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研究论文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挑战和机遇将在这一年逐步显现。其中,最先获得机遇和迎接挑战的是我国的外贸企业。我国外贸企业的创利能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能力,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位置,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
一、逐步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为我国外贸企业盈利增加了机会
国际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本国经济带来利益,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冲击着国内民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正因为如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完全不实施贸易保护,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要在短时期内实现现代化是非常困难的。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许多国家的现代工业就是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然而,同样明显的事实是,总的来说,开放度更高的国家,获得了更高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外贸政策主要就是针对这一矛盾而制定的。理性的外贸政策,应该是一种使对外贸易达到国民经济所获得的利益为最大,而需要付出的代价为最小的宏观策略。根据世界银行的分析,一个国家的外贸政策可以划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所谓外向型的贸易政策,是指对内销生产与外向型生产实施同等的国民待遇,对国内市场上本国商品销售与外国商品销售并无歧视性的政策。这种没有歧视性的政策一般被看作促进进口的政策。与之相对比,内向型的外贸政策,更重视内销的生产,轻视出口的生产,这种做法就是进口替代政策。
1978年以前,我国经济实施的是典型的内向型外贸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后,我国的外贸政策逐渐向外向型转变,将沿海地区行之有效的对外开放政策逐渐扩展到内陆腹地,全面主动地降低关税。进口关税总水平由改革开放之初的35.9%,降到目前的10%左右,并且承诺将继续下降。同时,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的范围大大缩小;90%以上的出口商品都已经放开经营;鼓励从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鼓励发展规模经济;提倡并严格要求外贸企业的发展应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1]。近年来,一方面是我国整体经济改革开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积极地为加入世贸组织做准备,通过不断实施外向型的外贸政策,从进一步建立我国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机制入手,不断地弱化对进出口贸易的行政干预,进一步增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进出口管理的透明度,逐步引导我国外贸企业走上了一条统一政策、平等竞争的轨道,为外贸企业创利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进一步研究国际市场是我国外贸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价格变化,是影响国内外贸企业创利的重要因素。绝大多数商品的国际市场,都是竞争性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人们购买一种商品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其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越高,人们愿意购买的数量就越少;商品的市场价格越低,人们愿意购买商品的数量就越多。国际市场的价格,总是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国际市场的总体态势是供过于求。在这方面,国际市场的情形与国内市场的情形是一致的。对此,我国外贸企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但是,对于某些不可替代的特殊商品,特别是对一些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的商品来说,国际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它仍然是卖方市场,市场需求还在不断增加,这是非常值得我国外贸企业研究的问题。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的贸易量(包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特别是服务贸易)加速增大,贸易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近十年来,国际市场需求总的变化趋势是:
(1)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呈下降趋势;
(2)精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3)对知识、技术产品及现代化的服务市场需求明显呈上升趋势;
(4)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成为外贸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
(5)产销一体化的跨国公司大量参与国际贸易。
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与国际市场价格变化是一致的。在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而高知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一般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总体上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世界贸易格局基本变化的结果,显然有利于以出口高知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进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工业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长达一百多个月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货膨胀的情形,主要就是得益于国际市场的这种贸易格局。同时,这一贸易格局不利于以出口初级产品,进口高技术产品为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20世纪50~60年代,以劳尔·普雷维什和汉斯·辛格为首的一个很有影响的发展经济学家流派认为,初级产品的出口不仅将面临需求增长呆滞的状况,而且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对于欠发达国家进口的制成品价格而言将会下降。这就是著名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论的观点[2]。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不利地位,曾经多次试图提高某些出口商品的价格。在1974年联合国关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决议中,有一个建议,呼吁达成一项稳定和提高原料价格的国际性“商品协定”。要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就必须限制产量。当大部分生产国与消费国一起参与时,限制生产的办法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譬如,石油输出国组织以限产的办法来阻止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下降。
为了稳定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这种努力目前为止还在继续。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的80~90年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出口产品总体结构层次正在提高,由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这个变化趋势与全球贸易格局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的特征,首先,我国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虽然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例有所提高,但在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大多数是低档工业品,如服装、玩具、中低档机电产品等,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其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较差,出口规模的扩大仍以数量型扩张为基本特征。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例,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尽管如此,为抵消产品价格下跌所引起的出口规模下降,只有采用不断扩大初级产品出口的数量的办法来加以弥补。所以,我国外贸企业要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就要千方百计实施以质取胜的经营策略,深入研究国际市场营销学,着眼于国际市场的需求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按国际市场订单组织生产,这样才能逐渐变被动为主动,逐渐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出口商品结构,逐渐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加我国外贸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先期开放地区,如深圳、广州、厦门等地区,新兴的外贸企业几乎都是按国际市场的订单来组织生产和组织出口。由香港转入内地的生产企业,其产品市场主要在国外,这些企业的营销理念,对我国沿海地区外贸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信息意识,增强盈利能力
信息来源的迅速与否,在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的外贸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信息都非常重视。丰田汽车公司曾有句名言:“汽车是靠情报人员卖出去的。”松下电器公司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曾对中国的家用电器市场和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进行了反复的理论测算和实地考察,甚至把我国二百多个城市的电器价格、电力供给量都摸得一清二楚。松下电器是在拥有大量中国市场信息的情况下,针对中国家用电器市场特点开发出适合中国居民消费习惯的产品后,才开辟了中国市场,获得了非常丰厚的企业利润的[6]。
据联合国有关资料报道,世界最大的贸易量发生在欧美、日本等工业化国家之间,这些国家每年的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6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外贸企业,则往往依赖于发达国家的外贸企业同欧美市场发生转口贸易关系。譬如,英国和法国的许多外贸企业,都参与经营非洲的转口生意。在我国外贸企业经营的业务中,一般介入国际市场的程度都比较低,因而往往对中间人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国际市场的许多相关信息一般也是依赖于以往的贸易伙伴提供。所以,要加强我国外贸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强化信息意识是当务之急。美国著名的麦克劳—希尔公司首席代表哈特曼曾经指出,中国外贸企业当前最需要的仍然是市场信息[3]。
最近,美国进口商协会主席菲力浦·W·柏德也在北京表示,中国外贸企业如能进一步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就会大大增强美国进口商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信心,从而扩大中国外贸企业对美国出口商品的份额[3]。
四、正确对待国际区域的贸易保护,增强我国外贸企业的盈利能力
从国际经济环境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来看,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加强,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创利,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建设明显地加快了进程。国际区域性经济组织内,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以及资本、人员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更为自由,比较优势原理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提高了区域性经济组织内各成员国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利润的空间。
另外,这些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加强,也带来了排他性的贸易保护主义等的负面影响,使这些经济组织外和经济组织间各个国家的贸易摩擦和经济矛盾进一步加剧。在这种形势下,各个国家更加强调管理贸易,对国际贸易的管理手段和保护手段更为繁多和隐蔽。新的技术壁垒、标准壁垒和绿色壁垒等限制措施,更多地取代了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世贸组织的最惠国待遇条款规定,参加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等安排的一些成员所享受的经济一体化的内部待遇可以不给予其他WTO成员)。
各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和各国贸易争端的加剧,使得近年来我国外贸企业在经营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风险。我国部分外贸企业的经营实力受到制约,原有经营格局难以规避国际市场上常常出现的各种风险,原有的经营方式受到了来自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极大限制。
综上所述,我国外贸企业机遇与风险并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开放外贸管制,鼓励各种形式,特别是大型生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参与对外贸易业务。鼓励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向跨国公司的方向发展。
(2)进一步推行外贸代理制,强化专业分工,以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层次和经营水平。
(3)我国外贸企业要进一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强化人才开发战略、信息管理战略和国际营销战略。
(4)要进一步研究世贸(WTO)规则,趋利避害。
(5)我国外贸企业要特别注意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优势。也就是说,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要有企业自身的秘密武器。
【参考文献】
[1] 杨帆.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中国加入WTO的政策导向[J].管理世界,2001(6):20-22.
[2] 王亚星.我国加入WTO的深层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2001(6):17-19.
[3] 龙永图.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应对策略[J].前沿论坛,2000(7):7-9.
[4] 刘永.加入WTO与国内利益关系的调整[J].求是,2000(2):23-25.
[5] 黄觉雏.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新功能[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34-36.
[6] 郑海航,黄津孚,贾金思.入世: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新平台[J].管理世界,2001(2):37-44.
【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研究01-20
我国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和实务探析论文12-17
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研究论文03-18
我国近代学制研究综述论文01-06
试析我国电力营销环境的研究论文04-22
我国林业分类经营研究论文05-03
决定企业盈利的三个能力02-08
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标准 -管理资料01-01
企业盈利及成长能力分析作业要求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