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年代记忆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将历史知识分块且互相联系的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的把我年代记忆法这一特点,对教学进行改革,将年代记忆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记忆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理解记忆法

  理解对于学生的记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在很多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对内容多的历史知识进行记忆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该历史事件的理解。很多历史教师会认为历史知识是可以靠死记硬背就掌握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性的记忆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理解记忆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的在历史中寻求答案,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并根据年代记忆法所形成的框架通过理解记忆法去填充,使两者相辅相成。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记忆,造成了历史教学进度慢。如学生在学习“世界多极化”时,往往会提出疑问,导致世界多极化的原因是什么?很多教师都直接告诉学生世界多极化形成的原因,意义等,而没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同时,教师所给的答案往往只是针对考试而言的,很多时候学生对答案的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疑问和疑虑,如文化因素对于世界多极化的影响。学生对于文化因素对世界多极化的影响有时候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时候教师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并通过拓宽学生知识面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将代表性强的`民族文化冲突展现给学生看,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多样化对于世界多极化的推动。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让其对该知识点的记忆更为的深刻,这一记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与年代记忆法一起结合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巧用记忆曲线

  记忆曲线又称为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研究得出的。记忆曲线是一条以记忆保持为纵轴,时间未横轴的曲线。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中的研究,不同的记忆难度的知识所需要重复的次数是不同的,同时我们的记忆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根据记忆曲线对所学知识进行重复以及就可以将短期的记忆变为长期的记忆。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知识记了又忘是很平常的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巧用记忆曲线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短期记忆逐渐的转化为长期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记忆曲线是一条较为复杂的曲线,记忆曲线的获得需要经过不断的试验,教师应主动的探究和摸索而不能盲目的遵从网上的资料。

  【参考文献】

  [1]牛显晨.小议高中历史学习中的记忆法[J].教育教学论坛.20xx(02)

  [2]杨成菊,刘瑞民.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J].函授教育.1994(04)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3

  摘要:从认真研究历史课程标准,确定历史教学的目标;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改善传统的学习观念;引进现代化教学措施,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新课程理念的出现,带动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没有进行理念转变,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认真研究历史课程标准,确定历史教学的目标

  课程标准就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任何学科都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来说,课程标准就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条件。教师只有熟练掌握“能力和学问”“教学过程与措施”“情感、态度和价值挂”这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才能够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加有效率,从而最大化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在传统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只是浅析教学目标的含义,但又害怕被扣上传统教学的高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又融入简单的互动措施,结果让课堂十分活跃,但是其效果却无法让人满意。若要改善这一现状,历史教师在设置课程目标时就必须认真阅读历史课程的标准,并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来开展课堂教学。我相信,能够做到这一点,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会有一定的提升。

  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改善传统的学习观念

  俗话说得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高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只是直接告诉学生结果,对于寻找结果的过程并不进行讨论,那么教学质量势必不高,还不如交给学生一张捕捉知识的“大网”。在传统教学理念的背景下,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过于强调结果的获取和记忆,忽略了探究知识的过程,这么做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常常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痛苦不堪。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快速转换教学观念,深入探索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方式,改变问题的源头,彻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1)比较法。历史学科中的比较法主要是指通过比较一些相似或相异的历史事件,思考并分析影响历史事件的各项因素。只要使用得当,那么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开辟新航路”这一章的学习时,教师则可以选取郑和下西洋作为对比历史事件,让学生分析“开辟新航路”与“郑和下西洋”之间的差异和相同之处,尤其是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历史观点来解决历史问题。(2)辩论法。辩论法适用于一些思辨性较强的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历史事件,将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比如,在学习与孔子相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把“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作为辩论的基点,并把学生分为两组开展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到底是“好”还是“坏”,还是两者都有。通过辩论会的方式能加深学生对孔子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3)讨论法。讨论法与辩论法有一些相似,特别适用于原因、影响等历史教学问题。在使用讨论法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课内外的知识来进行分组讨论,并最终得到了一个综合的结论。这么做,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能够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看待同一个历史问题,其实际效果十分理想。此外,科学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实践、讲授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最大化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引进现代化教学措施,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

  通过实践教学来看,在历史课堂内适当引入现代化教学技术,以形象、直观的教学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思维,能够转变现有的教学局面,让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焕然一新,从而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彻底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对“百家争鸣”这一段历史进行学习时,教师则可以提前收集诸子百家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向学生一一展现出来,并结合图片人物来介绍此人的历史故事;在进行“经济建设历史发展”学习时,则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上个世纪世界各地的生活状况,然后再与现在的生活方式及环境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和改变。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理念,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四、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学生获得历史的母体,其历史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深度,其自身的历史视野广度将会关系到学生历史知识的广度。因此,历史教师作为课堂历史知识传输的主体,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水平,扩展自身的历史视野,在原有的历史知识基础之上不断提高,以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首先,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反思,思考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其次,教师之间要密切合作,定期组织历史研讨会议,把一些重点、难点的历史教学问题放到会议上进行讨论。

  五、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发展的背景之下,高中历史教学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将面临很大的机遇。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的我们,则应该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而适当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措施,把保障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原则。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4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使之全面和谐发展,是广大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动态生成”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生成性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在教学中,把教学“意外”努力转化成宝贵的课程资源,让动态生成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和魅力,是我们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作为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机械地执行教学预案,而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历史课堂教学规律,注重学生的发展。

  一、实施历史生成性教学的途径

  1、设置有弹性的预设。

  历史教学预设是整个历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预设关注教和学的平衡和对发展含义的拓展。包含对目标的理解、对学情的了解、对学习条件的掌握、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动态生成策略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对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预设要更深远、更灵活,使历史教学更加充满活力。

  要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套路,对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要过分地偏向知识目标,而应多关注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师备课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弹性化”的预设方案,要为学生的自由思考和讨论留出足够的空间。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留足“空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质疑、释疑,产生“再想想、再考虑考虑”的期待。教师有意识地留白,就是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在教学中留有余地,创造知识上、心理上的暂时性空白,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通过教师所留之“白”,要使学生生出“实”来,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

  2、运用教学机智,动态处理课堂。

  所谓教学机智,是指教师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面对新的意外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措施的能力。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因此课堂更具开放性,非预设生成也就时有发生。教师不仅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提出问题来拓展教学内容,还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来拓展教学内容。如果学生的问题同课前预设一致,就按照课前设计的对策引导学生完成;如果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要考虑是否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益,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来安排和调整教学计划。对课堂中出现的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则应有选择地作出回应。

  或教师亲自解答,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放开讨论,各抒己见。

  面对学生的即时性生成,如果教师缺乏足够准备,将此问题或草草收场或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样只会浪费极好的教学资源,也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及时捕捉到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巧妙引导学生,让学生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因势利导加强情感教育,推进课堂教学生成,使课堂充满灵动、智慧和活力。二、实施历史生成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生成的随意性和牵强性。

  课堂教学是需要注重动态生成的,但不能随便地乱生成。教学生成应该是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精心预设下的生成,是在严格遵守课程和教学目标下的“相机生成”。也就是说,有效的生成应该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落实和体现预设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生成,其核心功能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无法预知的生成并不等于随意性的生成,同样要受计划和预设的约束,那种“教师跟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感觉走”的盲目性教学只能说是无效的教学。

  同时,生成性教学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有实际意义和学习价值的“新情境”的时候进行的.生成,并不是任何情况下的情境都具有生成的价值。衡量是否有生成性价值的标准就是这种生成能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善,能否提升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情感体验,能否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等等。如果是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低层次生成或虚假性生成,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引导他们滋生了课堂学习的错误动机。

  2、除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生成,也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

  历史教育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体验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关注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但现在的生成性教学却普遍忽视了这一点,主要是由于我们在生成的意识上对情感的关注过于淡薄所致。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实现历史学科所特有的教育性功能,在历史课堂的生成性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考虑这个宗旨。

  3、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生成中的主体性地位。

  产生课堂生成性教学“情境”的主体应该是多重的,但在生成性教学中容易误解为学生是唯一的主体,而忽视了教师在生成性教学情境创设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捕捉课堂互动情境变动的契机,即时性地提出生成性的问题,甚至还可以在课前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创设可生成性的情境,实现教学生成的有效开展。在课堂教学生成的问题上,教师不要袖手旁观,更不要被动地期待生成性学习情境的出现,而要主动地融入学生的学习中,以主导性的地位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创设。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

  【摘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和探讨了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三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综合能力;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高中历史教学作为文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各方面的分析,探讨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让学生在问题中提升探究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不仅仅限于书本中寻求标准化的答案,而学生没有时间阅读课本,没有思考时间,完全是老师在自行提问和解答。这种提问题的效果很低,学生仍然处于课堂的从属地位,他们仍然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我们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发挥强大的问题作用,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课堂上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1提问的内容。1)科学性。模棱两可的问题只能使学生迷茫,提问要严谨、科学、准确,从而便于学生解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2)梯度性。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往往难以解决过于复杂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利用一系列问题来过渡,使学生探索活动进展顺利。3)趣味性。趣味性问题能使学生意识到新知识,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注意。只有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情绪和积极的认知行为,才能主动积极参与探究活动。4)全体性。是培养全体学生的能力,在设计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诱发全体学生积极探索。

  1.2提问的时机。掌握提问的时机很重要,可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太多的提问只会让学生有苦难言,这时就需要讲究时机,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有趣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教学内容不明确时,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当学生的探究活动无法开展时,可以帮助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开拓,使学生能够继续探索活动。只有抓住提问的机会,才能强化学生对问题的重视,才能使学生在问题驱使下进行自主研究,更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让学生在质疑中提高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都要放下老师的架子,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摆脱教材的束缚和教参的束缚,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敢于挑战,勇于质疑,敢于表达个人意见。现今的高中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广阔,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加丰富,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闪现出很多新的想法和意见,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观点。在这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它,而是要引导,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支点。

  3.让学生在史论结合中提高思维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多数人认为历史只需要死记硬背,不需要理论思考和理解,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不足。然而,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着重测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挖掘历史规律,提取有效信息、处理信息。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高度重视运用历史的丰富内涵,纵贯古今,横览中外的特点,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和发展思维能力。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分析史实,历史的观察,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能力。美国内战分析。首先,分析了南北战争中两种经济体制的一些矛盾,决定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其次,从结果来看,战争的主要资本主义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北方胜利而结束。进一步表明,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落后的生产关系必须被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分析原因:北方取胜的原因是力量对比和人心所向有利于北方,这是说明人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美国人民尤其是黑人奴隶发挥了主要作用,这就说明战争的推动力作为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创造历史。如此一来,在史论结合中进行每一层分析,逐步递进,学生在积极思考中使得思维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只靠有一两种新的教学方法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需要有信心、耐心和毅力,勇于进取,敢于突破教学改革的局限性,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雪燕.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xx.2.18O.

  [2]任蓉蓉.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学与管理,20xx(12).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6

  一、利用形象的故事、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对学生实行情感教育,教师就要学会利用形象的故事、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作为历史教师,对学生实行情感教育,首先要对历史科学充满热爱和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融入自身的情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场景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那些历史故事好像在眼前上演,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教师的真情流露,不由自主的参与到情感学习中来。例如:当教师在讲到无数的民族英雄献身祖国时,要真情流露,对他们充满敬意,倾注自己的感情,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和现代人对他们的崇高敬意。这样一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就能功能更容易的理解那种爱国情感。当教师在讲课时,讲到那种为了自身利益而出卖民族的奸佞小人时,要表达出自己那种义愤填膺的情感,将自己对民族败类的厌恶、鄙视、仇恨等情感淋漓尽致的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两种人的情感的强烈反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感悟到历史中各式各样的情感,在激发对历史科学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利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实施情感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除了上述两种教学方法之外,还可以利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自古以来,教师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示范带动效应,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和生活态度、观点等,学生都会模仿和推崇。因此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自然属性,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但是值得提出的是,利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例如:教师在教学之余,可以为学生讲一些自己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发奋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我们小时候,条件十分艰苦,不像你们现在这样能够吃饱穿暖,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心无旁骛的读书。但是,我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好好读书,明白求学的不易和艰辛。而你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有些学生都不知道珍惜,你们这样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吗?”通过这样的情感教育,很多平时不努力的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辛苦培育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也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幸福的生活,情感教学也就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三、总结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从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情感,利用形象的故事、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等方面出发,从多渠道、多角度的培养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7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学的今天,高中历史教学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还应当促进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坚持整体性的基本原则,要全方位地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重视学习后进生所取得的进步,切勿放弃任何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均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迁移性原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知识迁移不仅体现在温故知新上,同时也体现在知识应用上,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自主学习也可以成为知识迁移的过程。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引导,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

  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

  每堂历史课程均要有具体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更应当将合作学习目标明确。合作目标至少应当包括四大方面,也就是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以及价值观目标。在明确历史合作学习目标时,不仅要涉及个人目标,还应当纳入共同目标。

  2.加强分组合作

  按照合作学习理论,可以采取的分组方法为异质小组的分组方法,即首先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其次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性别、纪律、家庭背景等,将学生从高至低划分成六级,再任意从每一级中抽取其中的一名学生,将该学生分配到一组中,每半个学期抑或是半年调整一次小组成员。必须以民主的方式选举出小组的`组长,将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分工及角色明确。

  3.重视教师导学

  合作学习充分展现的是学生的自由发展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当切实做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且灵活反复地根据教学环境的所发生的变化,来引导学生,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合作思想,还应当给予学生方法与能力的指导、理论知识的指导,以此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运用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

  4.确保讨论的效果

  众所周知,思维往往始于疑问,在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便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认识到课堂讨论的重要性。通过小组的讨论或者组内讨论,往往最终均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这是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一大环节,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确保讨论的有效开展;其次,要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再次,要加强小组研讨的民主性;最后,要将小组讨论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处理好。

  5.及时解惑释疑

  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遇到在学生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以在全班的范围内予以讨论、交流、分析,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动,如果仍然有学生无法弄清楚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来解答,抑或是提供必要的指导给个别小组。在解惑释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不要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条件提出,让学生小组的成员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经验,逐步地形成自身的知识建构,从而使学生达到恍然大悟的合作学习效果。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有助于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并且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历史课堂充满朝气及活力。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8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新课程标准成为现代教学领域的热门词汇,教育教学理念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部高度重视各地新课标改革的开展情况,各地区结合实际教育背景,以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为目标,对教材内容、授课方式、课程标准等各方面内容进行改革。普通高中的历史教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教学目标等做出了规定。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结合新课标教学模式的新要求,制定不同于常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案。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和教学成果,针对新课标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影响进行阐述,希望与同一教学领域的教育人员达成共识,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为现代历史教育贡献力量。

  一、提高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作用

  所谓的课堂有效性以有效教学为根本理念,有效教学就是指能够提高学生对一门学科、一节课的认知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师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有效教学不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也要注重学生情感目标、技能目标、自主学习目标的实现;要求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联系实际、小组合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分解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理解;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从自己的角度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虑到历史学科的特点,再加上国家创新型人才的缺失,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培养起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角度回答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对学生来说,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发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也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教师来说,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提高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兴趣是很重要的。对于高中生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确认识历史,养成理性批判历史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一定程度上说,历史学科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学科。

  二、如何提高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多种多样,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1、熟悉掌握新课标下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作为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加深对教育体制的了解,不断分析、比较、研究改版后的历史教材。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教材的变化之后才能设计出发展学生的完美的教学方案。

  我校使用的是新课标人民版的历史教材,相对于改版前的教材,新版教材的课后思考题更趋向开放性,要求学生拓展思维,理论联系实际。教材内容更为丰富多样,有所添加,有所删改,图片的画面性更强,色彩更为艳丽。教材编写体例也有改变,它把中国历史进行宏观上的划分,总共划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三大板块,在对中国历史的讲述中穿插外国同一时期的相关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出对比,认识到我国与外国的差距。另外还有选修教材,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阅读。

  2、在课堂教学中以三维目标为中心设计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把三维目标融入教学理念中,所谓的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三者的关系,做好教学过程之间的衔接。要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目标,由于高中生课余时间的学习任务很多,如何做到高效快捷地让他们在课堂上接受教材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三维目标体系的每一方面设计严密的教学计划,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教师可以适当引用课外的文献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适当引入课堂活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开展知识竞赛、小组讨论合作、重点难点解析等。在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如果教师每堂课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依照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模式,就会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素养,进而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3、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兼顾个人与整体的差异性

  不同区域的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性格特征,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授课环节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表达习惯,同时考虑小组合作的特点。要想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当中,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这就需要教师懂得心理学的相关内容,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上述目标。

  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表达,做到正确引导,不断提高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全面思考问题,敢于质疑他人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4、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新课标的高中历史教材都存在共同的缺陷,人民版的教材也只是介绍历史的概况、历史的精髓,不能全面详细地再现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不同形式的资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各界对教育领域的重视,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历史学科有其独特性,教师可以选择符合课程内容的文献资料、相关图画、视频、网络数据库资料等通过不同形式展现出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新课标对教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完善自我。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我国急需大量创新型人才,教育部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学习外国的教育模式,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改革,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型思维的人才。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全面地分析历史,这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因材施教,丰富教学资源等,提高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10531。

  [2]郭艳芳。现代历史教育呼唤新的理论成果——历史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观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xx(7)。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4]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5]胡启光。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9

  【摘要】新的一轮高考制度改革使学生有了相对自主的选择权,作为副科的高中历史教学受到了挑战和冲击。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方法也不得当。应对策略:一是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威信;四是善于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评价。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应对策略

  一、引言

  关于目前新一轮高考制度的改革,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明确规定除了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之外还需要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科目,任选三科的学业水平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成绩高的科目计入高考总成绩中。在这个《决定》中,历史科目表面上是不参加高考的,并不是所有中学生会自主选择历史科目。同时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认为历史学科是冷门学科,而且文科没有理科好找工作,所以在选择科目的时候会让学生选择理科科目。这就为中学历史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历史教学中注重对中学生学习历史心理进行研究是势在必行的,尤其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目前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缺乏

  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表现形式,所谓的求知欲、好奇心、爱好等都是兴趣的体现。[1]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无论是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还是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养成,都是伴随着学生的心理活动的。”[2]但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与成人在研究历史和学习历史时的心理活动不同的,并且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时的心理活动也有所不同。这就是说,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时的心理活动有着特有的规律及特点。所以在历史教学中需要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历史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过程。

  学习历史对广大青年学生来说不仅有利于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认识其历史规律,掌握历史经验;更是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社会历史世界观,提高国民素质,形成历史思维。对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思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距离达到这样的课程目标还是有差距的。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更遑论感兴趣。其中一重要原因就是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的心理态度并不乐观。

  首先,现行高考制度,历史科目是和政治、地理综合考试的。所以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结果更为关注,将历史学习成绩与自身以后的发展联系起来,其间接兴趣较为明显。所以历史学科成绩好的同学,基本上对历史学习也感兴趣。

  其次,学生从始至终都认为历史是“背多分”,死记硬背的多,并不像理科有挑战性。同时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理科的选择面更广,就业面更广。所以文理分科的时候,毅然选择理科。例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文科班就只设了两个班,高一文科总人数91人,可以看出社会上对于文科并不看重。

  再次,虽然高一、高二理科班也会学习历史,并有同学对历史学习有着表面层次的感兴趣,觉得历史故事性很强,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紧张学习的添加剂。大多数理科生在他们所谓的副科课堂上会选择做主科的作业,忽视历史课。

  最后,同时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重点关注高考的考点,注重教学时间。而忽视历史的故事性与情境性,以至于整个历史教学相对是比较枯燥的。所以即使文科班的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大都不浓厚,这与中学历史教学是密切相关的。毕竟,高中生在紧张时间里接收历史信息,教师是主要的来源之一。现行中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大都是来自于高考的压迫,对历史学习兴趣缺乏,随着新一轮高考制度的改革,是否激发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呢?

  三、新高考制度的改革

  对历史学科的挑战在新一轮高考模式改革下高中生不再像现行文理科进行捆绑式考试,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兴趣和特长,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同时结合一些高校在招生对科目成绩的要求,所以历史学科也是不能够忽视的。新高考改革的试点浙江省实行了“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方式,这种教学组织“不同于现行的行政班教学,它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喜好来选择课程,并根据不同的授课教室制成各自不同的课程表,学生需要按照个人课程表安排的时间和教室去上课。‘选课走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就选修历史课来说,它由学生根据自己是否对历史学科感兴趣,是否选择历史学科作为高考科目来决定选修历史课的程度。只参加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同学与把历史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同学所选历史课是不同的。”[3]这就说明了尽管一些高校对历史科目成绩等级有所要求,但是中学生历史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他的高校,同时浙江实行的“选择走班”制,加大了历史教师的竞争力——学生对历史感兴趣的程度决定了一个班人数的多少。新高考制度改革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对自身的挑战,刺激自身的专业的成长,增强自身教学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爆发出来。

  四、中学历史教师在新高考制度改革下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由于学生有自主选择权,所以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师生需要建立信任的关系。鉴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历史但是不喜欢历史课的情况,师生建立信任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重要的一步。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会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兴趣浓厚;然而,师生关系僵化,就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对任课教师和所教的学科引起倦怠和反感。

  其次,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课堂教学氛围等。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学生会因为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形象生动的教学而被打动。因此,历史教师不仅要丰富自身的历史内涵,提高教学手段,挖掘教学内容的特点,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充分了解学生的阶段学习心理特征。如,在新高考改革下,学生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那么在讲授历史课时不仅要知识点和情境性相结合,而且还需要教师侃侃而谈、轻松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师的魅力一般都是在课堂上而展现出来的。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积极情感态度和适当的威信。教师的心态、情感在教学中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方能带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的情绪很容易带动学生的情绪。同时教师需要适当威信,让学生不自觉对教师产生敬畏、信服之情,进而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评价。“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语)[4]在课堂适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会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五、结语在新高考制度改革虽然给历史学科带来了不少的冲击,但也是一种挑战。是教师对自己的挑战,挑战如何更好地做到知识与故事相结合,如何脱离现行只求结果枯燥的教学模式,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文就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师将要面临的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希望在将来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在巨大的压力不断发展、完善自己。

  【注释】

  [1][2]于又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33.236.

  [3]匡双双.新高考方案下历史教学的优化探究——以浙江省高考改革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xx.

  [4]贺承奎.影响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因素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参考文献】

  [1]马鹏飞.新高考制度下的历史教学[J].考试周刊,20xx(19).

  [2]张兵武.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12).

  [3]瞿梅.中学生历史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4]吴越.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xx.

  [5]吴慧.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学历史兴趣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6]于盈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xx.

  [7]王枫.中学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xx.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

  摘要:历史教学离不开文字史料,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更需要借助文字史料,教师应重视文字史料的运用与解读,充分结合历史教学经验,注重教材史料,秉持选用原则,有效解读史料,综合组织答案,深入把握文字史料的有效运用方法,促使高中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解读文字史料,达成理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文字史料;应用;解读

  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已不再单纯要求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而是更强调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刻意涵,并通过分析史料把握历史深意,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解读历史问题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历史也不单是线性状态的呈现,而是逐渐向专题化、模块化转变,于是文字史料成为考查学生历史知识水平的重点,也成为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突破口,文字史料教学被放置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应充分借助文字史料,转变教学理念,寻求多种文字史料运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字史料,从而促使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注重教材史料,有效链接知识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教科书也处于不断修订的过程之中,以人教版为例,教材突显专题化、模块化编写特点,教材的变化也影响着知识考核模式的转变,促使高考命题也发生着改变。目前,历史知识的考核内容也多以文字史料的方式呈现,很多时候,文字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已经成为学生解开历史知识谜团的金钥匙。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托,其中有很多文字史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也能够强化学生文字史料解读的训练,对文字史料的解读,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历史现象,对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充分重视教材文字史料,立足于教材,并向课外拓展,实现教材文字史料的课外延伸,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历史现象、解答历史知识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点。教师若能够活用教材文字史料内容,并使之贯穿于历史教学过程中,那么高中生的历史知识基础便会更加牢固。

  2秉持适当原则,合理选用史料

  文字史料的科学选用,是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基础,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依凭。然而,长期以来,文字史料的运用深陷误区之中,如过分堆砌、选用的史料偏、怪、难,脱离教学实际,缺乏层次性和思考价值,与教学知识点的关联度较低等等,这样文字史料也就失去了运用的意义,甚至导致学生苦于海量的史料阅读而削弱了学习效果。对此,在文字史料的选用方面,教师应秉持适当的原则。一是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要结合高中生学习能力实际、并以解决教学重难点为目标,如对高一学生可选取一些故事性较强、通俗易懂的文字史料,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对高三学生可选取难度较大的文字史料,从而提升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二是要有多样性。文字史料可划分为表格史料、撰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用丰富多样的文字史料,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解读史料的兴趣;三是要有典型性。在文字史料的选取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控制史料数量,务求少而精,尤其是古代史部分的文言文史料,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吃力,教师应科学筛选,使得学生深入分析和解读具有典型性的文字史料。

  3解读文字史料,深化知识探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史料是基础,核心是以文字史料为依据,而关键环节是解读。文字史料的解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同时也需要反复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文字史料进行准确的.解读,是学生分析理解史料内容的关键,解读文字史料是有一些方法的,教师应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文字史料,找出文字史料背后隐含的历史知识,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对文字史料的准确解读。一般来说,文字史料的解读,主要可以划分为信息提取、现象描述、成因分析、本质揭示等四个阶段。信息提取是文字解读的基础,主要针对文字史料中涉及(明示或暗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等方面信息点警醒提取。现象描述是文字史料解读的过程,是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立足史料信息对历史情境进行还原,梳理出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等内容,从而全面把握文字史料内容。成因分析是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围绕问题深入探究,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地点,发生了材料中所发生的事件,使得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本质揭示主要促使学生从材料内容出发,深入到文字史料背后所隐含的本质内容,从而综合解读出文字材料所要考查的重难点知识。

  4综合分析考量,恰当组织答案

  文字史料是学习与考查知识的重要媒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字史料解读之后,并不是意味着史料学习的结束,对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来说,组织答案,最终落实到笔端。此前,学生已经带着问题对文字史料进行了仔细阅读和分析,对问题答案已大致心中有数。在很多教师观念中,只要学生吃透了史料、找出隐含知识点,就算大功告成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文字史料和问题理解很透彻,分数却并不理想,这是由于答案无法做到有效组织。对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字史料进行系统全面分析,提炼要点,找出史料指向的核心知识点;其次,以问题设置的分值为依据,做好采分点的分配;第三,充分结合文字史料,用简单、准确的语言总结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既能节省学生答题时间,又能获得理想的成绩,而且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分析与运用能力。总之,文字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升历史分析能力的基础,教师应注重文字史料的运用,能够筛选浩如烟海的文字史料,并立足于教学重难点知识,促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字史料,建构具有深度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为高中生更高效的学习历史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1

  一、PBL教学模式的特征

  PBL教学方式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式,自身特征非常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对问题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提前预设,而不是临时组织;学生对自身学习负有责任;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实现的,并非是老师讲授式的灌输;从问题出发,通过情境模拟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从PBL教学模式的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PBL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对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些国外的学者还认为:PBL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认知社会,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主要方法。

  二、PBL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PBL是符合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老师需设置一个教学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是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PBL教学中,老师需要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只有对问题存有疑问,才表示他们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就历史教学而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PBL教学的核心,历史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关键。

  (二)设置情境较强的问题

  教学环境是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离不开特定的情境设置。一个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演示。例如,老师可以以小组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带他们去感受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文特征。组织学生表演历史情境的同时,也是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除了组织学生模拟特定历史情境以外,老师还可以创设一些具有难度的情境,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但是,老师创设的情境和提出的问题不能脱离实际,要符合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特征。通过让学生解决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增强合作意识

  如今,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合作可以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解决问题的力量。PBL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能力,它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作为重心。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由于书本上的知识非常系统,就可以采用老师讲解的方式来让学生吸收。但是,要想提高历史学习的质量,课外自主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课外学习的时间非常自由,老师就可以组织周围的同学对一些历史知识进行交流探讨。学生一旦没有课堂的束缚,思维会变得更加自由开阔,他们将自身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与同学交流分享,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四)重视对问题的评价

  在历史教学中,对问题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比如,对“外来文化”进行利弊分析时,有的学生认为外来文化是一种侵略式文化,可使别国的文化渗透到我国,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具有别国特征,影响了本国文化发展;有的学生却认为,外来文化是实现与别国学习和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别国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能够增强本国的文化实力,使本国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可见,不同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是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PBL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老师除了要评价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外,还要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课堂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老师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察,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总结和分析,在评价中不断完善PBL教学模式。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PBL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论述。通过论述,我们可以发现PBL教学模式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要抛开“一言堂”的思想,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这不意味着老师可以对学生全然不顾,老师要适时地给学生指导,引领他们获得正确的答案。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2

  摘要:

  想要更好的让环境史学指引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各类影响,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社会——环境”这一复合生态系统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环境史学;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环境史学是一门近年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的学科,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其能够发挥的指引作用非常重要。环境史学是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强调历史演进中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合理的利用环境史学将能够非常有效的为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对于环境史学的研究可以从许多不同的方面与维度展开,其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指引也十分多样。以环境史学为基础首先能够让我们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各方面影响,这一点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也体现的十分明显。人类的许多生产活动、思想的演变以及文明的演进等都一定程度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与生产可以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将会让我们更好的展开相关课程的教学。历史课本中的许多知识点如果能够从环境史学的角度进行解释,这不仅能够化解教学中的许多难题,也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们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产以及生存的影响。这对于深化学生们对相关历史背景的理解将会很有帮助。

  自然环境对于人类影响的实例非常丰富,教师要有意识的从环境史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们理解与分析这些史实,这对于深化学生们对于相关教学知识点的认知将会很有帮助。例如,在教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节内容时就很有必要让学生们了解古希腊的自然环境对于当地生产、生活方式及人民心理特征的影响。由于希腊地少山多、三面环海、海岸曲折、岛屿密布、天然良港多,所以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而缺少大河流域的沃野千里,使得这里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另外地中海气候利于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这样的地理基础,便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手工业、农业与市场联系紧密,因而其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从环境史学的角度很好的解释了这些实际问题,也让学生们更为直观的认识了当时古希腊的一些发展规律。教师要善于从环境史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们分析问题,这不仅能够深刻揭示许多历史问题的成因,也是对于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训练。

  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环境不仅能够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以及生存方式构成影响,反过来,人类的各种活动也能够直接的影响环境甚至改造环境。这一点在高中历史课本中也体现的非常明显,这同样是环境史学的另一个重要探究角度。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不断发展与演进,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的不断丰富,人类对于环境改造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各种影响也体现的越来越明显。许多历史的发展过程都能够清晰的洞见这一点,从这个角度来剖析许多问题也能够让我们更准确的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最典型的一个例证便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以灌溉农业为基础,发展出了苏美尔文明,并不断向外扩展。但是人们只是一味地浇灌土地,却不懂得土地中的盐分需要过滤、疏导、排泄出去。结果由于过度灌溉,地下水位越来越高,盐分越来越大,导致土地盐碱化,陷入了农业开发和土壤肥力下降的恶性循环中。最终该地区农业基础崩溃,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苏美尔文明的灭亡。在和学生们讲到“苏美尔文明的灭亡”时,过往教师们大多习惯从文化的角度或者是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解释这一问题,教师们很少会从环境的`层面来剖析问题,但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苏美尔文明的灭亡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有些问题的剖析上教师要有意识的从环境史学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够更为全面的解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环境史学不仅揭示了环境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让我们意识到了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这些都很好的向我们展现了“人——社会——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这一整个复合生态系统有良好的认知,将能够让学生们更客观而全面的理解相关历史问题。环境史学在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指引便是从“人——社会——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分析与探究问题,这将会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推动。

  许多史实中都能够让我们看到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相互作用,教师要善于挖掘相关素材,让学生们更直观的体会这一复合生态系统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例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中,便结合了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治理工作。以往对于“罗斯福新政”的理解,侧重于经济改革及社会改革,在这些改革中,也具有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工代赈政策,是由政府出资兴建大量公共工程,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岗位和劳动机会,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成立全国性的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保护队在美国吸收失业、待业青年参加绿化造林、森林防火、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维修等多方面的劳动。这一系列的政策收获了很好的成效,不仅让自然环境得到了挽救,经济也随之复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这一复合生态系统在历史研究中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们对于这一点有更深刻的认知,这对于引导学生们从更深入的角度看待问题将会很有帮助。

  想要更好的让环境史学指引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各类影响,同时,也看到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不断发展与演进,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的不断丰富,人类对于环境的定向改造。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社会——环境”这一复合生态系统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是对于历史课程教学的非常有效的推进。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3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教学逐渐被大家关注,课程教学的实施是落实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应当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广大一线努力执行新课程的理念,对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面对新课程,一线仍有许多问题和困惑。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评价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xx-3089(20xx)06-0051-01 由于课程的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因此在历史教学方面也有了相应的转变,同以往的课程评价对比来讲,新课程教学的评价设计更加展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素质的提升。可是,许多地区对历史教学的评价设计标准都不统一,有些地方实施的评价仅仅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展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所以,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以及教学经验,文章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设计提出一些策略。

  一、对教学评价设计的分析

  1.传统评价设计的不足

  教学评价设计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我国大面积开展,传统教学评价设计里的不足在改革中逐渐表现出来。

  评价设计体系不但要关注一般的史实,还要使学生可以认同很多具有专家个人情感的史论。

  当前的高中历史评价设计体系和机制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大多会以智为重,智又以掌握知识为重。这样的评价设计体系已经远离了学生的社交生活及社会生活实践,远离了学生的立场和经验,而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最为重要的技能、技巧的构成方面来讲,全面发展的评价设计、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精神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过于忽视。这样只注重知识的考核方式会让学生的全面发展失去平衡。

  2.新的评价设计方式

  因为传统的历史评价设计标准有很多不足之处,并且由于新课程的改革以及新课标的执行,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具备新的评价设计准则。而新的历史课程所需的教学评价不但要遵从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4

  【摘要】虽说历史是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科目之一,但是因为历史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方式单一,此外,还因为应试教学的影响,使高中历史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尝试着分析一下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历史;应用策略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在平时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传递给学生,还需要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整体性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以及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需要对学生在有关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有所关注。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许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上不能够完全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还是按照“老路子”在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历史水平得不到提升,教师的教育潜能也不能够得到挖掘。接下来,本文将以岳麓版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为例,来试着探讨一下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原因

  之所以要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于高中历史教学之中,是因为这种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其中之一,便是可以使得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众所周知,高中所学的历史知识有许多,而为了能够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大多都会采用直观呈现的教学方式将这些历史知识赶进度一样地讲完,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一知半解,最后只有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降低。而生活化教学理念则可以利用一些正确的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中之二,便是可以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有所提高。传统的教学一般以教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而生活化教学理念则利用自己独有的教学优势,来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进行完美的'呈现,可以让学生讲一些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联系,让他们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

  二、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为了使得生活化教学理念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完美的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将历史知识传递给学生。在讲解历史课程的时候,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增强,还能够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例如,我们以“古代中国手工经济”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的历史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可以对古代中国的一些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有所掌握,让学生可以对这些手工业的发展特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在网上搜集一些中国古代的有关手工业的一些艺制品图片或者是视频,然后用多媒体将其呈现给学生观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来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悠久历史以及其辉煌的成就进行体会与感受。如此一来,既能够让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所提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增强。

  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于讲述一些历史事实,但是却对一些历史知识中存在的生活元素有所忽视。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被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生活化素材,这样一来,既可以与学生产生一些共鸣,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例如,我们以“中国的古代艺术”这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个章节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对这个章节的历史史实更加的清晰明确,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便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这些小组自行去图书、报刊或者是网络上搜集一些有关绘画、舞蹈、书法、戏曲相关的生活化素材,在搜集这些素材后,需要与其他的同学进行资源共享。让学生去搜集这些历史素材,其实也就是让他们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而且由学生自行搜集,既可以使得搜集来的素材更加的生活化,还能够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而且,还能够在这样的搜集过程中,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探究历史事实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结语

  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大的益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所降低,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历史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通过采用这样的一些措施,来使得生活化教学理念能够与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完美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胡丽云.试析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xx(09).

  [2]杨德华.初探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旬),20xx(21).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5

  摘要: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初中而言,高中历史课程难度明显加大,如何调动高中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素养提高,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历史教师们研讨的问题。笔者通过日常教学,感受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略作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历史故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历史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历史活动的本质是人的活动,实践证明,若能在历史教学中学巧妙运用历史故事,借助历史故事的感性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思维,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略做分析。

  一、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1.历史故事符合高中教学要求。《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历史〉》在必修一中这样表述“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构成了丰富的历史故事,有效应用历史故事,真正能够做到“史海拾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除了最基本的历史知识的讲解之外,还通过“知识链接”、“学习思考”、“课后练习”等方式补充了历史资料,设置疑问,这些知识的补充,往往有较强的故事性,容易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扩大学生视野,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素养。

  2.历史故事变枯燥历史理论为生动高中历史课程中部分史学概念理论性强,具有一定的枯燥性。高中生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变化较为急促、反复性较强,可塑性也非常明显。具有学习积极性不稳定,但知识接受能力强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历史故事切入,则可以容易集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学生往往只是识记,却难以准确理解。结合具体生动的历史故事,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更深层次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二、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选择

  选用历史故事,要求历史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素养,具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科学观,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课堂的具备较强的掌控能力。笔者结合个人时间,谈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指导。

  1.历史故事实说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关历史故事以学界认同的主流观点(主流观点亦与时俱进,教师应关注学界新认识、新观点、新论断)为主,主要以“二十四史”记载作为历史故事的来源。例如: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这一内容教学,以丞相王绾李斯等人参加“朝议”,最后始皇拍板“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为例,认识秦始皇这一大举措,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类故事表述明确清晰、条理清楚,组织规范,与教材吻合度高,贴合教学实际,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温故而知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习。

  2.历史故事趣说

  “历史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影视剧作是我国历史传承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例如:小说、影视作品常描述“清朝雍正帝的'帝位获得是篡改‘传位十四皇子’为‘传位于四皇子’疑案”,作为吸引读者和观众眼球的“噱头”。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清朝传位诏书需同时用满、蒙、汉三族文字书写,上述说法从历史学角度分析,其准确性、严谨性、真实性值得怀疑,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历史教师在选择这些妙说的同时注意不偏离课程的范畴,在激发“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科学方法,辨析验证真伪,归纳概括评述,既让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达到历史故事在教学中应用的目的。

  三、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历史故事穿插调节课堂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穿插历史故事,调动学生转换思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稳定。由于有些学习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单凭教师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感觉历史知识是枯燥理论的堆砌,产生厌倦惧怕心理。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它有助于消除被动思维带来的思维疲劳,调整学生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

  2.历史故事巧化解学习难点

  高中阶段学习,学生有一个从以感性认识为主向理性认识增强转化的过程,部分名词难以凭感性准确理解,而学生的理性思维又比较缺乏。讲述专业名词时采用历史故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治外法权”,表述抽象难以理解。采用历史故事解析: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在道光年间的中国人看来,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事最方便和最省事的办法”。既理解“治外法权”的概念,又明白中国落后的主权意识和外交观念,在深究观念形成原因,则学生的思维能力层层递进发展。“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综上所述,笔者根据个人教学实践,对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做了一些尝试和小结。在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故事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采用多种方式,将历史故事穿插于课堂,化解学习难点,力求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较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沈丽英.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新课程(下),20xx(09).

  [2].王丽.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新课程(中学),20xx(09).

  [3].朱永红.刍议高中历史课堂借助历史故事教学的新思考[J].求知导刊,20xx,(07).

  [4].高明海.论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xx,(30).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06-13

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5-02

教学反思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分析论文05-02

高中历史讨论法教学探索论文05-02

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课程改革论文05-02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5篇(精华)06-16

合作性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5-02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论文05-02

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