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意策划专业设计基础类课程创新实践模式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文章在产业考察和同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设计基础和设计速写两门创意策划专业设计基础类课程的创新和教学改革实践,对创意策划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作者在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中首创了“合并创新,融会贯通”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两种技术合并使用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创意产业。
【关键词】计算机设计基础 设计速写 创意策划专业 创意产业
2011年4月,北京市首部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类别划分的地方标准《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正式出台,意味着作为第二大支柱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将会有清晰的界定与划分。2014年12月,第一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优秀论文颁奖典礼暨“十三五”文化创意产业展望主题研讨会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这是全国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首次举办专业性评奖,标志着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的创意产业在中国迎来了真正的春天。产业的蓬勃发展无疑是令人欣慰的,然而作为专业的一线教师,需要直面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如何科学合理地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前创意策划专业教学亟需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创意策划专业设计基础类课程概述
(一)创意策划专业
早在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创意产业是为产品或服务提供实用价值以外的文化附加值,从而达到提升产品经济价值的目的。基于此,欧美发达国家对于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大量急需催生了创意策划专业在西方相关高等院校的开设。而我国也陆续出现了以培养创意产业专业人才为目的的设计管理类专业。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于2008年成立创意策划与设计管理专业以来,很受学生和市场的欢迎,毕业就业率高达100%,产业反馈信息很好。但是不能因此忽视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如市场反映学生较为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相关真实产业经验较为匮乏,以及对产业认识严重不足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创意策划专业教学进行实验教学的创新,以达到更科学、合理地培养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根本目的。
(二)设计基础类课程
在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意策划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计算机设计基础和设计速写两门课程是在第二学年进入专业教学阶段的,是提高型和技能型的核心技术课程。对于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本科生而言,没有进行专业划分的第一学年主要是基础素描、基础色彩、平面构成、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和立体构成等一系列不具有专业相关性、主要目的在于普及和夯实艺术设计基础技术的课程。在划分专业的第二学年中,学生首次开始尝试学习计算机设计技术,此时的计算机设计基础课程不能像第一学年的设计基础课程那样概括和宏观,而应该具有专业特色,配合专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提高学生在专业素质上的技术技能。与此同时,设计速写课程是锻炼学生动手设计技术的课程,也不能与第一学年的手绘基础课程一样宽泛而简单,而应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技术,以满足创意策划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并锻炼学生创意思维的能力。尤为重要的是这两门课程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创意设计”,而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普及和讲授。因此,这两门课程虽然是设计技术基础类课程,也依然要以鼓励学生开展创意思维为宗旨,以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原则。
二、创意策划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独立,缺乏互动
因师资力量和教学团队的限制,专职设计类教师所专攻的技术不同。因此,在目前的教学体系框架内,计算机设计基础和设计速写两门课程通常由不同的教师担任,在教学指导和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各任课教师彼此独立、无任何联系,作业布置和评价体系也由各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图1)。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优势学科的积极性和专业性,擅长设计类计算机软件的教师可以更加熟练、有效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各种快捷键的操作技巧的普及和讲授上;擅长手绘设计的教师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手绘设计类训练,将其对各种手绘工具的理解应用在教学上。各取所长、各司其职,看上去是一个很好的状态。笔者通过对国内相关艺术类院校的同行进行采访调查得知,除个别高等院校会采取邀请综合设计能力十分突出的教师同时担任两门课程的教学之外,大部分院校均是采用这种由来已久的“独立负责,互不干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可是并不意味着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更高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创意产业所反馈的调查结果显示出这种教学模式的潜在问题所在。真实的创意产业策划项目对于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并不是单独具备两种设计技术即可。通过对毕业三年的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被反馈只能熟练掌握一门技术,或者虽然掌握了两门技术,但是无法在项目策划中有机结合,并融会贯通地表达出来。行业反馈是对教学效果最现实合理的评价体系。超过三成的创意产业相关企业均反映学生在技术上“严重偏科”,表明这种“独立负责,互不干扰”教学模式存在显而易见的问题。在教学过程和作业训练中无法有机地融合两种实用设计技术,必然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策划设计项目时力不从心。
(二)“单向循环,缺少反馈”
这种传统的“独立负责,互不干扰”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教学过程“单向循环,缺少反馈”(图2)。任课教师在讲台上讲授设计方法,或在电脑上演示软件操作技巧,学生上课时按照教师的演示进行模仿和练习,下课后按照教师所规定的全班统一的题目进行制作,只要求“与教师做得一样即可”。学生仅仅进行临摹和复制,并不是设计和创作,更遑论创新和创意。伴随着网络资源的高速普及,许多学生甚至从网上下载现成的素材或模板进行作业制作。教师不能准确掌握作业的真实性和学生真实水平的高低,只能通过“像与不像”进行简单的二进制思维方式的评分。之后学生仅仅得到一个分数,而得不到实际有效的反馈,更不能得到技能上的提升和创意思维的锻炼。缺乏良性反馈体系的建立,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幅度降低,甚至直接导致上课不积极、作业不认真、课后没想法等一系列严重的教学问题。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从教师授课、布置作业,到学生听课、完成作业,都缺乏最为关键的教学评议和反馈建议环节。作业的高度复制性和单一加工性,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实际设计技术能力的反馈和建议,最终导致教学过程“单向循环,缺少反馈”,严重禁锢了学生实际设计能力的提高和创意思维能力的锻炼。
【创意策划专业设计基础类课程创新实践模式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经济数学基础》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04-30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力学》课程考核方法的探讨04-26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04-28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04-28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05-02
模具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04-29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探讨04-28