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史料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1-10-02 10:47:58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史料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史料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史料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史料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史地科组 周新征

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历史资料,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历史学的研究主要就是依据历史资料进行的,正如自然科学学科必须进行实验一样。近年来,历史教学界对史料教学越来越重视,新版的高中教材不仅在课文中引述了大量史料,而且还进一步增加了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栏目,更明确地要求学生对历史资料加以分析和比较,这说明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不应该仅仅限于为教材作注脚,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应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理论非常强调教学中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和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智慧与认识是通过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成长发展的,因此,也特别注重在活动中的学习。但是,如果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只是囿于统编教材提供的史实和观点之内,学生只能重复统编教材给出的固定事实和结论,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思维能力和创新的精神的培养,都无从体现。对于历史学科来说中,学生的活动不仅仅体现于教师-学生的互动上,而且应该体现教师-学生-教学文本的互动上。教学文本并不仅仅限于教材,而应该包括所有进入教学活动和历史材料,教学文本的内容越丰富,越具开放性和可探索性(互动性),就越能给学走的智慧和认识的成长提供理想环境,那么历史材料,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作用方面有哪些具体体现呢?

首先,历史材料的引入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情境。由于统编教材限于篇幅限于教材的严肃性,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和多样性的背景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引入一些史料弥补教材的的缺憾。如高中<世界近代史>(上册)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最后讲到这个问题:最早进行开辟新航路活动和殖民活动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什么没有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书上有简单的描述“这些财富没有在葡、西本国黑心化为资本,而是花在统治阶段的奢侈享乐上。”但对于这样的描述同学们大都还会问,为什么这两国要把钱花在奢侈享乐上呢?如果教师让学生阅读这段材料,就可以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景和相关因素搞清楚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很大部分来自于美洲的镏金银,这与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和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对东方贸易有关。.........在对东方的贸易中,西班牙国王要征收20%的贸易税,这样,西班牙就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但是,西班牙的军事开支庞大,…….从海外得来的金银只能作为抵充。其次,西班牙本身没有什么商业和工业基础。………西班牙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呢绒、橄榄油,这些物品的出口根本无平衡西班牙的进口。在国际贸易中出现巨额逆差,西班牙就用从美洲获得的金银来弥补。这样,美洲的金银就通过西班牙流到了热那亚、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南部德国。海外的财富没有被西班牙用来进行工业和农业建设,却通过西班牙变成其他国家原始资本,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历史材料运用于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下面的示例我可以看出来历史资料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学的<中国古代史>教材传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也叙述了这一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的重要活动,但是孔子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关系如何呢?-这是问题的提出,然后,引入以下材料:

殷因(沿袭)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增删是有限的,因而很容易弄清楚);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继周朝而起的王朝),虽百世,可知也。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指周王)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十代之内少有不失败的);自大夫)诸侯的下属)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大夫的下属)执国命(掌握国家的政令),三世希不失矣。(<论语季氏>)

材料的文辞古朴,阅读的难度相对大,教师可以就阅读理解的关键之处给出注释,帮助学生解读给出的文本,然后对于从文本中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得出结论:孔子持一种因袭论的政治观点,对于当时的社会革抱有保守主义的态度,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现象极其不满意。如果再进一步引入资料,问题可以转向一种比较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