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的黏合剂论文
一、服务业国际化扩张的动因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服务业国际化的重要表征。服务业的扩张既与外部环境条件相关,也与服务业自身发展有关,概括而言,服务业国际化的动因有以下几方面。
1.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需求的拉动。
由于技术进步和分工深化,引起了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扩张,即生产者不是内部组织生产而是在市场上去购买的被企业用作进一步生产的间服务的增加。企业之间的间需求的增长更多地推动了新兴专业服务业的发展,例如:管理咨询、工程服务、市场营销等都比以前有了更大的需求。
而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增加,正是服务型跨国公司出现及扩张的主要原因。由于服务业的特殊性质,因此B to B形式较不适用于服务业,即服务商品一般只能直接作用于消费者,而通过间商的转接是不能或者是低效率的。众所周知,生产性服务业的对象——企业既可能是地方性的,也可能是全球性或是多国地方性的。生产性服务业(如:贸易、金融)在某种程度上处于集固定生产和分散变动需求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许多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总是希望与一个服务商建立长久持续的关系,或者是希望与该企业的顾客(无论是本地还是国外的顾客)同时受到一个服务商的服务,以便于业务往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有力地占领市场,获得更多的客户,就需要服务企业建立全球性的组织为其顾客提供全球的、一致性的服务。随着生产者服务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服务型跨国公司出现了。
2.技术进步和分工的挤出效应。
现代生产竞争激烈,灵活的管理和市场运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其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管理和市场运作等与生产的信息处理有关的部门的逐渐强化和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独立化,也就是说原来合在一起的工作为了提高效率和灵活性而分开甚至分离出去。这种方式使得企业的各项工作更加具有专业性。为了专注于企业自身的核心专长,企业一部分工作将被分离出去由更加专业的服务商提供,这就是分工所产生的“挤出效应”。
目前服务部门较其他部门增长快得多,尽管服务部门劳动生产率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依旧较低。以富克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通过对美国部门生产率的比较研究发现,服务业的生产率增长几乎为零,大大低于工业甚至农业。他认为,服务业相对于农业或制造业的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说明了国民经济服务业就业的日益重要性。低于平均水平的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率意味着服务业平均成本高于整个经济的平均水平。如果服务需求对于上升的价格相对不敏感,那么,随着经济的扩张,总就业服务业的比重将增加。这就是著名的服务业增长滞后理论。可见,处于快速增长的服务业往往能够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其对就业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在创造财富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在技术进步效率提高的社会,其他部门对劳动力需求的下降要比服务部门快得多,因而劳动力的供给压力逐渐增加。这种由于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在发展国家表现尤为突出。因此,那些人力处理和实物处理服务型跨国企业在发展国家市场上逐渐增加,因为这些服务能够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较少受到限制,因而,有人提出服务业的发展扩张不是由于需求,而是供给的推动效应。
3.服务业的竞争。
在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像银行、保险、医院和教育这些成熟的消费者服务业,增长速度正在减慢。而其他一些行业,像美国的航空客运业,似乎被长期的生产能力过剩困扰着。所以,公司的成长只能以从国内的竞争者那里争夺份额为基础——或者通过开拓国际市场。那些以美国为基地的大型信用卡公司所采取的战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应该看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速度已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服务业,先动优势表现尤为强烈,快速的顾客回应能力,比竞争者抢先一步占领市场,将有更多的机会建立影响巨大的声誉以及赢得顾客的忠诚度,获得大市场。而且在服务业扩张,政府角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府的管制决定了市场进入的机会,并决定了市场结构以及竞争程度,这种做法往往给先进入者以较少管制的优势。在许多情况下,即使已有竞争者先进入某个市场,许多企业仍然不惜代价进入该市场,以防止被竞争对手超过太多,这也是通常所说的“跟随竞争者”战略。服务业的对外扩张已经以势不可挡之势在全球范围展开。
4.进入壁垒降低(标准化成本、全球范围优势)和服务贸易自由化。
进入壁垒一般包括自然形成的以及人为的壁垒。自然形成的进入壁垒在服务行业典型地表现为服务产品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障碍。然而,现代电信和传递技术使时间和距离的概念逐渐丧失了其重要性,服务的不可储存性和运输的传统特性发生了改变。从此,许多生产和消费原需同时进行的服务现在可以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分离,银行、保险、医疗,咨询和教育等原需供需直接接触的服务现在可以采用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方式,通讯革命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国际间可贸易性、生产的专业化迅速发展。
由于最新的服务业发展主要由经济网络型服务带动,使经济网络型服务与工业的发展形成互补。与此同时又由于许多服务产品无法出口,因此服务业更多地采用跨国公司形式。而跨国公司在资金、技术和信息上的巨大优势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经营行为,也使其在服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新兴服务业的知识化和信息化特征,服务部门跨国公司比制造业跨国公司的资本密集度更高,技术优势更强,也更易形成世界市场的垄断局面,形成其全球范围网络优势。可以预见,随着全球市场的融合,信息成本降低,交易费用进一步的下降,也即在更加完全的市场,服务业将比制造业更加具有采用跨国公司形式对外发展的倾向。
在服务行业政府的管制是最主要的人为壁垒。由于许多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许多国家对服务行业实行较严格的管制,这种现象在发展国家尤为突出,当然在发达国家也有类似情况,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对航空业实行管制,阻碍公司之间兼并联合的扩张行动。在这种状况下,使得许多服务业的跨国经营无法实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其许多国际通行规则被普遍接受。更少的政府管制,更自由的全球经济市场大大降低了服务业对外扩张的进入壁垒。
5.赢得信赖以及全球学习。
声誉在服务业占据了首要的位置。很多情况下,由于转换成本较高,许多客户倾向于固定服务商,形成长期的互动关系。顾客在选择服务商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质量、竞争力、可靠性等。考虑到转换成本高昂,选错服务商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所以顾客总是利用各种途径去获得服务质量信息,服务企业也尽力去建立自己的声誉,并且试图区别于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服务。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顾客很难获得准确的服务质量信息,也很难对服务质量做出合理的判断。顾客往往以公司规模、公司经营的年数、以及公司主要顾客的清单来判断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因此服务企业不断扩充规模推行国际化,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全球性顾客,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声誉、赢得信赖,将自身的实力外部化表现出来,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
在许多情况下,获得全球网络优势是一些服务行业提升服务产品价值,赢得顾客信赖的重要渠道。
二、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特点
1.服务业全球扩张的主导战略由追随型转为主动型。
服务业一般是跟随在制造业之后推行其跨国活动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制造业跨国公司主要以利用东道国的资源及廉价劳动力为动机,曾带动了铁路、公用设施和基建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企业的海外延伸,然而,从投资规模和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来看,服务业只是作为制造业的补充而落后于制造业。70年代起,一方面,制造业跨国公司不断成熟,对外投资结构升级、形式多样,为发达国家经济地位日趋上升的服务业的对外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产品及技术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对为工商贸易提供服务的全球发展要求日增。80年代以后,服务业已不再单纯尾随在制造业企业之后走向海外,企业跨国化形成的国际竞争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寻求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分支网络渗入世界主要市场谋取利润的战略意识的加强。特别是90年代以来,各国放松了对历来限制甚严的电信、金融等服务部门的管制,这成为服务业迅速向海外扩张的契机;它们逐渐摆脱了纯提供间性生产投入的传统角色;也开始参与制造业活动,如:跨国银行接受跨国公司委托,承办并直接参与为跨国公司所需要的银团、企业组建和变动等有关活动。但服务业跨国公司更多的是向同行业其他部类的服务领域扩展,这种多样化扩展主要强调相互衔接的一条龙服务。
2.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实力大大提升,成为推进服务业国际化的主体。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一度的“全球500强”的评比是对跨国公司实力的一个综合考察,由近年的数据可以看出,500强的服务业公司在绝对数量和相对比重上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其所占的比重已超过所有其它行业跨国公司的份额加总。
服务业跨国公司实力的提升还体现在其居高不下的营业收益率上,按照这一指标选出1996年和1999年500强表现突出的几大行业进行排序,1996年,营业收益率最高的10个行业有4个是服务业,包括多种经营财务公司、电讯、证券和娱乐业;而至1999年,营业收益率最高的10个行业有6个是服务业,包括计算机服务和软件、多种经营财务公司、证券、网络通讯、饮食服务和电讯。
3.服务业跨国并购活动频繁,成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随着各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放松,跨国并购可以充分发挥其投资迅捷和有效避税的优势逐渐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1987年,全球跨国并购交易规模为1000亿美元,1997年为3420亿美元,1999年达到了7200亿美元;与之相应,跨国并购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996年的49%上升到1997年的58%,又跃升至1999年的83.2%。
跨国并购在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从具体行业来讲,近年来全球并购市场的热点是金融业,欧盟国家和美国的银行业纷纷合并。最近5年,法国和葡萄牙的银行减少了25%,比利时、西班牙和美国分列其后,银行数量减少幅度分别为22%、21%和16%,日本银行和保险业在金融改革的推进下不断整合,其,保险业的合并在2000年达到了高峰期,一些超级保险公司相继成立。电讯业是并购浪潮的第二个焦点。欧美同样是电讯业并购市场主力军,其,美国电讯和传媒企业的合并以及欧洲市场上法国电讯同意收购英国第三大移动电话公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的交易金额更是高达1470亿美元,成为并购规模最大的案例之一。
4.服务业国际化带动技术扩散,成为新技术重要的促进者。
服务业国际化的推进已成为现代技术的发源地、传播者和推动器。制造业跨国公司建立国际分支网络的目的是实施相似体系内的劳动分工,将劳动密集度相对高的那部分生产转移至海外分支机构,母公司则保留资本和技术相对密集部分的生产,从而拉开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技术层次。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跨国公司用于硬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并不多,而以软技术优势见长,而且由于服务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难以分隔,从母公司生产分离出技能相对低的那部分服务的可能性很小,因而服务业跨国公司向海外分支转移的技术更安全,更接近母公司的水平。日趋发达的跨国界信息流动降低了服务业海外活动的成本,跨国的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系统使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成为母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母公司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其全球范围的活动,通过海外分支向发展国家输出当地并不具备的现代服务,而在发达国家则提供价格更低廉、质量更优异的服务。会计、保险、租赁、跨国银行、数据处理和信息传递等现代服务领域的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5.服务业国际化成为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的黏合剂。
服务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核心所在,作为沟通全球经济贸易活动和企业跨国生产经营的联系纽带,在构建世界统一市场的进程,服务业有着传统制造业所根本无法比拟的特殊功能和重要地位。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正在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货物商品竞争能力的关键投入,更是企业构成产品差异和决定产品增值的基本要素。因此,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的长远发展,一个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普遍增强,新型服务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部门,已经构成某种特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决定性因素。新型服务产业这种突飞猛进的深入拓展,一方面固然是国际间技术转让步伐加快和社会分工程度深化的集体现,但另一方面却突出地标志着国际服务业从全球经济增长的客观结果迅速转变为世界贸易扩张的前提条件。国际社会的这一深刻变革,被众多西方学者称誉为“服务业的革命”。其具体表征和客观趋势是,推动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服务产业的迅猛发展,进而扩大服务的可贸易性,而服务业国际化背后的根本动力,则来自于信息传输系统的全球联网,以及这种网络给长距离服务带来的现实可能,因此信息技术的进步,是促使服务业本身产生革命的真正原因。与此同时,服务业实际上还是信息技术的主要投资者。就发达国家而言,拓展服务贸易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跨境设立商业机构,将国际服务贸易变成外国直接投资的一种基本补充。
服务业的国际化过程必须依靠跨国投资来推进,而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国际商品贸易形式。众所周知,主要从事制造业的跨国公司通常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建立起垂直分工体系,由母公司控制生产工艺流程的核心技术,而子公司则负责制造标准化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但经营服务业的跨国公司由于技术优势主要是现代的服务手段和管理方法,在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时无法将其(例如:信息的复制)彻底剥离,因而彼此之间多半只能构成水平分工的关系。也就是说服务贸易自由化在扩大服务出口的同时,还能切实帮助发展国家逐渐达到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准。
美国经济学家谢尔普(1984)在《服务技术在发展的作用》一文指出,“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bricks),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灰泥’(mortar),”如今,服务业国际化已经超越一国经济的界限,通过技术扩散机制和制度扩散机制,在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黏合剂”。
【参考文献】
1.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张汉林:世贸与未来国,北京:国物价出版社,1999。
3.Anderson、E.H.Gitano:Modes of entry:transactions cost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Journal of
temational Business Studies,Fall:1-26.1986.
【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的黏合剂论文】相关文章:
全球之下的产业升级04-29
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及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04-28
嬗变中的全球配套产业格局04-26
全球海洋经济及渔业产业发展综述04-28
活力中国与全球区域经济整合--2004全球脑库论坛综述04-28
温州产业:从集群走向全球价值链04-30
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04-27
思考与整合论文(精选8篇)05-01
全球环境治理论文04-30
整合稀土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稀土产业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