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和国家经济主权的消长

时间:2023-05-01 01:56:03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跨国公司和国家经济主权的消长

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主要载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突飞猛进,跨国公司迅速崛起。一些大跨国公司的资产和年销售额已超过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2000/2001世界发展报告》,在1999年所能采集到数据的206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有69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亿美元。而《财富》杂志公布的1995年全球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排行榜上,有440家公司的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于是在国内外掀起了有关跨国公司与国家经济主权消长的争论。由于受全球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影响,国内外学界普遍倾向于接受跨国公司削弱国家经济主权的看法。(注:杨伯溆.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全球化进程中的此长彼消.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11):45-50)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力求得出一个相对中肯的结论。

    一、关于跨国公司侵蚀国家经济主权的较为普遍的观点

跨国公司和国家经济主权的消长

  关于跨国公司侵蚀国家权力,多数研究认为,跨国公司是一种全球行为体,它以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在全球范围内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因此它们首先考虑的必然是公司的利益和目标而不是任何国家的利益和目标。跨国公司的“国籍现在只有一种形式上的参照意义”(注:阿兰·伯努瓦·面向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7)。它们“拒不效忠任何民族国家,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利润,它们既不代表其母国也不代表东道国,仅仅代表公司自身的利益”。(注: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497)由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民族国家已经失去了它们作为今天无国界的全球经济中的有意义的参与单位的作用。”(注:Kenichi  Ohmae.The  End  of  Nation  State:The  rise  of  regional  economies.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95:11)

  对于跨国公司与母国即发达国家的经济主权的关系问题,现有研究认为,“全球性的工商企业和国家政府之间出现了实质性的分离,前者怀有世界眼光,后者则集中注意它们的选民的福利。”(注: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9)“跨国公司的国际性对发达国家的威胁表现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跨国公司与致力于维护本国福利的西方发达民族国家之间产生了矛盾,即‘失去祖国’的跨国公司转移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劳动岗位,减少了政府的税收和社会福利国家建设的资金来源,加剧了社会福利国家危机。”跨国公司削弱了国家的社会再分配职能。(注:Susan  Strage,The  Retreat  of  the  State:The  Diffusion  of  Power  in  the  World  

Economy.Car-n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3~15,91~99)

  关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即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相关研究强调,跨国公司一般在发达国家(中心地带)发展垂直分工体系中的高层次产业,而在东道国即发展中国家(边缘地带)发展低层次产业,由此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从属性。跨国公司的威胁还表现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占有越来越大。最终后果是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外流,产业结构畸形,民族产业萎缩,南北差距扩大。“跨国公司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国际性决定了它对发达国家(母国)和发展中

[1] [2] [3] [4] 

【跨国公司和国家经济主权的消长】相关文章:

主权04-29

论国家经济安全04-28

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04-28

梅文鼎和江永的回归年消长法05-01

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04-28

用ELISA方法检测口蹄疫抗体消长规律和免疫效果05-02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05-02

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对经济发展的效应新论04-28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对策04-27

把识字的主权交给学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