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常规变电所无人值班改造的几项关键技术论文
摘要:常规变电所正在进行无人值班改造,但在改造过程中,由于理解的不同,往往产生各种认识和措施上的差异,使已改造的变电所运行并不理想。该文针对常规变电所在进行无人值班改造时几个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变电所 无人值班 改造 技术
常规设计的有人值班变电所要改造为无人值班的变电所,需要解决几项关键技术。
1 无人值班变电所改造的主要内容常规变电所改造为无人值班变电所运行,首先要对一、二次设备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无人值班运行要求。
1.1一次设备主要改造及技术要求
①断路器的改造:主要要求是能实现遥控操作功能,并提供可靠的断路器位置信号。对使用年久且性能不能满足电网运行要求的6~35kV油断路器动作要求,应以性能好、可靠性高、维护量小的无油设备(如真空断路器或SF6 断路器)来代替。断路器辅助触点改造为双辅助触点接线以防信号误发。
②高压开关柜的改造:完善机械防止误操作措施;完善柜间距离,要求隔离物起绝缘支撑作用,要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加强母线导体间、相对地间绝缘水平;改造高压开关柜中的电流互感器,使之达到高压开关柜使用工况绝缘水平、峰值和短时耐受电流、短时持续时间的要求。
③过电压保护设备的改造:如对变电所6~35kV中性点加装自动跟踪、自动调谐的消弧线圈;为减少变电所的运行维护工作量,降低残压,防止避雷器的爆炸,变电所6~35kV避雷器宜更换为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
④主变压器有关辅助元件的改造:改造中性点隔离开关及其操作机构,能实现遥控操作;对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实现当地和远方遥调操作;实现主变温度远方测量等。
1.2二次设备改造内容及要求
控制回路的改造要能适应无人值班需要,主要有以下要求:
①断路器控制回路改造后,要简单、可靠、无迂回接线。
②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失去控制电源时应实现远方报警,并保留控制回路故障信号。
③保护回路单独设有熔断器的变电所,保护回路直流消失后,能远方报警。
④重合闸装置要实现自动投退,在遥控和当地操作合闸后,重合闸电源应自动投入,重合闸放电回路自动断开。在遥控和当地操作跳闸后, 自动退出重合闸电源,同时重合闸装置自动放电。根据需要实现重合闸后加速和一次重合闸。
⑤低频减负荷装置或其它系统稳定措施装置动作跳闸时,应自动闭锁重合闸。
⑥取消断路器位置信号灯的不对应闪光功能,信号灯具改为发光二极管等节能型灯具。
⑦加装遥控与就地跳、合闸闭锁回路。
⑧中央信号装置有关回路作相应改造。
2 二次设备改造方案的选择及确定
对常规变电所进行无人值班改造,总的指导思想是"安全、可靠、实用、经济"。二次设备改造任务重,改造难度大,需要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二次设备改造方案。
2.1断路器的控制与继电保护合一的改造方案
改造时保留有全部保护设备,取消控制屏(集中控制台,集中控制柜),将断路器控制回路、控制设备安装到保护屏适当备用位置。这种方案将会取消控制屏上的全部光字牌信号、测量仪表和音响信号。为满足当地操作及改造过渡期内变电所运行操作人员对设备状态的监视要求,增设一套RTU当地工作站及显示设备。在显示器上显示有关一次接线图,测量信息,事故及预告信息。采用这种改造方案,可以简化二次回路接线,减少大量控制电缆,减少回路中的触点,提高二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这种改造方案适合于由弱电控制,集控台、集控柜等多台设备组合的控制回路改造。
变电所改造一般采用常规的RTU装置。变电所无RTU装置的可采用性能较好的分布式分散安装的RTU遥测交流采样,各RTU之间通信连接。变电所已有RTU装置的,在原装置中扩大功能,增加RTU容量以满足无人值班改造信息量的要求。
2.2只改造二次回路接线方案
这种改造方案保护设备、控制设备全部利用。在改造中根据无人值班变电所的技术要求,改造二次回路中的部分接线,如断路器控制接线改接,重合闸接线改接,以及信号改接等;增加和更换部分继电器,使其具备无人值班变电所的技术要求。这种方案,改造量最少,二次回路变动量小,是采用电磁式继电器保护变电所的最方便、最经济的改造方案。变电所的RTU装置采用常规远动设备。
2.3二次保护设备全部更新的改造方案
对于运行年限较长的变电所,在方案设计时可根据无人值班改造的技术要求,全部更新变电所二次及保护设备,采用目前国内较先进的综合自动化装置。这种改造方案投资较大,一般只适用于变电所相对陈旧,原有的二次回路已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情况。
3 实现远方监控
3.1继电器的更新
根据传统变电所无人值班改造的实际情况,也为确保"四遥"功能的实现,改造中要将保护及自动装置中的电流、电压、时间、信号、重合闸等电磁型继电器全部更新为静态继电器。由集成电路构成的静态继电器与原电磁型继电器相比具有整定直观、功耗低、动作迅速、精度高等优点,而且电流、电压继电器增加了直流辅助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监视灯对继电器的正常运行进行监视,从而大大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与速动性。特别是信号继电器既有电保持,又有磁保持,信号记忆可靠,还增加了多组动合触点和电动复归圈。保证了"遥信"功能及信号继电器遥控复归的实现。
3.2远控和就地操作转换
变电所实现无人值班,要方便设备检修和事故现场的紧急处理,就必须要实现远控及就地控制两种方式操作,因此要拆除原有的KK控制开关,在回路中增加具备"远控"和"就地"转换功能的QK切换开关,在正常情况下,无人值班变电所所有运行或备用状态的断路器,必须置于"远控"位置,由监控中心值班员进行远控。设备检修时,需要将停电设备置?quot;就地"位置,并按照调度命令进行红绿灯附带的分合闸按钮就地操作断路器。设备检修结束送电后,操作运行人员必须将"就地、远控"切换开关置于"远控"位置。
4 跳、合闸回路的监视问题
大家知道,红绿信号等除反映断路器的实际位置以外,还担负着监视跳合闸回路是否正常的任务,虽然变电所内可以通过红绿灯来实现跳合闸回路的监视,但却无法从远方进行监视,为此在控制回路中加装了跳闸位置继电器TWJ和合闸位置继电器HWJ,只要HWJ及TWJ的两副常闭触点同时闭合,就说明跳闸回路有问题,需要到现场检修。
5 信号的遥信问题
常规变电所要进行无人值班改造,则原理通过中央信号及光子牌反应的各类预告信号就必须要具备遥信功能。同时,继电器动作以后,必须能够在监控中心进行遥控复归。因此,信号继电器的遥信问题以及信号继电器的复归问题也就成为突出的关键问题,在改造中应当加以重视。
5.1遥信的实现
变电所原中央信号解除以后,为正确反映所内所有异常及事故信号,就必须将上述信号通过继电器触点提供给远动遥信装置以实现遥信功能。按照无人值班的要求在反映具体保护动作事件的同时,变电所任何一套保护装置动作及异常都要启动变电所的遥信事故总信号,以提醒监控人员及时处理。针对这一要求,将信号继电器全部更换为带有电动复归线圈及多组动合触点的静态集成继电器。每只信号继电器单独提供一对空触点以反映具体保护动作事件,另外每只继电器都提供一对空触点并将这些空触点并联在一起以反映事故总信号。断路器的实际运行位置采用开关的辅助触点来反映。
5.2信号继电器的复归
信号继电器更换为静态继电器以后,其内部带有电动复归线圈。这样既可以通过信号继电器上的复归按钮就地复归,又可以通过将所有信号继电器的电压复归线圈并联后与监控屏遥控执行屏上信号复归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起来,实现全站信号的遥控总复归。使得无人值班变电所的信号复归问题得以解决。
6 环境控制问题
对于无人值班变电所,身处远方的调度人员总希望能看一看变电所现场会有什么动静,例如起火、防盗、漏气等,这些"四遥"功能就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而现代的图像处理技术、数字信号远传技术已使现场"遥视"成为可能。遥视是指通过变电所现场的诸摄像机将现场的景象视频信号汇集到多媒体计算机中,将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经过压缩处理,即可将一帧一帧的图像经过调制解调器或网卡通过各类通道(普通电话线、微波、扩频、光缆等)送往任意远的调度中心,经过解调、解压即可重现变电所现场景象。遥视不仅能在调度中心观看到现场的实景,而且还应具备警戒甚至必要时能启动安全设施的功能,如启动消防系统、排水系统、以音响警告非法闯入者等。现在,图像信息数字化是图像信息智能化就变得较为容易,例如我们可以让遥视系统中的任一个或任几个摄像机在某个时段设定为监视方式,即监视有人活动的场景。而在另一段(例如值守人员下班,现场无人)设定为警戒方式。此时设在现场的监控微机就进入警戒程序。即不断比较每一个摄像机摄取的相邻两帧图像是否有变化,若无变化就表示现场无事,若某一时刻突然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现场闯入了不速之客,或是冒烟、冒气或是起火了。此时计算机立即存盘(录象),并向调度中心报警,传送现场图像。调度中心也同时进行录象,并标定时间。
7 结束语
通过实践,变电所实现无人值班,其优越性可大致归纳为:
①传送负荷和限电速度快,电压调整迅速,从而改善电网电压质量,稳定电网运行,提高无功管理水平;
②预防事故,加快事故处理:由于预告信号、事故信号、各种越限信号提供调度员分析,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事故掉闸后,调度员直接判断并做遥控操作,加快事故处理,可避免事故扩大,缩短事故处理时间;
③大量节省人员,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④遥控由调度员直接执行,无中间环节,不易发生误操作。
【常规变电所无人值班改造的几项关键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高速动车组的几项关键技术04-28
探讨滴灌高产棉花应把握的几项关键技术04-26
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关键技术04-30
传感无人机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进展05-01
21世纪无人机关键技术04-26
无人机全电刹车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04-27
美国无人战斗机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04-30
关于无人值班开闭所直流监控系统的探讨04-30
下一代无人机研发中的关键技术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