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面对差生论文
【摘要】老师的语言会让学生下意识的把自己分成几个等级。于是,“差生”的字眼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代名词。面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差生”的形成过程,找到根本症结所在,用爱来化解孩子心中的困顿,从而还学生一个人健全的身心。
【关键词】差生 习惯 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生就被一种无形的语言或行为而分成三六九等。“差生”这个字眼就出现在老师的谈论间,同学的话语间。从此,这个专有名词就固定在那几个公认的同学身上,他们从小就背上了这种莫名的“光环”,让人心痛、惋惜。教育者是否真正潜下心来思考过,是谁让孩子内心种下了“我是差生”的种子;是谁把孩子放在等级评定之中?我为之汗颜。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发出倡议:废除在学生还没有成熟时就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任何学生的进步都应该受到鼓励。o笔者认为,学生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本文从差生是如何形成的;用爱来化解孩子内心的困惑;还给孩子健全的心健这三个方面来解决如何面对“差生”的问题。
1差生是如何形成的
从孩子接受第一天启蒙教育开始,他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此时,教育者要给他们什么呢?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然而,习惯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磨合,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和纠正,我们不能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去教育孩子。当孩子与行为约束有了抵触,我们更应该去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跨越这道障碍,而不是一味的责怪:“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能做好?”
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人格发展的整个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6-12岁儿童所面对的危机是:勤奋对自卑。o儿童在这一阶段入学,学习知识和技能。儿童开始发展勤奋感,形成一种成功感和对成就的认识。因为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与教师和同伴的关系非常重要。如果面临的任务过于困难,造成了失败,那么儿童可能产生自卑感。因此,对当刚入学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有一种失去自由的感觉,如:上课要坐端正、回答问题要举手、迟到要喊“报告”等等,特别是对于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老师与家长则需要耐心的提醒,而不是在班上公开的批评。当批评的语言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的时候,他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为什么我总比别人差?”“为什么我做不好?”“老师可能不喜欢我”等等自卑的阴影。于是在潜意识中,学生对“差生”产生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会因为老师的评定而把自己定位成“我是不好的”√我是差生”。
我们应该做的是:鼓励儿童选择和实施自己的选择,接受他们的错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锻炼的机会,多点表扬,少点指责。
2用爱来化解孩子内心的困惑
只有在爱的教育下,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起来。那是不是只要我们具备了爱的能力,孩子就会按照我们所期望的模式去成长呢?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件大事。”可见,我们光有爱孩子的心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懂得怎样去爱,尤其是要讲究“爱”的方法。
当孩子进入学习知识阶段后,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老师通常会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这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作为小学生,他的身心发展更为重要,一个人拥有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对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而不是认为他们是差生),我们的爱应该涉及到以下几点:
(1)学会赏识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他们每一天都在成长。当孩子觉得老师会欣赏他时,自信心就油然而生。有了信心,才会树立孩子对知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这是一种对人生的乐观与积极的态度。
(2)批评过后要适当的抚慰。调皮的学生逃不过老师的惩罚。但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卢梭),老师在对那些调皮的学生惩罚的前后,必须要进行心理抚慰,通过“心灵交流~促膝长谈”,让他知道为什么要惩罚他,并且让他理解惩罚的意思,从而有利于实现惩罚的最终目的——为了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这种“心灵交流”是一种当学生能够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时,他的内心就会唤醒,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好像学生的情感或良知受到了“惩罚”,最终促其改正而“向善”,这样,从内心唤醒的教育会比空洞的说教要更有效果。
每次收作业的时候,老师发现总有一些同学找借口说放在家里了。但教师心里很清楚有些学生就是没有做,如果对这种不诚实的做法予以默许,让他们养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以后的学习态度可想而知。于是让这几个同学来帮助老师查收作业,并一起商量对这些未交作业的同学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惩罚之后,老师一定要端正思想:惩罚不是手段,而是教育学生的开端。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让学生明白老师批改作业是为了发现学生哪些地方掌握得欠缺,写作业是对自己当天所学知识的一种检测。告诉他,假如不交作业,教师就会忽视你所掌握的知识,久而久之,老师就不会再关注你,相信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3)耐心地、坚持地赞扬孩子身上的点滴进步。有一些表扬显得俗套,如“你真棒“真了不起”,听多了,孩子也麻木了。教师应该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表扬具体到位,这样,事半功倍。
班里有一位学生,每次背课文总是背不全,他对自己很没有信心,每次检查背书的时候,没有一次可以顺利地背完全篇课文。时间久了,考试的成绩也不理想,作业也是一塌糊涂。跟他聊天的时候,就发现他把自己已经定位成“反正我也背不出来,还不如不背”,这样的学习态度当然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很“笨”。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感,对背书产生恐惧,对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先帮他分析原因,找出适合学生的背书方法: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再让学生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然后一段一段的背。背错了,也不加以批评,而是慢慢地提示,加以鼓励。背成功了,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明白并不是自己“笨”,而是没有用心。最后,让他在班上背诵,体验成功的乐趣,得到全班的肯定,老师也要及时赞美他。老师还可以举行一些背书活动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大胆展示自己,这样,孩子离成功就在一步步靠近。
这种类型的学生不是老师花一天的心思他就可以拾得信心的,而是要长时间的跟踪、辅导、及时鼓励。所以,一个学生成功的改变,与老师的耐心与坚持是分不开的。
3还给孩子健全的心态
古印度有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回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端直的品格,这是我们教育的首要目标。孟子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扪心自问:是否真正地以“幼吾幼”之心去呵护和诱导每一个学生?是否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的失利而把他放在某种等级之中?是否因为学生的调皮予吵闹而认为他“无可救药”?当讲了几遍的习题学生仍然不理解时,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学方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当学生出现过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教师的教育才会有好的效果。
相信,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活在理解中,他就学会了宽容;活在微笑的世界中,他就学会了乐观,像这样身心健全的孩子,他还会是“差生”吗?
注释
①④张万样,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28
②③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D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48.
【如何面对差生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看待差生的教学论文05-01
试析如何转变差生工作的思路论文05-03
如何看待差生04-30
如何对待差生05-01
如何面对中学生早恋论文05-02
如何面对音乐作品论文05-03
涉外财政如何面对入世论文04-29
如何面对中学生的早恋论文05-02
差生如何求职10-04
如何转化数学差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