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方法

时间:2023-05-05 17:17:03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方法

  摘要:陶行知在健全人格的思想里, 其中提到健全人格须包含优美和乐之感情, 显然, 他把良好健康的情感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而现阶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理论指导, 实践过程缺乏多样的方法, 导致效果不好。

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陶行知; 起始阶段; 心理教育; 良好情感;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状态, 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 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 也就是说,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障碍, 心理都能保持稳定, 能通过适当的行为来克服, 这种稳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不是绝对的, 这要根据大环境来判断的。

  二、当今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及分析

  (一) 自私自利

  儿童的自私心理及由自私心理支配下的自私行为并不是天生的, 它的产生是自身心理发展、教育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幼儿的情感陶冶和心理塑造, 而陶行知先生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生活教育、和谐教育、创造教育……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实践, 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启发。

  案例:早晨区域活动的时候, 小朋友们都在自己喜欢的区角里玩玩具, 只听见晨晨大声地喊着:“我喜欢红色雪花片, 你们都要给我!”他一边喊一边拼命的抢雪花片, 并把其他小朋友推开。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今天有晨晨最喜欢的红烧肉, 晨晨很兴奋。我忽然听到小可的哭声, 我忙走过去问她怎么了, 小可边哭边指着晨晨:“晨晨把我的红烧肉都抢走了。”我气愤地望向晨晨, 他马上就说:“家里的红烧肉都是我一个人吃的, 我没有错!”

  分析: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的问题。因为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尽他一个人享用, 他有什么要求家长就尽量满足, 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自私的毛病。加之没有兄弟姐妹, 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 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社会性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二) 占有欲强

  孩子占有欲具体表现在独占自己喜欢的玩具、图画书、各种用品等等。幼儿时期孩子表现出来占有欲是一种正常现象, 因为孩子并没有“分享”这一概念, 这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培养的。

  案例:乐乐今年5岁了, 是父母的宝, 独占欲望非常强烈, 从来不懂得分享。到他家里来玩的小朋友乐乐都不让他们碰他的玩具, 连爸爸妈妈都劝不动他。乐乐因为占有欲太强老让妈妈伤脑筋。上个月妈妈带他到亲戚家串门, 乐乐一进家门, 招呼也不打, 就开始乱翻乱吃, 把好东西据为己有;而当别的小朋友碰一下自己的东西, 乐乐立马对小朋友大喊大叫, 妈妈怎么说都没有用。

  分析:占有欲解释为产生对他人所有物的欲望, 并通过行动占为己有。应该特别注意的是, 孩子的占有欲大部分仅限于情感范畴, 因为孩子的占有欲与成人还是不一样的, 孩子的占有欲是没有功利心的。同时, 孩子占有欲的表现不一样, 处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三) 缺乏同情心

  幼儿时期正是同情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早期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具体可以通过饲养宠物, 种植植物等来实现。

  案例:小小是一个漂亮快乐的女孩, 但是当看到有小朋友摔倒或者够不到玩具的时候, 她一般都是熟视无睹。又或是班上有小朋友带来小乌龟或小仓鼠, 她都没有其他小朋友感兴趣。轮到她做小动物值日生了, 小乌龟需要换水, 小仓鼠没有食物了, 她也不怎么管。都要其他小朋友或老师提醒她才会去做。通过和她交流, 小小说:“其他小朋友也是值日生, 他们可以去管啊。”

  分析:孩子的同情心在幼儿阶段虽然已有推理式思考的参与, 但主要还是依赖具体形象思考。同情心是具有情境性的, 幼儿依赖眼前的情境, 或者依赖成人描述的情境, 如果离开具体的情境, 同情心就很难产生。

  三、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之路

  (一) 营造轻松环境, 构建精神家园

  为幼儿提供一个关怀、接纳、尊重的坏境。关怀每一个幼儿, 鼓励他, 关爱他, 与孩子近距离相处;接纳幼儿的一切, 包括他的出身、性格、头脑等等, 这种包容的态度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尊重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 多鼓励、多引导, 让幼儿看到自己的优点, 产生自信心。

  (二) 积极开展游戏, 发展幼儿素质

  在陶行知先生的经典名言中, 他强调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 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 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孩子在游戏中认知, 学习和成长, 教师应积极为幼儿设计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游戏应呈现出趣味性、生活性、教育性等特点, 满足幼儿生理、心理的需要。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个性、班级或幼儿园特色以及环境布置特点等方面, 开展多种游戏, 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

  (三) 以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陶行知先生还认为, 要懂得儿童, 这也是父母的责任。家长不仅要起到幼儿生活中指导人的作用, 也要起到幼儿心理健康导师的作用。

  幼儿的成长需要爱, 幼儿的教育需要爱, 构建幼儿健康的心灵世界自然也需要爱, 幼儿教师要能够创造爱, 并让幼儿感受到这种爱。

  四、总结

  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情趣周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通过情趣周记的开展, 也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研究、实践、提高的平台, 成为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举措。可见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真的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投入更多的理解和关注,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读懂孩子, 体会孩子的心情, 并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培养他们良好健康的心理和情感。

  参考文献

  [1]秦红.普教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1) :30-32

  [2]中国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3]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生平及其生活教育[I]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8年1月

  [4]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I]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1月

  [5]百度百科.心理健康的定义[EB/O L]

【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方法】相关文章:

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04-30

螺旋飞行方法探讨05-01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05-01

学校数据共享方法探讨05-01

水稻深施肥方法的探讨04-30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探讨04-27

水质评价方法的探讨04-25

异常形变检测方法探讨04-29

黄磷应急监测方法探讨04-30

镍尘测定方法探讨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