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校行政管理界定及能力培养管理论文

时间:2023-04-28 11:47:5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校行政管理界定及能力培养管理论文

  一、农林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农校行政管理界定及能力培养管理论文

  (一)农林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开办行政管理专业的农林院校,主要应当突出农林公共管理特色。然而,各个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差异极大,尤其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可谓五花八门,导致该学科的学科范式无法统一。农林院校是培养农、林业领域人才的摇篮,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林区建设需要一支既了解村情林情,又需在农林业科技、农林管理、城镇规划、环保、医卫、教育等方面拥有专业人才的公共管理建设队伍。因此,必须研究农林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从而确定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培养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高校150余所,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几十所,并且还有加快发展的趋势。另外,开设行政管理专业较早、教学科研实力相对较强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近20所高校实现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了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教学科研人才。可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形势是可喜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的因素。

  (二)农林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专业特色不明显

  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当前,行政管理专业的特色并不明显,甚至模糊。而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和模式也不明确,在行政管理学这个新兴专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各高校发展历史、专业特色、师资构成、资源优势等各不相同,每所高校学生培养定位存在差异,这应该体现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但实际情况却是无论综合性大学还是专门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各个高校的资源优势得不到体现,难以形成专业办学特色,难以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给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2.师资力量薄弱,队伍急需建设

  专业建设的基础是师资队伍建设,其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专业教育水平。但是当前,农林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未能跟上该专业的发展,呈现滞后现象。优秀师资力量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学生的基础,只有建设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是新兴学科,科研教学队伍不足,相当一部分高校让从事哲学、史学的教师给学生上行政管理课程,由于专业差别,存在照本宣科现象,不能满足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需要。必须加强专业教师资源建设,吸收大批行政管理专业的博士、硕士进入高校教师行列,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推动学科发展,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3.供给与需求相脱节,社会需求成为隐忧

  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有些人夸大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有的学校盲目乐观,没有对学生的就业前景做认真的预测和分析,想当然地盲测社会与经济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于是盲目地扩大招生规模。在仅8年时间内,该专业发展非常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全国共约有300所院校创办该专业,几乎各地方农林院校也都开设该专业,而且每年的招生规模非常大。然而,从我国的国情看,虽然行政管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二、农林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定位和发展思路

  李岚清副总理关于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林区)、面向农民”的“两个三面向”指示,是办学和改革的总体方向。专业定位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行政管理专业涉及范围广泛,涵盖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区管理及社会保障等领域,如何准确定位,把握好与相关学科的结合程度,防止产生同质化问题和失去自己的特色,这已经成为该专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还应注意不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应与本校自身的优势学科相结合,在可供选择的专业方向中,如教育管理、卫生管理、文化管理、社区管理、环境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及农村事务管理等方面,选择其一、二个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力争在这一、二个专业方向上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对于农林院校而言,选择教育管理、卫生管理等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相比师范类、医药类院校并无优势可言。相反,如以农村事务管理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个比较优势是其他院校所无法比拟的,其可以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品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量实用人才。因此,可以紧密围绕农村公共管理这一主题,从教学内容、科研方向和学生就业等角度进行专业建设。农林高校与农村实际结合紧密,并在许多农村建立了科研基地,可以为行政管理专业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与有效的本科教学研究硬软件。

  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

  用人单位不仅仅重视应聘大学生的能力,同时非常注重对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价值观、人生观的考察,其中敬业精神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之一。敬业精神是一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包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因此,在培养模式上要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在的教学中注意用爱国情怀、民族精神、集体观念、团队精神、诚实守信树立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就业。

  (二)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农林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特色

  加强师资建设,奠定专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中国教育对行政管理专业的要求具有普遍性,但各类高校应该根据自身优势办出有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避免与其他学校同一化。农林类院校必须要在借鉴其它综合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基础上,依托农林类学科背景培养具有农林学科优势的行政管理人才。农业、林业等学科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也需要管理科学和专业乃至相关人才的支撑,因此发展带有农林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具有现实的需要,培养复合型农林管理人才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基础优势,农林业的发展为涉及农林业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和课题研究乃至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遇。

  (三)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通过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考试来提高职业技能

  技能训练的各项要求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职业准入的标准,它反映了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内容全面、训练科学且具有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必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聘用越来越多的企事业优秀人才为学生上课,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样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必须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其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更需要懂得行政管理的具体事务。①教师编写行政管理学案例,供学生模拟锻炼,学习讨论。②组织各种讲座和参观考察,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走出校门,深入行政管理现场参观学习、咨询了解、讨论提高。③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事务管理实习”、公共机构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进入角色,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既重视校内教学实验室建设,又重视与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或大中型企业管理部门合作,建立和完善校外合作教学实习基地。以社区共建作为基础和依托,建设一个可供学生常规性社会实践和实习的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社区相关的管理工作和活动,锻炼学生工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实战本领,学以致用。

【农校行政管理界定及能力培养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论文06-13

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精选12篇)04-28

行政管理学论文05-01

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06-14

关注阅读感受 培养阅读能力 - 毕业论文04-30

培养数学能力04-30

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04-29

浅谈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04-26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论文04-30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探讨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