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允价值的运用毕业论文

时间:2023-04-27 18:56:1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公允价值的运用毕业论文

  摘要:2007年1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开始执行,首先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含义,其次论述其在资本保全、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提高信息决策的有用性等方面的优越性,然后以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润表等为例叙述了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之后指出了公允价值在市场经济尚不完全成熟、理论框架不足、易给关联交易提供操作之便等方面应用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措施。

浅谈公允价值的运用毕业论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运用实践;计量属性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在这套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亮点是引进了公允价值,使得国内更多的企业有了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机会。

  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可见,中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大体一致。

  二、公允价值运用的优越性

  1.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企业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能力必须回购,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的生成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价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成能力,企业实物资本得到维护。

  2.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现行企业计算收益时,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而成本、费用则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收益包括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和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不加区分,从而形成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种现象就能很好的解决。在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是现时收入与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而更能体现配比原则。

  3.提高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按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较之于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而言,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避免因历史成本无法反映未实现利得和损失而做出错误判断,从而为他们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三、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1.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运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以及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等。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

  2.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该准则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一是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上述规定特别指出,若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导致发生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和评估计价作为入账基础,如没有活跃市场,则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由于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将使这一交换产生利润,而此前采用的账面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产生利润。

  4.公允价值在利润表的体现。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表中年度的资产变动额(扣除业主往来交易)必然不等于传统损益表收入费用观下确认的净收益。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规定在利润表中单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披露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未实现资产利得与损失,同时在传统的三大报表外增加“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披露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这种将核心业务利润、非经常性损益、其他全面收益分开列示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长期投资者评估企业的持久性盈利能力,也有助于短期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

  四、公允价值运用的局限性

  1.市场经济尚不完全成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适合于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经济环境,公允价值广泛运用的最基本条件是:拥有健康而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等。中国的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够活跃、完善,如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广泛运用必然会带来公允价值的滥用,并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公允价值的理论框架不足。难以获得精确的数据,造成操作人员主观性较强。在中国新准则中,有17项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指南不仅十分有限,而且还分散于多项具体准则中,计量指南的缺乏必然影响相关准则在具体实务中的有效实施;同时这些指南制定目的单一、开发过程分散,指南之间存在差异,这加剧了中国新准则体系的复杂性,使实务操作多样化,导致财务报告信息缺乏可比性。

  3.容易给关联交易提供操作之便。在中国,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的关联交易较普遍,特别是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及资产交易等交易中,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情况时有发生。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在相关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仍有可能被一些关联交易者利用。

  4.专业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公允价值的推广。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中国会计人员习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处理会计业务,主要是记录和报告,对需大量职业判断的确认和计量很生疏。在公允价值计量中,其具体的实现形式如未来现金流量等要素的确定取决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从中国现状看,会计人员与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不容乐观,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尚难以适应,出现了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操纵会计利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行为。

  五、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措施

  1.引入全面收益报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期末损益包括两个部分,即已确认已实现的损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随着公允价值的引入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日益增多,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将会大幅增加,对企业整体损益情况产生更大的影响,如果此时还不能将其在表内加以反映,无疑会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允。因此,通过全面收益报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到企业真实情况。

  2.规范公司治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能真正代表所有股东利益、独立于大股东和经理层并对其实行有效制衡的董事会,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确立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制定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以保证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时,能够实现与其风险管理框架以及董事会批准的整体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风险管理目标,保持有关使用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及政策规定在整个企业中的一致性;定期向高管层和董事会提供信息,反映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的情况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表现的影响。

  3.不断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为保证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就需要在市场资产或负债的估价系统等上做文章。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会计、审计工作中运用的力度,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性和运作的实时性、高效性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利用网上实时采价报价系统,可以加速传递公允价值计量所需的公共信息,实现资产信息的及时咨询和资源共享,使各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能够很容易取得,以不断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才能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推广应用。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及认识的提高是获取准确公允价值的有效途径,因为公允价值的评估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其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做出复杂判断处理的能力,减少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的逐渐完善,通过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界人士的不断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将日臻完善,会计按公允价值计量必将得到普遍的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允价值必能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浅谈公允价值的运用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05-0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探讨04-29

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04-30

浅谈物理模型的建构及运用04-30

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04-25

浅谈数学的文化价值04-27

浅谈隐喻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05-02

浅谈教育目的价值取向04-30

价值工程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运用04-28

浅谈俗语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