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人文关怀在《天天630》的运用与创新论文

时间:2023-04-30 02:05: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人文关怀在《天天630》的运用与创新论文

  摘要 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成功范例——《天天630》,立足于人文关怀,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新尝试,其成功的经险和面临的问题,都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试析人文关怀在《天天630》的运用与创新论文

  关键词 《天天630》 人文关怀 民生新闻

  电视作为强势的新闻媒体,正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李普曼曾预言:“电视机很有可能成为新的特洛伊木马,电视将成为麻醉剂……但如果电视始终发挥自己的长处,它也能成为人的伟大导师。”电视要担当起人的“伟大导师”,就应该着眼于个人与人类整体的和谐,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生命的尊严、价值和命运。近年来,各电视台风起云涌的民生新闻,正是体现了人文精神对大众传媒的影响:以受众为中心,报道的主体是人,关注的焦点是人的命运。

  当人文关怀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的时候,电视媒体理应顺应民心,为每一个公民服务,以满足他们的期望与需求。同时,民生新闻又以其丰富的人情味、亲和力和趣味性而为众多老百姓所青睐。在传播人文关怀上体现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人文关怀”是民生新闻的生命

  民生新闻以普通老百姓为核心、以他们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为叙述主体,关心他们的柴米油盐、冷暖人生。因此。电视传媒中,对普通人给予人文关怀的民生新闻,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热切关注和特别喜爱。1995年,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现改名为《第七日》),在电视荧屏上已具备民生新闻的雏形;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位于“民生的内容、民生的习尚、平民的视角”。掀开了大时段城市民生新闻电视新闻节目的序幕,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由此兴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的热潮。诸如,安徽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经视的《都市时间》、福建台的《现场》、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江苏教育台的《服务到家》、南京电视台的《直播南京》和重庆台的《天天630》等等,甚至地级、县级电视台也群起而效仿。一时间,民生新闻成了各电视台竞相追捧的必备栏目。

  推出民生新闻的电视台虽然众多,节目形态也不尽相同,但是,立足于“人文关怀”并取得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一些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对家庭琐事喋喋不休。热衷于猎奇和娱乐,连篇累牍地报道凶杀、车祸、骗局等负面新闻,对老百姓的切实利益漠不关心,长期与社会发展最深刻的变化脱节。在很多重要领域无法承担起引导公众舆论的责任,将民生新闻的生命“人文关怀”,弃之不顾,引起观众的不满。也在所难免。在成百上千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央视2套的《为您服务》、央视10套开播、后来以收视率第一的身份挺进央视1套的《讲述》和重庆台的《天天630》,是较为成功的。

  二、《天天630》人文关怀的创新尝试

  《天天630》始播于2004年4月20日,是重庆广电资源全面整合,由重庆有线电视台新闻栏目《有线报道》改版而成。“承担了电视新闻改革攻坚重任”的《天天630》,是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第一档立足于重庆本土的大时段民生新闻栏目,开播四年以来。“开创了电视新闻的新形态、打造了电视新闻的新品牌、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新市场、树立了电视新闻的新形象”。

  四年多来,《天天630》栏目以关注民生为已任,将人文关怀进行到底,创造出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栏目已为重庆老百姓妇孺皆知,收视率持续攀升。在本地长期排列第一。在全国35个大城市电视新闻栏目收视率排行榜中,《天天630》的年均收视率也位居榜首。早在2006年,栏目的广告收益就过亿元。

  “天天630,贴近老百姓”是《天天630》栏目的定位语和宣传词。四年多来,这句话不仅已深入人心、耳熟能详。而且“贴近老百姓”也成为了重庆市民对《天天630》的客观评价和由衷赞叹。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抑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少市民首先想到的是“赶快给630打电话!”

  《天天630》之所以深入人心,主要在于它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坚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服务宗旨,以本土民生新闻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了三个体现“阳光温馨欢乐”的特色栏目——《重庆好心人》、《我的亲情故事》以及《请让我来帮助你》。同时,在不同阶段还推出了《春来进社区》、《梦在深秋爱相随》、《我们是一家人》、《2008运动我家》等大型公益社会活动。

  《天天630》的这些特色栏目,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弘扬正气和舆论监督。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对老百姓的人怀关怀。众所周知,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主要区别是其主角的不同,如果民生新闻定位在社会的精英和行业的领导,老百姓就会弃之不顾。因为这些与他们的生活不相关。《天天630》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将对老百姓的人文关怀浸透到他们易于接受的正面报道里。比如《请让我来帮助你》,通过具体事例,报道个人或社会公益部门对一些弱势群体的无私资助。为那些无助或弱势的民众,打开了一扇希望的门。《天天630》在做这些报道时,都是有意放大,并配以相关的宣传片,甚至还专门为亲情故事写了一首主题歌,尽量把这些给人以暖色的东西放大来平衡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

  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看点和竞争力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使政治民主在媒体上得以形象化、具体化。进入2l世纪,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其服务职能和相关的法律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虽已开始建立。但还很不完善,而老百姓的维权意识又逐步觉醒。在此情况下,老百姓就想通过媒体来解决问题,这就为民生新闻提供了空间。老百姓在诉求不畅时,想到的就是通过媒体来为自己呼吁和维权。这种社会背景的客观性,使电视媒体具有了核心竞争力:舆论监督。《天天630》每天电话不断,80%的是投诉。民生新闻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然而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天天630》为了扬长避短,采取以下步骤来彰显其魅力和规避其风险:第一、坚持民生新闻的正面表达,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第二、立足于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采用追踪报道和回音的方法,反馈问题解决的情况,将舆论监督进行到底;第三、以点说点,绝不以点带面。此外,慎重地面对矛盾的三个层面:个人、机构和政府。牵涉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机构较易把握;而牵涉政府与个人,政府与机构的矛盾,则慎之又慎。只有这样,对老百姓的人文关怀才不会架空。

  三、《天天630》人文关怀的成功经验

  民生新闻既然是指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在反映老百姓欲望、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那么。电视媒体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文关怀”?民生新闻是如何实行“人文关怀”的?“人文关怀”在民生新闻中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天天630》以其成功的经验予以了回答。

  第一、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差异导致了对信息量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受众的个体和群体之问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使他们在收看电视节目时,既有复杂的个性,也有相同的共性。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几乎兼容了所有的人际传播符号,可以大大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天天630》灵活而有效地寻求到了一些跨阶层、跨行业、跨文化程度的新闻题材和报道模式。在一系列独家策划的特色栏目中,将人文关怀的精神贯穿其中。如《重庆好心人》等栏目,通过记者身体力行的现身说法,与观众一起体验鲜活的历史真实,见证生活中的感动。加上主持人特有的亲和力的平民气质,也充分展示了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修养。使观众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报道,不仅使《天天630》,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了文化。更体现了触手可及的人文关怀。

  第二、民生不仅仅是老百姓个体的生存权,还应包括公众的普遍发展权。因此,关注民生,不仅仅是报道老百姓家长里短的琐事,帮助他们解决一两件生活中的困难。更主要的是探讨这些个体事件背后的带有典型性的社会意义,寻找其中最有价值的生活信息,以此关注和思考这些带有普遍性的新闻和公共事件可能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惟其如此,才真正体现了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天天630》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如《请让我来帮助你》栏目,对一个个受困中的个体的追踪报道,引起了社会热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积极参与。从而,在整个社会上播撒了乐于助人的种子,弘扬了自助和助人的社会风气,使人文关怀的民生新闻报道具有了普世价值。

  第三、电视节目要为老百姓所接受和喜欢,最主要的是要感动他们。“感动”在某种意义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目资源。报道凡人小事、悲欢离合的民生新闻,表面上琐碎庞杂。但只要经过精心策划,一样可以为观众开辟一片精神的净土。如《天天630》开辟的《春来进社区》、《梦在深秋爱相随》、《我们是一家人》等专题栏目,既丰富了电视媒体的表现手法,又弘扬了平凡人物身上的“真、善、美”。这种将人文关怀的作用集中发挥,更能走入观众的心灵。

  第四、民生新闻的感人题材,要靠记者的深入发掘。《天天630》的热线,固然是新闻的一个线索,但有价值、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新闻还需要记者与编导的精心策划和身心投入。《天天630》为此专门策划了《双喜寻到我家门》、《630新春欢乐送》、《2008运动我家》等大型公益社会活动,给那些普通人一个展示的舞台,请他们走到镜头前和荧屏上。现身说法。这样,不仅拓展了民生新闻栏目的空间和影响力,而且也扩大了栏目的影响力,让群众与栏目贴得更紧。四、《天天630》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简言之,《天天630》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相比于收视的强势,民生新闻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弱势。民生新闻具有强大的社会效益。但要从教育、引导甚至是灌输的传统新闻理念转变到平等的沟通、交流和传播,并非易事。所以,加大民生新闻的理论研究,不仅必要,而且也是民生新闻蓬勃发展之需。

  在节目的实际运作中,要解决人才的储备,克服人才短缺的制肘。民生新闻栏目是一个争分夺妙、比拼速度的栏目,跑民生新闻的记者又以年轻人居多。由于节目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问题。民生新闻栏目的记者,在现行的用人机制下,经常流动,主力记者永远处在培养期和经验丰富期。这必然会给节目的深度拓展和后续发展带来一些弊端,如何打破收益的强势和用人机制的弱势这个瓶颈,关系到民生新闻的发展后劲。

  此外,对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重庆而言,《天天630》对城市关注较多,农村关注相对较少;对个人关注较多,对单位关注相对较少,这必然容易造成舆论监督节目的力度不够,基本上只能管管小事,大点的事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了了之。这既造成新闻资源的浪费,又使人文关怀只落在点上,难以铺在面上。虽然如此,我们仍然深信,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强,新闻法规的健全,这些前进中的问题,在未来的实践中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试析人文关怀在《天天630》的运用与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城市创新精神、现代化与人文关怀04-27

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试析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新趋势05-02

试析人文精神的内涵04-30

土建施工中地下连续墙技术的运用试析论文04-26

现代技术的人文关怀04-26

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人文关怀价值建构的论文04-27

试析比喻在文学中的运用05-02

试论孔子的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04-27

戴震经学研究的人文关怀04-30

护理人文关怀实施方案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