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论文

时间:2021-06-27 09:18:3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古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论文

  一、汉魏六朝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

古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论文

  汉代司马谈把学术分为儒、墨、阴阳、道德、名、法六家,奠定了学术分科的基础。从周朝开始,就有专职的图书文献管理的官员。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就做过周朝的柱下史。柱下史的职责是掌管周王室的各类奏章、档案和图书。当然商和西周的图书文献主要是甲骨文献、金文文献,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简册文献和帛书文献。但是周朝的图书在长期的战乱中湮灭殆尽。到了汉代,有朝廷官员专事图书收集和整理工作。比如,西汉初期,任宏、尹咸、刘向、李柱国等官员整理了兵学、数术、诸子、诗、经传及方术等图书。特别是刘向,每次整理好一部图书,都要对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誊写完毕后向皇帝奏报。刘向把每次的奏报纂集一起,名之曰《别录》。刘向死后,他的儿子刘歆继承这一未竟事业,编成“辑略”“六艺略”“诗赋略”“兵书略”“诸子略”“方技略”“数术略”,合称《七略》,而“辑略”是绪论性质的文字,并非题录。所以“七略”实际上只有“六略”。而“六略”的学科分类就是按照任宏、尹咸、刘向、李柱国等人各自负责的文献内容来确定。汉代的这种图书分类法一直影响到后来的学术分类。

  东汉史家班固撰写《汉书》,其中有专门纪录图书编目的《艺文志》。《汉书》之《艺文志》把先秦诸子学术分为“九流十家”。由于班固认为“小说家”乃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之流,不能登大雅之堂,故须从“十家”中除去,由此便剩下“九流”。而“兵家”则另立为“诸子”之外的一家。究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兵书整理。《史记》载“武帝时,军政杨朴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杨朴所编纂的《兵录》是我国第一部图书专科编目,从它编成之日起,兵家书目就已从诸子百家书目里独立出来。由于兵家是兼有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特殊学派,所以为了与其他诸子区别开来,而在编目时独立成为一家。事实上,班固《艺文志》的“兵家”类书目是根据刘向《别录》中的兵家书目和刘歆所编的《兵书略》而来,而刘向和刘歆所编的兵家书目又是根据《兵录》而来,且对《兵录》遗漏之兵书进行著录。

  从《史记》记载可知,汉代著名史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叫《论六家要旨》。但这篇文章已经亡佚。后人只能从《史记》之《太史公自序》中了解其大意。司马谈纵论儒、墨、名、法、道德、阴阳六家的要旨。然不知何故,没有涉及兵家。之后,西汉末著名学者刘歆编撰《七略》,把当时的图书目录分为6类(《辑略》不是一个类别),实际上就是把学术分为6科。南朝齐代王俭著《七志》,在刘向、刘歆图书“六略”编目基础上,增加了“图谱志”,是为7科。齐梁时期的阮孝绪著《七录》,把学术依次分为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佛法录、仙道录7部,而比王俭、阮孝绪更早些年代的西晋学者荀勖,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甲、乙、丙、丁四部法进行图书编目的人,是后来以经、史、子、集编制图书目录的.滥觞。

  二、隋唐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

  《隋书》之《经籍志》继承西晋荀勖创制的甲、乙、丙、丁四部编目法,其体例主要是把所编目的图书按经部、史部、子部、集部进行分类,但在四部之后又附有佛家、道家,实际上是“六分法”,基本还是南北朝时期的“六分法”“七分法”。不过,虽类别比“七分法”然少了一个,但是每一部的图书内容增多。其中,子部编目有兵书、医方、历数等14类。之所以如此,《经籍志》的编撰者解释说:“儒、道、小说,圣人之教也,而有所偏。兵及医方,圣人之政也,所施各异。世之治也,列在众职。下至衰乱,官失其守。或以其业游说诸侯,各崇所习,分镳并骛。若使总而不遗,折之中道,亦可以兴化致治者矣。《汉书》有《诸子》《兵书》《数术》《方伎》之略,今合而叙之,为十四种,谓之子部”。

  《新唐书》为宋代欧阳修等编撰,其《艺文志》乃依据《旧唐书》之《经籍志》体例,以唐代目录学家毋煚所编《古今书录》为底本,增录了《旧唐书》之《经籍志》所未著录的不少唐代图书,所以其内容有较大的扩展,然而在图书编目体例上,两者均采用甲、乙、丙、丁四分法,即甲部为“经录”,乙部为“史录”,丙部为“子录”,丁部为“集录”。其中,“子录”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书等17类。

  三、宋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

  《宋史》之《艺文志》体例依循《旧唐书》之《经籍志》及《新唐书》之《艺文志》,将所编之书目按经、史、子、集之序条列,各部的分类与《旧唐书》之《经籍志》及《新唐书》之《艺文志》大体相同,子部仍旧有儒家、道家、法家、兵书等17类。北宋王钦若奉旨编纂《崇文总目》,其书目乃据北宋宫廷藏书编定,分经、史、子、集四部,子部有道家、儒家、兵家等16类。其所编书目是非常可靠的,因为不是简单地抄录前代书目,而是根据宫廷实际藏书编目,故其书目都能与当时传世图书一一对应。

  宋代雕版刻印流行,经济繁荣,私人藏书普遍,为了便于查找,往往编有书目。晁公武编著《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编著《直斋书录解题》,黄震编著《黄氏日钞》,他们是宋代私人藏书的名家,所编写的藏书目录也为后人看重。其中,晁公武采用经、史、子、集四部法,子部编目有儒家、法家、道家、兵家、释书等16类。必须指出是,晁公武虽以“兵家”类列兵书目录,但并不认为“兵家”属于诸子学。而“纵横”“小说”类书目虽未以“家”名之,却被认为属于诸子著作。其中原因,是由于晁公武认为“兵家”与儒、墨、名、法一样,是起思想教化作用的学派,而非治国理政之学,由于两者又均为先王所传,故勉强列于“子部”。陈振孙虽不以“经“”史“”子“”集”编目,然所列之图书皆符合经、史、子、集之体例,经部有10类,史部有16类,子部有20类,集部有7类。子部所列,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神仙、兵书、释氏、医书等20类。黄震在编目时虽然编入了自己所作之奏、公移、申明、策问等目录,显得比较杂乱,但主要仍依经、史、子、集编次,而把“兵书”列在子部。

  四、明清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

  明清官修图书目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史》之《艺文志》、《清史稿》之《艺文志》及《四库全书总目》。《明史·艺文志》子部有儒家、道家、释家、兵书、天文、历数等12类。《清史稿·艺文志》子部有儒家、法家、兵家、释家等14类。《四库全书总目》与《清史稿·艺文志》的编目相同。《明史·艺文志》曰“兵书”,《清史稿·艺文志》及《四库全书总目》曰“兵家”,而且紧接于“儒家”之后。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说明明清时期的目录学家对兵书的认识不仅仅把它局限于军事著作,而是与“儒家”一样的经典。

  中国历史上私家藏书最早的有明确记载的当算孔子,但是编写私家目录第一人,大概要算南朝梁代的任昉,史载任昉“家虽贫,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本。及卒后,武帝使学士贺纵共沈约勘其书目,官无者就其家取之。”到了宋代,私家书目已是蔚然成风,并自成体系,与官修书目并行。明清时期,私家书目更是繁多,最有影响者要数明代高儒所著《百川书志》、清代钱曾所著《读书敏求记》两部藏书目录。《百川书志》分经、史、子、集四志。子志列有传统诸子“九流十家”、方技、数术、佛道、兵家等书目30类,不仅“兵家”列于诸子范畴,而且诸如医术、神仙、方技亦称为“家”。《读书敏求记》有经、史、子、集四部,子部列有杂家、兵家、农家、五行、天文等子书21类,而儒家、法家、名家、墨家、道家、纵横家等“六家”不在其中,故存在编列不当、分类混乱的弊端。不过“,兵家”书目则又赫然在“子部”之列。

  结语

  中国古代兵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学术性,若从学术流派来讲,它无疑属于“诸子学派”,与其他诸子流派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学派特征和基本范畴,但它又是中国古代军事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军事学的学科特征,在思想性之外,还具有“技巧性”或“技术性”。反映在古代图书编目中,以“兵家”之名类列的,往往指诸子学著作;以“兵书”之名类列的,往往指军事学著作。从上可知,古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归类客观地反映了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把兵书看作思想性学科,属于关乎天人、治国理政的诸子学;一是把兵书看作实用性、技巧性学科,属于指导战争、谋取战胜的军事学。由于古代兵书客观上兼具上述两种学科属性,故这两种观念和学术归类自汉代以来并行不悖,而在图书编目上也就很自然地体现出来。若只把它看作诸子学,或只看作军事学,则都是有失偏颇和公允的。

【古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论文】相关文章:

古代兵书06-10

浅谈高校图书馆图书编目业务外包质量管理论文12-25

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01-20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弊端分析10-05

论图书馆编目工作质量的管理10-04

论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质量控制论文12-06

夜读兵书,夜读兵书陆游,夜读兵书的意思,夜读兵书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夜读兵书,夜读兵书陆游,夜读兵书的意思,夜读兵书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初中生物跨学科试题归类分析论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