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产品质量论文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品质量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产品质量论文1
摘要:作为对局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水情调节有着重大影响的水利工程的施工,其所用施工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种类极多且用量极大,而且由于水利工程往往有着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往往会导致水利工程施工周期被严重拉长、施工资料出现极大浪费以及工程服务安全性与可靠性出现巨大隐患等的特点,因而完善水利工程施工中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测与控制,从源头上降低施工质量问题就成了摆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技术人员的头号课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检测;隐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地方上对区域内水资源调配和利用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不断上马,这在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及市场空间。但近年来由于施工质量控制不当而导致的水利工程施工周期被严重拉长、施工资料极大浪费以及水利工程服务质量无法满足需要等问题极大地影响到了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水利工程项目调配区域水资源的能力以及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特点及施工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管控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新上马的水利工程项目大多具有施工条件艰苦(如山区水坝等建设)、施工难度高(大型设备无法运抵,涉及施工工艺多且复杂)、施工资料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而由于水利工程本身具有着对区域内水资源调配的功能以及承受荷载较大(如水坝)的客观需求,因而任何的施工质量缺陷都可能导致水利工程项目的灾难,轻者出现施工返工量大周期拉长资源浪费等情况,重者影响施工的安全进行(如出现由于施工质量缺陷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甚至导致整个水利工程项目功能的瘫痪(如大坝溃坝、坍塌等)。而在所有施工质量控制中,对施工用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测控制最为重要。这是由于:一方面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量大的特点决定了所用的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砂石、粉煤灰、钢板、铰链等)及中间产品(混凝土等)种类繁多且用量极大(往往一个中型水利工程项目就要数万吨施工原材料及中间产品),任何一类或一批次的材料质量缺陷均有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质量问题往往不会直接体现在施工过程中,而会在长时间的水力侵蚀下导致松动、变形、错位等问题继而引起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这种长时间的潜伏性无疑严重影响着一个新建水利工程项目的服务寿命与服务质量。因而在各地进行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务必要将原材料及其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当作一件极为重要且必要的管控工作来抓。
2水利工程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测及管控
2.1检测标准及技术依据来源
与其他任何工程施工质量检测一样,水利工程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质量合格性检测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一般是说来主要有几个方面。(1)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及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及强制性国家规范、行业规范是水利工程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检测管控的基本基础,任何单位、个人应在这些标准和要求的范围内进行检测、管控,不得与之相抵触。一般常用的质量检测管控依据主要有:《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xxidtISO9000∶20xx);《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0-20xxidtISO9000∶20xx);《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xx);《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xx);《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xx);《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xx);《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xx);《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范》(SL223-20xx);《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xx);《水闸施工规范》(SL27-20xx);《建筑用砂》(GB/T14684-20xx);《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xx);《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xx)等。(2)本项目特点的技术要求及设计指标。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根据本项目施工特点和项目使用服务特点,往往会灵活的调整各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质量要求标准,新的要求和标准一般情况下均高于国家强制性或推荐性技术标准,这个新的标准的制定是基于本项目的实际特点而制定的,更符合本项目实际施工、使用特点,因此在进行质量检测及管控时应注意该部分技术标准的参照执行。(3)同行业其他项目施工经验及参考经验等。国内水利工程所用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虽设置了强制性技术标准,但该标准往往落后于不断更新进步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条件,因而在部分缺乏国家标准管控的部分,项目设计人员及技术人员往往参照其他同类项目施工经验,对该过程中原材料及产品检测管控质量进行人为设定,虽然没有国家法律强制力,但由于在其他同类项目上的成功经验,因而对于具体项目建设施工而言,也应该严格的贯彻和执行。
2.2检测抽样方法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本身具有着施工用料类型极多且用量极大的特点,因而对所有原材料及中间产品均进行质量检测是极不现实的`,很难想象一个数百万方的水利工程项目原材料在质量管控中对所有进场资料进行严格的试验检测,因而抽样检测方法的采用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一般而言,在抽样检测时主要采用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对每批次样品整体抽样应采用概率抽样方案;但对于原材料、中间产品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关键工序、隐蔽工程部位以及日常检查管理中出现明显异常、缺陷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除采用概率抽样方法外,还应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抽查,特殊情况下,还应对某一批次所有原材料、中间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抽样检测中出现不合格结果时,应另取两倍样本继续进行检测,二次检测不合格即可认定该批次原材料或中间产品质量不合格,应该返厂、整补、改性或者直接废弃处理。
2.3检测项目的确定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所涉及的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种类较为繁杂,因而在实际的质量管控中全面的检测有些不切实际,可能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的进行。因而质量检测管控技术人员应根据本项目施工特点结合项目施工工艺的选择以及项目中主要施工质量风险和关键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要求来合理的选择检测项目,以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施工效率。如某水库倒流明渠施工建设项目中,根据施工特点和项目服务质量要求选择主要的质量检测项目包括水泥、粉煤灰、粗骨料、细骨料、减水剂、钢筋、碎石、石笼网、钢筋焊接接头、混凝土等。
2.4主要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测控制要求
(1)水泥的抽样质量检测。水泥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一般在进行质量检测与管控中可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分袋装(一般不超过200t)、散装(一般不超过400t)按批分别抽样。不同批号或同一批号但未连续进场时重新分批按照概率抽样进行检验。在雨、雾、雪天及特殊情况有可能影响到该批次水泥使用质量时还应按非概率抽样进行抽样检验。而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一个月)时,应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如某导流明渠中粉喷桩工程和交通桥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使用的水泥规格均为P042.5级。其涉及到的主要检测项目及其标准要求为:比表面积(≥300㎡/kg);标准稠度用水量(无要求);凝结时间(初凝时间≥45min;终凝时间≤600min);安定性(试饼法);抗折强度(3d≥3.50MPa,28d≥6.50MPa);抗压强度(3d≥17.00MPa,28d≥42.50MPa);烧失量(≤5.00%);三氧化硫含量(≤3.50%)。
(2)粉煤灰的抽样质量检测。在粉煤灰质量管控中可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相同种类的粉煤灰作为同为一批次进行概率抽样检测。在取样时保证样品的普遍代表性以提升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同时为反映粉煤灰质量的周期性,也应不定期采用非概率抽样方式随机抽样检验,进行综合比对。检验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xx)第6.1条表1技术要求时为等级品;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允许在同一编号中加倍取样进行全部项目的复检,以复检结果判定,复检结果不合格可降级处理;凡低于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xx)第6.1条表1最低要求的为不合格品。如某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粉煤灰主要质量检测及控制指标为:细度(过0.05mm筛余量≤25.00%);需水量比(≤105%);烧失量(≤8.00%);SO3含量(≤3.00%);含水量(≤1.00%);游离氧化钙(≤1.00%);安定性(采用雷式夹沸煮后增加距离≤5.0mm)。
(3)砂。在砂石的质量检测控制中,对于采用大型工具(火车、货船、汽车)运输的砂石,可以400m3或600t砂石作为同一批次进行取样检测;采用小型工具(如拖拉机等)运输的砂石可以200m3或300t为同一批次进行取样检测。假如入场的砂石本身质量比较稳定,且进料量较为大、任务较重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某一批次的砂石量,比如将1000t砂石作为同一批次进行取样。取样采用概率抽样的分层抽样方法,抽检单位还可采用非概率抽样的判断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检验。样品中不允许含有泥块,否则即认为该样品属于不合格品。而对人工砂和混合砂,还应检验石粉含量。对于部分重要工程和特殊工程,还应进行砂的碱骨料反应检验。当使用新产源的砂或工艺有变化、设备有变化、气候特殊时,应重新进行全面检验。
(4)外加剂。掺量大于或等于1%的同品种外加剂以100t为一批,掺量小于1%的同品种外加剂以50t为一批;掺量小于0.01%的外加剂以1t~2t为一批,一批进场的外加剂不足一个批号数量的应视为一批进行检验。抽样时应尽量抽取混合样。如有沉淀现象,应抽取点样进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粉剂如有结块,经性能检验合格后应全部通过0.63mm筛后方可使用。
(5)钢筋。钢筋应按批进行检验,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炉罐号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超过60t,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铸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但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不得大于0.02%,含锰量之差不得大于0.15%。
(6)钢筋焊接接头。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外观检查时,每一检验批中应随机抽取10%的焊接接头。检查结果,当外观质量各小项不合格数均小于或等于抽检数的10%,则该批焊接接头外观质量评定为合格。当某一小项不合格数超过抽检数的10%时,应对该批焊接接头该小项逐个进行复检,并剔出不合格接头;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采取修整或焊补措施后,可提交二次验收。力学性能检验时,应在接头外观检查合格后,随机抽取试件进行检验。力学性能检验的试件,应从每批成品中切取,切取过试件的制品,应补焊同牌号、同直径的钢筋,其每边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个孔格的长度。当焊接骨架所切取的试件尺寸小于规定的试件尺寸,或受力钢筋直径大于8mm时,可在生产过程中制作模拟焊接试验网片,从中切取试件。由多种直径不同的钢筋组合而成的焊接骨架或焊接网,还应对每种组合的焊点作力学性能检验。
(7)混凝土抽样质量检测。用于出厂检验的混凝土试样应在搅拌地点采取,用于交货检验的混凝土试样应在交货地点采取。交货检验混凝土试样的采取及塌落度试验应在混凝土运到交货地点时开始算起20min内完成,试件的制作应在40min内完成。交货检验的试样应随机从同一运输车中抽取,混凝土试样应在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采取。判断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时,强度、塌落度、含气量应以交货检验结果为依据,氯离子总含量以供方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其他检验项目以合同规定执行。强度的试验结果满足规定要求时判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3结束语
本文从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特点论述了施工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进行严格质量检测与管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通过在质量管控中检测标准的确定、抽样检测方法的确定、抽样项目的确定及几个水利工程施工用主要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测控制要求简单讨论了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中原材料与中间产品质量检测与管控的要点,为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聂素娥.浅议做好水利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中的几个技术问题[J].水利建设与管理,20xx(08).
[2]齐浩.出山店水库工程导流明渠质量检测控制要点分析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xx(21).
产品质量论文2
质量,是一种综合的多角度的概念,对于不同机构不同职责的相关利益者他们会引出不同观点。正因如此,争论不休,使得真正的质量提升受阻。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一个公司而言确定质量到底是什么才是首当其冲的。对于生产商这可能也包括统计方面的质量控制,为一个产品设定各项标准,最终检测产品中的一部分样品,按照设定好的标准评估这些产品。任何没有完全贴合这个设定好的标准的产品都是次等品和不合格产品,直至顾客满意为止。
质量是一个产品或服务不断提升的演变过程,它基于几个方面,诸如性能,可靠程度,耐用年限,一致性,特色,附加价值还有消费者评价。此刻的公司都意识到保证质量水平对于市场和财务效益的重要性。品质在产品的广告宣传,定价,成本及市场分享和收益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主角。
商家们在改善产品质量方面投资才可能从消费者那里得到用心的'回馈,赢得回头客和极好的口碑。这就是为何在生产期间对于自己的产品质量进行自我检测至关重要。这也使得商家在宣传自己产品比同行业的产品有更高标准时更有竞争力。当然,要想保证产品的质量水平可能会在原料,工人,生产费,存货和分销各个方面有必须的投资。
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花费利润率自然会受影响,但是质量水平跟进了,在同行中就不会被击垮和击败,而且售后维修和售后服务的费用自然也会降低。
产品质量论文3
1.前言
质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消费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提高可以给企业带来广阔的经济前景。质量与效益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产品质量高则经济效益好,产品质量差则经济效益差,甚至无效益或发生亏损。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无限度的提高产品质量就能无限度的提高经济。在质量转换为效益的过程中,决不可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质、本、价、量、利是相互联系的,质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产销量、价格的变化,并最终引起利润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质量的提高带来效益的增加,也可能是质量的不合理提高(如增加过剩功能或提高非符合性质量)而导致效益下降:也可能是质量的全理下降(剔除不必要的功能或过剩质量)带来效益的增加。现代质量经济控制是以产品质量的经济作为控制内容,运用科学的控制方法,从研究产品质、本、价、量、利的关系入手,通过控制质量的变化,来影响产品成本、价格、销售量和利润的变化,寻求以最小的成本支出,生产出适宜的产品质量(符合性产品质量),并为企业带来最好的质量效益。
2.电真空器件制造行业质量控制与质量经济现状
近年来,随着装备工程化、实用化、批量化的发展,国家对电真空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质量与可靠性要求。不仅要求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强,而且要求“长寿命、高可靠”。目前,航天、航空等系统整机单位对重点型号的管理都比较规范,制定有相应的质量保证大纲和电真空器件控制要求。普遍要求装备用电真空器件优先选用国产,进口电真空器件选用比例也有一定的要求。而对于原材料、电真空器件配套生产单位要控制好产品质量,就相对困难得多。电真空器件配套生产单位一方面要研制生产电真空器件,需要采购原材料;另一方面也要研制生产一部分模块、组件,需要的电真空器件除自己生产外,还要外购。首先是单个订单数量少、金额小、要求高,在原材料、电真空器件采购和质量控制上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我国的基础工业相对比较薄弱,关键、重要类的原材料、电真空器件相当一部分要依赖进口才能解决,在采购数量少、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很多时候还需供应商的协助才能完成;其次是电真空器件生产单位的复验检验条件不完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比较少,要对采购的原材料、电真空器件质量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评价,存在不小的困难;最后,由于关键、重要类原材料、电真空器件大部分采购都是通过经销商完成,时常有断货和更换渠道的可能,经销商的质量监督又很难落到实处,就很难保证采购产品质量。综上所述,我国电真空器件制造行业质量差,档次低的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成为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影响整个经济运行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近两年,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合格率:大型企业93%、中型企业:70%,小型企业仅为:66%。而电真空器件因质量问题的返修率为43%,这即影响了品牌效益,又徒增成本,是质量与效益的典型反比差。
3.质量经济与质量控制
3.1质量经济的内涵
质量经济是质量经济效益的简称,所谓的质量经济效益就是产品质量改善所发生的费用与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的比值。它是通过质量收益与质量成本的对比关系表现出来的。质量收益是指由产品质量方面所带来的收益。即出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带来的总收入。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收益减去质量成本等于质量纯收益即质量利润,而质量收益除以质量成本则表现为质量效益。
3.2质量控制的内涵
本文探讨的质量控制实质就是产品最佳质量水平,产品最佳质量水平是指使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时的那个质量成本决定下的质量水平,它的确定要从质量成本、质量指数及企业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
3.3质量经济与质量控制的关联度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J.MJuran)定义: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其实质反映了产品质量是一个发展的、变化的、动态的、相对的概念.由于各地区人文情况,风俗习惯,价值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或国家认为质量最好的产品,在另一地区、国家不一定有同样的认为。过去某时期普遍认为好用的产品,如今也不一定认为是好用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动态性、相对性决定了企业生产产品,要保证其质量必须注意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因为具有质量意识的员工,才具有创造性几主动性,才能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并能善于总结过去经验,不断适应形势对产品质量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从而保证生产的.产品高质量。鉴于此,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就成为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据笔者的调查体会,企业要做好这项工作、完成此任务,除了领导要注意坚持长期努力开展工作外,还需要让员工了解、熟悉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知识。产品质量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指标。企业生产产品考核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很多,如产品产量、产品质量、产品消耗、工资支出、产品销售收入、企业利润、上缴税金等。在这些指标中,产品质量是核心指标,居中心地位,决定着其它一切指标。因为只有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满足用户的需要,产品产量才是实在的,产品消耗才是合理的,工资支付才真正体现了按劳付酬,产品销售才通畅,企业利润目标才能实现,上缴税金才有保证。
4.质量经济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4.1质量与效益是互相统一,互相关联的
在市场经济时代,产品的内在质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质量与它所产生的效益是紧密相联的,质量与效益既互相依托,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互相推动。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占领市场并庶得经济效益,“质量第一”这一口号,对精明的企业经营者来说,已经不再是墙上贴的和嘴上讲的,而是把它当作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的首要工作,因为它是企业兴衰与存亡的关键。可以这么讲,如果说在计划经济年代,对质量的认识与管理采取的是“口号式”、“竞赛式”、“检查式”的行政手段的话,那么现在有所成效的企业经营者都相继突破那个年代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框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即实施将质量管理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并始终以产品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益为目标的全新思路。
4.2质量与效益是互相依托,互相影响的
质量与效益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始终是互相依托、互相影响的,若质量过剩,企业所支出的成本将过高,企业利润将相对减少;相反,若质量过次,导致失去用户,失去市场,造成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畅,不但效益无从谈起,连简单的再生产也无法维持。因此,不论质量过剩还是过次,影响效益起主导作用的是质量。质量过剩导致的利润下降,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如何从某一个档次的最高质量去满足用户所需,如果把产品在市场定位某一档次并供给某一层次的用户或消费者,那么就应该在这一档次内要求用最好的质量来满足用户需求,而不必用高一档次的产品质量来要求,以避免由于质量过剩造成的利润下降,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质量对于效益的影响,不论是正负效应,质量的作用应该说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好,市场占有率就高,用户和消费者就满意,企业的效益就好。反之,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差,市场占有率就低,无人光顾,效益自然就差,纵观许多企业的沉浮及企业经营者的成败无不证明这一点。
4.3质量与效益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质量与效益还有相互制约和互相促进的作用,效益在经济运行中对质量也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反过来,它也有很有力的促进作用。企业效益提高了.对质量的重视投人也加大了。质量提高了又反过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创名牌”就是一个效益对质量促进作用的最好例证,当企业的产品在市场刚刚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产品的质量给企业初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时,精明的企业经营者不会贪图眼前的一时之利,而是进一步加大投人把产品质量提高,把售后服务搞得更完善,有意识地使出以前抓质量为中心的“创名牌”各种招数,随之带来的“名牌效应”使企业乘风破浪驰骋于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为企业燕得新的壮大与发展,当然,企业效益也将大幅度增长。因此,如果说企业的生存靠市场,那么市场的竞争靠的就是质量,而名牌是质量优良的最佳标志。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使企业的产品质量长期保持高水平。要提高企业质量经济,就必须强化企业质量控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靠质量振兴和保持可持续发展。
产品质量论文4
从微观上来说,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质量能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产品质量是构成顾客满意的必要因素,因此较好的质量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质量管理是公司品牌的保护伞,严抓质量管理能够提高品牌美誉度;加强质量管理也是维护人们的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憨。
从宏观上来说,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能够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当今市场环境的特点之一是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状况下,就更要求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和生产运作战略之一。因为,低质量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它会降低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生产产品或带给服务的成本,损害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等等。另一方面,以前,价格被认为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此刻状况已有了很大变化。很多用户此刻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并且宁愿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在这天,质量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会比质量不稳定的低质量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较好的质量也会给生产厂商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高质量产品的定价能够比相对来说质量较低产品的定价高一些。另外,高质量也能够降低成本,而成本降低也就意味着公司利润的增加。
产品质量论文5
摘要: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和加强细节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运行。加强细节管理可以采用工艺优化、质量改进等方式方法,实施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达到提高质量的目标,在国家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框架下,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产品加工过程中细节管理与质量的关系。
关键词:细节管理;质量;项目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xx)26-0074-02
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加工过程都有较明确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标准,我们可以从产品的包装上看出产品的系列标准,如:饮料食品的包装上会有成份含量的数值,医院的检验报告单上也有人体各种检测数据的标准,卷烟包装盒上的数据等,这些标准,一方面规定了厂家在生产时应保证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对消费者的一种保护。企业在生产时,除了坚决执行这些标准外,还需要对生产过程的细节进行管理,通过细节项目化管理保证质量。
细节管理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有多大?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曾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就是说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天下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海尔总裁张瑞敏也曾就这一问题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对于企业的生产而言,可以确定细节管理决定产品质量。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二个至上的精神,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好细节管理,保证产品质量。
1 管理制度完善
1.1 产品加工过程标准的制定
①依据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企业生产所需的文件框架。我国现在实施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生产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对企业生产所需要的文件和记录有明确的阐述,依据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建立企业生产所需的文件框架。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企业在运营中充分结合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②在大文件的框架下,制定符合本企业生产实际的管理文件。企业内部的标准文件可以分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三大类,这三大类标准文件的建立对于企业生产加工过程的细节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管理标准是企业管理层面的标准文件,它告诉企业职工我们需要做什么;技术标准是技术层面的标准文件,它告诉企业职工我们按照什么做;工作标准规定了人员的责任,它告诉企业职工,我能做什么。这三个层面的标准文件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到操作层面,实现我们应该怎样做。
③细化分解标准文件,形成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企业产品加工活动中,操作工直接使用的作业文件,操作工按文件内容操作设备,执行技术标准,使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应包括产品技术要求、操作检验自检说明、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内容。作业指导书是对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的细化,具体指导操作人员加工生产。在制作作业指导书时,我们应该注意,可以直接引用标准文件的内容,需要把所引用的文件名及编号注明。根据企业管理技术层面的文件更新及时更新作业指导书,保证作业指导书的实时性,有效性。
1.2 其它与产品加工过程相关的文件的制定
除了制定产品加工所需要的管理、技术标准外,生产加工部门还需要针对生产加工过程制定本部门的系列文件,称为三级文件。三级管理文件应齐全,以产品质量为中心,切实体现生产管理的内容。三级文件的制定,依据的是职能部门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但较管理技术标准更加细化,充分体现出细节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三级文件一般包括管理标准的分解细化版本,技术标准的再分配内容等,三级文件的内容更应适合生产部门的各项环境,设备保障情况、工艺路线、技术标准等。在制定三级文件时,应根据不同的管理职能进行,如设备方面的管理文件、质量方面的管理文件,生产现场及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文件。三级文件的制定需要得到全体职工的支持,即做到公平合理,文件制定后,必须在生产部门全范围内进行宣传或传达,保证每位员工的知晓,以利于三级文件的全面实施,使三级文件在生产管理工作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2 以预防管理为主线,实施立体细节管理模式
保证产品质量是生产部门首要的工作任务,与产品质量紧密相伴的还有一个危险的词汇:质量事故。一个优秀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最严格预防的就是质量事故的产生。那么,怎样在生产的同时,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呢?
①强化预防管理,严防质量事故。预防管理工作旨在做好各项预防,包括生产前预防检查、预防性维修、生产过程中各项检查预防,生产过程质量指标检查性预防,生产结束后数据统计分析预防,各项趋势性问题预防等。做好预防管理工作,产品质量就得到了基本的保证。预防管理工作还应当在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中着手,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能力和质量控制技能,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运行。
②以执行力为工作准则、以目标管理为中心,保证工作执行率100%。在实施预防管理的同时,必须将工作重心与企业的目标管理项目结合,使工作有理可依,有章可循。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有了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还应当以执行力为工作准则开展各项工作,执行力是企业前进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美国西点军校就严格奉行这条理论,推出“没有任何借口”的管理理念。企业在执行标准、开展工作中也应当提升“执行力”,达到工作执行率100%,以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③以质量改进项目为手段,将日常工作策划为项目,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保障能力。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大或小,企业的技术人员也会在不断的拓展中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攻关,长期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杂乱无章的攻关活动不会取得完美的效果。近年来,专家强调将日常工作策划为项目,组织实施,形成日志或经验库,这样积少成多,不仅完成各项攻关项目,还会积累各项数据材料,为企业留存宝贵的经验,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对产品质量的保障能力。
3 细致检查督导
企业在产品加工工作中,最离不开的就是对产品质量的判断,即产品检验,目前国内各家企业都在推选不同的检验模式,有操作人员自检的一级检验模式,有企业自检、公司内部二级检验、行业三级检验的模式,总之,产品质量检验同样是细节管理的内容,同样关系到产品质量的'稳定运行。
①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相结合,重点控制过程。为使产品质量运行稳定,必要的监督检查是一种管理手段,这种管理手段越精细,产品质量的保障能力越强。产品质量指标的监控,应重点控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而不应只重视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产品质量的检验项目也因产品的性质不同而不同,有一些项目可以由生产线操作人员完成,有一些项目必须由质检人员完成,技术人员在巡检过程中发现问题应综合各个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为了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稳定,符合标准要求,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实施检查和预防,也就是说产品质量控制重点是过程质量运行的稳定性。
②技术力量的督导作用。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按重点控制过程产品质量的原则,可以充分调动生产过程相关人员,如操作人员、质检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根据生产牌号的技术标准信息,对过程产品质量实施控制,确保其稳定运行。对于产品质量,操作人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技术人员根据产品技术标准信息,指导生产过程控制方法,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
4 适当奖罚考核
生产活动开展起来后,自然就会产生优劣现象,同样的机械设备不同的人员生产出的产品也会略有不同,这就需要适当的奖罚机制,一方面对优秀的操作人员和优秀的产品进行奖励,另一方面也起到激励的作用,督促与产品生产质量相关的人员共同进步。
5 总结分析详尽
产品质量运行稳定性,还需要统计技术还进行衡量,这就是定期的统计与总结分析。生产部门需要将统计周期细化到即能够体现产品质量运行情况,又能指导生产的范围。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需要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情况制定整改措施,实施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生产部门必须走在企业的前面,将统计分析工作做实做细,更加快捷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质量改进,保障产品质量稳定运行。
6 结 语
细节管理对于企业生产来讲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产品生产的每一个小小的环节都是细节管理的内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随时注重细节管理,只有把所有的细节都管理到位,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为使细节管理做好做实,企业应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技能,细化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职责,严格执行标准,细致检查考核,全面统计分析,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将企业做“精”做“优”。
参考文献:
[1] 北京车英卓越技术培训中心.20xx版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xx.
产品质量论文6
1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1.1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回顾近些年我国食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不难发现,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断刺激着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这充分说明,我国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仍然薄弱。具体表现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及检测体系建设现状不佳。具体执行各项监管及检测工作过程中,依旧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效果不佳。
1.2食用农产品市场混乱
通过对食用农产品市场情况的了解,确定“特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导致市场混乱,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横行。所谓“特供”就是为某些特定群众所提供的特定产品,这些特供产品的质量好、安全性高、供应及时。
1.3监管水平不足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出,与相关监管部门人、财、物不到位有很大关系。通过了解相关监管部门监管工作的`情况不难发现,由于监管人员紧缺,技术水平不高,监管制度不够健全,监管手段欠缺和监管群体庞大等,导致监管工作难以切实有效的落实,进而出现监管不力现象,给很多不良商贩创造了进行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的机会。
2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控制措施
2.1做好食用农产品产前控制
出于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的考虑,在具体进行农产品生产前,要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等进行了解,并且展开一系列的调查检测工作,在确保产地环境符合标准,才允许开展农产品生产;对产品生产中废弃物的排放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随意排放,给农作物种植带来负面影响。
2.2做好食用农产品产中控制
结合食用农产品生产实际情况,要制定并完善生产技术保障体系。(1)依法建立统一的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制度。建立农业投入品可追溯的销售档案记录,有效杜绝违禁农业投入品的使用。(2)要以生产档案记录、用药休药期(间隔期)、包装标识、质量追溯和产品准出检测为主要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地准出制度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包括产地准出办法、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实施细则、运行流程等。
2.3做好食用农产品产后控制
为了保证消费者所食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产品生产后,还要制定健全的安全监测管理体系,设置基地快速检测室,并建立质量安全信息通报和报告制度。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要有受控的预警应急处置措施,对即将上市的产品进行严格的快速检测,通过抽样检测合格后,才可准出上市。其中“三品”基地的农产品,要对比检测结果是否符合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标准,在确定产品达标的情况下,才允许上市销售。
3结语
鉴于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稳定,致使当下时有食品安全事故出现,严重威胁着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对此,应当注意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前、中、后的全程控制措施,尽可能地保证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绿色的农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强,高春先.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全程控制.浙江农业学报,20xx,16(5):247~253
[2]王国强,梅星星.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外部环境探析.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xx,(6):47~51
产品质量论文7
摘要:当前环境中,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本文主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中的常用检测方法和新型检测技术的测定原理及特点进行阐述并加以分析,保证农产品的绿色安全,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避免农产品质量问题危害人体健康。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
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容
农产品的质量指其本身的理化特性、外观特征和成本价格,由于农产品的质量不同也决定了其用途的不同。食品是满足人体日常所需必不可少的物质,食品来源即为农产品。因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而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中要求农产品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威胁到人体健康。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
2.1常用检测技术
2.1.1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经典的分析方法,主要原理是以气体为流动相,与固定相互相作用进行检测分析,常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农药残留检测[1]。由于气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测便捷且效果好,目前被广泛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主要检测设备有火焰电离检测器和热导检测器等。
2.1.2液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原理和气相色谱相似,但液相色谱技术的流动相为液体,且所用仪器和操作流程也和气相色谱法有所差别。这种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分子量大、极性强的农药,对农药的残留检测具有显著的效果。随着当下检测设备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液相色谱技术也在检测效果和灵敏度方面有着明显的提高。
2.1.3色质联用技术色质联用技术是将气相、液相质谱的特质结合到一起加以检测分析的方法,在检测操作中具有分离效果好、能准确测得化合物结构的优点,在检测时又能同时定性、定量检测,可以有效测得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但此技术需要复杂的操作流程和昂贵的设备支持,因此在常规检测中很少使用。
2.1.4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应用过程中,被检测物质的.温度和压力处于临界点时物性会发生改变,例如粘度、密度、热容量、溶解度等快速变化,通过对待测物质物性变化的观察来判断农产品有害物质的残留情况。
2.1.5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方法分为很多种,其中酶联免疫法被广泛运用。这种检测技术是利用酶标记对动物的免疫抗体进行测定,酶作用于底物后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进行农产品的检测。免疫分析法成本低,特异性强、分析效率高,多用于农产品中的残留抗生素、真菌毒素和病原微生物的测定。
2.1.6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是在大约20kw的电压下利用毛细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测定,一些农产品残留物质较为顽固,传统的色谱法难以分离检测,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测定,这种方法具有分析能力强、速度快等特点。
2.2新型检测技术
2.2.1电子鼻技术电子鼻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中流行起来的新型检测技术,可通过气味传感器检测到样本物质的测定信息,具有检测效率高,操作方法简单等特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防腐剂、危险品探测等多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具体检测方法以谷物为例,收获后的谷子多储存在仓库中,可能会出现霉变,食用后会危及人体健康。利用电子鼻技术可以对谷子的气体组分进行分析,推断出谷子的存储时间,确保健康营养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2.2.2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对待测物质的浓度进行检测并以电信号的形式转换出来。其中识别元件为抗体、抗原、酶、微生物、核酸等物质,再与理化转能器、信号放大装置等设备进行配合,用分子识别的方法对待测物质进行识别,能够有效检测农药残留、食品新鲜度、微生物和毒素等。生物传感器技术还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在食品、环境、医学检测中都具有宽阔的发展空间。
2.2.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技术是当前检测研究中的新成果,具有操作简单、分析能力强、灵敏度等优势。通过将农产品处理后经过系统分解为激发态,激发态粒子回到基态需要的能量通过光谱的形式展现出来,得到相应的谱线图,在与标准溶液进行比对后得出测定物质中的元素种类及含量。这种方法在重金属、有害物质、有机成分及微量元素的检测中都是有效的检测手段,也适用于农产品的外包装材料中重金属、有害物质、微量元素的检测。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我国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科学化、系统化、先进化。在以后的检测工作中,要继续对农产品的检测严格把关,引进科学高效的检测技术,确保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怀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问题及措施[J].农业与技术,20xx,34(1):239.
产品质量论文8
摘要:本文对安徽正远科技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介绍,找出该公司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1质量管理概念界定
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根据组织设定的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和质量执行计划,通过组织的指挥和协调来达到产品的质量控制目的。
2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徽正远科技公司产品质量控制表现以下几方面:第一,认真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管理工作。第二,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培训,培养员工品质的自检意识、互检意识、专检意识。第三,制订设备保养及管理办法;编写完成《安徽正元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设备管理手册》。第四,原材料入库管理的采用“先进先出”的措施。例如运用标签法、运用颜色管理、运用电脑条码等。第五,做好外协件的质量控制,外协件必须经过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
2.2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公司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但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管理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员工为了提高产量牺牲了产品质量,导致一些问题的存在。
2.2.1仓库管理制度不完善。公司的仓库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仓库里原料、产品、废品无序堆放,这种情况会导致以下情况的出现:原材料入库时放置混乱,容易和检验过的合格批次放在一起,导致生产员工在领取包装盒时出现混淆,这种现象也造成成品质量的不稳定;货物标识不明确,员工花费更多时间寻找所需的生产原材料,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上述情况又增加了员工的搬运工作量,造成生产车间的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也引起了时间、工作场地和资金的浪费。
2.2.2机械设备保养制度执行不到位。公司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车间机械操作人员工作时总是使用同一台机械设备,但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工作落实不到位,车间机械操作人员往往“只用不修”,维修人员仅仅维持机械设备能够运转,日常的清洗润滑等保养工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互相推诿。这种情况,降低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还造成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的增加。
2.2.3质量管理文化氛围没有全面形成。公司全体员工的质量至上的思想理念还没有形成,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意识,抓产量赶工期轻质量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品牌、精品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创品牌、做精品”的企业文化氛围;三是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公司内部上工序的材料存在瑕疵,导致下工序生产原料质量不完全合格,从而使最终产品质量不合格。
3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量管理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产品质量管理。
3.1完善仓库管理制度
仓库是集中反映工厂原料、配件、半成品、成品等物品的.综合场所,不断完善仓库管理制度,提高仓库管理水平,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对现有三个仓库重新划分,重新规划,配置物料标识卡,每料一卡,最好制作月份区别标志,给来料标识,有利先进先出。
3.2形成质量管理的文化氛围
要在公司内部形成“客户至上”和“零缺陷”的质量文化氛围,切实把质量作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此外,在搞好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从产品原材料供应链端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同时了解用户需求,制造出高标准的产品,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质量标准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信义,计志孝,张建民.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龚益鸣.质量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3]吴畏著.管理学[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xx.
产品质量论文9
摘要:过程控制是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开展过程控制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通过操作者质量意识的培养,对关键过程的监控,逐步实现我加工的产品由我保证,达到质量不断改进的目的。
关键词:过程控制;质量意识;质控点;预防;关键过程
过程控制是以预防为主,运用统计技术对生产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察,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近年来,过程控制作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先进方法和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当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质量保障措施的加强,产品不合格率的降低越来越成为可能,如电子产品的不合格品率由过去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降低到百万分之一,乃至亿万分之一。这都是不断提高过程控制水平的结果。只有高水平的过程控制,才能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做为我们这样一个航空企业,它的产品不仅关系到人、机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声誉和国防实力。因此,积极地将过程控制这一管理方法和手段引入质量管理工作中,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对保证产品质量尤其重要。
过程控制目前被很多管理者作为质量控制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广泛应用在生产中。实施过程控制,一方面可以提高操作者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落实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原则。那么在生产中如何进行过程控制呢?我想结合工厂实施过程控制的实践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1 教育操作者认识过程控制对质量的重要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实施过程控制要求操作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只有操作者的这些素质提高了,过程控制才能变成操作者的积极自觉行动。过程控制对质量的保证作用才能表现出来。那么怎样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呢?我们工厂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了如下一些经验:
1.1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上对操作者进行培训,增强工人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首先,工厂针对不同工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对操作者进行培训。其次,为保证培训效果,对操作者进行培训后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做为工人续签合同和工资晋级的一项考核指标,这样大大地激励了工人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1.2强化操作者的三观教育。即质量观、客户观、行为观的教育,提高工人质量意识。我们张贴“三观”宣传板,组织“三观”试卷答题,并将“三观”纳入到企业的质量文化中。
1.3开展“自我分类、自我控制、自我检验、自我保证”和“三工序”的活动,在生产过程的实践中,通过实践培养工人的质量意识。
1.4实行废品损失个人赔偿制度,实施质量否决制,利用经济手段约束操作者的质量行为。
在质量管理中,我们实行质量赔偿制度,规定个人废品500元以下全额赔偿,500元以上按比例赔偿。使工人的质量意识增强了,并自觉钻研技术,提高个人技术水平,努力减少废品损失对个人收入造成的影响。
1.5坚持质量意识教育的长期性和持久性。
质量教育不可能是短期行为,质量问题必须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稍有疏忽,就使人们麻痹,进而造成产品质量问题。我们利用班组班前会每天都讲质量,做到人人讲,警钟长鸣。
2突出抓生产关键的过程控制
生产关键顾名思义就是生产中的关键步骤。包括关键零部件和关键工序。这些零件技术要求复杂,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往往都是这些部位。我们将难度大的控制住了,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品损失。因此,突出生产关键的过程控制是必然的选择。近年来,工厂一直将控制关键过程做为过程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每个工段都有生产关键过程控制的质控点。抓生产关键过程控制须做好以下工作:
2.1选好质控点抓生产关键的过程控制首先确定好哪些是生产关键,也就是选好质控点。我们选取质控点的原则是关键件、重要件及加工难度大、价值高的零件。突出新产品的过程控制。而且质控点所占的比列要能便于质控人员在能力范围内有效控制。这些零件控制住了,大的质量损失就会避免。质控点确定后,操作者就会比正常加工时认真小心。这样,影响产品质量的加工难点就控制住了,产品质量就提高了。
2.2制定合理的质控点考核指标
质控点确定后,必须对质控点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这就需要对质控点确定考核指标。
我们认为,质控点的考核指标以质量指标为主,指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达到既能推动质量水平的提高又能调动操作者积极性的目的。
我们制定了如下考核指标:
2.2.1质控点的产品必须是“三无”产品即“无返修品、无返工品、无废品”。
2.2.2质控点产品一次提交合格率指标。
2.2.3一次提交合格率是指产品第一次提交的合格率,控制该指标有利于减少“三无”。
2.2.4分类提交准确率指标。
分类提交准确率指标是操作者对自己加工的产品进行自我分类的准确程度的.体现。控制该指标有利于操作者对自己加工的产品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自我加工自我保证的能力。
2.3将过程控制工作纳入工厂对工段的考核体系2.3.1将各工段完成质控点的指标情况作为工厂对各工段的考核指标,进行严格的考核,按照考核结果确定对工段的奖惩。
2.3.2对于符合考核指标要求的零件,按其价值的大小,制定不同的加权系数,通过工时核增工人的工资做为质量加奖,调动工人参与过程控制的积极性。
2.3.3不能达到考核指标要求的,按产品价值的大小,制定不同的加权系数,按照加权系数的大小核减工资。
2.3.4做好质控点的原始记录,供质控人员对过程控制效果进行分析。
做好质控点原始记录是必要的。质量管理人员通过对质控点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可以了解到生产处于何种状态,为运用控制图分析过程的趋势提供原始资料。
3控制图是实施生产过程控制的有效工具。
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图上有中心线,上控制限,下控制限,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通过控制图中点子变化的趋势,我们可以发现过程的变化趋势,借此采取控制措施,使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可见,控制图是我们进行过程控制的一种有效工具。由于控制图具备准确、显明、简单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控制中。如美国柯达彩色胶卷公司有5000名职工,一共应用了35000张控制图。
控制图的种类很多,有用于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用的不同控制图。在我们工作中,常常是用计量数据控制图的时候较多。我们工厂在实施过程控制时,在确定质控点的基础上,对一部分零件的关键尺寸绘制了X-R均值极差控制图,用来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从图中我们了解到以下信息:
3.1工序能力指数Cp的大小。
3.2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3.3过程是否出现异常。
例如,我们车加工一轴类零件,每加工一件我们描一个点,当车刀磨损时,零件的直径变大,图中的点子就会有一种趋势,看到这种趋势操作者就会及时刃磨刀具,同时也为我们确定刃磨一次刀具能加工多少零件提供依据,便于细化工艺文件。根据每个零件的加工尺寸还可以计算零件的平均值、极差,工序能力指数,了解目前的过程状况,为下一步的改进确定目标。
可见,控制图是我们质量工作者的好帮手。
一张好的控制图能帮助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对我们监控生产过程很有利。
实施过程控制后,工厂的质量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职工的质量意识得到了提高,也更注重工作质量。统计近几年工厂的质量状况,废品损失逐年递减15%左右,各类质量问题也呈下降趋势,通过开展过程控制,使工厂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张公绪.质量工程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10.
产品质量论文10
摘要:近年来,我国航天飞速发展,新的航天产品和设备层出不穷。航天产品的科技含量极高,设计又极其的精密,甚至每一个零部件都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航天产品追求一次成功,不允许失败,所以要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航天产品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质量检验是实施质量控制的核心角色。本文主要探究质量检验在航天产品质量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并分析如何实现精准有效的质量控制,以期对我国航天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质量控制;质量检验;核心角色;精准有效
一、我国航天产品质量检验人员队伍的现状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技术也有着突破性进展,全世界对于我国的航天事业都有着高度的关注,而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目标。质量检验是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通俗的解释质量检验作用的就是把关、预防、报告、改进。现有从事航天产品质量控制的质量检验人员队伍,两级分化(年老和年轻)严重,年纪大的对新产品不熟悉,凭借经验在工作;年纪轻的缺乏对工作的掌控,使得质量检验在航天系统中的地位不高,有的甚至不被重视。
二、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的关系
航天产品设计周期长,生产制造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的硬件繁多,软件复杂,是国内先进生产技术的代表。其涉及到多种生产工艺,并且由无数个子系统、分系统组成。元器件、零部件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无论是制作过程还是结构和接口,都需要精密的处理。目前,我国的航天产品生产,是生产和研制一体化模式,导致管理航天产品质量还无法做到完美。但是这种生产模式暂时无法改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来控制航天产品质量,就需要高水平的质量检验。航天产品质量检验是航天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核心,其作用主要是为产品质量把关,预防和避免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并且能够保证航天产品持续性改进。过程就是按照产品的规范和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然后对不合格产品和残次品筛选出来,将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投入到接下来的生产环节或者是使用中。通常状况下,航天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建立ISO9001或者GJB9001B的质量管理体系,这就需要生产企业建立好完整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并且能够保证很好的运行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因此,质量检验已经成为航天产品质量的保障,也造就质量检验和航天产品质量控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质量检验如何实现精准有效的质量控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即是细节控制,除加强生产现场的6S管理外,质量检验应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它们是:1)设计控制;2)工艺控制;3)技术状态更改控制;4)人员控制;5)仪器、设备控制;6)生产环境控制;7)材料(原材料、元器件、外协件、外购件)控制;8)调试、测试和试验控制;9)关重件控制;10)不合格品(含废品)控制。实现精准有效的质量控制,除对上述十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外,还需要执行以下八个要点:
(一)对精准控制人员的要求
直接从事过程控制的人需要具备:熟悉质量管理程序文件、检验管理规章制度;熟悉主管产品,学习与其相关的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等等,掌握产品性能指标及其重要性能参数;熟悉产品设计生产试验流程、掌握产品检测要求和试验方法。质量检验人员只有充分熟悉所要控制的产品,方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有效监督、纠错。
(二)重视产品防护
防护,是为防止产品在加工、装配、测试、试验、贮存、周转和运输等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而采用的保护措施。近年来发生的低层次质量问题中,总会有因产品防护不当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赶进度的时候,最易忙中出错。航天产品质量要求高,坚决避免低级的安全事故发生,因此需高度重视产品防护,严格监控生产过程中的防静电损伤、防多余物、防潮、防尘、防跌落等安全防护问题。
(三)重视测试覆盖性
质量控制中经常发现有“文文不一致”或“遗漏项目”问题,“遗漏测试项目”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表格化———列表梳理比对,列表后遗漏的测试项目一目了然。实施表格化预防控制,能做到全面、准确,无遗漏,避免过程中因文文不一致或测试覆盖性存在问题而对产品质量造成隐患。(四)重视数据比对航天产品需性能稳定可靠,质量过硬,产品的性能稳定与否备受关注。一个产品从装配合格调试完成后,经各种试验考核,试验前后均有常规测试。根据经验,产品出现超差情况前,有的会渐露端倪。若对同一产品的多次测试结果进行比对,通常会有所斩获。当出现数据波动大、变化趋势大、处于临界值或处于极限值的情况时,务必请相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后果风险分析或验证,排除产品隐患,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五)重视对各类原始记录的管控
航天产品试验繁多,各阶段测试比比皆是,因此对各类原始记录的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形成各类相关质量原始记录,并确保其完整、准确,具有可追溯性,为后续各阶段需求提供第一手可靠的原始积累数据。
(六)重视会签过程中纠错
近年来,随着技术人员的年轻化、任务紧急、会签的人草率签署等种种原因,导致需要会签的各种设计文件、研试文件问题多多。对此,质量检验一定要先拒签,然后纠错指正,确认文件修改无误后再履行会签职责。质量控制的作用是监督和纠错,只有把存在质量隐患的文件尽早发现,修改完善,准确无误,才能将产品质量问题防患于未然。有零缺陷质量意识,能“事前识别、事中控制”,就能避免“事后举一反三”。管控质量,重在预防,预防的本身必须能够追溯到产品的设计开发,一个产品质量的好坏,其实设计开发时已经决定了它的质量,制造过程只是去实现产品设计的过程,所以,一个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各种指导性文件是不允许有错误和偏差的,设计文件的审查签署是产品设计程序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三级审签者对技术文件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协调性、可行性负责,及时纠错指正。
产品质量论文11
21世纪将是质量的时代,质量将成为和平占领市场的最有效的武器。美国质量专家柯劳斯毕博士根据多年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想要质量好,并且做到一次成功和零缺陷,必须对过程经行控制。”这一至理名言。由此提高企业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我国的大多数制造型企业要想摆脱粗放低质量的生产模式,就必须加强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的过程控制,改变落后的质量管理理念,变事后控制为预防控制,全员参与,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冲出困境,改变世界对我们的不正确的认识。
[美]凯克.博特,阿迪.博特.在<<世界级质量管理工具>>一书中较详细的介绍了质量管理的各种方法和工具,特别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目标,方法进行了阐述。
重草(1999)在《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一文中提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为主转变到以预防控制为主的轨道上,预防与把关相结合,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每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
卫国熊,何卫红(20xx)《精益生产模式与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运用精益生产和卓越的现场7S管理,以零缺陷为目标,以保证质量为工作准则。对质量控制体系通过严格的工序质量控制为生产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消除潜在和已经暴露的质量问题,确保每个工序出来的多是合格产品。
万寿义 《成本管理》在本书中讲述了质量成本的概念和重要性。
某制造公司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索尼,微软,瑞士手表,可口可乐等等这些百年企业或金子招牌是靠什么能在长长的商海中弥久不衰,靠的就是创新和品质。品质为企业的创新打下了坚石的基础和声誉,创新又赋予了产品品质更艰巨的责任。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预言:21世纪将是质量的时代,质量将成为和平占领市场的最有效的武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的增加,我国企业必须改变粗放低质量的生产模式,走精品生产的道路,改变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我国在制造业产品上的不正确的认识。曾任美国 A&T质量保证部经理和付总裁的美国质量专家柯劳斯毕博士,根据多年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想要质量好,并且做到一次成功和零缺陷,必须对过程经行控制。”这一至理名言。可见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于产品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要想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必须对产品的制造过程经行严格的控制。制造企业想要改变现在这种低质量的“大路货”产品的格局,必须学习国外先进和成熟的质量管理方法,改变观念,加快提高产品质量的速度,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方面的差距。
某制造公司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跨国独资公司,是一家生产高端贴片保险丝的专业公司,在世界同行业中名列前列,具有引领的地位。此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民用和军用的电子,集成电路产品中。是各类电子产品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但同时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的要求上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作为一家老字号的专业生产企业也同样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上遇到了诸多的挑战。例如,在为占领如日本这种对质量要求很高的市场上,由于我们在质量管理上落后的观念和方法付出了承重的代价,并且已经出现被其他公司赶超的实例。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紧迫感来提高我们质量管理方法与观念,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上不断的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缩小差距。现在的放任必然带来将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一)质量管理的涵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在6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质量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公司努力提供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文化、态度和组织的一种描述。企业从一开始就要正确地运作,从根本上杜绝过失和浪费。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需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成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在国际标准ISO9000:20xx《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质量的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固有特性”是指产品具有的技术特征,不是后来认为附加的内容。“固有特性”限定了产品的质量范畴。“满足要求的程度”是指将产品的固有特性和要求相比较,根据产品“满足要求的程度”对其质量的优劣做出评价。
质量管理是对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二)质量过程控制的要素
在生产过程中须从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5大要素入手进行控制,他们包括:
人员:质量管理是一项全体员工参与的管理。
机器设备: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各类工具。
原料:制造产品所需的各类原材料。
方法:产品制造的方法与要求。
环境:产品制造的必要环境要求。
二、某制造公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某制造公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加强产品品质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强了对公司全体员工品质概念的培训、对工艺和品质要求进行了一定的完善、通过绩效考核强化控制落实,在品质的提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改变以往较落后的品质管理理念,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质量成本意识
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之和。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即质量工作费、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质量改进费、工资等; 鉴定成本包括检测试验费、工资、办公费、检测设备折旧和修理费等;内部故障成本包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事故分析处理费等;外部故障成本包括索赔费用、退货费用、保修费、诉讼费、产品降价损失。
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上各部门缺乏质量成本的意识,在其他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降低成本的目标,唯独没有提出如何从提高产品品质上来降低成本。由于质量问题,有大量的返工和问题产品被重复检验的事件发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员工抱怨不断,产品质量仍得不到保证。
(二)以事后控制为主
公司的质量管理重视事后检验,客户的投诉作为重点来进行质量的控制,处于被动的在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问题。从各条线来说也多是被动的在等待质量问题的出现,本月没有出现内部或外部投诉,就没有人去关注和分析,自认是很好,但一旦出现投诉就会相互推委,忙于应付客户的追诉。虽然在应用8D报告的形式处理质量问题,但大多流于表面,以应付客户为主。很多投诉由于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而多次遭到顾客的投诉,退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公司虽有制定了一些列的品质控制要求,但各部门在过程的执行中大多没有很好的执行,尤其是在各个环节的过程质量控制中。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对品质要求不严,存在过度依赖品质部门和下道工序质检员的现象,发现问题不及时报告,更有一些员工当出现质量问题后为逃避责任而掩盖问题,致使当发现问题时已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有的甚至已经流入到客户的手中,增加了公司的质量成本和信誉成本,给公司造成很不良的影响。其次管理层在品质管理上也明显的把关注点主要放在了应对客户的投诉上,而不是在如何提高和加强过程控制上做文章。同时在生产中还存在很多客户投诉的问题并不在我们制定的质量控制范围内,与客户的品质要求存在明显的脱节,造成接到投诉时措手不及。
产品质量论文12
摘要:电器产品是现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质,产品的质量安全对于使用人的人身安全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电器产品质量检测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的分析迫在眉睫。本文首先针对电器产品的质量检测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为电器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管理;
引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器产品的使用需求量也逐渐提高,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购买电器产品时,大部分家庭注重电器产品的质量问题,因此,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的分析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电器产品的质量问题同使用者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的工作人员就需要提高责任心,严格检查产品质量,避免有质量问题的电器产品进入市场,全面保障使用电器产品人员的人身安全。
一、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管理现状
(一)缺乏先进的电器检验方法
现在大部分电器制造企业较为常用的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就是抽样检测方法,此种方法虽然方便快捷,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就是难以保证同批次需要检查的所有电器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可能导致进入市场的电器产品之中含有不符合质量检测标准的电器产品,对人们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抽样检测的方法缺点较为显著,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并不是很高,一定意义上会对销售情况造成负面的影响。与此同时,电器产品的质量检测涉及的检测部门也较为广泛,因此,在对电器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就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配合沟通,最大限度上保障电器产品的质量安全,充分发挥出电器产品质量检测部门的作用,确保电器使用人员的安全。但是,现如今大部分电器制造产业的各个产品质量检测部门之间交流与沟通并不是很多,因此,导致质量检测工作的难以进行,降低了电器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工作效率。电器产品质量检验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如果相关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就会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浪费,提高了电器企业的生产成本,对其最终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各个家庭对于电器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同时各个企业单位的办公也逐渐离不开电器产品的使用,所以为了有效的保证使用电器产品人的安全,就需要加大对于电器产品质量检测的力度,从而提高电器产品的销售数量,为电器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质量检验标准要求较低
现如今,大部分电器制造厂家过多的关注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部分电器厂家为了增多流入市场的电器产品,就降低了电器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要求,以此种方法来增加出厂的电器产品,从而提高电器产品的销售量,增加电器厂家的经济效益。由于电器厂家降低了电器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所以部分电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可能会缩短使用的年限,并且使用的安全性能并不高,对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都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从而导致消费者降低了对此电器厂家的信任度,从而降低了此厂家的电器销售量,对厂家的日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现如今的电器产品制造情况,大部分电器厂家在电器的生产技术上不断的创新完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器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缺乏相应的电器产品的检验工作体系,并且检验的技术也没有创新和提高,至今仍然采用传统的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对新型的电器进行质量检测,不能满足社会对电器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难对新型的电器产品的质量有所保证,所以就加大了对于电器产品的危险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管理优化政策
(一)改善质量检测方法,构建检测部门交流平台
电器产品的质量检测涉及的相关部门较广,一般情况下,各个检测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交流,缺乏完整的质量检测体系,对电器产品的质量检测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电器厂家加大对与质量检测的管理力度,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智能,将工作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同时构建便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从而提高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确保电器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转。如果在电器产品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配合检验,就应该及时的制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方案,分工协作,加快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同时还会确保检测质量的结果,促进电器企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二)改善质量检测方法,提高检验队伍专业素质
对于电器质量检测管理来讲,其中管理检测的工作人员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任何工作过程中,人都是第一要素,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因此,电器企业就需要提高管理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其职业道德,加强管理检验人员的责任心,从根本上提高电器产品的检测工作的质量。促进电器企业品牌效益的形成,拓宽电器产品的销售路径,从而提高销售量,增加电器企业的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的对管理检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实现岗位轮换制,使管理检验人员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从而促进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创新与提升,同时可以让质量检测人员去别的企业进行交流学习,进而有效的提高自身企业的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与思想素质。另外,还可以设置持证上岗的制度体系,从而刺激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提高电器产品质量检验队伍的专业素质,确保电器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对于电器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电器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改善质量检测的方法,构建检测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平台,提高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有效提高电器产品的安全性,保证电器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促进电器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汉鹄.我国废旧电器产品的管理现状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xx(7).
[2]向怡.家电维修服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数字化用户,20xx,23(46).
产品质量论文13
摘要:农产品种类繁多,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烹饪各种美食的必备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农产品的种植面积随之缩小。虽然有关农业专家已经逐步提高了对农产品的研究力度,显著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但农产品中暴露出的问题依然很严重。面对日益提高的农产品质量要求,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督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求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问题;对策
我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农产品的产量及种类一直在世界上处于前列。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提高,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同时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不在局限于作为食品,而是扩展到医药、健康、养生等多个方面。因此,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如何严格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一直是一大难题。新时期,必须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力度,落实相关规定,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保障[1]。
1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存在问题
1.1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农产品质量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各类资源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日益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和土地资源污染都影响到了农产品种植区域中农产品的正常生长,许多农产品出现了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化学元素残留超标等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与农产品的品种无关,因此无法通过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管工作进行控制,使得质量检测监管成为了一纸空文[2]。如果无法有效解决农产品的污染问题,就不能通过质量检测监管的方式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1.2农产品种植、加工过程不当导致质量问题
我国农产品种植户较多,但大多数种植户不具备专业的种植技术,也不了解专门的种植标准,更不认识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知识,同时也不具备一定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在实际的农产品种植、加工过程中,许多种植户往往会因为方式不当而导致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同时,由于农产品种植户繁多,且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给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管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
1.3缺乏专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农业方面的人才较少,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更是少之甚少。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许多农产品检测监管部门在开展检测监管工作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不突出。同时,许多质量检测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农产品质量要求。1.4缺乏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标准体系农产品种类繁多,各类质量问题都比较多,同时农产品市场较为混论。因此,我国尚未制定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标准,更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这些都给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对策
2.1健全质量监管标准,形成完整监管体系
无论是国家农业部门还是各农产品企业,都应认真分析当前农产品市场现状,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测监管标准,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检测监管体系。一方面,各级部门应强化检测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应建立二级监督的体系,对质量检测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监督,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国家应及时下台相应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政策,切实保障广大农产品种植户及消费者的权益[3]。
2.2深入加强技术扶持,层层提高产品质量
国家应定期派遣专业的农业人员对广大农产品种植户进行培训,并开展相关的种植课程,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生产、运输、贮存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层层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4]。同时,有关人员应积极改善农产品种植地的环境条件,通过设立农产品种植中心等方式培养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品种。
2.3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优秀人员队伍
国家应加强对农业队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强对专业农产品种植技术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也应及时对质量监管检测队伍进行考核和培训,从多方面保证农产品的质量[5]。
2.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相关人员责任意识
在对农产品进行监管过程中,不仅要对生产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使其自身能够对农业生产及其安全技术进行有效掌握,还要对农产品检测人员、生产经营者、执法者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农产品监管的重要性。
3结语
农产品是人们食物来源的根本,其质量更是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必须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管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大程度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炜丽.潍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xx.
[2]卜惠斐,李巧生.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xx(23):65.
[3]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xx.
[4]代小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xx.
[5]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xx(12):361-362.
产品质量论文14
摘要: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内农业生产方式始终以小农户为主,因而同当前监管体制存在明显的矛盾,导致农产品安全管理的措施不合理。为此,本文以农户为研究对象,阐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和对策,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
1全面建设检测监测机制
将国际认可的食品安全法律原则作为重要基础,同国内法律以及行政体制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与国际标准要求相吻合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测机制,不断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提高对于农户的质量安全管理程度,综合考虑小农户生产这一特点,进而采取具有可行性的措施,确定立法的基本原则,在相关实施细则中有效确定责任并健全标准,进一步贯彻并落实法律法规[1]。基于此,还应当不断完善食品行业动态性监管体系,并且把监督管理重点放置于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有效整合执法力量,适当调整监管职能。除此之外,应构建统一化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进一步推动食品生产销售环节机制的推广。最后,构建食品安全社会信用机制,实时跟踪监测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注重社会舆论的有效监督。
2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要想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效果理想,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满足要求,就必须要不断强化体系的建设,将重点放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中。与此同时,应重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与国际检测技术接轨。另外,还应创建与农业发展及农产品贸易全球化需要相吻合、且有效覆盖各个生产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机制,形成相对应的管理平台,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不断增强。而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构建的'同时,还应注重基层监管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乡镇与区域性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有效构建,并设置村级的服务网点,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以及预警功能[2]。除此之外,还应当合理改进县级和基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测网络,以保证农田产地的现场随机抽检制度得以全面推广使用。
3重视产地环境监测治理的作用
应明确耕地质量现状,合理划分相关产业与产品,确保实现分类指导与管理的目的。与此同时,应深入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产地环境条件以及环境调控技术的相关手段,还应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产地环境的主导影响因子,积极创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机制。另外,应积极引导农民合理运用清洁生产技术予以,重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无公害食品的全面发展。同时,应不断加快质量安全生产基地认证工作的开展,实时跟踪并监管认证,积极组织农业部门合理地调查并处理产地环境,以免被污染地区的严重扩散。贯彻并落实农业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其中,县级以上的环保部门需针对所管辖区域的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受到污染的具体状况展开现场检查,针对违法的行为进行严格地查处[3]。
4进一步推广技术服务
重新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效转变技术推广导向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与高产优质技术作为重要指标构建导向体系,通过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有效改革实现创新目标,进而贯彻落实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战略目标,全面整合资源,以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与规程可以面向农户普及并应用。基于此,还应不断完善并建设基层推广机构,对推广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合理地采用奖惩与激励措施,以保证农户安全生产技术的有效推广。
5注重信息披露网络的完善
应全面建设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市场监管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进而形成多个主体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创建食品安全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并且不断形成科学化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与预警指标机制[4]。与此同时,深入研究与分析食品安全的形势,尽快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6结语
综上所述,受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面向农户。文章通过采取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策略,希望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顾莉丽,郭庆海.农民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功能及运作机制———基于吉林省农民合作社的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xx(8)
2谢亚洲,张晔.基于SNA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关系研究———以新疆伊犁地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xx(19)
3刘爱军,杨春艳.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基于对南京市5个农贸市场的实地调研[J].中国畜牧杂志,20xx(18)
4钱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路径探讨[J].时代农机,20xx(8)
产品质量论文15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导致四川省数百万间房屋倒塌,数千万间房屋损坏。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已进入灾后重建阶段。重建家园有着比平时数十倍增长的建材需求,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质监部门切实加强建材产品质量监管,杜绝安全隐患,既是帮助灾区恢复重建的科学、务实之举,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近一段时间,通过对建材产品开展监督抽查、驻厂监管、免费检测等工作,以及到四川省乐山、眉山等地企业调研后,我对抓好建材产品质量监管有了一些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灾区企业恢复生产难度大、建材市场供应缺口大、全省建材产品需求大,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如果把关不严,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而且国务院对口援建方案中,已明确把提供建筑材料作为支援的方式之一,这进一步加大了质量把关的难度。确保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的供给与质量安全,是灾后重建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把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监管和检测,确保建材产品质量安全。
当前建材产品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四川省11个市、州200多家建材企业的调研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当前生产经营中主要存在以下4个问题:一是部门条条框框较多,优惠政策兑现难。在水泥、钢筋等建材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特别是新上项目的立项、环评、生产许可、品牌争创等申报审批中,因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限制,有些手续审批时间长、程序多,企业往往在等待中失去市场、失去机遇。二是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企业正常运转难。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和地震灾害交通不畅的影响,“5.12”以来,煤、电、油、气等建材产品的生产要素和上游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而且供不应求。三是部分道路管制,物流运输难。前阶段因抗震救灾对部分道路交通实行管制,致使部分企业原材料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比如四川德胜钢铁集团在地震中因道路交通问题,致使近1万吨原材料无法从云南运进来;四川明星电缆公司也因此致使1.6亿元的订单任务不能如期完成。四是灾区企业受损较重,资金回收和质量把关难。地震灾害发生后,销往成都、德阳等重灾区的建材产品,很难收回资金。另外,重灾区大部分企业质量检验检测设备毁损严重,专业技术人员不同程度伤亡,虽然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下,我局近期已向灾区派出了2000多人的检验检测、特种设备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但与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些问题反映在价格、运输等层面,但如果长期不解决,必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导致建材产品质量下降。近期,通过对热轧、冷轧带肋钢筋等5类建筑用钢材的专项抽查,批次合格率仅为66.2%.一些企业在利润与成本的'双重压力下,难免偷工减料、掺杂使假,甚至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秩序,打破重建美好家园的愿景。
加强建材产品质量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政府负总责。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要明确各级政府对辖区内的产品质量负有总体责任。目前,资阳、雅安等地政府已经成立了建材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质量监管重大活动。其他各级政府也要按照“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原则,统筹协调当地建材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建材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到市、县、乡镇和施工工地,真正形成“地方政府对建材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
同时,为确保建材产品质量安全万无一失,推动建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政府要在税费征收、土地使用、银行贷款、价格补贴、生产许可等方面为建材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电力、煤炭、天然气、运输等4个方面的生产要素保障。对建材产品要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统一配送制度,以及对农户灾害现金补贴转化为建材等产品的实物补贴制度,而且要把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报告等作为政府采购的必要条件,建立对建材产品的采购质量咨询机制,着力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部门要协作。建材产品质量安全链条长、环节多、监管难度大,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事关全局,因此必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建设、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一定要围绕质量安全的总目标,分兵把口,搞好衔接,加强沟通,开展联合执法。一要依法监管。按照《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生产、销售和使用假冒劣质建材产品的行为,尤其对生产“地条钢”、劣质预制板等严重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该曝光的曝光,该关停的关停,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二要科学监管。把恢复灾区质量技术检测手段作为科学监管的首要任务,早日重建灾区公共技术检测平台,实施科学监管,这是建材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质量把关的重要手段。三要有效监管。对水泥、钢筋、电线电缆等危险系数高的主要建材产品实施驻厂监管制度;对防水卷材、人造板等一般建材产品,加大巡查和抽查力度;对重点工程用建材,要纳入监督抽查计划,建立入场(工地)质量验收报告制度。同时,继续实施好去年在专项整治中探索的台账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施工工地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完善建材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四要阳光监管。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在项目审批、生产许可、品牌争创等方面,简化办事程序,实行“直通车”服务。特别是对省外支援的建材产品,既要心存感谢,又要严格把关,对合格与不合格建材,应当通过传媒,定期向社会公布。
企业要主动。这次灾害也为新一轮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面对灾后重建建材市场需求和供应的巨大缺口,省外建材产品生产企业不断要求与四川合作贴牌生产,抢占商机。我省各类建材企业特别是重灾区的企业,要尽快从地震灾害造成的社会心理震荡中恢复过来,主动恢复生产、满负荷生产,公开承诺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要切实加强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等技术基础工作,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业档次。要加大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的培育、争创、宣传和保护力度,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和话语权,让更多的“四川制造”服务灾区建设。
社会要监督。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畅通信息渠道,接受社会监督。要对建材产品整治行动和成果,及时报道,对行动迟缓,进展不快,问题长期存在地区要公开曝光。特别要加大对名牌、免检产品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曝光力度。要加大对建材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以及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质量知识宣传教育,采取印发建材产品应知应会小册子、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建材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老百姓识假辨假的能力,努力营造“重质量、重品牌”的消费环境。最终目的是力求通过有效监管和综合治理,大幅度提升灾后重建的建材产品质量,确保真正建成安全的美好家园。
【产品质量论文】相关文章:
产品质量论文10-29
水泥企业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分析论文05-03
经济法视角的产品质量法论文05-01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探究论文05-03
经济法视角的产品质量法论文05-01
交通运输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研究论文05-05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几个问题的分析论文04-30
加强地震灾后重建建材产品质量监管论文05-0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论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