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论文
1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要想实现“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要的前提就是有做的项目,项目从哪里来,要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项目拿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学习技能,才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哪里有真实的项目呢?无疑,企业中有真实的项目,所以首先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形成“校内模拟项目实践”,其次再逐步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形成“企业一线项目实践”。“校内仿真项目实践”是指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开发的项目经过改编处理,形成模拟项目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使学生掌握公司项目开发流程和职业资格标准,进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通过项目的开发形成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企业一线项目实践”指将具有模拟项目经验的学生带到企业进行真实项目的开发,这就需要学校老师与公司人员的共同努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公司实际项目开发中来,让学生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其中。从实践中学到技术,又将技术应用与实践。这样实践教学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掌握了工作应具备的技能,更能促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学生在校的第四学期,将公司的人员引进到我们的学校,他们带来了模拟项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InternetTechnology目,进我们的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软件开发能力之后,第五学期,把学生带到公司进行真实项目的开发,通过这两个教学实践环节,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做中学”,不但要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到企业定岗实习,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同时也要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激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必须依托校企合作优势,走出去,到校企合作单位去挂职锻炼,学习企业最先进的技术,掌握企业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对一线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能力,才能制定出适合企业需要的教学内容,运用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边做边学,学的东西毕业就有用,就实用。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在实际的过程中我们也是这样的做的,在引进公司人员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校内模拟项目实践过程中,我们给外聘教师当助教,既指导了学生,又学到了技术。实现教师、学生双丰收。在假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关系到企业进行锻炼学习。其次,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要不断加强教师的学术水平,参与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使教学内容更适合我们的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使用我们的校企合作教材,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项目案例,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
3创新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检验“做中学”的成果?通过原来老旧的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因此必须创新考核方式,逐步取消理论知识考核,完全以能力考核为主,这也是我们一直不断研究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以大作业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公司的项目开发过程,实现某一完整项目的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平时的过程性考核,通过学生的互助、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在整个过程技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提高他们交流的技巧。最后通过答辩的方式进行验收性考核。通过项目中的角色分配和完成情况进行不平等式打分评定,好比公司一个项目组的组长,组员拿到的工资是不同的一样。让学生提前了解公司的制度和规定。我们还尝试了独立实践考核,主要以个人为单位,将项目中的一部分拿出来,让学生实现,这样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独挡一面,做到综合发展,将来毕业之后能够适应项目组中的每一个角色。通过两种考核形式的改革,不但考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检验教学效果,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经过两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在实现软件技术专业特色的道路上,已经制定了比较适合企业需要,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我们的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的学生不断增加,同时大部分学生能在软件相关企业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是和我们不断探索“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密不可分。在探索与实践“做中学”教学模式的途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研究,不断探索,最终实现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初探04-30
挑战顾客营销模式初探论文04-29
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04-28
独立学院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04-28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04-30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论文04-27
关于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论文04-27
英语专业网络阅读教学模式初探05-02
电工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初探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